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圖什麼?這是最好的理由~

2021-01-15 九拍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學音樂?


這個話題與「藝術有什麼用」有關。我先拋出我的結論:


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


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對應的,

理性,是科學素質的核心,

感性,是審美素質的核心。


理性思維的代表領域是科學,科學徵服了世界;感性思維的代表領域是藝術,藝術美化了世界!

理性素質給我們認識世界、徵服世界的力量;感性素質是我們體驗幸福人生、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提。


理性與感性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費。


遺憾的是,在中國當前的教育環境中,感性教育是嚴重不足的!時至今日,在許多中小學中,仍然存在著音、體、美動輒停課,音樂教師、教學樂器、設備嚴重不足的問題。


家長朋友:在通往人生幸福與事業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不從小培養孩子感性素質的話,你就會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做泡影;如果,你妨礙了孩子感性素質發展的話,你就親手扼殺了孩子未來有可能獲得的成功!


為什麼?


首先,從人生幸福的角度說:

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幸福少。

一個人要想獲得一生的幸福,


他不僅要擁有

獲得幸福生活條件的素質,

還要擁有體驗幸福生活感受的素質!

幸福是人生的體驗,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擁有感性素質是體驗人生幸福的前提!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任憑生活環境髒、亂、差?為什麼有的人經濟收入提升後,仍然過著單調、乏味、缺少幸福感的生活?


從根本上分析,就是由於感性素質低。由於感性素質低,所以才會沒有對美的追求, 才會對髒、亂、差、枯燥、單調、乏味的生活毫不在乎。感性素質低的人,缺少美的體驗,不會享受生活,凡事就問有用沒用,一切與實用生存功利無關的事都認為沒用;


感性素質低的人,生活情趣少、情感不豐富;良辰美景視而不見,天籟之音充耳不聞,珍饈佳餚食不甘味,從來不看電影,從來不聽音樂,從來不欣賞美術,沒有任何的生活情趣,旅遊的時候,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點拍照,回來啥都不知道……


這樣的人有再多的錢,也缺少幸福感。


「窮的就差錢了」,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

感性素質低的人幸福少!

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幸福少。


其次,從事業成功的角度說:

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成功難。


請大家想一想,蘋果為什麼成功?


是因為,把技術變成藝術,讓產品成為作品!對產品審美品質的追求,是蘋果成功的核心原因。


小康社會,是人的感性需求全面升級的社會!所謂的消費升級,就是從實用向審美的升級!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外觀難看、工藝粗糙、缺少人性關懷的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難逃慘遭淘汰的結果!國民創新能力不足,追根溯源,查找來自人的原因,就是由於缺少藝術教育、審美教育!


小康社會、消費升級的時代,是競爭審美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企業家和員工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生死攸關的影響。


在已經到來的競爭審美力的時代,一個缺少藝術教育的人還想成功,就和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想成功一樣難。


請各位家長記住我的話:

在未來的社會生存競爭中,

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成功難!


第三,我還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說: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大家想一想,如果一個人有發自內心、來自感官的對美的追求,他就會有發自內心、來自感官的對醜的反感,對髒亂差的厭惡。


環顧我們周邊,小到個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大到鋪天蓋地亂七八糟的廣告標語、商業招牌,垃圾遍地、惡水橫流的街道,醜陋的城市建築、惡俗的公共空間雕塑,乃至嚴重的環境汙與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破壞,所有這些當代中國發展中凸顯出來的嚴重問題,追到根上,都是人的素質問題。


一個感性素質低,感覺麻木、缺少對美的追求的人,就會缺少對環境品質的追求,就會缺少發自內心、來自感官的對醜的反感,對髒亂差的厭惡。


中國的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由於國民嚴重缺少藝術教育、審美教育,導致了嚴重的國民感性素質低下。感性素質高的人當領導,會推進社會感性文明的發展;感性素質低的人當領導,就會造成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破壞!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我提出來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感性質量、感性文明四大概念,完成了藝術在個人生活與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職能的連接。有了這個連接,藝術不再是飯後茶餘,可有可無的東西。


對個人,它是關乎到人一生的幸福與成功的大事,對社會,它是關乎到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到處演講,向全社會呼籲: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幸福少。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成功難。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呼籲全社會都來:重視藝術、重視藝術教育、重視個人的藝術素養。



感性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在童年,孩子在幼年、童年一定要接受充分藝術教育。錯過了幼年、童年充分的藝術教育,會使孩子「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每個孩子一生至少要學一件樂器。這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是教育的常態!


學琴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毅力、不是開發智力,更不是不是考級、加分,學琴的根本目的應該是:


通過學琴熱愛音樂,

通過音樂熱愛藝術,

通過藝術熱愛生活,

通過生活體驗幸福!

通過藝術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讓藝術教育為孩子未來的成功鋪路,為幸福增色添彩。


為了防止學琴的結果走向「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良好的學琴教育,必須要以審美為核心,以快樂為抓手。讓孩子的童年與藝術之美相伴,讓學琴為孩子的幸福童年增色添彩!


