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抗「疫」丨蒙克:全球疫情中的「同理心赤字」與集體行動困境

2021-01-09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蒙克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圍繞「病毒來源」和「疫情起源國」的各種「汙名化」言論泛濫,出現了對特定人群實行「種族歧視」、禁止出口甚至扣留他國物資的現象。危機讓人反思,為什麼公共衛生危機沒有促成世界各國充分的團結合作,反而誘發部分國家以鄰為壑,採取各自為政的「碎片化」行動?為什麼疫情的蔓延沒能促進國際社會完善「更安全的全球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逆全球化」?疫情暴發後各國在應對措施和輿論上的反應,揭示出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全球同理心赤字」(Global Empathy Deficit),即各國難以產生對他國國情、政策的共情與理解,從而無法基於理解調整自身政策和行為,形成共同抗疫的集體行動。本文將探討此次全球抗疫中的集體行動與同理心之間的關係。

「集體行動」與「同理心」

集體行動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只要存在單個個體無法實現的合作問題,就存在「集體行動困境」的現象。「集體行動困境」的成因是什麼呢?哈丁(Hardin)認為,「集體行動困境」是由於公共資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競爭性的本質屬性,導致治理面臨「公地悲劇」的威脅。「囚徒困境模型」(Prisoners'' Dilemma)說明,由於行為主體雙方或多方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個體採取對個人有利的決策,致使最終結果並非對各個主體均有利。奧爾森(Olson)提出「集體行動的邏輯」(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認為個人的理性常常導致集體行動的困境,帶來搭便車(Free-Riding)式的機會主義。「公地悲劇」「囚徒困境」和「集體行動困難」都指向一個事實——基於個人利益的理性決策最後往往導致集體利益受損的非理性後果。然而,「集體行動困境」還有一個重要的,但當前討論鮮有涉及的社會心理基礎,那就是同理心的消減和缺乏。

「同理心」(empathy)也被稱為「共情」,由人本主義創始人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首先提出。同理心是換位思考的能力,是指從一個人的「參照系」中了解另一個人經歷的能力。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家艾伯塔·薩利塔(Alberta Szalita)在文章《關於共情的思考》中說:「共情是我們彌合經驗與思想之間差距的重要機制之一。」同理心包括情感共鳴(affective sharing)、同理心關注(empathic concern)和觀點採擇(perspective taking)三種成分。「情感共鳴」是指對他人情緒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共鳴,「同理心關注」主要指關心他人情緒和狀態的內在動機,而「觀點採擇」則類似於換位思考,指站在他人立場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為避免「集體行動困境」,市場治理學派和政府規制學派分別提出了解決思路,但卻面臨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弊端。為避免「利維坦」與「泛市場化」兩種極端,奧斯特羅姆(Ostrom)的「多中心治理體制」提供了走出集體行動困境的新思路,其核心在於相信公民的自組織能力和自我治理能力,通過公民的自主組織、制度的自我供給,可以實現自我治理。多中心治理深受託克維爾的影響,涉及「能夠強化社群自主治理的原則和機構、社會合作的藝術、賦予社會意義的共同知識與關係紐帶等」,從社會認知的角度來看,這些也是同理心的重要方面。同理心與集體行動緊密相關,較強的同理心有利於促進集體行動。因為同理心有助於體會對方的需求和處境,引起共鳴和共情,通過自我效能的提升做出利他的價值判斷和行為取向,促進集體行動的形成;相反,缺乏同理心,會使得人們難以形成相似的認知傾向,無法克服固有的社會、文化屬性造成的刻板印象和思維固化,導致認知上相互「汙名化」、行動上「各自為政」的「集體行動困境」。

疫情中的「同理心」

本次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中,出現了各國之間、一國國內社會各階層和群體之間不理解、甚至不願理解對方的現象。這樣的「同理心赤字」使得越來越多的社群之間失和、猜疑,甚至分裂。隨著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等世界其他地區相繼出現感染者,恐慌與仇外心理也漸漸抬頭。一些國家、尤其是歐美國家的部分政客多次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進行汙名化。美國《華爾街日報》登出題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評論,德國《明鏡周刊》的封面圖將新冠病毒變相表現為「中國製造」。在韓國首爾,有商家在店鋪貼上了「中國人出入禁止」的標語,在日本,「中國人不要來日本」的話題被刷上了流行趨勢。缺乏理解和共情,動搖了集體行動的根基。隨著疫情發展,不少國家的政黨之間不僅互相指責,甚至還甩「鍋」給第三國,將他國的防疫措施進行政治化處理,違背了遵照公共衛生本身的邏輯和方法進行防控的原則。日本政府執行新的入境措施,韓國方面認為日本採取的措施是出於政治目的,宣布取消日本公民短期訪韓的免籤政策,將國際公共衛生問題變成了一場雙邊外交爭端。歐盟各國之間、歐洲和美國之間摩擦不斷,這種互相推諉增加了國際合作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同理心不僅在於感受、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情感,更在於基於共情而展開的集體行動,即將共情化為互助,為疫情防控奉獻自己的力量。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界對湖北等主要災區的馳援與幫助,固然有賴於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但這樣長時間和大規模的動員乃至犧牲,若沒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作為支撐,是難以想像的。換言之,從「逆行」的醫護人員與社區工作者到自覺居家隔離的普通人,中國社會的同理心促成了「萬眾一心」的集體行動,這是中國抗疫取得當前成就的深層因素,也將是我們最終戰勝疫情的重要保證。但即便如此,針對武漢人、湖北人的歧視與排斥現象偶有發生,對國外疫情幸災樂禍、「隔岸觀火」的心態也間或浮現。不論是國外政客貼「中國病毒」標籤,還是國內少數人對疫區人民的不理解,本質是一樣的,根源之一就在於同理心的缺乏。所以,在糾正「同理心赤字」上,我們既要向外反擊,也要向內審視。

