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禧攻略》正在熱播,劇中不僅僅有宮廷的爭鬥,還摻雜著許多中醫藥劇情,劇中曾提及「避子湯」避孕的劇情,因為是影視劇,難免有一點神秘感,故而許多中醫藥專家出來闢謠,認為「避子湯」當屬於劇情需要,實際上並無此等避孕中藥。
那麼,悠悠千載的中醫藥,對於避孕是否有論述呢?實際上,雖然中國封建禮節比較看重,所以性文化一直都比較隱諱,但是還是有一些性文化的書籍和方藥流傳於世的。許多史書也曾記載中醫藥去胎的史實,可見中醫藥在避孕去胎還是存在的,如隋唐時期,德貞常的《產經》、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王燾的《外臺秘要》等曾記載「斷產方」、「療妊娠欲去之並斷產方」、「妊娠欲去胎方」等;如在南宋陳自明在其《婦女大全良方》卷十三「妊娠胎動安不得卻須下方論第三」記載「夫妊娠嬴瘦,或挾疾病,臟腑虛損,氣血枯竭,既不能養胎,致胎動安不得,終不能安者,則可下之,免害妊婦也」。北宋末年出版的《經史證類大觀本草》中已列出會導致流產的藥物55種,而在差不多同時出版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錄了儒醫周鼎所集的孕婦產前藥忌歌訣,更包括了能致墮胎的藥物六十餘種。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當時所知的「下死胎」藥物進行篩選,將其數量減少到34種。明代浙江名醫張景嶽(介賓)的《景嶽全書》「婦人規」和清代江蘇名醫陳勿庵的《胎產金針》中列出的「妊娠藥禁」和「胎前禁藥」,也都與李氏所言相近,均僅有36種(二書所列出之藥物種類略有不同)。
元代有關引產方的記載不多。從孔齊的《至正直記》卷四「墮胎當謹」條,可知元末江浙民間常用的一個引產方是「桂姜行血之劑」,不過具體的藥物配伍不很清楚。到了明代,出現了不少新的引產方。例如萬曆時宋林皋的《四明宋氏女科秘書》「產後門」後,即收有專為「多子多怨者」開的「疏胎絕產」方5種,其中如四物湯加雲苔子、加味升麻葛根湯、棕櫚子散,以及用小青萍、水銀、虎鬚、天花粉、地骨皮、歸尾合成的藥丸,都未見於以前方書。明清江浙較為常見的引產方,有些也相當簡單,例如《雜病經驗方》所收的「打胎方」,配伍為:「百草霜三兩,白芷二兩,巴豆二粒。共為末,好酒送下,即時下來,神效。」前引明末小說《禪真後史》第十七回「問肚仙半夜有餘,薦醫士一字不識」和第十八回「全伯通巧處生情,鬱院君夢中顯聖」中,提到一種被稱為「百發百中」的「秘傳通經絕孕墮胎的聖藥」,應當也是一個當時廣泛使用的墮胎方,所使用的是當歸尾、黑牽牛、川山甲、青皮、枳殼、麝香、馬兜鈴、雪裡青、車前草九味藥。而我們知道,這九味藥中的大多數確實具有引產墮胎之效。這個方子據說十分厲害,「卻似一把潑風刀」,「吃下去立刻見效」。元代,江浙士人家庭使用墮胎藥物,已成為常事。具體的事例如孔齊夫婦,因苦於多產,又在客中不便,「常服墮胎之藥」,其親友李漢傑亦然。不過墮胎的效果看來不很理想。到了明清時期,藥物墮胎更加普及,這從本文第三節所引的明清小說中,可見其一斑。正因為已十分普遍,所以清代江蘇名醫徐大椿在其《女科醫案》中,收錄了不少民間婦女因為各種原因服用藥物墮胎的案例。又,清代《格言聯璧》附《焚毀淫書是法》更說道:「墮胎之惡,全由藥術。每見郡邑鄉鎮,輒有匪人於通衢狹巷,遍布招貼,煽惑男女,服之者無不傷胎,兼且害母。且奸民恃此私奔苟合,愈長淫風。」由此可見,江浙民間藥物墮胎的運用,到明清時確實已十分普遍。
清代光緒初年刊出的《驗方新編》(作者不詳)卷五「論孕後宜忌藥材」中,又對前人所列出的「下死胎」藥物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從最常見的中藥中,特別挑選出28種,特別告誡說:「此系婦人胎前忌,常須記念在心胸」。宋代以前文獻中保存下來的打胎藥方,據統計:南朝時代有7個,隋朝1個,唐朝15個。去其重複者,宋以前共有10個。宋代文獻中墮胎藥方(即「斷產絕育」方劑),有黑神散、催生丹、琥珀黑散、大聖通真丸、二十四味萬靈丸、當歸川芎水煎方、半夏散、附子湯、桂心湯、地黃湯、牛膝湯、瞿麥穗湯、薑汁酒、佛手散及另外四個下死胎方,共計18個。但是這些方劑多襲自前代,而且都只是胎死腹中後的處置方劑(即下死胎方),尚非真正意義上的墮胎(引產)專方。