每個孩子每個季度應該不少於一次看演出、聽音樂會——要像語、數、外的學習那樣列入孩子的日常活動計劃。家庭中應該有適合孩子聽的經典音樂作為背景,就像家庭裝修改善視覺環境一樣,讓孩子的聽覺環境充滿了美!


當然我也呼籲,在孩子童年的藝術教育中應該同時包含:美術、詩歌、戲劇與舞蹈。


因為聽覺、視覺、語言、肢體是4大藝術最基本的構成元素,應該全面培養,綜合發展,應該對孩子進行「全腦」審美教育。


特別是在家庭、幼兒園、學校中要有以愛美為榮,不愛美為恥的價值觀導向。


家庭是最重要的藝術教育場所,

家長是最重要的藝術教育教師。


每個孩子都應該從小學音樂,學樂器,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幼年、童年接受充分藝術教育、審美教育不要讓孩子因缺少童年的審美教育,而錯失未來有可能擁有的幸福與成功。


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教育格言深入人心,成功讓人們重視了理性素質、科學素養的時候,從感性素質、藝術素養角度,我要呼籲大家記住這樣的口號:


「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相關焦點

  • 學音樂什麼時間段最好?千萬不要輕易的錯過,這三個黃金時期
    但是學習音樂,不是什麼時間段都可以的。如果選不好時間段,不僅不會讓你完成夢想,反倒還會成為累贅。那麼如果你想學習音樂,選擇什麼樣的時間比較好呢?小明現在來對這樣的問題,進行了一下全面的分析。如果您現在準備學習音樂和樂器,或者對音樂感興趣那麼這篇文章,對您未來學習的過程會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什麼樂器最好學?無基礎最易入門的樂器盤點!
    我們經常看到別人用一雙靈活的手通過小提琴鋼琴吉他尤克裡裡等等演奏出優美的音樂。對於熱愛音樂的人來說,學一門樂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樂器,卻是一件難事。今天小迷妹就幫大家分析一下,無基礎易入手的日常樂器有哪些。口琴口琴是一款價格中等,上手程度簡單的樂器。
  • 如何入門學作曲?音樂學院作曲系都在做什麼?
    在追求視唱或練耳的準確性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逐漸體會到節拍、節奏、音程、調性這些概念具體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概念。練習演唱或演奏的人也最好不要放棄視唱的訓練,因為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演唱時注意力不會集中在音樂與譜面的聯繫上,特別是加入歌詞演唱後,往往只是根據聽覺記憶來表演,無助於鞏固內心的樂理概念。演奏樂器則一般不需要在內心想像出音高,也無法培養內心的音高感覺。
  • 學紋身的理由五花八門,你是為了什麼?
    紋身培訓學校遍地都是,能學到真本事的卻萬裡挑一!學紋身的理由五花八門,有做了十幾年美容美髮轉行的,有完成兒時夢想的,有上班族,有調酒師,有樂隊主唱,有大學生,還有公務員.最「牛逼」的學員是視頻1:00處做工程的,覺得不賺錢來學紋身了
  • 喜歡,就是最好的理由
    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理由呢?因為喜歡,所以放棄那些別人眼裡的穩定;因為喜歡,放棄了愛情,因為男朋友不喜歡她這樣;因為喜歡,父母也許不理解她的選擇。但這都沒有阻擋她追求喜劇夢的步伐,她依然選擇了堅持。因為喜歡,她選擇北漂;因為喜歡,她不顧自己的形象,只為博得觀眾一笑;也正是因為喜歡,讓她一路堅持走下來,成為了今天的賈玲。
  • 幾歲開始學音樂最好?研究表明原來如此!
    但是,大部分的教學仍然主張:有關鋼琴、提琴、橫笛和吉他這類正式的樂器,最好延遲至孩子五歲以後再學習。在這個年齡之前,孩子們最需要的是,藉由聆聽各種音樂,享受韻律的身體擺動,製造各類聲響,唱歌、舞蹈及彈奏一些簡單基本的幾拍樂器等經驗,先累積樂音的概念來豐富心靈的成長。在幼兒肢體發展還不協調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讓他拿起樂器,而是先讓他學會聽到音樂。
  • 學音樂的孩子該考什麼大學?
    作者丨陳達 旅美鋼琴教育家 最近常聽說一些老師、學生、朋友們在議論學音樂的孩子該考什麼大學的問題。因為如果琴彈得好,考上了音樂學院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音樂學院裡學的知識可能會相對單一。如果能考到一所好的綜合性大學,又能讀一個自己喜愛的專業,業餘時間仍然可以繼續學習音樂,那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這五個理由絕對夠,原來學音樂好處這麼多
