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toads,人稱「忍者蛙」,按字面應該翻譯成「戰鬥蟾蜍」才對,因為蛙的英文是「frog」,而「toad」是特指蟾蜍的。大概是嫌蟾蜍的名字過於噁心,才改成它們的遠親——「蛙」。至於為什麼冠以「忍者」之名,主要是因為他們和忍者龜擁有相似的外觀——綠皮膚、長著人的身體和精通武藝。那會正是忍者龜的動畫片和遊戲當紅的時候,自然會引來各種「致敬」的對象,而「Battletoads」正是以忍者龜為原型設計出來的。
Rare公司於1991年在FC的平臺上製作了第一款《忍者蛙》遊戲,如同忍者龜有四位主角一樣,它同樣擁有三位外觀迥異的角色——Rash(皮疹)、Zitz(痘子)、和Pimple(疙瘩)…… 不得不說這名字起得相當難聽,還不如直接學底俗影視那樣玩「屎尿屁」,跟與義大利著名藝術家同名的忍者龜相比簡直是「完敗」。
另一點「完敗」給忍者龜的是遊戲中的角色。《忍者蛙》三位主角中的Pimple一開場就和某某公主一起被黑暗女王抓走,也就是說玩家只能選Rash和Zitz(實際上就是1P和2P)。他們外觀和能力完全相同,僅以皮膚的顏色來進行區分,Rash在標題畫面上那副酷酷的墨鏡在遊戲中也是不存在的。雖說這種設定在八位機時代很普遍,但反觀在忍者龜系列遊戲裡,四個外觀相同的小龜武器和絕招各有千秋,並非單純以眼罩的顏色來區分。
《忍者蛙》唯一賽過忍者龜的地方就是它的難度,也許你覺得《激龜忍者傳》夠變態了,可和《忍者蛙》一比簡直是小兒科。遊戲的第一關比較簡單,是給玩家用來熟悉操作和熱身的,之後的關卡則迅速轉換成「生存模式」——賽車、快艇、獨輪車、遊泳、拆彈等,在這些關卡裡血格根本就是擺設,因為「手顫」的下場就是直接喪命。最讓人抓狂的是喪命後你還得從頭開始,並非原地滿血復活,即使在雙打的情況下,只要其中一個玩家死亡,另一位玩家也要跟著「陪葬」,通關的條件十分苛刻。
在這種捲軸快速強制前進的遊戲裡,玩家只能用超人的反應和熟練的操作來通關,所有作弊手段如隱身、無限命、無敵等通通失效,各種嚴苛的設定讓人氣得有摔手柄的衝動。連模擬器裡常用的「SL大法」,其效果也大打折扣,無怪乎《忍者蛙》多次被遊戲雜誌評為「史上最難的遊戲」。
不過遊戲界向來不乏喜歡自虐的玩家,《忍者蛙》在讓菜鳥望而生畏的同時也吸引了一大票粉絲,令遊戲得以移植到各種家用機(MD、Amiga)和掌機(GB、GG)平臺。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SFC版的《忍者蛙》,比起其他移植版本,它除了變更部分的關卡外,人物還擁有了本身設定的形象——戴墨鏡的小個子Rash和肌肉發達的大個子Pimple,至於Zitz,這次輪到他被黑暗女王俘虜而無法出場,照理說以SFC的機能,讓玩家增加一個可選人物並非難事吧。
《忍者蛙》除了以近乎變態的難度作為賣點外,主角的各種「賣萌」動作也是亮點之一,特別是他們給敵人致命的一擊時,拳頭、腳或腦袋會變得碩大,遇到BOSS的時候會擺出誇張的驚恐表情。這些搞笑和變異的元素同樣延續到SFC版中,而且還擁有各自的風格,比如Rash變的是手鋸和釘鞋,Pimple的則是石錘和靴子。原版經典的賽車、蛇迷宮、塔爬等關卡在SFC版也得到復刻,它們依然是菜鳥的地獄,只消一個小小的失誤,你就只能重頭玩起,非常的折磨人。
