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張成兵,家裡客廳的桌上,窗臺,都擺滿彩色泥塑人物,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觀音,如來,牛魔王,託塔天王等,共60多尊。他是市級非遺---井陘泥塑的傳承人之一,從藝30年,作品500尊。近來,他把《西遊記》人物,做成高40公分的泥塑作品。
十幾年,給胡樓樓打下手
張成兵,是井陘南王莊鄉西尖山人。自幼酷愛習畫,初中畢業後當了三年兵,做過四年民辦教師,1979年參加縣文化館美術培訓班3個月。培訓結束,被留在文化館當勤雜工,又調到蒼巖山管理處任食堂管理員。景區初建,管理處共13人,人手少,都是身兼數職。當時,泥塑大師胡樓樓正在蒼巖山景區塑象,領導派張成兵給胡樓樓和泥,供料,遞工具,打下手,沒想到一幹就是十幾年。胡樓樓是著名民間泥塑大師,手藝高超,知名度很高,做事非常有個性。但他看到張成兵不怕髒和累,悟性好,愛動腦筋,對待張成兵說話時硬綁綁的,但心裡卻深愛此人,十幾年打下手,胡樓樓的言傳身教,使張成兵痴迷上了塑像。沒想到,1996年,領導多次批評張成兵是大搞迷信,當時的張成兵年輕氣盛,一氣提出辭職。
做泥塑,張成兵如魚得水
辭職後,張成兵首先做小龍窩村廟裡的三尊觀音塑像。他是求精務實的性格,把每步工序做的細緻可靠,每一步寧可反覆,也不能馬虎。幾個月下來,觀音塑像慈祥傳神,栩栩如生,贏得村民們的喝彩,一炮走紅,他的手藝得到認可。邀他塑像的人越來越多,30年來,他塑像500餘尊,足跡踏遍井陘,礦區,鹿泉和山西平定縣,兩次隨團隊參加北京壁畫工程,親手描粱畫柱。他說,泥塑民間藝術家,名好聽,樣子就像「叫化子」,多數人受不了這個罪。每組塑像用2至3個月,風餐露宿吃住在外,費體力費腦力,做泥塑先練「站立功」,一站十幾個小時,中午不能睡,晚上點上大燈泡加班,沒有實打實的好體力,誰受得了。每做一組塑像下來,都累壞啦,能脫一層皮,「不敢喊苦,誰讓你幹上這個泥塑啦!」「我這輩子,都是與不說話的人打交道啦!」他笑著補充:「泥塑練身體,你看,我75歲了,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敏捷,回憶往事如數家珍!」
三十年,做出泥塑500尊
一次,他在山西粱家腦村做「夜叉」,自己老是不滿意,反覆修改多次,終於塑成了,結果夜裡夢見,一位鶴髮童顏白鬍子老人對他說,「是他!就是他!」張成兵感嘆,我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啊。
張成兵把編織袋,一股腦倒在地上,幾十件工具散落一地,叮噹作響。「柏木,材質油性大,抹泥轉彎順滑,我的工具都是用柏木自製的,這是我的全部家當!」做泥塑,概括就是五步:第一步,用木條,根據塑像體形,捆上麻,草繩及鐵絲搭制骨架。第二步,用白土與麥桔和成粗泥,做成輪廓成形。第三步,幹透後,再用土和棉花和成細泥,把人物神態充分刻畫出來;第四步,幹透後,用膩子修補裂縫,把表面打磨光潔。第五步,塗漿,塗膠,刷白底,上彩色,上漆完成。
張成兵說,塑像分慈像,惡像,醜像,文像,武像,武像衣服紋理多,用功多,文像衣服光滑,費勁小。「老伴和女兒都是好幫手,常跟著我風餐露宿幹活,受罪不小,老伴說話不多,可常補充我構思的不足,女兒幹活心細就是不知道累。」井陘小作村的十八羅漢,形態各異;天戶村的四大天王,工程艱難,高達四米;梅家莊的哼哈二將,微水村的財神,路神,馬王爺,活靈活現,屬我最得意的作品。他說,「昨天,我接到邀請,要到井陘竇王嶺景區做《隨唐演義》10尊人物泥塑,這幾天正做準備工作呢!」
中國夢,要做「西遊記」人物100尊
井陘泥塑的傳承艱難,青年人嫌苦不願學,泥塑空間越來越小,張成兵徹夜難眠,我能做點啥事呢?「我要做100尊《西遊記》人物,讓泥塑走進百姓家庭!」他把《西遊記》電視劇光碟反覆播放,看了近百次,把人物形象特徵刻在心裡,把功夫用在手上。
「比例小,工序一樣不能少,每尊人物都用十幾天的功夫完成。造型,臉型,五官表情都是關鍵。」泥塑主要在構思,為了做出活靈活現的人物,還跑到新華書店翻看有關圖書,回家反覆推敲。為讓他集中精力做《西遊記》泥塑,老伴包攬家庭全部家務,女兒張海榮住的不遠,也常來幫他做事出點子。三年來,張成兵蹲在客廳做《西遊記》人物,都是高40公分,已經做了60多尊。家裡客廳的桌上,窗臺,櫈子椅子,都擺滿了泥塑人物。
張成兵斬釘截鐵的表示,我要實現我的中國夢,做好《西遊記》100尊人物。我還計劃做《水滸傳》108尊人物,和300羅漢人物。我今年75歲了,如果做不完,將由我的女兒接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