元明清醫書中所收錄的下死胎方,不僅為數更多,而且配伍比過去亦頗有改進。例如《吾知齋集方》收錄的「專治死胎方」,其配伍為「斑毛十三個(雲米炒),紅娘十三個,附子半個,肉桂二兩,歸尾一兩,赤芍一兩,丹皮一兩,桃仁一歲一粒,元寸一錢,共為細末,麵粉為丸,用白酒蒸土牛膝四兩送下」。此方雖然仍然使用了斑毛(斑蝥)這種毒性較大的藥物,但從藥物配伍來看,該方比宋代以斑蝥(虻蟲)為主藥的相應得配方,已有相當的改進。以牛膝為主藥的墮胎配方,宋代醫書《太平聖惠方》和《婦人大全良方》中收錄有五個,但或者不安全,或者功效差,都不理想。其一為牛膝湯,配方為:以水煮牛膝,去渣滓得汁,以蜜和水銀、硃砂研如膏,二者並服。由於使用了水銀、硃砂,毒性太大,服用當然很不安全。其二是將牛膝細搗,以無灰酒煎服。此法作為「醫者(墮胎)驗方」,一直用到後代。但清代嘉興醫家蕭壎在其《女科經綸》卷5「胎前證」下「妊娠死胎用牛膝」條中引用《證治要訣》,指出此法不很靈驗,而且頗具危險性。至於其他三個配方,從其配伍藥物來看,下胎效果頗為有限。相比之下,清代中期浙江歸安人江涵暾編著的《筆花醫鏡》中記錄的「脫花煎」方就好多了。該方是當時頗為有名的下死胎方,也使用牛膝。據該方,用「當歸八錢,肉桂二錢,川芎、牛膝各二錢,車前子二錢五分,紅花一錢,加樸硝三錢,(胎)即下」。如配合以針灸,效果更佳。這顯然比宋代使用牛膝的配方要更好。《女科經綸》卷五「胎前證」下「妊娠作喘屬毒藥傷胎」條還引用呂滄州所言,用大劑(川)芎(當)歸湯加催生藥下死胎,其效果肯定也比宋代的相應配方要更好。當然,經時間檢驗效果較好的前代配方,也沿用了下來。例如「佛手散」,蕭壎就因其可以「順其自然」,「因其勢,遂下之」,所以在其《女科經綸》中予以保留。除了正式的醫書中的配方外,明清江浙民間還有一些十分簡便的驗方,如《本草述鉤元》所收錄的下死胎方,僅用蔥白一味藥:「胎動,下血痛極搶心,蔥白煮濃汁飲之,(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對於這樣的驗方,醫家也努力去探討、闡明其其機理。例如對於前一配方,《本草述鉤元》認為其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蔥白雖通陰分陽,其極輕捷,使邪遂出」。這種努力,表現了醫學界對民間節育藥物的重視。以上這些都表明:在下死胎方的改進方面,明清時期確實取得了明顯的成就。
除了口服方藥之外,明清江浙還有用外敷方藥墮胎的。例如《續廣達生篇》說:若死胎不下,十分危急之時,可用巴豆16枚,蓖麻子49枚,均去殼,與麝香二錢,合搗如泥,攤於絹帛之上,貼於肚臍上,一時即見效。見效之後取去藥並洗淨臍部即可。麝香對於墮胎有奇效,早在南宋,人們就已注意到墮胎婦女中,有「因掛麝香而偶至墮者」。巴豆、蓖麻子均是性猛的瀉下之藥。三者配合使用,效果自然十分顯著。此外,將藥物直接置入產道來引產的方法,首見於唐代《(開元)廣濟方》。其法為:「取牛膝六七莖,綿纏捶頭令碎,深內子宮頭」,從而引起流產。馬大正認為:牛膝引血下行,「綿纏」可保證一定的清潔度和避免插入陰道時造成的損傷,而「捶頭令碎」是為了使藥液滲出,「深內子宮頭」則是手術實施的深度,因此此方效果很好。但在元代以前,未見有使用的記載。而據《至正直記》卷4「墮胎當謹」條,此種方法在元末江浙運用已頗為普遍:「今人或以村婦法,用牛膝等草帶於產戶」,以求下胎。
按照中醫的理論,子宮寒冷、痰溼阻塞胞宮、子宮內有致病之邪等,都會導致不孕。因此,有意識地選用能夠造成這些狀況的藥物,就可以達到避孕的目的。傳統的避孕方藥,用藥時間一般都在月經後或生產後,因此可能是通過抑制排卵而導致不孕。 「大凡墮胎、絕孕,事雖一體,用藥對絡不可雷同,……葫蘆提下藥,豈不誤人性命?」藥物避孕,其藥理機制遠比藥物墮胎複雜。因此之故,在明代以前,從中醫典籍中所見避孕方藥不多。到了明清,則明顯增加。王旭東《中國傳統性醫學》附錄一收錄了10種中醫避孕方藥,但未標明各方出處,故難知其詳。在明清醫籍所收的避孕方中,有些非常簡單,例如《本草綱目》卷四所記避孕單方為:「鳳仙子,產後吞服二錢,即不受胎。」