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志願軍救女文工團員一比,《拯救女兵林奇》弱爆了

2020-10-30 張憶安

美國拍戰爭片,一個主要題材就是救自己人。像什麼《拯救大兵瑞恩》、《拯救女兵林奇》,《風語者》說的是救自己的話務員,《血戰鋼鋸嶺》說的是衛生兵連自己帶敵人的傷號一起往回救……

在好萊塢大片裡,美軍「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在真實的戰史中,我軍解救己方同志的戰例,卻比美國好萊塢電影更給力。比如我志願軍戰士解救被俘女文工團員的過程,就絕對吊打美國《拯救女兵林奇》。

1951年3月,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接近結束的時候,我軍後撤期間,42軍文工團被滲透進我軍防線的小股美軍衝散。雖然大部分在文工團警衛部隊保護下歸隊,但仍有十幾個文工團女戰士被美軍抓住了。

我軍歷史上,對女戰士的保護力度非常大,一般來說不會讓女戰士承擔太大風險。這次聽說一下被美軍抓走十幾個,42軍軍長吳瑞林當時就急眼了。

1955年授中將軍銜的吳瑞林將軍

人一定要救,但前線兵力捉襟見肘,一線部隊壓力極大,根本抽不出人手來。怎麼辦?吳瑞林命令軍部警衛營,留一個排守電臺,其他人全體出動,救女文工團員。

咱們想救是一回事,可想救出來就難了。別的不說,女戰士被關押在什麼地方,就是個大問題。您總不能隨便溜達過去找美軍問吧?可是弄不清關押地點,沒頭蒼蠅一樣撞,不光人救不出來,自己還得損兵折將。

但這種小問題根本難不住咱們的志願軍戰士。警衛營在搜索過程中,發現了一條美軍的電話線。靈機一動,呼叫炮兵朝電話線所在位置隨便打了幾炮,然後把電話線剪了。

美軍判斷是咱們盲目射擊,碰巧把電話線打斷了。派了兩個通訊兵接線。這倆倒黴蛋到地方就讓一個營的志願軍給摁了。估計當時這兩位哭著哭著能笑出來:幹嘛啊這是?一個營抓我們倆?修個電話線是多大罪過啊?

一審訊,估計是抓著志願軍女戰士這個事在美國那邊也是個大新聞,這倆還真知道咱們的女戰士被關在什麼地方。

警衛營當即奔襲,到地方就把被抓的女文工團員救出來了。從被抓到成功解救,前後也就十來個小時。

美國人救一個女兵,又是衛星又是CIA又是特種部隊,天上戰鬥機掩護,來去直升機接送。恨不得把整套班子拉出來遛一遍。林奇被俘都10天了,英勇的海豹突擊隊才從天而降,把她救回去。然後舉國歡騰,盛讚美國軍隊戰力無雙云云。

咱們呢?指揮員反應之快,部隊行動之迅猛,作戰之機智,絕不在巔峰狀態的美軍之下吧?

這個故事要是拍成電影,豈不是比犧牲好多人,最後到底怎麼樣了還不明不白的故事強?

