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又傳來好消息——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不過,這次被不少網友屢潑冷水。
有的直接說「不必了,不用了」;
有的則說哪吒就是一部被過分誇大的電影,它這麼火就是一群跟風的人捧起來的;
還有的則直接嘲諷哪吒是「小兒科」,送選奧斯卡根本不夠格,送去參選也不過是丟臉而已。
哪吒為啥不配去奧斯卡?
之所以出現這樣對《哪吒》衝奧不看好的聲音,有很多因素在裡面:
比如哪吒藉助的是情懷。
「哪吒」是深植於國人內心的大IP,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是聽著「哪吒」的故事長大的,無論男女老幼都知道「哪吒鬧海」的故事。
在中國有天然的群眾基礎,但到了國外,「哪吒」是誰?他跟綠巨人有啥關係?不熟悉東方文化的老外絕對分分鐘懵逼。
比如國人的鼓勵。
自從《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等老一代巔峰動畫之後,中國的動漫已經沉寂太久了,而日本、歐美的動漫卻在全球大肆擴張,賺得盆滿缽滿,成了動漫界的「扛把子」。
國人對自家動漫的呼喚,基本說是「渴望」啊!一旦出現質量稍微上乘的作品肯定受到國人的格外關照。
只是,這份關照,到了國際賽場,那可就要歸零了。
魔童衝奧,其實背後討論的還是國漫是否崛起,觸及的是國人曾經自豪如今卻敏感的一個話題。
對於80後、90後來說,伴隨一起成長的《葫蘆娃》、《黑貓警長》、《阿凡提》成了最後的動漫經典。
現在中國動漫市場屬於低幼兒童,一些製作粗糙的動漫的確能夠徵服一些兒童,但對於成年人,甚至少年來說,真心不是什麼可口的菜。
我們張口閉口談論的是「奧特曼」家族的新成員,「星矢」的頑強,而國漫則陷入了長達十幾年漫長的沉眠。
2006年的《虹貓藍兔七俠傳》,這可能是2D國產動畫最後的輝煌,同時它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武俠動漫連續劇。甚至它是世界範圍內的第一部武俠動漫,有人說《聖鬥士》及同類系列不算嗎?請原諒我不厚道地笑笑,作為一個「慣看秋月春風」的武俠老司機,鄙人閱片無數,得出的結論是:「武俠」真的只屬於中國。「俠肝義膽、柔腸粉淚、義薄雲天、兩肋插刀、鋤強扶弱、正義絕倫」的武俠精神,也只存在於中國人的血脈。
曾經我們沉醉於「火影忍者」的玄奇世界、留戀於「星矢」的頑強不屈、驚嘆於「七龍珠」主角的百折不撓。
但其實,在《虹貓藍兔七俠傳》裡,這些全都有!它是動漫不假,但它真的是一部絕對優秀的武俠片!
它還是一部探討人性的、有深度的武俠大片,在這部動漫裡,不再是截然兩分的黑白善惡兩世界,所謂善惡,在於人心,而不在立場!