有些則比較複雜,如《婦人良方》、《景嶽全書》、《婦科玉尺》等書收錄了用四物湯加芸苔子的配方,即用全當歸、生地、熟地、大川芎、炒白芍各等分,加芸苔子一撮(《景嶽全書》加紅花),煎水,令婦人月經乾淨後空腹溫服,即可達到避孕的目的。這些藥方的效果到底如何,尚有待專家藉助現代醫學的手段進行驗證。從目前的認識水平出發來看,效果可能不是很明顯,甚至沒有多少效果。除了醫書中所收配方外,明清江浙民間還流行著一些避孕驗方。據《震川先生集》「先妣事略」,歸有光之母結婚之後,每年生育,自言「為多子苦」。於是有老婦「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歸母飲後成了啞巴,一年多以後就死了,年僅25歲。但在此一年多中,也未再生育。這個例子表明:在明清江浙,民間確實在使用某些藥物避孕。不過,在這些藥物中,有的副作用很大。
明代,已有人嘗試製作與女性服用的避孕方藥相配合的解除避孕方藥,使得避孕婦女在希望生育時恢復生育能力,從而使得婦女可更放心地使用避孕藥物。趙獻可《邯鄲遺稿》中記載的「九龍丹」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據該書稱,「凡婦人生理不順怕產者,宜服九龍丹,則不娠。其故何也?此藥能令脂膜生滿子室,不受孕矣。如以後要嗣而受孕者,以車前子為末,溫酒服一錢,數服仍可受孕,極善之法也」。以藥物來消除生育能力,就是藥物絕育。中醫對藥物絕育的探討,很早就已出現,因此在《小品方》中已有婦人服後「終身不產」的「斷產方」。隋唐以來的許多醫書中,都有絕育之方,從王旭東《中國傳統性醫學》附錄一收集的七個絕育方(無出處),可以略窺中醫絕育方藥的大概。大體而言,明代以前的方藥,可靠性較差。例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太平聖惠方》、《婦人大全良方》等書,都收錄有一個用蠶故紙(即春天孵化幼蠶的空殼紙)來絕育的單方。該方為:將蠶故紙燒成灰,用酒調服,即可終身不孕。這些方書中還記載了其他幾種「斷子方」,這些方子並為明代名醫武之望收錄入其《濟陰綱目》。其一為:「用白面一升,無灰酒五升,打作糊,煮二升半,用絹帛濾去渣,作三服,候月經將來日,晚下吃一服,天明吃一服,月經即行,終身絕子。」其二為:「用油煎水銀,一日方息,空心服棗核一丸,永斷孕,不傷人。」不過這些配方是否有效,頗為可疑,而其中最後一種,顯然有害於人體健康。明清醫家提出了一些較為安全、可能也相對可靠的絕育配方。例如,用零陵香絕育的方法,見於《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其方為:「零陵香,酒服二錢,盡一兩,絕孕。」同書卷十「零陵香」條為對此方的藥理機製作了解釋,說:「蓋血聞香即散也」。零陵香是有阻止生育的作用,因此此法可能有一定效果。另一種以零陵香為主藥的絕育方,是將零陵香1.5兩,配車前子2兩、蓮須2兩、帶子花椒0.5錢,寒水石9錢,共研為末,婦人月經乾淨後服之,據說也可以收絕育之功。《濟陰綱目》則記錄了「四物湯五錢,加芸苔子二錢,於經行後空心溫服」的絕育藥方。清代浙江藥學家趙學敏在其《本草綱目拾遺》卷六收錄的另一民間驗方是:將苦丁茶與十大功勞「和勻同炒,焙成茶,貨與尼庵,轉售富家婦女。雲婦人服之,終身不孕,為斷產第一妙藥也」。這些方藥的實際使用情況,史無明文。但據《清皮鹿門先生錫瑞年譜》,在清代湖南,民間確實使用藥物絕育,儘管結果很不理想(例如皮錫瑞的母親,服藥後絕育未成,反而損害了健康)。由此推斷,明清江浙人也在嘗試使用藥物絕育,但是所用方藥似乎還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以手術破壞生殖機能的方法在中國出現很早,施於男子者通常稱為閹割,施於女子者則稱為幽閉。民間私閹自宮是違法的,因此這種辦法的使用在民間並不多見,但也並非沒有其例。清初墨憨齋主人新編小說《十二笑》第三笑《憂愁婿偏成快活》中講了一個發生在蘇州府洞庭山的故事:一對夫婦感情不諧,妻子盛怒之下,與其母商議閹割丈夫。其母贊同之,說:「山上新來一個外科,叫做辛割豬。他原是割豬的出身,在北京學了閹割太監的手段,傳得幾個禁方,如今到外邊來走方賣藥。」