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動畫《海底總動員》系列背後創作的秘密!

2021-02-19 wuhu動畫人空間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這個動畫人嚮往的殿堂,它的前身是喬治·盧卡斯的電影公司的電腦動畫部。

1979年,由於《星球大戰》電影大獲成功,盧卡斯影業成立了電腦繪圖部。

1984年,剛剛離開迪士尼的約翰·拉賽特加入盧卡斯電腦動畫部,成為後來皮克斯的重要人物,他是皮克斯創造力的驅動者。

1986年,史蒂夫·賈伯斯以1000萬美元收購了喬治·盧卡斯的電腦動畫部,成立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2004年,《海底總動員》是皮克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作品!也是導演安德魯·斯坦頓第一次拿到奧斯卡小金人!

安德魯上臺後激動的拿出準備好已久的稿子,但是真的激動壞了!發出了動畫人激動又可愛的聲音!

從那之後,皮克斯的動畫被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們熟知和喜歡!

今天,wuhu君想和小夥伴們說一說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創作皮克斯最新動畫《海底總動員》系列背後的故事!

先從《海底總動員》說起:



一開始這個故事差點夭折了!



前迪士尼CEO認為《海底總動員》會是一部失敗的電影。

當時迪士尼CEO麥可·埃斯納看完初剪版本後,私下跟董事會成員們表示,這部電影肯定會撲街:「電影挺好的,但是沒法跟皮克斯之前的電影比。當然他們覺得這部電影很棒,但相信我,它根本不行。」

後來導演安德魯·斯坦頓重新安排配音,堅定自己的信念,讓影片得以上映,而上映後得到了皮克斯動畫有史以來最好的評價,也在當時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


皮克斯為什麼會選擇拍續集?


之前很多影迷問到約翰·拉塞特為什麼皮克斯會選擇拍續集,而且對比到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的作品都沒有拍續集,是不是被迪士尼收購後才這樣選擇的?

拉塞特回應道:「是皮克斯希望拍續集的!我們會選擇將故事發展下去的動畫拍續集,而且以後皮克斯的計劃是拍兩部全新內容的動畫後會出一部動畫續集!」

那《海底總動員》為什麼會選擇拍第二部?



導演安德魯透露之所以13年後才推出續集,是因為自己在2011年重看了第一部,他擔心健忘的多莉會忘記馬林和尼莫,他希望多莉能夠有一個完滿開心的結局,因此才引出了續集故事 。


導演安德魯·斯坦頓最初無法說服自己讓多莉成為續集的主角,不僅因為她經常健忘,而且觀眾認為她有些傻乎乎的,把她看做影片的笑料。

因此主創們花了很長時間來為她設置了很多自我反省的戲份,編劇則費了一番功夫來展示她的智慧,讓她不至於顯得太傻。


影片上映後,

多莉在facebook裡得到了超過2500多萬個點讚!


多莉成為了facebook上所以來自迪士尼及皮克斯的動畫角色中人氣最高的一位。


不得不說多莉小時候好萌!

角色的很多表演參考了狗的表情!

導演想表達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安德魯認為:一個人的內心在沒有發現真實的自我前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寧靜的!

對於多莉來說,就是需要接受她的「短期記憶喪失症」就是她的一部分,她並不需要為此尷尬或道歉。

從某種奇特的意義上來說,正是這點讓她與眾不同。而這是可以引起所有人共鳴的一點。

安德魯堅信一直堅信動畫電影無須為表現現實中人們必須面對和處理的事實感到卻步。

你可以慎重、優雅而藝術地表現這些!


他認為他最喜歡的一些迪士尼電影中都做到了這點,比如《小鹿斑比》中,斑比的母親去世曾讓他會感同身受失去母親的創傷,但是他覺得能用動畫的形式讓孩子們感受到這種情感是比較好的。

動畫是會感召人的!


再說說技術方面:



在《海底總動員》的創作過程中,

1997年開始準備,2000年投入製作,製作組超過180人!