比如魔教堂主牛旋風,為人憨厚,好大喜功,但這麼一個反派角色,卻有情有義,而正派人物大奔,則是性子急,好酒好賭。
立場迥異的兩人卻因脾氣相投,很快就成為了知己。
紫雲劍主莎麗落入牛旋風的手中,大奔受虹貓之託前來搶人,名義上是娶莎麗做老婆,但是大奔和牛旋風的賭局,卻輸了,氣得大奔跪在地上拼命砸頭。
老牛上前一步,把莎麗抱給大奔,道:「我怎麼能讓我兄弟娶不上媳婦呢,剛才打賭,只是玩玩罷了!」隨後把莎麗交給了大奔。
後來,牛旋風為了兄弟甚至不惜犧牲性命,一個魔教反派,竟然情深義重,完全忽略了敵我雙方的身份,慨然以待兄弟。
這種「不問立場,只問情義」的俠道精神,中華文化之外的人,既理解不了,也拍不出來。
這部動漫,它的藝術顧問叫韓美林,就是08年奧運會五福娃的設計者,它的文學顧問叫餘華,就是寫出了《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的那個餘華。
動漫與武俠,一者童真無邪,一者江湖世故,原本不搭界的兩種東西,《虹貓藍兔》卻把他們合璧了,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勇、義氣、俠道、責任」。
再來說說2007年異軍突起的國漫神作《秦時明月》系列。
在3D動畫還未大行其道的年代,《秦時明月》果斷披上了3D武俠風,從《虹貓藍兔》手中,接過了國漫復興的接力棒。
一登場,《秦時明月》便好評不斷,成為一個動漫時代的符號。
從《百步飛劍》到《夜盡天明》、《諸子百家》、《萬裡長城》、《君臨天下》以及《滄海橫流》,連續12年不斷推陳出新,或許它還將延續傳奇。
《秦時明月》系列的成功,在於它的繼承和發揚。
首先,它從《虹貓藍兔》那裡繼承了武俠精神,又進一步發揚了中國傳統中獨特的「士文化」。
所謂士,既是「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的重信守諾,也是「借君三十年,繁華萬裡好江山」的天下情懷。
獵獵風骨與凜凜大義,撐起了這部動漫的文化內核。
其次,在於它宏大的世界觀,它的創作者想要表現的東西太多,恨不能把所有中國傳統文化都展現給大家。
諸子百家逐一登場,各自都以獨特的能力和視角,向世人展示百家風採,可也正因如此,難免瑕疵,比如對有些百家的思想,有斷章取義之嫌。
最後,這部動漫也沒有忽視小人物。
除了著重刻畫主角們的喜怒哀樂,也不忘記通過故事向人們展開一個個門派的興衰榮辱,甚至把一個時代芸芸眾生的選擇與掙扎,也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波瀾壯闊的大歷史背景,精緻唯美的畫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向大眾呈現了中國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那是諸侯紛爭、天下紛亂的混亂年代,也是盛產先賢哲人的東方思想啟蒙年代。
正是這部3D動漫,讓不少動漫迷禁不住老淚橫流:國漫終於走心了!
其實,除了《虹貓藍兔》、《秦時明月》這種構築於武俠世界的題材,近年來還有一些開創了新世界的開山之作。
其中的代表,便是《大魚海棠》和《風語咒》。
2016年上映的《大魚海棠》,整體格調有點致敬宮崎駿,從畫風到情懷,都能令人聯想到《千與千尋》。
當然,也只是表現風格相像,而故事內核則完全是另一種表達。
故事藉助《逍遙遊》的鯤鵬傳說,展開了一副磅礴的畫卷,開啟一場無奈的人生命運,講述一段東方式的人神情感糾葛。
平心而論,這並不是一部硬衝眼球的視覺派動漫,但卻是一發衝洗眼瞼的「催淚彈」。
影片主人公的名字平凡而又簡單,他們是「椿」、「湫」、「鯤」,他們彼此相愛又彼此守護、彼此犧牲又互相成全的故事,像極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
在這個物慾橫流、浮華煩躁的年代,這一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或許都曾經屬於我們,但又都遠離我們而去。
而《大魚海棠》則喚回了曾經的記憶,那是「愛一個人,不求回報」的勇敢,也是我們曾經奮力追求愛情的身影。
2018年火爆的則是《風語咒》,它的命題非常簡單,母子親情之愛,彼此間的守護。
當年的《大魚海棠》整體充斥著傷感,而《風語咒》大部分時候都是明快的喜感。
除了畫質精良、場面恢弘,更充滿了人性的溫度,「生而為人,必有所護」的主題,令人不禁淚下。
相比之前,這兩部國漫又有了長足的進步,因為它們都完全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
很多影片,在構建一個新世界的同時,卻突然不會講故事了,除了吸引眼球,刺激腎上腺素,只剩空白。
而這兩部影片構築的新奇的世界裡,即便物理法則、世界規範不同,但卻都有一樣的喜怒哀樂,一樣的愛恨情仇,一樣的人情冷暖,而我們始終能感受到人性的溫度。
最後,我還想說一部良心國漫——臺灣的《霹靂布袋戲》,一部早已收下我膝蓋的動漫。
這部動漫的創作團隊,現在已經被日本人請去指導拍攝《東籬劍遊錄》了。
暫把榮譽放到一邊,來講講這部動漫。
首先是它獨特的道具——布袋人偶,這是曾經長期流行於福建一帶的地方特色文化。
後來臺灣省人民把它發揚光大,把人偶製作得美輪美奐、精美異常,而且滿滿都是中國風。
其次是它的堅持。要論動漫界的壽星,《火影》說:我720集!《海賊王》不服:我906集!嘿嘿,《霹靂布袋戲》:你們弱爆了,我已經2300多集了!
