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崑曲迷的最愛來寧波了!
今天(18日)晚上,蘇州崑劇院青春版崑劇《牡丹亭》上本在逸夫劇院上演,典雅的曲詞,婉轉的唱腔,優美的身段,讓湯顯祖筆下那段至情之戀,在相隔400年後仍感人至深。沈豐英和俞玖林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精湛的表演,傾倒全場觀眾。
19日、20日晚,青春版《牡丹亭》中本、下本還將繼續上演。
「崑曲義工」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
2004年,「崑曲義工」白先勇攜手兩岸三地藝術家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浙江崑劇院有「巾生魁首」之譽的藝術家汪世瑜擔綱導演,蘇州崑劇院的青年演員出演,俞玖林及沈豐英分飾柳夢梅及杜麗娘,並請汪世瑜及崑曲藝術家張繼青指導傳授。
湯顯祖的《牡丹亭》有55折之多,青春版《牡丹亭》撮其精華,將其刪減成27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連臺演完,從第一出《標目》演到最後一出《圓駕》,基本上保持了劇情的完整,形成了一個啟蒙、轉折、歸結的過程,通過三晚9個小時的連續演出,讓這部經典名劇時隔400年後,仍在舞臺上大放異彩。
青春版《牡丹亭》先後在臺灣、香港和蘇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也登上了美國、英國、希臘等國外舞臺,場場爆滿,而且吸引了許多年輕人,被稱為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盛事。
上中下三本各具看點,戲迷年輕了
《牡丹亭》上本以杜麗娘為主,《驚夢》《尋夢》都是崑曲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劇目。中本主要呈現「人鬼情」,在以生角為主的同時,也多了生旦的對手戲。下本呈現了更多的「人間情」,將柳夢梅與杜麗娘二人的結合,放在了普通人的視域進行考量。此外,如《折寇》等場,有很多武打場面且出場人數最多,非常熱鬧。
走進劇場的崑曲觀眾年齡層明顯下降。今天下午,俞玖林在接受甬派記者採訪時提到,白先勇先生曾說,崑曲的傳承要培養年輕演員,更重要的是觀眾。青春版《牡丹亭》在早期走向校園,在眾多高校引起了轟動。
今晚前來逸夫劇院的戲迷,相對其他劇種年輕很多,有一位戲迷說,青春版《牡丹亭》有一種古典的現代美,水磨腔的優美,笛聲的悠揚,唱詞的韻味,表演的四功五法,體現出的是詩意和精緻。從舞美場景到演員的行頭,每個細節都極盡華美精緻。
全本首次來甬,原配CP韻味十足
近幾年,蘇州崑劇院、江蘇省崑劇院、浙江崑劇院、北方崑劇院等多家劇院曾來寧波演出,崑曲市場逐步打開。作為崑曲代表劇目的《牡丹亭》,也不止一次、不止一個版本在寧波上演過。但青春版《牡丹亭》全本,還是首次來甬,到今天下午4時,《牡丹亭》上本的票房已達76%。
《牡丹亭》上本以杜麗娘為主,《驚夢》《尋夢》都是崑曲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劇目。今晚的主演是青春版《牡丹亭》最初的兩位搭檔沈豐英和俞玖林。經過300多場的演出磨合,他們的舞臺表演更加成熟,更具默契感。
今天下午,沈豐英在接受甬派記者採訪時,回憶起初演《牡丹亭》,「白先勇先生說,要以年輕的演員吸引年輕的觀眾,當年是青春本色出演,隨著年齡增長再演繹16歲的少女,對戲曲演員來說,最主要的是挖掘內心戲。我們經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三天不練觀眾都知道,所以我在演出每一場時細微處有不同,哪一點處理到位了,其實觀眾是感受得到的,他們會特別地有反應,有時候會聽到他們在下面會心地笑,在演《離魂》一折時,我能明顯聽到觀眾在臺下抽泣。」
俞玖林幾年前曾在逸夫劇院演出精華版《牡丹亭》,「演了10多年《牡丹亭》,每次演還是不一樣。從學校裡開始演《驚夢》,幾千遍演出搭檔了幾十個杜麗娘。我覺得每場演出氣場有不同,觀眾不一樣,入戲的感覺都不一樣。」他認為,在快節奏的當下,觀眾連續三個晚上走進劇院看《牡丹亭》,需要很大的決心,但收穫一定是成倍的。
編輯:徐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