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一部韓國電影刷新了當年的韓國票房,其動人淚下的故事感動了數以千萬人次的韓國觀眾,7年後,土耳其翻拍了這部同名電影,在自己的國家同樣取得了口碑票房雙贏的成績。
這部片子的名字就叫做《七號房的禮物》。
所謂七號房,指的是數字標示為「七」的牢獄房,而「禮物」,指的則是被送往這間牢獄房的小女孩,她的父親被關押在這裡。同韓版一樣,土耳其版基本延續了原者的故事梗概和相關設定,一個智障父親因誤會入獄,女兒與父親之間充滿著難以割捨的愛與別離。但片子做了非常多本土化改編,主要人物有所差異,結局也不太一樣,整個故事中諸多關鍵點都並非照搬。
以一句籠統的話來概述:如果說韓版像是講述了一個笑淚有加的童話故事,那麼土耳其版本則演繹了一出殘酷底色的溫柔輓歌。
韓國版整部片子幾乎80%時間以上都是暖色調,明亮的畫面,歡快的音樂,天真無憂的兩父女,他們膩在一起跳舞、玩耍,好像從沒有煩惱。儘管父親因為被誣陷鋃鐺入獄,但思念之苦也不過一段時間而已,「七號房的禮物」在搞怪又善良的獄友幫助下,如約而至,父女在電影中絕大多數時間裡都在一起著,許多場景,溫馨到失真。
21/《七號房的禮物》(2013年)親情/喜劇/家庭,韓國每一年都會有一枚超級強悍的催淚彈,13年年度催淚電影,就是這部了。
韓版用極度童話般美好鏡頭刻畫及鋪墊著父女間的愛,而後將其殘忍打碎,智障父親最終在串通一氣的司法系統裡被處死,女兒用了十餘年時間成為一名律師,最終幫助父親沉冤得雪。
土耳其版整個片子的處理思路則完全相反,電影幾乎沒什麼喜劇色彩,畫面色調也偏冷色調,在智障父親被抓捕、關押、審訊、量刑到後面有人試圖為他翻案的過程中,遭受了諸多阻力和現實殘酷,被殘忍暴打,被強行修改精神鑑定書而判處死刑,最後好不容易被找來能夠證明父親無罪的目擊證人,也被無辜槍殺。
在韓版中,「反派」是隱藏著的,那個因自己女兒喪生而無辜遷怒他人的權力象徵者,他沒有多少戲份,只是作為一個工具人而存在。但在土耳其版本裡,他是顯性的,是有血有肉的,這個角色的暴戾、因悲而心生殘忍的過程,觀眾直觀可見,也直觀可感受。在電影裡,他代表著某種裡難以抗衡的力量。
土耳其版本儘可能用寫實、偏記錄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現實感很強的故事,而後給觀眾一個溫暖且散發著大愛光芒的結局:電影的最後,智障父親的死刑無法避免,曾失去過女兒的獄友願意冒死頂替,換得一對天真的父女「久別重逢」。
無法直接判定兩個版本《七號房的禮物》究竟孰優孰劣,從我個人的觀感來看——
韓版更催淚更煽情,儘管我基本忘了劇情,但那份暴擊一般的催淚大法,尤然如新。而土耳其版則更像是講述了一個真實故事,能夠給觀眾以更多回味,最終的結局其實也是另一種更深層次的感動。
但無論兩個版本有何差異,不過是講述方式的不同,《七號房的禮物》這樣的電影之所以動人,在於片中父女角色的設定,他們的互動、愛與別離太容易勾連出我們內心裡那份親情了。
無論是七年前看《七號房的禮物》,還是七年後看不同的《七號房的禮物》,我都能夠想起那部01年的美國電影《我是山姆》。
智障的父親與七歲女兒一起共同生活,有一天,女兒被帶走了,社會公眾認為山姆沒有能力養育女兒,畢竟他們的智商年齡同歲而已,於是山姆開始走上以司法手段爭奪女兒撫養權的道路。
和《七號房的禮物》一樣,《我是山姆》也描畫了一份特殊父女之間動人心扉的愛,但除此之外,片子更多探討的是特殊家庭下子女的教育、身心成長如何得以保障,維繫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毫無疑問,當然是愛。
題圖:《七號房的禮物》海報
你還可以:
我願意做你的夥伴
所有女生們,注意咯
80部韓國電影推薦
韓國、土耳其兩個版本的《七號房的禮物》,你更喜歡哪一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