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反擊戰為何註定失敗?防守的不是法軍,進攻的也非當年的德軍

2020-12-20 丹書戰史

阿登反擊戰是二戰後期德軍一次十分冒險的軍事行動,深陷兩線作戰的德軍,在元首的指示下企圖通過再進行一次奇襲,瓦解西線的盟軍,製造第二次「敦刻爾克」,然後調頭與東線蘇軍進行決戰,從而扭轉戰局的頹勢。然而阿登反擊戰註定是要失敗的,就連德軍將領對此也不報有勝利的希望。

德軍已經今非昔比

1940年的德軍意氣風發,為了攻佔法國,他們準備了136個師的兵力,其中包括10裝甲師,總計2439輛坦克和若干的裝甲車、汽車等,空軍則有4300架各式飛機(其中運輸機600架);而且這些作戰部隊大多經歷了一些戰爭,還有豐富的訓練,軍隊無論是高層指揮,還是基層官兵的臨戰反應,都是世界一流的。

可以說當時的德軍全面掌握了制空權,以攻擊機輔助地面部隊快速推進,英、法聯軍指揮部也許剛剛接到的前線戰報,就已經過時了,等製作出決策再具體實施,不過是羊入虎口罷了。

搬運同伴遺體的德軍

然而1944年的德軍已經比當年弱了許多,僅從兵力上來看,到12月時德軍總共集結了20個師,歸屬於B集團軍指揮,他們總共有將近1000輛各型坦克,2600餘門火炮,800餘架飛機(後期戰機應該有所增加,因為許多文獻統計戰損德軍飛機損失為1600餘架)。

比起幾年前德軍百萬大軍共進退的場景,此時此刻僅20多萬的兵力實在是懸殊太大,而且投入的飛機數量不足,有經驗的飛行員數量太少,整體已經不如盟軍戰機先進,德軍地面部隊幾乎就沒有制空權可言,因此行動主要靠大霧天氣隱蔽自己。

反擊戰中前進的德軍火箭炮部隊

就算是這20多萬德軍,大部分也是2個月前德軍在建立「人民近衛軍」的命令下,在國內應徵16歲到60歲的平民,他們在經過6~8周的簡單訓練後就投入了西線戰區,參與到如此兇險的軍事行動中。這種訓練水平和兵員水平,一旦戰鬥進入對峙階段,雙方開始比拼武器裝備和士兵戰鬥素養,德軍毫無疑問是吃虧的。

盟軍亦今非昔比

1940年法蘭西戰役中的英法聯軍不僅基層士兵缺乏作戰經驗,高層指揮也沒有應對閃電戰的有效措施,在整體實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一路潰敗,仔細分析當時盟軍原本就是以弱對強,那時候的德軍甚至做好了強行打通馬奇諾防線的準備。

行軍的美第一軍

在戰術的運用上,當年的英法聯軍僅從裝甲部隊的使用就可見拙劣,法軍的坦克部隊原本有自己的技術優勢,卻將大部分坦克分散部署,在德軍強渡馬斯河的時候,一支小小的法軍隊伍在幾輛坦克的增援下企圖控制渡河制高點,因為沒有後續部隊跟進而失敗,這種戰場應變能力在當時十分普遍。

不過到1944年時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阿登反擊戰打響時盟軍在西線駐紮有87師的兵力,其中25個裝甲師,另外還有絕對的空中壓制力量。唯一的問題就是軍隊部署,在德軍制定的主攻方向上只布置了6個師,這給德軍一個可乘之機。

俘獲德軍

儘管經歷了前期的混亂,造成了一些損失,但是隨著第82和101空降師在關鍵位置阻截住德軍,隨後第2和第4裝甲師拼死一戰,把突襲的德軍拖入陣地戰中。此時的盟軍戰鬥素質、武器裝備和指揮藝術等已經有了質的提升,這些作戰部隊大多在真實戰場上摸爬滾打過來的,與日漸微弱的德軍相比已經有了本質的變化。

比後勤、比物資

阿登反擊戰是當時西線德軍所能集結起來的最大兵力,是十分冒險的行動,德軍大本營已經無法為執行任務的B集團軍補充額外的人員和武器裝備,軍隊指揮官普遍反對這個和自殺無異的行動,認為不如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後期的防禦作戰中,伺機打擊盟軍。

盟軍攻佔的安特衛普

與德軍相反的是,盟軍諾曼第登陸之後就在那建立了穩定的物資集散地,之後又攻佔了安特衛普港,把那裡當成頭號補給站,物資方面基本不成問題,而兵力上能夠調動的也比德軍更多。在應對德軍的反攻上,盟軍一周內就重新集結了25萬兵力圍堵,後方陸陸續續靠攏的兵力,總共達到了60萬。