於是遂請之來施行閹割之術,「辛割豬走方之人,只顧銀子,便肯下手,哪管他是非曲直」。其法為:先以蒙汗藥將被施手術者灌醉,然後閹割之。由此可見,私閹在明清江浙民間依然有之。所謂幽閉,依照明人徐樹丕《識小錄》的解釋,「乃是剔去其筋,如制馬豕極度之類,使欲心消滅」。清代褚人獲《堅瓠續集》卷四則解釋為:「用木槌擊婦人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其牝戶,止能便溺,而人道永廢矣,是幽閉之說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用外力人為地造成子宮脫垂,從而絕育。一般而言,這些絕育的方法危險性很大,徐樹丕也很明白地說:「國初(明初)常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但是江浙大戶人家的主婦對婢妾採用某種方法,使之不能與主人發生性行為並為之生育後代的情況,則一直存在。例如,據張明弼《螢芝全集》卷四「削鼻班記」所載,在明末江蘇金壇縣的奴變中,造反的奴僕在聲討其主人罪行的檄文中,就說道:「主婦妒,則有鍛椓陰私,薙毛縫皮,醜痛之聲,流聞於外。」到了清代,據褚人獲《堅瓠續集》卷四說,仍有官紳人家中的妒婦,以類似方法虐待婢女,「搗蒜納婢陰中,而以繩縫之」,或「以錐鑽其陰而鎖之,棄其鑰匙於井」。他並且也提供了一個順治時常州官宦人家使用這種方法的具體例子。但是這種方法的使用並不限於明清之際,也不限於官紳之家。例如道光時湖州歸安人朱翊清在其《埋憂集》卷五「鎖陰」中,就記述了一個湖州竹墩鄉下無賴沈某,對其妻採用這種方法的故事。不過總的來說,這些做法因為過於殘忍野蠻,容易激起社會輿論的反對,因此在江浙運用也很有限。
通過針灸進行墮胎,從今日醫學的立場來看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據臨床統計來看效果也還不錯。馬王堆出土的《胎產書》,已警告孕婦在妊娠的某月不可針某穴,說明早在先秦時代醫家已經知道針某些穴位可能導致流產。南朝時代,有記載表明當時的醫生已經掌握針灸下死胎的方法,例如據《針灸大成》,「(徐)文伯見一婦人臨產症危,視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陰交二穴,又瀉足太衝二穴,其子隨手而下」。唐代《千金翼方》則說:「明雲懷胎必不針開元,若針而落胎,胎多不出,針外崑崙立出。」但是儘管如此,在明代以前,針灸墮胎的具體情況仍不很清楚。到了明清,有關墮胎的處方頗見於針灸學著作。例如在針灸下死胎方面,《醫宗金鑑》:「胎不出,子死腹中,宜刺子戶。」《楊敬齋針灸全書》:「死胎不出,取中極、合谷、崑崙(穴)。」《續廣達生篇》則載:「凡子死腹中,...宜灸獨陰穴,凡三次即下。獨陰穴在二指節第一節宛中。」事實上,只要作出一些手法的調整,這種方法也可用於引產,因為二者常用處方都以合谷、三陰交為主穴。這種針灸流產術自宋代以後一直有人使用,據今人劉喆的報導,在使用此法200餘例臨床手術的結果來看,成功率約在三分之二左右,應當說相當的不錯。
在絕育方面,早在明清以前很久,《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就已談到針灸石門穴會導致婦女絕育。宋代《針灸資生經》又引《千金方》、《千金翼方》重申:「婦人慾斷產,灸踝上一寸三壯,即斷」,「石門忌灸,銅雲針之絕子。…陰交灸多絕孕。又雲石門、開元,相去一寸,針開元治婦人無子,針石門則終身絕嗣,其道幽隱,豈可輕侮哉!」可見宋人對此知悉已詳。這些知識反覆為後代醫書引用。明代《普濟方》卷四二四說:「治婦人慾斷產,右踝上一寸,灸三壯即斷」,「石門忌灸,絕孕,針之絕子。」《針灸大成》說:「石門……婦人禁針禁灸,犯者絕子」。《醫學入門》也說:「婦人針灸石門,終身孕不成。」清代《針灸集成》在討論針灸禁忌時,仍然告誡人們:「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孕不成。」可見,使用針灸石門穴的方法來絕育,是宋以來的針灸絕育的主要手段。此法是否真有效?近代針灸專家承淡安在其所著《中國針灸學》中予以肯定的回答:「石門,婦人禁針灸,因能使卵巢受傷而不孕。凡子女過多而有絕育要求者,可針灸石門,但行針時應按準穴位。針石門的同時也可針中極、關元、三陰交、合谷,和右足內踝上一寸,均針後加灸,確可絕孕。」此外,據《針灸大成》,亦可用灸法絕育:「欲斷產,灸右足內踝上一寸,合谷。又一法:灸臍下二寸二分,三壯,肩並。」但是,這些方法在宋元明清江浙究竟運用情況到底如何?現尚不清楚,因此還有待從史籍中去發掘證據。
