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師仙逝,很多朋友都在緬懷自己在武俠世界裡痴迷的少年時光。沒有讀過金庸的,似乎錯過了一個時代的感覺。本來也想跟風買套金庸全集補補課,先生說,你已經錯過了讀武俠的最佳年齡,令人無限悵惘。
其實,自己也不算武俠全盲。小時候聽大姑媽講過《三俠五義》,據說這是武俠小說的鼻祖。小學時在同學訂閱的《今古傳奇》雜誌上讀過《玉嬌龍》,也就是電影《臥虎藏龍》的故事源頭。千金小姐玉嬌龍武功高超,亦正亦邪,任性叛逆,為了和馬賊「黑幫」羅小虎的愛情而與自己的貴族家庭決裂。
當時雖然懵懂,刀光劍影中的男歡女愛,是蒼白有限的少年世界裡的濃墨重彩,令人心潮澎湃。而比功夫與愛情更加讓人難以忘懷的,是玉嬌龍的形象。她出身高貴,容貌脫俗,去偏偏不要做錦衣玉食的閨中淑女;她身懷絕技,個性刁蠻,俠腸義膽,勇敢無畏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叛逆,決裂,貌美,睿智,還藝壓天下,在忙碌的父母每日叮囑著「懂事、守規矩」的小女生眼裡,是基因裡某些不安分的細胞被具象呈現的驚喜,一種日後可以突破家庭與學校兩點一線單調生活的壯麗。
而當83年版本的《射鵰英雄傳》的插曲在大陸的街頭巷尾激動人心地響起,當蓉兒面若桃花嬌憨可掬地呼叫「靖哥哥」,一大批少男少女,包括我,都淪陷在她的小虎牙之中。自從蓉兒降天下,萬千女子皆失色,玉嬌龍,就漸漸褪去了光環,老照片一樣,發黃髮暗。
沒有認真讀過金庸的書,在鋪天蓋地紀念他的浪潮之中,會覺得有些落寞;而螢屏裡那個古靈精怪的蓉兒,是生命的背景板中從未磨損與褪色的印跡,是終於能夠與可以稱之為武俠文學界「蓋世英雄」的金老先生之間的一絲連接。仿佛在他創造的天蒼蒼野茫茫的江湖裡,我也有幸瞥見一朵漣漪。
想當年,玉嬌龍只是文字塑造的一個俊秀奇女子,其形象在頭腦中總是模糊破碎的;而蓉兒,因為翁美玲的精彩演繹,而成為一個立體的血肉豐滿的性格乖張的俏麗喜人的偶像。在金庸筆下,她有明豔無儔,令歐陽克眾多姬妾自慚形穢的絕色。而蓉兒的令人傾倒,甜美的容貌只是點滴誘因,她的聰明俏皮,桀驁不馴,功夫了得,重情重義,嬌小的身姿所蘊含的無窮柔情與威力,才是青春期的完美嚮往。
她不服管教,離家出走。大概十幾歲的青少年,都曾有過逃離家庭藩籬的念頭。念頭可以有千萬個,行動的勇氣卻匍匐在地。於是,蓉兒幫助我們實現了恣肆的叛變夢想,即使沿街乞討,她也活蹦亂跳調皮搞笑,全無流落街頭的悽慘落魄,還邂逅了日後共度一生的靖哥哥。於是,眾多少年觀眾跟隨蓉兒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叛逃,過了一把乾癮。
而亮出真實身份的蓉兒,也秒殺無數普通女子。身為桃花島島主的女兒,她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擒拿格鬥也不輸男兒。親爹黃藥師寵著她,整個江湖老大們也都讓她三分。而她也並不持寵而嬌,在充滿殺機的江湖上遊刃有餘,總能用其睿智英勇籠絡各方資源,在緊要處化險為夷,最終憑藉真才實幹獲得丐幫幫主一職,威震天下。
更無需論她和靖哥哥的完美CP故事,「只要靖哥哥想要的,我一定會幫他得到。」 蓉兒對待愛情,專一無畏。而靖哥哥對她的痴情,也天地可鑑。二人志同道合,掃奸除惡,在人生拼打中愈發加固了對彼此的忠貞。情竇初開的少年們,又如何可以抵擋這樣「世間始終你好」的理想愛情的繪製與襲擊?
與蓉兒相比,穆念慈總是淚眼漣漣,一副逆來順受的苦相;華箏美則美矣,用情也深,卻總有點乾巴巴的少些力量與溫度。其他女子,更都是臉譜模糊的配角。唯有真性情的蓉兒,嬉笑怒罵剛柔並濟,俏也俏得很,打也打得狠。整個世界,只要她樂意,都能憑她的聰慧與武力要得來;而她絕不居功自傲,是非黑白,人情世故,也是拎的清,處理的來。有人說,她是《射鵰》裡的靈魂人物。誰說不是呢,蓉兒,她就是射鵰江湖上的小女王,也是江湖之外電視機前青少年們的小女王。
70後的青春期,傳統禮教仍有一席之地。我從少不更事到青春年代,就經常會收到做教師的母親的小紙條,上面書寫著類似於「要輕言細語,不要在公眾場合狂傲大笑」;「雖說不是男女授受不親,也要和男生保持距離」等警句箴言。有一次和鄰居「社會化」的姐姐在夜間出去玩耍,回到家裡被斥責了半天。父母總是擔心自家的女孩會變壞,總之,低眉順眼,輕手輕腳,嫻熟柔順且知書達理,才是一個女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溫良恭儉讓的美德本無可厚非,而青春期的荷爾蒙裡,總是有逾規越矩的小火焰。於是,蓉兒就是叛逆與自由,正義與勇氣的化身,她擁有女孩子所有的夢想:遊走於江湖的無所畏懼,拳腳功夫厲害自帶的安全感;秀外慧中的俏美睿智,和相伴到天邊的愛情。此生若如蓉兒一般活得灑脫帶感,此生何憾?
因為蓉兒,也愛上翁美玲。在現實的世界,美玲依然俏麗,卻沒有蓉兒的功夫與勇氣。她太匱乏自信與安全感,因為情感的不確信而消香玉損。而這並不折損蓉兒或美玲的魅力,仿佛一個是理想的畫面,一個是現實的註腳。我們從兩者身上,得到一種奇異的互補的慰藉。理想,是一種牽引的方向,一杯抵抗日常的烈酒;而現實,是一條我們蹣跚前進的路軌,別人跌倒過,我們又何必太苛責自己。
記得還有一部暴露年齡的電視連續劇《昨夜星辰》,我和上高中的三哥一起觀看。他因為劇中柔情似水的大女主而憶起自己的初戀女友,而我卻偏愛配角阿香。與溫柔嫻靜來自都市的女主角相比,鄉下姑娘阿香膚淺莽撞,有點直愣愣傻乎乎的。但是,她不矯情不做作,懂事理重情義,有點不依不饒的俠女的意象。相比僅靠花容月貌軟聲細語將一群男人弄得五迷三道的女主,她更有個性,更有味道,與蓉兒有相似處。
而後愛上的作家三毛,不循常規、行走江湖、剛烈仗義,再加上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也是有蓉兒的影子的。
如今,人到中年,似乎也沒做過什麼太出格的事兒。歲月靜好的日子裡,那個淺笑倩兮的蓉兒,總會不時地跑將出來,與骨子裡不願安分的自己共舞一番,在秋葉洋洋灑灑飄落的意境中,想像自己策馬馳騁在沙漠之上,在月圓之時彎弓射大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