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正式製作動畫電影不過20幾年,名下也只有19部長片,但它卻是現在最成功的動畫公司,腦洞電影院今天就來給你講講皮克斯的故事。
· 溫馨提示 ·
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這裡是文字版
在有的人眼裡,動畫啊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和電影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可也有人能始終保持對動畫的熱愛。皮克斯最重要的創始人艾德文·卡特姆就是這種人。
▲這就是創始人
和上世紀很多美國小孩一樣,他也想成為像華特.迪士尼那樣的動畫師,但是他也沒什麼繪畫天賦,卻在計算機技術上天賦異稟,長大後成了一名圖形學博士。雖然沒能成為一名動畫師,但艾德文始終沒有忘記小時候的夢想。
1979年,因為《星球大戰》而名聲大噪的盧卡斯影業成立了電腦動畫部,艾德文立馬從研究院開溜,成為了創始團隊之一。
後來從迪士尼離職的創意人員約翰·拉賽特在1984年加入,同年他們就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3d動畫《安德魯和威利冒險記》,短短的兩分鐘預示著電腦動畫的時代不遠了。
1986年,《星球大戰》系列遭遇瓶頸的盧卡斯影業,正在為這個不賺錢的部門撓頭,正好這時候被蘋果開除的賈伯斯還想繼續研究計算機技術,於是便收購了這個電腦動畫部,這個獨立出來的部門被命名為pixar。
沒過多久,皮克斯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動畫短片《頑皮跳跳燈》問世。全新的電腦技術和標新立異的題材震驚了那時的動畫界。
這部以檯燈為主角的短片,也奠定了皮克斯未來的主題基調,擬人化的非人類主角成了它的金字招牌。
不過這時的皮克斯還是一家集軟體、廣告、動畫於一身的公司,雖然風光無限,但是它不賺錢啊,於是在1994年,無奈的賈伯斯請來矽谷高管勞倫斯.利維來擔任財務長,上任沒多久,他就砍掉了廣告部門,縮減了軟體團隊,宣布皮克斯正式成為一家動畫公司。
這次改革的效果相當驚人,第二年世界上首部完全電腦製作的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上映,讓玩具做主角,這可是連專攻少兒題材的大佬迪士尼都沒能想到的主題,結果不但成了當年的美國票房冠軍,國內引進後還拿下了3000萬的票房。
這可把國內市場樂壞了,于是之後皮克斯的片名幾乎都被翻譯成了《XX總動員》。
在之後的幾年裡,皮克斯不斷地用一部又一部的原創動畫宣告著自己在電腦動畫技術上的霸主地位。
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設立後,《海底總動員》和《超人總動員》相繼上映,這兩部天才型的作品不光收穫了空前的好評,也蟬聯了兩年的小金人。
2006年的皮克斯迎來了又一轉折點,在動畫方面早已江郎才盡的迪士尼向皮克斯提出了收購,從結果上來看是很成功的,加入了新鮮血液的迪士尼煥發出了活力。
而有了金主加持的皮克斯,在動畫技術的研發上更加天馬行空:《美食總動員》裡陳舊古樸的巴黎街區、《機器人總動員》裡對失重狀態的描繪,還有《飛屋環遊記》裡雲霧繚繞的天堂瀑布,你能想像這些畫面都是用我們平時在用的電腦做出來的嗎。
不過十年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坎兒,皮克斯也沒能逃離這個魔咒。
《飛屋環遊記》之後的5年內,它再也沒有製作出一部現象級作品,反而開始了有炒冷飯嫌疑的續集製作。《玩具總動員3》,《賽車總動員2》,《怪獸大學》幾部作品雖然保持了一貫的水準,但確實都沒能再創新高。
2012年的《勇敢傳說》甚至還是一部迪士尼風格的公主電影,陷入創作困境的皮克斯開始被江郎才盡的評論包圍。
2015年,《頭腦特工隊》姍姍來遲,這可能是皮克斯最大膽的作品:沒有反面角色,場景有些單調,主角居然還是擬人的五種情緒。
不過後面的故事你們應該都知道了:觀眾們一邊抹著眼淚,一邊高呼著那個皮克斯的回歸。
但這麼複雜的主題,在製作上的難度也可想而知,實際上本片在5年前就被提上了日程,前面的幾部作品其實都是緩兵之計啦,那個我們熟悉的皮克斯壓根兒就沒離開過。
當其他公司還在試圖製作一部動畫電影的時候,皮克斯已經把動畫當做電影來拍了。它不光讓電腦動畫登上了世界舞臺,還讓動畫片貨真價實的成為了一種電影類型。
在他們的電影裡,你能最大程度感受到虛擬人物的真情流露,這或許也是皮克斯在奧斯卡上屢戰屢勝的最重要原因。
雖然皮克斯早已不再獨立,但「藝術挑戰科技,科技啟發藝術」的精神早已在全世界開花,關於它的傳奇可能才剛要開始。
(點擊圖片查看最新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