相關焦點

  • 志願軍救回被俘女兵,要拿美軍俘虜出氣,一看俘虜的樣子大家樂了
    志願軍戰地照這位老兵曾任炮八師某團的參謀長,姓劉。據劉老和42軍《電訊報》一位編輯的回憶,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期間,上演了一出志願軍版的「雷霆救兵」,救回了落入敵手的志願軍女文工團員。整個行動只用了幾個小時。
  • 女兵裙服沿革史|我軍第一款軍裙是連衣裙!
    由於條件所限,當時女軍人著連衣裙時鞋子不夠統一,從照片上看,有穿皮鞋的,也有穿膠鞋和布鞋的。當時,幾十萬女兵領到連衣裙後很是高興,這是我軍第一套專門為女兵設計製作的女式軍服,也是我軍第一款軍裙。不過「美景」不長,女兵裙服還沒穿夠,1953年後,基本上就不再穿連衣裙了。取消連衣裙的原因,一是連衣裙下擺較寬大,工作、訓練、勞動不如長褲方便;二是北方部隊脫了棉衣就穿連衣裙,缺少過渡。
  • 電影《芳華》原型女兵:文工團歲月溫馨動人
    原文工團女兵正在排練舞蹈《草原女民兵》 吳宇軒攝  鮮為人知的是,在這群舞蹈隊員中,擔任《草原女民兵》舞蹈「連長」一角的楊慧以及單新寧、許靜雯、嶽麗秀、趙雪珍、劉曉紅、張芸等核心成員,是原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女兵,著名導演馮小剛的老戰友。可以說,楊慧等人正是讓導演馮小剛最動感情的電影《芳華》的原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舞蹈動作依舊輕盈靈動的楊慧等人已年滿五十,而1970年入伍的許靜雯等人已年過六十。
  • 電影頻道《今日影評》致意志願軍女兵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推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策劃系列節目,邀請英雄老兵、軍事專家、青年學子與中國電影人匯聚一堂,透過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之經典光影,帶領觀眾重溫那段盪氣迴腸的歷史。  10月21日,《今日影評》「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策劃系列節目推出「戰地玫瑰」篇。
  • 志願軍入朝,朝鮮女兵列隊唱「東方紅」,還送上一物歡迎
    如今的朝鮮女兵過江前,多喝一點祖國的水亢君是志願軍某高射炮部隊的一名文化教員。他們的炮車通過安東大街,混凝土街道上有美軍飛機炸出的彈坑。朝鮮孩子們喊「志願軍叔叔萬歲!」 朝鮮女兵送上蘋果過了鴨綠江,某工程部隊的汽車趁著夜色向南行駛。工程科長趙懋哉講述,他們看見的第一個朝鮮人是一名朝鮮女兵,站在一個彈坑旁邊,雙手揮舞小旗,同時吹著哨子,指揮交通。車燈一照,戰士們看見這個女兵的面孔剛毅而嚴峻,完全不像個小姑娘。
  • 《拯救女兵司徒慧》熱播,王炫乂化身狙擊手
    近日,由華誼兄弟出品,高升中,王偉民執導,何琢言、王洛勇、齊奎領銜主演,範雨林、陳瑞、王炫乂等出演的大型戰爭題材電視劇《拯救女兵司徒慧》正在電視頻道熱播,據悉,該劇於2010年首播。演員王炫乂在劇中飾演了吳振寶,精彩的表現獲得了不少網友的肯定。
  • 《拯救女兵司徒慧》現太子幫 《艋舺》粉絲抗議
    搜狐娛樂訊 由王洛勇(在線看影視作品)、何琢言、齊奎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拯救女兵司徒慧》近日正在上海新聞綜合頻道、山東影視頻道和瀋陽新聞頻道熱播。之前該劇在湖南電視劇頻道播出時,除了劇中國共兩黨和湘西土匪三方勢力為爭奪女兵司徒慧鬥智鬥勇的精彩故事引觀眾熱追,劇中湘西土匪的獨特造型也尤其醒目,甚至有網友稱比臺灣黑幫電影《艋舺》中的「太子幫」還潮,引發了「艋舺太子幫」粉絲們的爭議。
  •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在朝鮮關押2年多,回國後過得如何?
    ——餘秋雨 戰爭從來不是男人的專利,戰場上雖然很少見到女兵的身影,但是再重要的後勤部隊中,女兵卻是一個重要支柱,也是行軍打仗的重要保障。 出於朝鮮方面的請求以及自身安全的考慮,我國組成了志願軍,遠赴朝鮮戰場,幫助朝鮮抵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 文工團簡史:《芳華》所呈現的正是其全盛時期!
    據統計,這時全軍共有專業文藝單位300多個,文工團(隊)員6.4萬多人。本著逐步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向正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原則,從1951年起全軍文工團、隊,除志願軍外的調整、精簡、整編工作開始。1953年,原總政治部提出全軍各大單位要「建立以歌舞為主有專業分工的綜合性的文工團」;軍、師文工團、隊要實現「一專多能」。按此要求,各大軍區、軍兵種普遍建立了專業歌舞團或以歌舞為主的綜合性文工團。