全片每秒24幀,一幀畫面需要渲染4天時間,因為水下環境、水下透光和魚群呈現起來都太複雜了。

而到了《海底總動員2》,皮克斯創作團隊光是設計出影片每一幀畫面,就花了3年半的時間。

《海底2》中,多莉第一次來到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鏡頭一共拍了145次,花費了18位藝術家和動畫師共13個月的時間。


《海底總動員》成功的關鍵在於水下世界給觀眾的直觀感覺,為了保證逼真,主創們經常跑去參觀水族館,還特地去蒙特利和夏威夷潛水。(國內動畫師也想啊!老闆願意嗎?)

皮克斯公司內部有一個大概95升的水族箱,動畫師們經常在水族箱前開會研究各種魚類,而且還被安排學了不少魚類學知識。(皮克斯做動畫真是大手筆!)

為了準備製作馬林和多莉被困在鯨魚裡的那組鏡頭,負責陰影效果的藝術總監羅賓·庫珀和美工師伯特·貝利爬進了一隻在馬林郡北部擱淺死掉的灰鯨的體內。


馬林和多莉被困在鯨魚肚子裡

工作人員解剖了死鯨的屍體來研究它的結構——肌肉、心臟、肺、魚鰭、肝臟等等。

還有一個問題!

效果做的太逼真怎麼辦?

為了和角色畫風統一,團隊不得不把畫面弄的假一點.




章魚漢克是皮克斯歷史上最難做的一個動畫角色!





為了這個形象皮克斯團隊用了一年時間來製作,而主創花費六個月才做出他的一個鏡頭。


章魚漢克為什麼只有7隻觸手呢?


《海底總動員2》中的角色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缺陷,多莉有短期記憶喪失症,鯨鯊運兒得了高度近視,白鯨貝利的聲波系統出了毛病,而「八爪魚」漢克只有7根觸角。

皮克斯團隊在設計這個角色時進行了分工,每個人負責漢克不同的部分,而當他們最後把各個部分組合在一起時,他們發現漢克的身體只有容納7根觸角的空間……

所以編劇們不得不重寫劇本解釋漢克少根觸角的原因(被熊孩子抓壞了)。

皮克斯希望漢克的動作可以自然一些,每個動作都能用上他所有的觸角,但是這個設想執行起來一點都不簡單。

迪士尼智囊團的幫助有什麼作用?



他們能夠感同身受,而且他們站在客觀的角度。因為你在做一件事時,最先會失去的就是這個東西——你會失去所有的客觀感受。

你無法用跟別人相同的眼光來看待你自己的東西,所以你可以相信他們所說的話。


魚類作為主角的動畫,人類只是一些龍套

這部電影最難的部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我們有個患有短期失憶症的主人公。

這簡直是個糟得不能再糟的主意,因為你能追隨著主人公經歷整個故事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夠自我反思。他們能告訴你在不同的場景中他們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他們可以做出對比。

最後告訴小夥伴們一個秘密:

兩部影片中的海鷗造型都參考了《超級無敵掌門狗》中的企鵝造型!


是不是還不過癮?再來看看幕後製作吧!

新加入的小夥伴們請注意!往期精彩內容在平臺裡的wuhu主頁上,可別錯過哦!歡迎小夥伴們的投稿!

如果你喜歡,請分享給更多人看到:)

歡迎留言和wuhu三俠互動!