此外,使用中醫的按摩推拿之法也可墮胎。這一點,宋人可能已知之。南宋時按摩術頗為流行,而且也運用於婦產科治療。據《夷堅志》,當時名醫龐安常即用按摩術為難產孕婦助產,「令家人以湯溫其腰腹間,安常以手上下推摩之,孕婦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母子皆無恙。」這種助產按摩術,倘若施於懷孕早期的孕婦並用力較大,即可造成流產。推拿墮胎的方法在清代江南民間使用很普遍。例如朱翊清《埋憂集》卷四「墮胎」說:嘉慶時湖州歸安縣農村的收生婦,「能墮胎,以此漁利」,每次為人墮胎,收費「番錢五枚」。其法為:「以沸湯漬草鞋」,取而用力按摩孕婦之腹,俾胎墮下。不過從這則記述所講情況來看,這種方法具有相當的危險性。皇帝的嬪妃眾多,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如果寵幸一位嬪妃後,皇帝說不留的,太監就會採用推拿術,確保皇帝的精液流出來,絕對不能留在那位嬪妃的體內,這樣可以起到避孕的效果。
棉籽油,即從棉花種籽(棉籽)榨出來的油。經現代科學檢測,棉籽油中所含的棉酚,具有抑制男子生育功能的作用。棉酚在高溫強鹼條件下會分解消失,但用舊法榨油,不能徹底清除棉酚。因此長期食用舊法榨制的棉籽油,會造成不育。我國現在還有一些農村的居民,因一直食用棉籽油而造成多年不育的。但是如果停止食用,過一段時間後,生育能力仍有可能恢復。因此之故,有人稱棉籽油為「安全可靠」的「強力避孕藥」。
棉籽油可食用,但迄今我們尚未發現有明代江浙有將棉籽油作為食用油的記載,故推測當時食用棉籽油尚未普遍。到了清代,棉籽油的食用在江浙已經很普遍,以至在不產棉花的湖州,棉籽油(被稱為「青油」)也被地方志列為當地主要食用油之一,而且「市肆每以摻入菜油」出售。為什麼要將棉籽油摻入菜油出售?主要是因為棉籽油價格較菜油低廉,商家借摻假以牟利之故。因此,褚華《木棉譜》說:「木棉子……榨為油,……色紫而渾,以之注燈則不明,以之和蔬則味酵,但其值頗賤,市肆間私買之,以為菜油、豆油之蘭亭贗本。」楊光輔《淞南樂府》也說:「棉花核榨油,用以照夜,若煮食不及菜、豆油,故價值亦賤。」鄭光祖《醒世一斑錄·雜錄》卷六「棉花價」條則說:「棉籽為油,(價)不足計。」可見確實是一種最廉價的食用油。因此,儘管清代江浙人民可能尚未明確認識到棉籽油的避孕作用,但是由於他們經常食用之,所以實際上可以說已經在不自覺地服用這種「強力避孕藥」了。當然,由於棉籽油在清代江浙食用油結構中所佔比重不高(更多食用的是菜油和豆油),人們一年內食用棉籽油的總量不會太高,而且如上所述,棉籽油常常是攙在菜油中食用,每次攝取數量有限,因此它抑制生育的效果,可能不像在那些長期主要食用棉籽油的地方得那麼明顯。不過,由於經常食用,肯定對男性生育能力會有一定的抑制。由於棉籽油味道不佳,而且價格便宜,食用者自然主要是貧苦民眾,這使得這些民眾在無意中也採用了一種最廉價的節育手段。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與比較富裕和受過教育的階層相比,貧苦民眾對於節育的願望比較微弱,而可採用的手段也比較欠缺。
