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讓很多投資方獲得了豐厚回報,現在這個巨大的投資機會,已經可以讓普通人參與,那麼,現在投資電影回報如何呢?
正規的電影投資,投資人在電影公映之後,將會獲得票房收益和各種版權分紅。在投資時,一定會有紙質合約,以及該電影投資人的版權收益證明,同時打款帳戶也一定是出品公司的對公帳戶,如果想要投資,需要詳細了解各個環節,最好是到對方公司內面籤。
電影的直接收益和票房關係最大,國內的電影票房從2004年開始快速增長,當時的票房還不到20億,2010年大爆發,2015年增速開始回落,到了2018年,票房超過600億,增速9.1%。
貓眼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中國電影實現票房269.7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84.48億元下滑5%,同時觀影人數也出現下滑,這是十幾年來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數首次出現負增長,電影市場正在進入蕭條期。
國內的電影投資收益,主要就是票房和版權分紅,其他周邊產品幾乎沒有,所以在市場蕭條時,投資電影就屬於高風險投資了。
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電影屏幕數量的增長放緩,國內電影銀幕數量2018年已經超過6萬塊,覆蓋範圍已經足夠大,今後不會再有高速增長了。
下滑的第二個因素很簡單,能讓大家走進電影院的好電影數量少了,在市場爆發的階段,無論好壞影片,大家都去捧場,大量爛片當道,消耗了大眾的熱情。當觀影理念成熟,情懷耗盡後,爛片就沒人看了,而好看的影片數量實在太少了。具備票房號召力的影星逐漸老去,新生代沒有實力頂上。
第三個原因是網絡分流了客戶,大屏幕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讓手機觀影成為重要的選擇。
第四個原因很現實,現在大家手頭閒錢少了,票價補貼也少了,債務卻增加了,該省的電影票錢就省了。
可以看到,投資電影要取得收益,難度非常的大,電影的選擇非常重要,能夠保證票房的導演和演員非常的少,那些能看到收益的影片早就被瓜分完畢。
但電影市場從來不缺少冷門,一些小製作也能大賣,比如瘋狂的石頭,戰狼等影片,不過這樣的機會實在難以把握。
電影發行的環節眾多,外行投資電影一定要做好交學費的準備,血本無歸的很多,如果不是有閒又有錢,而且想了解一下光怪陸離的娛樂圈,建議不要參與。
說到現在的電影,即便是馮小剛導演,成龍主演,我也未必進影院去看,但要是周星馳主演的新片,我還是要買票欣賞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