誕生於1984年的霹靂布袋戲,如今已經35歲了,而且繼續拍下去的勢頭是非常猛,我估計這輩子是難見到大結局了。
再次是它的核心。要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全部其他國漫的總和加一起,都比不上這部《霹靂布袋戲》。
真不是我吹,舉個例子:《霹靂布袋戲》目前塑造了一千多個人物,每個人物的出場都很拉風——自帶一首標榜自我的古詩。
比如,天刀笑劍鈍的詩號就是「鵬摶九萬,腰纏萬貫,揚州鶴背騎來慣。事間關,景闌珊,黃金不富英雄漢。一片世情天地間。白,也是眼。青,也是眼。」這是元朝喬吉的《山坡羊·寓興》,不看這動漫,你知道這首詩是誰的遺珠大作嗎?
不光有引用,創作團隊自己譜寫的中國風詩句,同樣迷人,比如古陵逝煙的詩號「冷燈看劍,劍上幾番功名?爐香無需計蒼生,縱一川煙逝,萬丈雲埋,孤陽還照古陵。」詞意通達,意境幽遠。
那些天天逼著孩子背誦古詩詞的家長,你背過的或沒背過的,《霹靂布袋戲》裡都有!
最後是它傳達的價值觀。這部戲傳達的價值觀和《虹貓藍兔》有點像,它塑造的每一個形象都很有原則性,或忠於親情,或執於愛情,或守於承諾,有寧死不屈的壯懷激烈,有重諾輕生死的義薄雲天,有至死不渝的忠烈節義……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志士,我們依稀可以感受昔年漢唐輝煌驕傲的根源。
正是它,在國漫風雨飄搖的幾十年裡,獨立苦苦支撐著國漫大旗不倒,堅定地一邊做動畫,一邊做文化。
那些嘲諷國漫的人,看到這個之後,估計就得閉嘴了。
當然,這些作品的成功,並不能完全掩蓋國漫當前存在的問題:
很多國人仍然停留在「動漫=低幼」的概念,認為動畫片就是拍給小孩看的,而很多優質動漫只能在網絡上流傳。
再者,真人影視劇有明星帶動、有代言費用、有各類廣告的植入,而在動漫裡,這些幾乎沒有——《星遊記》就是因為沒有經費在製作幾集後就停止了更新。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十萬個冷笑話》、《魁拔》、《鎮魂街》等動漫的資金,相當一部分,都是靠的眾籌。
此外,就是國漫劇本還不是很成熟。這不僅牽扯到故事本身,更有人物設定、人物走向、劇情節奏、劇情bug等各方面的問題。
即便是這幾年票房非常成功的作品,也有不少情節方面的「硬傷」:比如《秦時明月之萬裡長城》就因為敘事節奏稍慢,讓不少網友難以短時間內入戲。
再比如《大魚海棠》女主角椿,就被不少網友詬病為「綠茶」。
但是,總體而言,在熬過了沉寂的艱難年月後,如今的國漫已經仿佛開掛一般,迸發出自己壓抑已久的能量,初露崢嶸。
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獨特的中國元素在動漫之中層出不窮,製作技術也是日趨成熟,從畫面製作到意境刻畫,都直接跨入了世界一流的水準。
很多優秀作品仿佛脫胎換骨,不僅做好了畫面,而且講好了故事,逐漸長成了一副成熟的樣子。
《魔童》是國漫的第一次衝奧,雖然比賽很重要,但是也不必過分緊張。
因為,承載中國文化的動漫的成功,或許更需要的是國人的認可與看好,而不是老外的著重點頭。
國際超模呂燕
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很多被老外叫好的,往往並不對我們胃口。
無論獲獎與否,《魔童》都帶著國漫復興的希望。
更多精彩內容,戳下面
▼
朝代:秦朝 |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閒談:蘇軾 | 呂雉 | 韓信 | 豬毛 |慕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