    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廣泛熱愛和樂於接受的藝術門類。有人曾說過「音樂是天使在唱歌」,也有人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其實音樂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它就像一個大大的禮盒,裡面有很多讓我們驚喜的禮物。也許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無法完全領略,但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這些東西值得用一生的時間來去領略、去享受。音樂藝術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也許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他無法完全領略學習音樂對他有什麼意義;但隨著成長,他會發現,這些東西是值得用一生的時間來慢慢領略、慢慢享受的,例如——的確,音樂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這是因為音樂能刺激孩子大腦的發育,令他們的小腦袋變得更靈敏更協調,不但能鍛鍊他們的記憶力和感受力、發展他們的空間感和時間感,而且對孩子的語言、數理、邏輯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
  • 零基礎學吉他最好要學什麼吉他?
    無論你未來是否會成為專業音樂人,民謠吉他都是必須要學的,通過學習民謠吉他,會使你建立音樂整體思維和觀念,會是你全面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理論
  • 辭職,用什麼理由?
    我們總是問,「我辭職用什麼理由?」「我去面試用什麼離職原因?」「我行業不對口如何解釋?」「我試用期內去面試,怎樣解釋呢?」「我已婚未育怎麼說服對方?」「我沒車買房工資不高,過年回家怎麼回答親友的三連問?」......大家看到沒有?這種預設前提,也就是預設自己處於一個不利境地,然後被別人詢問和刁難,此時你如何通過自己的巧舌如簧來應對,或者將對方一軍,或者改變現狀呢?
  • 學音樂的孩子們將來能幹什麼?
    Music Major 音樂專業 學音樂的孩子們 將來能幹什麼? 「老師,我們學這個專業將來做什麼工作?」 應該是 所有學習音樂的學生和家長 所關注的問題。
  • 成人學鋼琴、學音樂,該如何去學?
    小時候沒有音樂班,家裡條件不允許,現在已經是成人了,我還能不能學鋼琴?聽說鋼琴很吃童子功,成人該如何學鋼琴?我還需要練拜厄那些嗎?這篇文章為你排憂解答。勤能補拙所有的器樂的學習都離不開一個:練,只不過練習的方式不一樣。你不練習,沒有人有辦法能讓你學會。
  • 憑什麼,學音樂必須先學鋼琴?
    為什麼學音樂的人大多都會彈鋼琴?因為鋼琴是音樂教學中最好的教具。鋼琴全面的性能,確定了它在音樂教學上的重要地位和使用價值。 除此之外,還能學得三種能力,即注意力、協調力與自信力。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三種能力都是孩子健康成長所需要的。
  • 為什麼要學日語?這個理由看哭了
    開始學日語,總有一個原因,以下這個,有點特別她叫小魚醬。小魚醬學日語的理由是,她喜歡一個日本地下樂隊,想聽懂他們在唱什麼。我說,你可以上網搜中文歌詞啊,現在有人氣的日文歌都有中文歌詞的。她說,他們沒有人氣,地下樂隊嘛。在日本粉絲都是那一小撮,更別說中國了。我問那你是怎麼知道他們的。
  • 【音樂啟蒙】臺灣樂理啟蒙節目《音樂有意思》:學樂器,可不只是為了會演奏!
    來說說我的理由吧。我覺得學習樂器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演奏,或者一定要考到多少級,我更希望孩子能通過學習樂器,感受和欣賞音樂之美,給平淡生活增加一些調劑。但目前國內的樂器培訓多是以考級為目的,不僅無法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甚至連樂理都教不全。所以我給大家推薦這檔寶藏級的樂理科普節目——《音樂有意思》。讓孩子在家就能弄懂樂理,提高音樂素養!
  • 學英語最好的方法,主要看這幾點!
    為了追求高效率,很多人會報班一對一學英語。國內的培訓班大多是外教一對一課程或中教一對一課程,有什麼區別嗎?到底哪個好一點呢?一對一學英語確實會更有針對性,學習效果更好,但是費用卻很高昂,所以大家在繳費之前 為了追求高效率,很多人會報班一對一學英語。
  • 音樂學
    有的學生提前一兩年就開始參加音樂藝考集訓,早早開始學習小三門、音樂理論知識,為藝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斷努力。而有的學生只是空想,猶豫不決,沒有付諸實踐,不認真練琴,白白錯過了最好的時間。學音樂需要腳踏實地,好的作品需要細心打磨,不斷練習。如果感覺自己堅持不了,那麼請不要給自己「添加煩惱」。
  • 河套學院音樂學專業
    河套學院音樂學專業教學條件怎麼樣? 培養優勢與特色 針對內蒙古西部中小學音樂師資隊伍相對薄弱的情況,結合應用型高校的特點優勢,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整合優質學術資源,提升了專業教學和研究水平,形成了以「教學、科研、應用」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使我院音樂學專業能夠與時俱進,顯現出強大的活力。
  • 音樂大師「拍了拍」你:你家孩子學音樂走了多少彎路?面對面名額限量速搶~
    很多優秀的人物,他們的人生,都有音樂的陪伴。股神巴菲特除了會投資,還是不錯的Ukulele演奏者圖中演奏小提琴的爺爺是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他每天都要堅持練習彈鋼琴,甚至午睡也要聽輕音樂。不過關於音樂學習這件事,究竟從幾歲開始?我怎麼選擇?孩子不感興趣怎麼辦?家長如何做更好的陪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