只有同理心激發的理念和作為,才能超越地域和文化,推動構建新型全球化模式和全球治理框架,塑造基於相互理解和協作的集體行動,應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全球挑戰。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與重塑同理心的任務相契合。同理心是共同體存在的重要前提,自由和競爭不一定會瓦解共同體,但若同理心被損害,那麼人們就會看不到實際面臨的共同命運,從而讓共同體處於瓦解的危險之中。抗擊疫情早已不局限於一國一城,而需要全人類的集體智慧和協作。面對此次的全球疫情,如果延續之前各自為政、甚至以鄰為壑的老路,那麼疫情之後我們只能得到一個比之前隔閡更深、紛爭更多的世界。但如果全世界能夠借共同抗疫之機,在國際與國內層面重視「同理心」的作用,促進各國、各群體、各階層人民的團結、信任和協作,並給予「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一個寶貴的實踐機會,重建全球同理心,那麼疫情過後的人類社會將會迎來一個更加健康的狀態,從而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開啟新的篇章。

相關焦點

  • 為全球共同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威脅,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之路任重道遠。中國在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穩步前行。
  • 來論丨偽科學溯源,無法理索賠:美國把疫情政治化反作繭自縛
    時至今日,儘管美國疫情感染數與死亡病例冠絕全球,仍有一些政客大搞「政治抗疫」,全然漠視本國民眾生命健康安全,選擇性忽略中國採取舉世罕見的有力舉措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找各種藉口推卸責任、轉嫁矛盾,借病毒操控民意、撈取政治資本,種種卑劣行為使本就日趨嚴重的疫情雪上加霜。更有甚者,美國還赤裸裸地拉攏盟友、妖言惑眾,企圖顛倒黑白的做法正加劇「疫情政治化」的擴散蔓延,為全球抗疫形成合力「撤梯子」。
  • 風雨同心 共抗疫情 麗水民進在行動
    面對突發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麗水市委會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積極行動,尤其會內醫衛戰線工作者堅守崗位,迎難而上,捨生忘死,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勇做最美逆行者,在抗「疫」戰場上書寫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新時代
  • 站在一起 以藝抗「疫」:「抗擊疫情石景山區文學藝術界在行動」
    「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緊緊依靠人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金句」,經書畫家濃墨重彩渲染成一幅幅精美書畫作品。瀏覽石景山區抗擊疫情書法作品網上展,一幅幅作品彰顯著全區文學藝術界共同抗疫的擔當和大愛,戰役必勝的信心信念快速在網絡空間和人們心間傳遞。
  • 同心戰「疫」丨第五集:命運與共
    中國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與世界分享抗疫經驗,築牢國內控制疫情蔓延防線,這是中國對全球防控疫情作出的重大貢獻,體現了中國以人類共同利益為重的價值追求。  大疫當前,危難之際,彰顯了中國擔當。  04 回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國援助抵達世界各地  此時的世界,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
  •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武林(中)和中方專家參觀方艙醫院床位設置。這些奔赴全球抗疫一線的中國專家,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  赴塞爾維亞專家組   為精準防控提供幫助  彭志強  「在塞爾維亞危難之際,中國總會以朋友的身份施以援手,塞爾維亞永遠不會忘記來自中國的幫助。」當地時間3月21日晚,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親自率領多位政府官員在貝爾格勒機場迎接我們醫療專家組一行。
  • 全球電影人同心合力抗「疫」,天南海北命運與共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一直秉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毫無保留地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在世界各民族共同努力下,很多國家近期都傳來了好消息。德國聯邦衛生部長斯潘在當地時間4月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並表示,德國抗「疫」行動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醫療系統壓力也得到了緩解。
  • 8位抗疫英雄的故事!
    8位抗疫英雄的戰疫故事中回顧了不平凡的抗疫歷程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聆聽8位抗疫英雄的故事!榮獲江蘇「最美青年醫務工作者」稱號,所在團隊榮獲全國「時代楷模」「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稱號。抗疫期間,她擔任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臨時團支部書記,與隊友先後奮戰武漢市第一醫院、金銀潭醫院,主持製作45期《戰地聲音》直播節目,在抗疫一線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 跨越地球來抗「疫」伊利攜手南美乳企科拿支持湖北抗擊疫情