1993年,《忍者蛙和雙截龍》問世,這是一個破天荒的組合,雖然裡面也有賽車、電網、攀爬等「生存模式」關卡,但由於主角可以原地復活,因此難度與《忍者蛙》相比馬上低了N個數量級。遊戲設計了大量的搞怪打法,比如用棍子把敵人捅入地板裡、將炸彈丟入房間中轟飛敵人、揪住鞭子女的頭髮一通亂摔等,讓人忍俊不禁,遊戲風格主要是走「忍者蛙」的諧趣路線,「雙截龍」特色的東西反而不多。
在人設上三個蛙人再次回到FC時代的「餅印臉」,除了皮膚的顏色外,外觀和能力毫無區別,選哪個都一樣,至於「雙截龍」的Billy和Jimmy就更不用說了。五個角色實際可選的只有一個蛙人和人類,後者甚至連諸如後踢、旋風腿這些經典招式都不會,完全就是一個掛著「雙截龍」名頭的客串角色。
1994年,《忍者蛙》正式推出街機版,它可以稱得上是2D時代製作最精良的「忍者蛙」遊戲,與《忍者蛙和雙截龍》一樣,遊戲去除了「生存模式」關卡,是一個純粹的清版通關遊戲,允許同時三人遊戲的設定可以讓玩家體驗群攻和合作的樂趣。
這次除了四肢和腦袋外,蛙人們甚至能把整個身體變成各種武器、像錘子、電鋸、鐵鏟、刺球等,當他們使用了變異的招式結果對手後(靜止不動)還會擺幾個Pose來慶祝。
既然是打著「忍者蛙」標籤的遊戲,惡搞和爆笑風自然是標配,除了會使用各種誇張的肢體變異外,主角們揍敵人的方式也讓人忍俊不禁,比如用大腳把野豬人踢出屏幕、用手抓住狼人的「老二」狠錘、用拳頭把鼠人壓扁等等,而挨揍的敵人會誇張地瞪眼吐舌。
最搞笑的是蛙人們的補血方式,每一關的特定位置會飛來幾隻蚊子,你可以通過吸掉他們來回復體力,每當看到他們伸出長長的舌頭來吃蚊子時都覺得非常逗。但你動作要快,否則蚊子飛走就後悔莫及了。
讓人沒料到的是,這次的作品在延續趣怪搞笑風格的同時還植入了各種非常血腥的元素。每當蛙人用變異的釘錘、電鑽、鐵鏟來進攻時都會讓對手鮮血飛濺,Rash和Zitz的電鋸還能把鼠人的腦袋割下來,與一大群鼠人作戰時經常會看到一顆顆鼠腦到處亂飛的畫面,絕對的「很血很暴力」。這種慘死的方式連BOSS都不例外,第一關的野豬怪被打碎牙齒還算小事,第二關的大蛇被幹掉時腦袋會掉落,冒血的蛇身在亂晃,末了蛙人還要把它掉在地上的腦袋大腳踢飛……
最終關BOSS的死法更為慘烈,他先是被打掉雙手,最後天靈蓋一分為二,連腦漿都冒了出來,實在是慘不忍睹。估計是因為遊戲的畫面過份血腥而受到限制,故此其知名度一直不高,否則單純從操作的爽快感和流暢度來說,街機版《忍者蛙》在清版遊戲中絕對屬於上佳之作。
作為一款向忍者龜致(tiao)敬(zhan)的遊戲,忍者蛙憑著獨特的設定和畫風贏得了眾多粉絲,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老玩家在挑戰《忍者蛙》裡面的各種「生存模式」,不少「自虐狂」都期望它能在次世代主機中推出續作,然而十多年過去後,除了《殺手本能》裡的客串角色,蛙人們再也沒有重出江湖。也許在新一代玩家的眼中,他們要的是遊戲的爽快感,不再是自虐式的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