關於中藥避孕民間傳方有以下幾種比較常見:①方:七葉一枝花6克。經淨後取七葉一枝花根磨酒服。服3次,可避孕一年。②方:杜鵑花、胡頹子根(未結籽者佳)75克。月經中間期用一劑、水煎,分兩次服。用藥一劑,避孕一年。連服3個月可終身不孕。③方:紫竹根60克,棕樹子5粒,白酒,紅糖各30克。經淨後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連服3天。用藥一療程,避孕一年。④方:馬尾松嫩尖16釐米長,9根,茅根30克。洗淨切碎,水煎,分兩次服。經淨後日一劑,一個月經周期服一次,連服5個月經周期,可避孕3年。⑤方:帶柄柿蒂7枚。將帶柄柿蒂放瓦上焙乾研末,經淨後日服兩次,黃酒送服(也有說用冷白開水衝服)。連服兩天,服用1劑,避孕一年。據《新中醫》該方療效確切。此法避孕期間不可以食柿子。如果想要懷孕就需要再吃7個柿子蒂(具現代藥理學研究柿子蒂中含有齊墩果酸、白樺果酸,具有殺精作用)。在民國時期,曾有妓女在書札中記載「在接客之前,老鴇就會讓自己喝一種湯水,其味道酸甜可口,喝了後就會終身不孕。」這種湯水應該就是柿子蒂粉衝泡的水。⑥方:九裡香100克。加水濃煎,經淨後,每日一劑,分兩次服,避孕有效率達100%。⑦方:一點紅、水楊柳、稱星樹、鬼臼、黃荊葉各24克。經淨後1~3天,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連服3天。服藥一療程,可避孕10年,且無副作用。⑧蠶繭殼(即蠶繭剪頭去蛹)9克。鍋上焙焦成黃色,研細末。從月經乾淨日起(或從產後惡露乾淨日起),每日早晨空腹服1克,開水送服,連服七日。⑨綠豆100粒。從月經乾淨日起,每天取綠豆20粒,研末後溫開水送服,連服五日。下次月經淨後照此再服。⑩血管鵝毛七根(煅灰),百草霜1克。共研細末。月經乾淨後一次服完。下次月經乾淨後照此再服。⑪蝸牛1個。洗淨去殼,用瓦片焙黃研末,溫開水1次衝服。服用一次可長期不孕。用原殼焙黃研末、黃酒衝服又可復孕。⑫避孕丸((《王渭川婦科治療經驗》引鄭氏方)):枸骨葉(苦丁茶)225克,川黃柏15克,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從月經乾淨日起,一日服三次,每次服6克。早、中、晚飯後,用蒲包草根30克煎湯撻服。連服七天。不可間斷,次月續服,連服三月可以不受孕。注意:月經不正常或暫時停上者,不宜服此藥;脾虛多瀉,胃弱少食者,禁服此藥。服藥期間,忌食椒、姜、蔥、蒜等辛熱刺激物,並戒房事十日。按:枸骨葉、黃柏很難磨粉。枸骨葉須置烈日下曬乾後,研細末。忌用火烘,一經火烘即失效用。黃柏忌用水浸、炒、炙,鬚生用,去其外層粗皮,切細條曬燥後,研細末。蒲包草根須取下面之根實,形如生薑連須者,上面象竹管的無用。如用蒲根煎湯送服避孕丸,可以較長期的避孕。若不用蒲根而單獨服丸藥,則其有效期較短。⑬紫茄花14朵(含苞未放的),黃酒適量。將紫茄花置新瓦上焙乾,研成細末。於產後或月經來潮之後用黃酒一次送服,每日1次,連服7天。⑭瑤族地區的瑤醫避孕方入山虎七葉一枝花湯:入山虎30克、七葉一枝花30克、馬鞭草30克、穿破石30克、大白背風30克、白牡丹30克、紅涼傘30克、龍骨30克、風血風30克g、毛老虎3克,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浸米雙酒,7天後可服,月經期前後各服30毫升,連服6個月,停藥6個月後如前再服。
古代妓女在青樓多使用:❶含有麝香成分的湯藥「涼藥」,長期飲用可以破壞生育能力,以致絕育。也有人將麝香放入肚臍避孕。萬能「了肚貼」。這種秘方就是將麝香放入女人的肚臍上,以達到避孕的功能。歷史上就有漢代的趙飛燕和趙合德兩姐妹採取這樣的避孕措施的記載。不過這個「了肚貼」的秘方現在已經失傳。❷藏紅花,不僅可以避孕還是民間流傳的墮胎藥。史料上曾有這樣的記載,藏紅花是宮庭中最有效果的避孕秘方,如果皇帝不喜歡某個被寵幸的宮女,就會讓太監把這個宮女倒掛起來,給她用藏紅花碾碎的液體清洗下身。據說這樣可以將宮女體內的精液清洗得一乾二淨。還有一些野史記載,皇帝寵幸妃子後,如果說不留懷孕的,太監就會幫妃子推拿(一般是石門穴處)使精液流出,確保皇帝的精液不留在妃子子宮內;還有記載讓太監微按妃子「後股穴道」使精液流出的方法,是古代宮廷房事後的「緊急避孕」補救措施。❸水銀,許多老年人年輕的時候就採用喝水銀避孕的方法,這肯定對身體有很大傷害。《千金方卷四斷產方》油煎水銀,一日勿息,空肚服棗大一丸,永斷不損人。水銀可引起月經失調,有報導稱在長期接觸高濃度汞作業的女工中,月經紊亂發病率是常人的2~3倍,多表現為月經量多、經期延長及痛經等,也有月經量過少、行經天數減少者。據載在我國北方地區一些老人年輕的時候就採用喝水銀水避孕。過去青樓女子飲水和日常食物中就有被投放少量水銀,據說效果不錯。