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詩詞精品創作研討會在株洲市淥口區舉行
紅網時刻株洲12月21日訊(通訊員 晏珍妮 彭賽)近日,中華詩詞精品創作研討會在株洲市淥口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詩詞界專家與學者匯聚一堂,共享詩詞盛會,研討詩詞藝術和創作精髓。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參加活動並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唐之享,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聶方紅參加活動,淥口區委書記羅紹昀致歡迎詞。周文彰的講話以《精品力作:中華詩詞創作的不懈追求》為主題,通過為什麼要創作精品力作、什麼叫精品力作、要解決為誰而寫的問題和怎樣組織創作精品力作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華詩詞精品創作的方式方法。
-
潘嶽: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編者按:12月19日,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詩刊》社、《中華辭賦》雜誌社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在京召開。40餘位來自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詩詞作者圍繞「中華詩詞的當代性與文化強國建設」主題開展交流。
-
中華詩詞學會研討精品創作
株洲日報記者 溫琳12月15日至16日,國內詩詞大咖70餘人齊聚淥口區,中華詩詞學會在這裡舉行首次中華詩詞精品創作研討會。詩詞事業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詩人隊伍,詩詞作品也多次在全省全國大賽中獲獎。目前,我市有詩詞愛好者10多萬人。2015年11月,我市獲評「中華詩詞之市」稱號。
-
「「賤」說詩詞」也談詩詞復興
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昨天在京召開,上午周文彰會長說了一十二條,條條精湛,圍繞詩詞的復興與發展給出了莫大的鼓舞,詩詞的復興要與時代接軌,創作要和評論同行。保留傳統詩詞的形式,內容上創新,當代相契合。其實,我個人很不喜歡「復興」這個字眼,但又不得不用這個詞。何為「復興」,是因為衰落才需要復興,是因為要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才需要復興,是因為現在還處於寒冷的冬天,才需要復興。是從何時,中華詩詞衰落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當今的詩詞並不被廣大人民所認可,他們只喜歡背誦唐詩、宋詞,不知道這個時代也有這個時代的詩詞之歌。
-
中華青年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王笑天:詩意不在遠方,在我們心中
中華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凝聚著民族精神,也體現了時代風貌。《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熱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美好詩境讓人們心生嚮往,廣為流傳的名篇佳句在各地校園吟詠不絕……縱然「往事越千年」,中國人依然擁有一顆滾燙的詩心,讓詩詞的國度始終詩意盎然。
-
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劉碩 「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和強大生命力,使學習、誦讀、創作的人越來越多。中華文化自信和繁榮發展的大背景,是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
家國同慶凝聚中華復興奮鬥偉力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這些詩句因為承載著對家的思念之情,構成了追求家庭團圓幸福的多重景深,聯通和熨帖一代代遊子的精神世界,同時也繪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符號,塑造中華兒女共同的「心靈之圓」。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人們對家庭團圓的期盼不會變、對文化根脈的眷戀不會變,對國家繁榮富強的寄望不會變。家國於心,人月兩圓。
-
【北京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學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賀詩選輯
五律·翹首好詩兼賀中華詩詞學會五代會召開時代風雲事,人間愛恨聲。羅胸生意境,信筆湧真情。氣暢清泉落,弦諧雅瑟縈。齒香別有味,心動自和鳴。次韻敬和馬凱同志翹首好詩兼賀中華詩詞五代會召開詩壇迊盛會,九域共和聲。
-
從《中華好詩詞》第四季,看文化類節目的突圍之道
當晚,被人民日報定性為「現象級文化類節目」的《中華好詩詞》,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總榜(1小時)和#瘋狂綜藝季#中均獲得排名第3的不俗成績(11.7日播出當晚前二名分別為芒果TV《一年級》、浙江衛視《挑戰者聯盟》。),#中華好詩詞#及相關子話題微博閱讀量更是破3.5億,討論量達到117.6萬,在網絡上再一次點燃了人們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
-
《中華好詩詞》:詩詞節目「第一人」今「風華正茂」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巡視員婁晶認為,以《中華好詩詞》為代表的一系列詩詞文化類節目,自覺承擔和踐行了「興文化」的使命任務,為新時代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闢了創新路徑,做出了示範帶動作用。這些大家對節目無一不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和褒獎,比如範曾先生無償為節目題寫片名、為同名圖書手書作序;梁曉聲先生親自撰文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盛讚《中華好詩詞》。節目將這些文學大家資源緊緊抓住,並將其作用發揮至最大化,派生了《名家談詩詞》子欄目。
-
【張瑋珊】文化自信與中華復興── 認識中國、認識臺灣、認識自己
但多元及豐富的中華文化為何不感到受威脅呢?即使傳播方式的改變,對於中華文化的挑戰似乎也只是: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傳播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的不過是如何將其進行「包裝」或「普及化」的「技術」問題而已。而在人人都使用新媒體的基礎下,如何「勝出」,顯然內容才是致勝的關鍵因素。由此可知,全球化的浪潮及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並不是影響中華文化復興的真問題。
-
《中華詩詞》公眾號2016年度中華好詩詞評選
現發表在《中華詩詞》雜誌微信公眾號上,請廣大網友詩友投票,評選《中華詩詞》雜誌2016年度中華好詩詞。投票說明:1、參加投票作品48首相對應詩人48位。2、所有詩詞來源於2016年各期《中華詩詞》的「新作點評」中的作品。3、參加投票的微信網友每人只能投票一次,每次投票最好至少選舉8人,可以多選。
-
用歌曲向詩詞致敬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而且,這裡的「千秋」不單單指千年,還有千秋萬代的意思,中華文明能夠源遠流長,正是因為一代代人的傳承與發揚。這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所以,他寫下了「千遍萬遍我們吟唱著詩與夢想」。他說,我們為什麼千百年來不能忘卻這些詩詞、這些詩人,也不能忘卻詩人的那些時代呢?