相關焦點

  • 《海底總動員》系列背後50件趣事
    在影片上映之際,時光網找出了《海底總動員》系列的50件趣事,或幫你梳理回顧13年前那場尋子之旅,或為你挖掘出這部最新續集的精彩所在。★數說《海底》系列★1、《海底總動員》是皮克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作品。2、《海底總動員》是皮克斯第一部「見血」的電影,來自多莉的鼻子。
  • 皮克斯動畫第5部:海底總動員
    2003年,皮克斯推出《海底總動員》,該片在全球狂攬全球八億六千五百萬美金票房。《海底總動員》的主角是一對可愛的小丑魚(Clownfish)父子。父親瑪林和兒子尼莫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過著安定而"幸福"的平靜生活。魚爸爸瑪林一直謹小慎微,行事縮手縮腳,雖然已經身為人父,卻絲毫不會影響它成為遠近聞名的膽小鬼。也正因為這一點,兒子尼莫常常與瑪林發生爭執,甚至有那麼一點瞧不起自己的父親。
  • 曾製作《海底總動員》的皮克斯動畫導演 於近日去世 年僅55歲
    當地時間4月28日,據外媒報導曾在美國知名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2》、《怪獸電力公司 》和《海底總動員》中工作過的皮克斯資深動畫師及導演Rob Gibbs(羅伯·吉布斯),於近日去世,死因尚未透露,年僅55歲。
  • 《超人總動員2》—— 皮克斯的秘密武器終於曝光!
    《超人總動員2》製作方「皮克斯」,也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皮克斯「創造世界」的理念不僅有領先的技術作為支撐(它開發的動畫製作軟體「Render Man」,史無前例地獲得了奧斯卡科學工程金像獎),更在於皮克斯工作人員對於傳統動畫的融會貫通。皮克斯大學(皮克斯工作室的內部培訓機構)校長愛麗絲·克雷德曼(Elyse Klaidman)女士說:「提起皮克斯,人們總會津津樂道於我們創作的那些精彩的電影故事,驚嘆於那些尖端的拍攝技術與出色的電腦繪畫。
  • 如何評價《超人總動員2》這部年度皮克斯動畫?
    在好萊塢動畫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曾經的創意巨頭皮克斯也不免陷入了江郎才盡的下坡路當中。這家由著名的科技領袖史蒂夫·賈伯斯所創立的電腦動畫公司,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曾經數次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然而從16年開始,皮克斯卻開始陷入了創意的瓶頸,再也沒有推出過原創電影,而是連續三年推出了三部老牌動畫IP的續作,分別是《海底總動員2》、《賽車總動員3》以及這部最新的《超人總動員2》。前兩部的口碑和票房的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最近的這部《超人2》的票房也早就不能和巔峰時期的皮克斯相比。從口碑來說,該片在豆瓣的評分仍然有8.2分。
  • 《海底總動員2》套路多,比皮克斯這些電影差遠了
    《海底總動員2》中,健忘魚多莉由配角變成了主角,在電影中與馬林、尼莫父子一起尋找自己的父母。尋找父母的途中,多莉獲得了章魚漢克、白鯨貝利和鯨鯊運兒的支持,最終對友誼、親情和家庭的奧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續作,《海底總動員2》延續了前作愛與勇氣的主題,畫面也依然是萌感十足。在權威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上,《海底總動員2》新鮮度高達94%。
  • 皮克斯動畫評分大排名,尋夢環遊記才第二,你最喜歡哪個總動員?
    皮克斯動畫從《玩具總動員》開始,創作了一系列妙趣橫生的動畫片,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皮克斯也是好萊塢主流動畫工作室中作品質量最高的,共拿到過9次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可以說「皮克斯出品,必屬佳片」,來看看皮克斯動畫電影的評分排名,你最喜歡哪個?
  • 《汽車總動員》系列墊底皮克斯動畫電影榜 包攬倒數3名 第一是它
    迪斯尼在1995年將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 作為替代品來替代傳統的2D動畫功能時,自此它在未來幾十年內為動畫片設定了一個黃金標準和模板。從《怪獸公司》 和《 海底總動員》到《超人總動員》。2011年的《汽車總動員2》 打破了皮克斯的爛片續集記錄,並且在過去的十年中,製片廠一直在製作之前作品的續集(《怪獸大學》,《海底總動員》和《玩具總動員4》)。國外爛番茄網站評估了一份過去25年裡由皮克斯製作,迪斯尼出品的所有22部動畫電影的排名。
  • 曾製作《海底總動員》的皮克斯資深動畫師及導演 於近日去世 年僅...
    當地時間4月28日,據外媒報導曾在美國知名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2》、《怪獸電力公司 》和《海底總動員》中工作過的皮克斯資深動畫師及導演Rob Gibbs(羅伯·吉布斯),於近日去世,死因尚未透露,年僅55歲。
  • 皮克斯最新動畫《超人總動員2》要來啦!