  • 裙子毀了《亮劍3》,但抗戰時確有女兵穿裙子!一代代裙裝美翻了
    1953年,我軍專門給文工團員設計了制式服裝,並陸續配發到全軍專業文工團這張就是剛剛換裝後的女文工團員們。女文工團員的大簷帽、無沿帽、套頭衫、筒裙都是仿蘇的。當時這衣料是呢子的,還有呢子大衣,可以說是非常奢華的了。
  • 志願軍的胸章與軍裝:經典影視反而沒真正還原?
    在1953年10 之前入朝的軍隊,據老兵回憶,只有部分部隊佩戴了胸章,另外還有一些執行特定任務的人比如中朝聯合指揮機構中的中方人員、歸國英模代表和文工團等等,用於表明自己的身份。確實,我們在許多歷史照片中能看到這一點。比如這張志願軍坦克部隊在坦克前的合影,可以清楚地看到指戰員沒有佩戴胸章。從坦克的炮管來判斷,有可能是蘇制史達林-2重型坦克。
  • 她是馮小剛當年文工團的戰友,還是電影《芳華》中女兵的原型!
    在那個時代的部隊文工團,有著這樣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他們的青春歲月滿懷理想和激情。回到現實,其實電影裡文工團的那些女兵的確是有原型的。今晚,「蕭穗子」的原型就來到了《開門大吉》的舞臺。她是楊慧,曾是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一名文藝兵,也是《芳華》導演馮小剛當年的戰友。身穿一件普通襯衫,腰背筆挺、大方得體、爽朗自信。
  • 志願軍唯一一等功的女兵,韓國出生的中國上將,看幕後英雄的故事
    正好趕上1950年韓戰爆發,為了支援朝鮮,維護我國領土安全權益,國家向全國徵兵,成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趕往朝鮮進行支援。因為當時實力懸殊較大,在戰鬥初期,志願軍傷亡慘重,多少年輕的生命在那裡結束,所燒灼熱的鮮血,揮灑在了那片土地上。
  • 南通籍書法名家陳國華:文工團員的京城書藝行
    南通籍書法名家陳國華:文工團員的京城書藝行 2020-08-08 10:47:40 來源: 南通網 南通日報-文工團員的京城書藝行
  • 她是上海富家千金,卻是上甘嶺戰役中唯一女兵,奔赴一線從心理上...
    為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我國成千上萬的志願軍戰士們跨過鴨綠江,冒著生命危險參加戰鬥,其中也有不少女兵。 在上甘嶺坑道內就藏著唯一一名女兵劉祿曾。劉祿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1928年出生,她的父親和叔父都是上海一家大銀行的主管,家境十分殷實,從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劉祿曾想投筆從戎,加入解放軍文工團,但卻因為家庭出身問題被拒之門外。
  • 82歲志願軍女兵尋戰友:曾一同經歷生死
    82歲志願軍女兵尋戰友:曾一同經歷生死 原標題:   身穿志願軍軍服的陳世愚夢中,她穿著一身軍裝,這些戰友笑著向她揮手;可是夢一醒來,能讓陳世愚記住他們的,只是桌上那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和一本字跡也有些模糊的戰地日記。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總會重慶保育生聯誼會副秘書長黎興明昨日向重慶晚報求助,希望能通過本報幫助今年82歲的志願軍女兵陳世愚尋找戰友。
  • 文工團女兵被家人鼓動退伍:易遭非議 難找對象
    對王媛媛們來說,坊間對軍隊文工團女文藝兵的種種戴著「有色眼鏡」的非議才是最不能接受的。曾特別支持王媛媛入伍的母親因為擔心女兒的工作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她每年回家時,都鼓動她退伍。2012年,王媛媛選擇了退伍轉業。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說不上大,也不算小」。那是一次下部隊慰問演出,一個小戰士給團裡正在表演的軍旅明星獻花時,因為緊張不小心把花掉在了地上。
  • 越南女兵的主動
    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許多被俘虜的越南女兵,往往在被俘前競然脫得一絲不掛,在俘虜營裡也常出現這種情況,越南女兵究竟為何不穿衣服呢?有人說是熱的原故,其實並不然。就拿121師362團三營一連在三月八日俘虜的六個一絲不掛的女兵來說 ,她們是在一個暗堡裡被俘的,還有我們從地堡裡俘虜的女兵。地堡裡能熱到哪去?
  • 講一講"文工團"前世今生?
    文工團成員由原部隊內的文藝團體隊員組成。部隊文工團以歸屬單位劃分,共分為三級。第一級是隸屬於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文工團,即總政話劇團、歌舞團、歌劇團等。1980年12月,總政文工團建制撤銷,下屬三個團分別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