消風散《外科正宗》
功用
疏風除溼,清熱養血。
主治
風疹、溼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抓破後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原方記載
荊芥 防風 牛蒡子 蟬蛻 蒼朮 苦參 石膏 知母 當歸 生地 胡麻各一錢 木通 生甘草各五分
現代轉換劑量
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各6g 甘草、木通各3g(劑量僅供參考)
用法
記載: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組方原理
君—荊芥 防風 牛蒡子 蟬蛻 疏風止癢。臣—蒼朮 散風祛溼。
苦參 清熱燥溼。
木通 滲利溼熱。
石膏 知母 清熱瀉火。
佐—當歸 生地 胡麻 養血活血,滋陰潤燥,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 意。
使—生甘草 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溼、清熱、養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顧扶正,使風邪得散、溼熱得清、血脈調和,則癢止疹消,為治療風疹、溼疹之良方。
本方是治療風疹、溼疹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皮膚瘙癢,疹出色紅,脈浮為辨證要點。
方歌
消風止癢祛風溼,木通蒼朮苦參知,荊防歸蒡蟬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趣味記憶
朱媽通知老高,當地競產牛子褲風(術麻通知老膏,當地荊蟬牛子苦風)。
現代應用
常用於治療急性蕁麻疹、溼疹、過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於風熱或風溼所致者。
使用注意
若風疹屬虛寒者,則不宜用。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魚腥、菸酒、濃茶等,以免影響療效。
常用加減
若風熱偏盛而見身熱、口渴者,宜重用石膏,加銀花、連翹以疏風清熱解毒。
溼熱偏盛而兼胸脘痞滿,舌苔黃膩者,加地膚子、車前子以清熱利溼。血分熱重,皮疹紅赤,煩熱,舌紅或絳者,宜重用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熱涼血。
防風通聖散與消風散
VS
防風通聖散與消風散均有疏風清熱止癢之功,可治風熱隱疹瘙癢。
防風通聖散—疏風解表,清熱通裡,主治風熱壅盛,表裡俱實之隱疹瘙癢。
消風散—疏散風邪,清熱祛溼,養血活血同用,善治風疹、溼疹。
注意
資料僅供學習,切勿按方抓藥,如有需要,請找醫生辨證施治。
作者:王威
編輯:王威
審核:宋宏安
荊門藥香園
荊門市中醫醫院臨床藥師竭誠為您服務,我們致力於提供藥學信息和藥物諮詢服務
,定期為您推送關於合理用藥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