    不過wuhu君還是要吐槽一下最近上映的《汽車總動員3》,劇情平淡、票房慘澹,在中國票房井噴的時代,這部皮克斯的動畫電影才勉強破億,我們都知道續集都很難拍,《玩具總動員》系列能在續集裡不斷探索新的技術和劇情,而且評分還能持續走高
  • 影向標 《海底總動員2》:皮克斯的動畫都已經淪落到不及格水平了!
  • 影向標 《海底總動員2》,皮克斯這次失手了
    《小蝌蚪找媽媽》精緻而且科普,具有濃鬱的中國風;《海底總動員》俏皮而且科幻,盡顯迪士尼的傳統。電影的魅力不一定要求丟了地氣的意識創新,但一定可以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人之常情。家乃愛之所依,愛乃心之所向。
  • 從《玩具總動員》到《獅子王》皮克斯用動畫特效革新電影
    CGI 動畫特效,突破人類想像力從科學計算可視化、視頻遊戲特效、電影動畫製作,到增強現實(AR)、虛擬實境(VR),這些都是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進行藝術創作的相關產業,而這一系列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計算機圖形技術(Computer Graphics,簡稱CG)的革新。
  • 探訪《賽車總動員3》幕後:皮克斯就是皮克斯
    皮克斯第一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  1995年,皮克斯第一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問世,這也是第一部非人工手繪、全電腦動畫電影。自此以後,皮克斯在科技創新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皮克斯開始攻克「水」,並且在隨後的《海底總動員2》和《恐龍當家》中更上一層樓,更加生動地模擬出光在水裡的反射、折射等狀況,「水」也更加靈動,尤其是《恐龍當家》中細節豐富的「湍流」。動物、玩具、自然之外,2004年推出的《超人總動員》是皮克斯首次全面攻克「人」的嘗試。製作動畫人物最大的難題就是捕捉到人物表情細微差別。
  • 全媒派 | 從《玩具總動員》到《獅子王》,皮克斯用動畫特效革新電影
    CGI 動畫特效,突破人類想像力 從科學計算可視化、視頻遊戲特效、電影動畫製作,到增強現實(AR)、虛擬實境(VR),這些都是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進行藝術創作的相關產業,而這一系列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計算機圖形技術(Computer Graphics,簡稱CG)的革新。
  • 動畫《海底總動員》:海底世界的魅力
    小時候看過的第一部迪斯尼動畫電影,非常喜歡小丑魚父子,尼莫的爸爸從小溺愛尼莫,不想讓兒子受一點傷害,導致尼莫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最後尼莫理解了父親,父親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很有教育意義。電影畫面很唯美很精緻,雖然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但還是喚起了內心的童真。在我看來是我最愛的一部皮克斯動畫,故事劇情十分飽滿,讓人看了意猶未盡。
  • 《海底總動員2》破了動畫業的紀錄,它做對了哪些事兒? CBNweekly
    13年前尼莫原型的小丑魚的需求就在《海底總動員》上映後上漲了40%。6月17日上映的續集《海底總動員2》,成為了動畫史上首周末票房最高的電影,北美票房高達1.4億美元,超過了《怪物史萊克3》過去9年內保持的1.22億美元的紀錄。上映3天以來,它在中國本土的票房也已接近1.2億元人民幣。這部並非完全原創的皮克斯電影,到底可以告訴我們一些什麼?
  • 皮克斯的「總動員」套路
    「 十三年後,承載著80後少年記憶以及90後童年印象的《海底總動員》第二部終於到來,上映2周後即刷新皮克斯內地票房紀錄。
  • 從《玩具總動員》到《獅子王》,皮克斯如何用動畫特效革新電影產業?
    CGI 動畫特效,突破人類想像力 從科學計算可視化、視頻遊戲特效、電影動畫製作,到增強現實(AR)、虛擬實境(VR),這些都是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進行藝術創作的相關產業,而這一系列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計算機圖形技術(Computer Graphics,簡稱CG)的革新。
  • 皮克斯的電影為什麼全叫「總動員」?
    這裡是文字版在有的人眼裡,動畫啊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和電影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可也有人能始終保持對動畫的熱愛。皮克斯最重要的創始人艾德文·卡特姆就是這種人。1986年,《星球大戰》系列遭遇瓶頸的盧卡斯影業,正在為這個不賺錢的部門撓頭,正好這時候被蘋果開除的賈伯斯還想繼續研究計算機技術,於是便收購了這個電腦動畫部,這個獨立出來的部門被命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