青樓女子都以為是可以避孕的香灰,被蒙在鼓裡,不然知道水銀有毒也斷然不會喝(不過古代煉丹之道也多用汞煉丹,以保命延年,可見古人並不認為水銀對人有劇毒呀,妓女若是服用水銀或油煎水銀應該也不會拒絕)。據現代藥理學證實水銀可以通過胎盤屏障,引起殺死精子和卵子而達到避孕、流產或早產。❹男方陰莖上塗礦物鹽、洋蔥汁和有香味的樹汁或者在女方子宮內塗石榴汁液也可以避孕。❺浣花草,熬製成的湯長期服用。古代宮廷和民間常用的一種口服避孕藥。❻苦丁茶能逐風活血、涼子宮,婦人服之終身不孕。❼在3000多年前的印度和埃及,像鱷魚、大象這樣被認為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的糞便也被用到了避孕藥方中。事實上,由於這些動物糞便具有高度酸性,它的確具有一定的殺精作用。不過,動物糞便所帶來的強烈臭味顯然會影響古代夫妻們的「性趣」。
坊間傳方主要有:Ⅰ.桃仁、蓖麻仁各15克,豬板油60克。上藥搗爛如泥,豬油熬化後與藥泥攔勻,房事前0.5克鍾,用手指取藥5克,塗抹陰道中部。用藥1次即效。下次仍需用藥。Ⅱ.當歸25克,芸苔子12克,川芎10克,桃仁、紅花、炙甘草各2克,生薑炭1.5克。經前5天,每日一劑,加黃酒、童便各適量,與水同煎兩次,取液150毫升,分兩次服。未曾懷孕者不宜服。經前或產後服藥5天,即可避孕。Ⅲ.白果仁20枚,當歸、蛇床子各9克,川芎、琥珀、紅花各6克,桃仁7.5克,珍珠4.5克(用豆腐煮過),木香0.3克。前7味藥水煎3次,後2味藥研末和勻(經淨後即用),取液衝服藥粉。服一劑一年不孕,連服3劑,終身不孕。Ⅳ.零陵香(又名佩蘭)30克。上藥研細末,經淨後,每飯前服6克,每日一次,連服5天。服藥一療程,避孕一年。用零陵香避孕的方法,見於《醫林集要》一書。Ⅴ.棕樹子、絲瓜絡各60克,女貞樹嫩尖7天,綠豆250克,白糖250克,鴨蛋7天。前3味藥與蛋共煮,蛋熟後剝殼去藥渣,用藥液煮綠豆,加糖,經淨後分3次,服食藥蛋與綠豆。用藥一次,可避孕5~7年。Ⅵ.零陵香6克,蓮須、帶籽花椒、車前子、石膏各4.5克。上藥研細末,經淨後每服3克,每日3次。用藥一劑,避孕1年。待服可再孕。Ⅶ.芸苔子60克,紅浮萍30克,紅花、桃仁各9克。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經淨後每服6克,每日兩次,連服3天為一療程。用藥3個療程,可避孕三至五年。Ⅷ .紫茄花14朵(含苞未放的),置新瓦上焙乾,研成細末。於產後或月經來潮之後用黃酒一次送服,每日1次,連服7天。Ⅸ. 帶柄柿蒂在瓦上焙乾存性,壓成粉。在月經乾淨後2天內用黃酒送服,服1次可避孕1年。Ⅹ.油菜子20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川芎5克。 以水煎之。於月經淨後,每日服1劑,連服3日,可避孕l個月。如製成丸劑,連服3個月,可長期避孕。Ⅺ .黑木耳煮至極爛,加紅糖再煮濃縮成膏。空腹時加黃酒衝服,每日2次,於產後3-7天內服完。Ⅻ.血管鵝毛(即鵝毛拔下後根管帶血者)、百草霜(鍋底煙子,燒柴草的,燒煤炭的無用)各6克。將鵝毛燒灰存性,與百草霜共研細末,經淨後日服3克,黃酒下。連續服3個月經周期,三年內未見受孕。(本方在農村使用特別簡便、經濟、實用。而農村婦女到醫院做絕育手術,均比較保守,在全國農村推廣普及本絕育方,對計劃生育工作大有益處)。
黃芩黃柏龜板湯(錄自《婦科知要》):黃芩、黃柏各9克,龜板30克,加水濃煎。每次月經乾淨後連服三劑。
紫草方(錄自《婦科知要》):紫草360克,綠豆150克,研末為丸。從月經乾淨日起,一日服三次,每次服3克,連服九日,或避孕一個月。以後每月須繼續服,如停藥仍會受孕。
油菜子方(《食物中藥與便方》):油菜子60克,當歸、生地、川芎、白芍各30克,僵蠶、白酒麴各15克,共研細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月經至第二天時服藥,每天二次,每次9克,溫開水送下,連服三天。下次月經期再服。
針灸避孕法(《中醫藥文摘彙編》江西中醫學院):選穴:石門。刺入五分,留十呼,炙二壯;或針刺石門、三陰交。得氣後,留針十分鐘,每周行針一次,連續進行五次;或針刺石門、三陰交、合谷。用強刺激法,留針十至十五分鐘,每月月經乾淨後開始,每天行針一次,連針三天。連續進行三個月。《針灸資生經》云:「針石門則終身絕嗣,共道幽隱豈可悔哉。」