雪地戰壕裡的美軍

反倒是德軍本就規模不足的裝甲部隊一路上不斷的戰損,加上缺少燃油放棄,進攻的勢頭一日比一日弱,就算盟軍不阻擋,以當時德軍不足一個星期使用的燃料儲備,裝甲師能不能開到安特衛普港都是一個大問題,還談什麼攻佔。

戰役打響第9天,盟軍的空軍部隊大量參戰,德軍局面更加被動,失去物資補給的德軍開始自發後撤,接下來只好把重點放在重建西線防禦陣地上。

一輛虎王坦克的殘骸

註定失敗的阿登反擊戰

阿登反擊戰只是二戰德軍垂死掙扎的表現,無論從軍隊實力上還是後勤物資上都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戰爭對敵我雙方都是一種考驗,二戰德軍在欺凌他國的時候,也在把自己拖入深淵。

相關焦點

  • 德軍最後的瘋狂——阿登反擊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上,德軍一度只用了幾個星期就摧毀了強大的法軍主力,逼降了歐陸強國法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線苦戰不同,德國在二戰初期非常順利的擊敗了西線的宿敵法國,並且通過狂轟濫炸將英國本土炸的遍體鱗傷。
  • 阿登反擊戰——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最後一搏
    諾曼第登陸後,西線戰場的德軍已經呈現節節敗退之勢。這時候希特勒自己也意識到,如果繼續兩線作戰下去,德軍很快就將戰敗。因此希特勒寄希望於在西線對盟軍發動一次大的反擊戰,給盟軍致命的一擊,從而穩定西線戰場,全力以赴的對付東線的蘇軍。
  • 阿登反擊戰:德軍從旗開得勝走向覆滅深淵
    在這危急時刻,後來在朝鮮戰場上被彭德懷元帥狠狠教訓的時任第十五空降軍軍長的李奇微挺身而出,帶領手下的82空降師防守聖維特,而101空降師則火速增援把斯託克。而巴頓將軍的第三集團軍則攻擊德軍在北側的突出部,霍奇思帶領的第一集團軍奉命去抄德軍的後路,與第三集團軍合圍德軍。
  • 希特勒為什麼要在1944年發動阿登反擊戰?這不是賭博,而是瘋狂!
    不過,如果連一點贏的希望都沒有還要進行賭博,那就不是賭博而是瘋狂!01、希特勒為什麼要發動阿登反擊戰?1944年戰爭狂人希特勒,雖然已經處於被諾曼第登陸的英美盟軍和蘇聯紅軍兩線夾擊的絕境,但卻依然妄圖逆轉法西斯政權覆滅的命運。
  • 二戰:德國進攻法國為何要繞道阿登森林?而沒有直接進攻法國本土
    ,然而隨著德國吞併奧地利,閃擊捷克、波蘭後,英法兩國才開始有所恐慌,他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它們制定的《凡爾賽條約》壓制下的德國了。希特勒密令德軍繞道比利時與法國交界處的阿登森林,出現在了法國的背後,接下來的戰鬥我們都清楚了,英法聯軍一敗塗地,逃至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潰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 納粹德國的最後逆襲,垂死掙扎的阿登反擊戰,效果到底如何?
    但是沒有人知道的是,此時納粹德國已經開始謀劃對他們發動一次聲勢浩大的反擊,他們計劃如同1940年從阿登山脈殺出一樣,對盟軍實施逆襲。在這次被稱之為阿登反擊戰,或是突出部戰役的作戰裡,德軍聚集了自己最後的精銳部隊,力求畢其功於一役,但結果卻並不如他們想的那樣順利。
  • 阿登森林戰役,25萬裝甲德軍發動反攻,企圖圍殲8萬美軍
    德軍採取節節防禦戰略,抓緊時間沿德法比邊境組織了一道較為堅固的「齊格菲防線」,進行頑強抵抗。盟軍因戰線過長,各處都在進攻,兵力吃緊,後勤供應也出現困難,攻勢趨於遲緩。至1944年底,雙方戰線膠著在了比利時和德國邊境及萊茵河一線。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為何成功突破盟軍防線?從不利因素中尋找戰機
    德軍正是利用了他們之間的不和諧因素,有意向蘇軍傳遞了阿登反擊的信息,從而放緩了蘇軍在東線的進攻速度,解除了德軍暫時的後顧之憂,使他們有足夠兵力實施反擊行動。從這個層面講,德軍成功突破阿登防線並不是有高明之處,正是利用了盟軍和蘇軍的疏忽大意罷了。這個結果只能是等盟軍醒悟過來,德軍的反擊也就是曇花一現而已。
  • 阿登戰役是孤注一擲還是重溫舊夢?二戰德軍西線最後的反擊