-
禮讚中華詩詞的不朽芳華——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 作者:許佩麗
禮讚中華詩詞的不朽芳華——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共十場,於前幾天落下帷幕,總冠軍北大才子一一彭敏。懷著對詩詞酷愛,從正月初四至早些天結束前場場必看,受益匪淺。從中悟道中國詩詞博大精深,詩詞寶庫古詩、新體詩、詩文……普及大江南北。熱愛詩詞參賽者,對答如流,精彩呈現。數日來,坐在電視機前觀賞,聆聽、學習、巳成慣例。令我身臨其境,猶如坐在賽場。詩詞需多背多記多了解,最終取得好成績。
-
首獎6000元|「連橫杯」中華詩詞大賽 徵稿啟事
青年時代曾在廈門辦報。著有《臺灣通史》、《劍花室詩集》等,澤被後世,是臺灣著名的史學家、報人和愛國詩人,被譽為「臺灣的太史公」和「臺灣文化界第一人。」2020年是連橫《臺灣通史》出版10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先賢,特舉辦「連橫杯」中華詩詞大賽。賽區設「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
-
《中華好詩詞》武大戰隊丨「天龍三兄弟」的故事
一張G588車票,一位創業的詩詞少年歐陽澤宇,一位俠義的史學入門者韓文祥,一位飛揚跳脫的24k老學究韋異才。聊詩祝酒,串聯起《中華好詩詞》武大戰隊的精彩故事。他們和趙忠祥老師及其他戰隊在編鐘的伴奏下一同朗誦《離騷》,獨具楚地特色的節目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也是臺前幕後快意江湖的「《天龍八部》三兄弟」。關於成長,關於詩詞,閱微講堂第12期,展開了一段又一段堅守初心的故事。
-
《中華好詩詞》第四季:關於文化堅守與路徑顛覆的再出發
顛覆:網絡+TV共同發力 走過三季的《中華好詩詞》,如何堅守「傳承文化」這一內涵,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建立中國文化綜藝新生態,構建文化產業鏈,探索文化產業與文化傳承的新路徑,成為欄目組面臨的主要問題。
-
《中華詩詞》雜誌微信公眾號國慶詩詞專輯(三)
《中華詩詞》雜誌微信公眾號國慶詩詞專輯(三)百業興隆同圓夢,中華一步一層天。共和國六十九華誕寄懷送爽金風拂九州,青山綠水一望收。雪霜不染盧溝月,煙雨難侵北固樓。臥虎貪心還繾綣,睡獅良策已綢繆。炎黃致力復興夢,菊桂依然映盛秋。
-
張惠珺訪嘉珍堂:亞洲文明復興,談中華傳統文化君子之風以玉潤德
導語:亞洲文明再度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與大國工匠精神——玉文化,潔白如美人溫潤似君子!近日,亞洲文明大會落下帷幕,亞洲文明再度復興。亞洲47個國家共同奉獻了一場文明交流盛宴,在互鑑中創造出更多共贏機遇。知名主持人記者張惠珺女士大會期間出席有關活動,參觀亞洲文化旅遊展,會後走訪中華玉文化收藏館嘉珍堂。八千年來,玉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明的聰明智慧和崇高精神。古人把君子的美德都賦予了玉,「管子」說玉有九德、孔子說玉有十一德、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玉便成為人們身份的象徵,同時也規範、約束著人們的行為。
-
復興時代的大國胸襟與氣概
縱觀歷史,大國復興無不伴隨著整個民族共同的期待與奮鬥,由此塑造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在波瀾壯闊的尋夢追夢徵程中,「復興」始終是中華民族形成的最為廣泛、最為普遍、最為深沉的價值共識。 穿過時代洪流,我們已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行至民族復興的關鍵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