按壓避孕法(《中醫藥文摘彙編》江西中醫學院):選穴:關元。每次性交後,女方自己用右手中指尖重按臍下三寸關元穴,使精液流出,起到避孕效果。
《小品方》:「妊娠欲去胎,並斷產。栝樓,桂心各二兩,豉一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此方也見於《普濟方》卷三百五十七產難門,催生一節。方中瓜蔞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乾燥成熟果實,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等功效。瓜蔞分為栝樓根、栝樓等。方中所用應為全栝樓,包括栝樓根,栝樓根因其橫斷面為純白色而粉質,又潔白如雪故稱為天花粉。
《錢氏秘傳產科方書名試驗錄》:「溪螺獅,每一個月一個,搗碎盒中下」,「下胎方,虻蟲三個、蠶蛻七個、紅花八錢、蘇木三錢、芍藥、川歸、枳殼、斑蝥、青皮、桃仁、甘草、三稜、莪朮、鬼箭羽」,《本草匯言》螺獅,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小腸之藥也。
《千金翼方卷五治婦人斷產方》故蠶子布一尺,燒,一味為末,酒下,終身不復懷孕也。
《汪機本草會編》欲斷產者,常嚼馬檳榔二枚,水下,久則子宮冷,自不孕矣。(本草綱目卷31引)
《女科輯要方》藥品:血管鵝毛二錢(燒灰)於月經淨後,以茶送下。
山東中醫院方:黃柏三錢、麝香三分、青柿蒂三錢,用酸醋滲透焙乾,與上述藥物共研粉,分成三包。用法:月經前(一、二日)服一包,月經期(月經時三、四日)服一包,月經後(經淨後二、三日)服一包。方義說明:服後有一年效果,應一年服一次。注意月經不正常者或月經暫時停止者不宜服此藥。又藥物應用瓶裝,密閉保存,免麝香走氣失效。
民間流傳方:車前子60克、蓮須60克、花椒帶子1.5克、寒水石45克、零陵香45克,共研細末,月經後每次服30克,日服3次,服完為止或把上藥分作兩份,月經剛淨後服一半,經後半月再服一半,可1年不孕。
1956年6月26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發《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發言 我對節育問題的一點意見——邵力子代表的發言》,其中提到:「這次大會期間,中醫先進者葉熙春代表對我說了一個避孕的單方,是用春天產生的蝌蚪蟲,在冷開水中衝洗乾淨,行經後三四日活吞十四條,次日再吞十條,可以避孕五年之久,以後倘仍要避孕,續吞二次,可以永久不受孕。葉代表說這個單方的好處是靈驗,穩當,又不費錢,缺點是只能限於春季。我把它介紹出來,希望衛生部一併加以研究,並早日公布研究的結果。」(很多人已經驗證效果並不靈驗,不可以效仿哦。)
總而言之,避孕的思路就是(1)採用寒性藥材使子宮和卵巢處於寒涼狀態,致使精卵活力下降,破壞精卵結合,破壞孕育的環境;(2)使用芳香藥材和活血破血的藥材,使子宮氣血流散,不利於受精卵著床、發育甚至化去胚胎,子宮內血氣虛虧不足以營養精卵致使胚胎缺乏濡養而衰亡;(3)使用一些毒性藥材比如水銀、砒霜、馬錢子(小劑量)殺死精卵或胚胎;(4)使用一些藥材(比如石榴子汁)形成屏障阻斷精卵結合,或者使用魚脬、羊腸衣做成形如保險套的避孕措施阻斷精卵結合;(5)使用一些大熱藥材加速子宮蠕動而排除精卵或者加速子宮血行而致子宮內膜變薄或內膜供血減少而不利於著床、發育。
以上林林總總地絮叨了一下避孕、墮胎的中醫藥知識,文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商榷,生活之中切莫隨便嘗試,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就如1956年葉熙春提出的活吃蝌蚪的方法就曾引出很多爭議,導致後來很多醫者發文批駁。書寫此文,我也就是說說,大家也就看看吧,權當做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