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的眾多優秀歌手讓華語樂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唱作歌手成為了主流,後期諸如鄧麗君、王菲、張學友這樣的歌手可以說是越來越少。
時代使然,原創成為主流並不是壞事,比如周杰倫,其個人原創實力足夠強悍,曲風眾多,同時早期的唱腔也是較為不錯的,這樣的原創歌手,自然能夠走得很遠。
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個人原創歌手容易走進單一風格的死胡同,或許不該稱為死胡同,而應該稱作是一種特性。
早期的純歌手專輯都是怎麼做的呢?邀請詞曲創作者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張專輯,這樣的專輯由於創作者大都不是同一人,所以曲風眾多,並不存在單一的情況。
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我個人是認為後者的方式或許是更為合適的。沒有貶或者褒任何一類歌手的意思,只是感慨一下,如今已經看不見這樣的歌手了。
今年的《歌手》請來的歌手有VOCAL、有唱作人、有說唱歌手……各種風格都有,然而卻有人吐槽著部分歌手沒有原創作品。比如:周深,最讓我意外的是,居然有這麼多的人點讚。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我是歌手》最開始的賽制,其中有一條就規定:除了第一次參賽可以唱自己的代表作,其他一定要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
這一條規定基本確立了節目本質就是翻唱音綜,通過出彩的改編、翻唱來贏得大眾評審的票數,並成為最後的歌王。
今年則是改了立意,當打之年並不限制歌手們的選曲,原創與否並不重要,正如蕭敬騰所說:我們就是打歌來的。
既然是打歌,而由於並不是所有的歌手都是走創作路線,有人唱原創,有人唱翻唱,有的人用翻唱反而贏了原創。不過這會引起反感倒是挺讓我意外的,原創並不高貴,歌手之路的分支是很多的。
而那些吐槽周深沒有原創的人,或許並沒有理解歌手這個詞的含義,何為歌手?泛指演唱歌曲及其他聲樂作品的娛樂業人士,而其中唯一出現的一個詞,實際上就是演唱。
如今的這個時代或許複雜一些,小鮮肉、VOCAL、唱跳、唱作……但是不管怎樣,其中必然是有著唱的存在的。
而作曲人則也是一個職業,周杰倫、羅大佑、李宗盛等都是優秀的作曲人,但是沒有誰規定,歌手一定要成為作曲人,只不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華語樂壇的歌手沒有原創似乎成為了一個槽點。
我常常看見一個觀點,唱歌唱得好的人太多了,這個觀點正確與否我不想去討論,這個世界唱歌唱得好的人確實很多,因為唱歌可以系統地學,而天馬行空的旋律卻很難學,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唱歌學好的,這同樣也需要一定的天賦。
綜藝節目修音已經成為了常態,在我看來,這和電視劇、電影那誇張的濾鏡沒太大區別,虛構的美好罷了。
在網絡上搜索【歌手總決賽車禍現場】、【中國好聲音決賽車禍現場】,可以找到無數的翻車視頻,大家也可以對比一下各個歌手錄播時候和直播時候的聲音狀態,差距是巨大的。
周深的天賦是極好的,他的努力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中國好聲音》的時候,周深只是在弱機能方面很擅長,但是重機能卻並不是那麼突出,那會兒的他,聲音中的胸聲比例並不是可控的。
而如今的周深,很明顯是不一樣的了,一曲《達拉崩吧》各位或許可以理解成是在玩,但是其中所需要的技巧卻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學會的。高質量花腔、渾厚的胸聲,如果沒有長期練聲,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周深需要原創作品嗎?我其實並不覺得他需要,因為僅僅是他的聲音,就已經足夠了。各位如果想聽原創作品,其實也能搜到,歌都能寫,好不好聽是另一回事了,現如今的市面上最常見的原創音樂,那作曲實在是有點有趣。
對與周深來說,《聲入人心》之後,《我們的歌》和《歌手:當打之年》算得上是跳板了,極大地提高了個人知名度和個人歌曲數量。
對於純歌手來說,唱唱OST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而周深最近的OST資源相當多,這是一件好事,純VOCAL類歌手最怕的就是沒有資源了,足夠多的作品數量,這需要將時間線拉長才能看到作用在何處。
最後,我個人,僅僅是個人,並不希望周深因為網絡上的一些關於【原創】的評價而選擇去走創作路線,VOCAL路線走好了,最後走音樂家路線也是一條屬於歌手的路不是嗎?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讚並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