    為此,從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統帥部十分秘密地著手制定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阿登反擊戰計劃。這個計劃被命名為「守望萊茵」。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主要補給港口安特衛普,把盟軍一分為二,並製造第二個敦刻爾克,然後再轉過頭來對付蘇聯。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元帥和B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元帥雖然對元首野心勃勃的計劃大吃一驚,但勸說無效後也不敢再多言。
  • 二戰:如果德國沒有繞道阿登森林,能否攻克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隨著德國吞併奧地利
  • 二戰德軍反戈一擊,制空權美軍勉強1打1,劣勢的德軍有多難打?
    1944年8月,法國解放,盟軍在西線戰場穩步推進,納粹德國高層卻還想著絕地翻盤,準備集中力量在西線打一次反擊戰。德國要重現二戰初期徵服法國的奇蹟,把盟軍趕下海,讓英美法回到談判桌上。德國的這場反擊是在法國東北部的阿登森林展開的,所以被命名為"阿登反擊戰",盟軍則稱其為"突出部戰役"。
  • 二戰前法國是歐洲第一,為何44天就遭德國滅國?原因無非4點
    然而自1940年5月10日起德國開始進攻法國,到1940年6月22日法國舉白旗投降,僅有44天,還沒袁世凱當皇帝的時間長。令人咋舌的是,德軍以傷亡15.6萬的代價,消滅法軍29萬人,同時有190萬人當了德軍的俘虜。德軍因為沒時間抓這些俘虜,只好朝他們大喊「請自行向戰俘營集合」。如此巨大的反差讓人不禁疑惑:為何歐洲第一的法國, 僅僅用了44天就慘遭德國滅國?其實原因無非4點。
  • 越過阿登地區後,德國要如何擊敗法國,而英法是否還有翻盤餘地?
    一、法軍的反擊 事實上,在5月16日至5月20日,法軍就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 原本在北部方向預定用來抵抗從低地國家而來的德國B集團軍群的法軍精銳部隊,此時已經潰不成軍。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文/商學野1944年冬季,已被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擊的德國做出了最後的反擊,20萬德軍在西線朝著盟軍突進,史稱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
  • 市場花園行動,二戰盟軍的敗仗,為希特勒發起阿登反擊戰埋下伏筆
    畢竟受戰爭影響,法國許多港口被德軍摧毀,而法國境內的鐵路也被敵對雙方毀壞大半。這樣嚴重影響力後勤補給的效率。並直接影響到盟軍在西線的推進速度。面對這一情況,英國方面的蒙哥馬利提出一個快速解決西線戰事但又有很大風險的計劃,那就是把劍鋒指向納粹德國所控制的低地國家,然後奪取低地國家,期間控制低地的所有重要橋梁。
  • 德國軍隊在阿登地區最後的光輝時刻,卻無助於挽回整個敗局
    盟軍仿佛徹底忘記了二戰剛開始時候德軍的裝甲集團軍閃電戰的雄姿,指揮部都一致地進行著進攻的計劃而忽略了防守此外,給了德軍反撲的可乘之機。這次計劃是根據德國最偉大的將領之一的曼施坦因的之前的計劃制定的。在這樣精密的謀劃和優秀的指揮官的領導下德軍從上到下都燃起了一股可以獲勝的信心。盟軍這裡即將應戰的是美軍的五個師團,有八萬多人的兵力無論是火炮、坦克還是人數都遠遠不是德軍的對手。喪心病狂的希特勒為了確保這次戰役的勝利,甚至派遣納粹的優秀將領斯科爾茲內帶著兩千德軍假扮美軍士兵襲擾美軍的後方,大大破壞了美軍的士氣和後勤保障路線。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12日,他們接到了具體作戰任務:16日3時,在德軍正面部隊發起主攻前,在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進攻方向上的巴拉格米奇爾(BaraqueMichel)地區空降,奪取並扼守當地的公路交叉點,接應正面進攻部隊。由90架容克-52型運輸機擔任空中輸送,出發機場為德國境內的帕德博恩和利普施塔機場。
  • 法國投降:歐洲第一軍事強國六周之內滅亡,德軍閃電戰的巨大威力
    二戰法軍的消極避戰1939年10月2日,波蘭最後一個城市還在抵抗德軍的格丁尼亞市宣布投降,至此波蘭戰役結束,波蘭亡國。而作為波蘭盟友的法國和英國在西線戰場沒有發動對於德國的進攻,反而無事可做,盟軍指揮部甚至給前線不打仗的軍人組織體育和娛樂活動,以免英法聯軍軍心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