    蕾佩託女士(Paola Repetto)將5800個口罩轉交給伊利集團,用於支持湖北抗擊疫情工作。本次捐贈,是伊利攜手來自烏拉圭的科拿乳業的抗「疫」行動,由時任烏拉圭外交部副外長阿里爾貝爾格米諾(Ariel Bergamino)轉交給中國駐烏拉圭大使王剛先生,並跨越了2萬公裡、大半個地球後抵達烏拉圭駐華大使館,由大使館正式轉交給伊利。伊利將在第一時間把這批口罩送往正在湖北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者。
  • 端午特別行動感恩抗疫戰士
    值此之際,也讓我們再次回想起了疫情剛剛暴發時奮戰在一線的抗疫戰士們。面對未知的敵人,他們顧不上可能會被傳染的風險,穿著厚重的防疫服參與對患者的救治,最終通過抗疫戰士們以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增患者日趨減少,治癒出院患者則日益增多。
  • 以藝抗疫丨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抗疫主題創作展開展
    請戰馳援的各地方醫護人員、堅守在自己崗位的警察、志願者、大車司機、超人速度建成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為我們的共同抗疫都在積極貢獻著每一個人的力量,甚至有一些人已經為此付出年輕的生命,我們不能都一一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我們永遠銘記在這次抗疫中,每一位英雄付出的努力!向每一位在疫情中付出的人致敬!向英雄致敬!
  •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緬甸政府向湖北武漢捐贈大米、中國政府向緬甸捐贈醫療物資,緬甸民眾在仰光大金塔為中國虔誠祈禱、中國醫療專家組赴緬協助抗疫……在這段名為《中緬齊戰「疫」·胞波情誼深》的視頻中,兩國相互支援,同舟共濟,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視頻上線當天點擊量就達8618次,一位網友留言:「當看到緬中兩國聯合抗疫的一幕幕生動感人的畫面時,禁不住淚目了。」   這段視頻的製作者是仰光中國文化中心。
  • 全國心理健康工作者抗疫歌曲《用心點亮》今日全球首發
    2020年10月9日,在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之際,北京回龍觀醫院舉辦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暨全國心理健康工作者抗疫歌曲《用心點亮》全球首發儀式
  • 這些先進集體及優秀個人榮獲「最美抗疫火玫瑰」表彰
    這些先進集體及優秀個人榮獲「最美抗疫火玫瑰」表彰 2020-12-15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中安時評:同舟共濟 點亮全球戰「疫」勝利之光
    一個多月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相互幫扶走出困境,然而,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全球卻呈現多點爆發和擴散局面,形勢令人擔憂。
  • 萬裡尚為鄰 相助無遠近(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中國積極參與...
    新華社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快速擴散蔓延。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在做好本國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對其他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伸出援手,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國際人士對中國以實際行動參與並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高度讚賞,認為中國提供的援助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中國經驗值得借鑑,中國為全球攜手戰勝疫情注入了信心。
  • 【地評線】荔枝網評:以團結之火點亮抗疫勝利之光
    世界各國要堅持以民為本、生命至上,停止一切陰謀論和偽科學的傳播,全身心投入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戰「疫」中。要以科學的辦法解決疫情的問題,科學調配醫療力量和重要物資,科學落實防護、隔離、檢測、救治、追蹤等舉措,集中科研力量開展檢測方法、臨床救治、疫苗藥物的研究,儘快遏制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態勢,盡力阻止疫情跨境傳播,攜手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凝聚全球戰「疫」的強大合力
    「值此關鍵時刻,我們應該直面挑戰、迅速行動。」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時刻關注國內外疫情形勢,高度重視抗疫國際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頻頻開展元首外交,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親自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為全球抗疫鬥爭凝聚共識與合力,注入信心與力量。
  • 國際時評 | 病毒雖變異,全球團結抗疫不可變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汪奧娜)聖誕節和新年本是全球許多地方親友團聚的日子,但這一歡聚時節因變異新冠病毒的突襲、一些國家新增病例數居高不下等而籠罩上一層陰影。歲末年初,傳染性更強新毒株的出現猶如一聲警鐘,警示人們威脅遠未離去。
  • 抗疫大劇《在一起》開播在即 臺鈴獨家贊助共譜抗疫精神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新冠疫情無疑是2020年記憶最為深切刻骨的記憶。為了抗擊疫情,舉國上下共同打響了一場不平凡的戰鬥,從一線醫護到到普通百姓,從政府到社會各界,全國上下,眾志成城,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