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歷史 矢志復興

2021-02-18 江蘇警方

時間荏苒,歷史之河川流不息。

2017年12月13日,第四個國家公祭日,也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80周年的冬日。

80年前,南京。我們站立的這片土地,曾以無可名狀的屈辱與慘痛遭受屠城之殤!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如果以秒來計算,平均每隔12秒鐘就有一條人命消失!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80年後,南京。我們站立的這片土地,古城與新城交相輝映,文明與活力相得益彰,發展與和諧同頻共振,這個城市和人民曾飽受創傷、屈辱,如今在和諧發展中呈現出寧靜、美好、安康、生機以及不變的友好與感恩。

有國才有家,國家強盛則家園百姓安康。中華民族的崛起發展,無數次印證這樣亙古不變的道理;發展並屹立於世界之林的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和平人士一起,捍衛全世界的和平與共同發展。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80年,中國和南京的發展翻天覆地、日新月異;80年,中國和全世界的和平之志攜手相連、永世不忘。

今天,我們在此集聚、紀念。

3年前的這天,首次舉行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攙扶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85歲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臺,為國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記事,今之鑄鼎銘史。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圓形銅鼎永久設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16字銘文記敘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

3年來,公祭鼎靜默無言、巋然不動,與成千上萬的中外參觀者對視,訴說這段無可辯駁的歷史以及全人類對和平永恆的追尋與捍衛。昭昭前事,惕惕後人;永矢弗諼,祈願和平!

我們用各種方式紀念。80年的時間軸裡,有一些重要年份永遠鐫刻在歷史長卷的扉頁——

1985年8月,在江東門集體屠殺和「萬人坑」叢葬地遺址上建造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系列中最先開放的紀念館。

199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者57周年祭日,江蘇省暨南京市社會各界人士在紀念館舉行悼念活動,全城拉響警報,放飛和平鴿。這一舉動,不僅在歷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國也是首創。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設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首次以國家名義悼念大屠殺死難者。

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表明南京大屠殺從中國記憶上升到世界記憶,成為全球共同的世界遺產,世界範圍內人們對這段歷史認知取得共識。

2016年12月12日,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在南京鐘山賓館黃埔廳舉行儀式,向南京大屠殺期間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南京民眾、記錄日軍暴行的國際友人,頒發「紫金草國際和平紀念章」,表達江蘇人民對他們人道主義精神和無畏義舉的崇高敬意。感恩與銘記,獻給1937年在國際安全區庇護中國25萬難民並記錄下日本侵略者殘暴行徑的國際友人和義士!

原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等6位國際友人獲得沉甸甸的褒獎與敬意,他們的名字鐫刻在人道主義義士的英名榜上世代傳承。他們的後人遠渡重洋來此替祖父輩接受來自中國的感恩與謝意,他們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緊緊擁抱在一起,安慰並致祝福,就像當年他們的祖父輩一樣,發自肺腑、不分國界。

在南京大屠殺那些腥風血雨的日子裡,我們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眾多國際友人也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並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他們中有德國的約翰·拉貝、丹麥的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美國的約翰·馬吉等人。這是直面殘暴時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無畏義舉,這是不分國界愛的力量,這是人類黑暗史中偉大的人性光輝,更是點亮和平的正義之光。

南京和中國人民沒有、也永遠不會忘記!

歲月無言,一轉眼,又到12月13日。

3年前和習近平總書記一起走上公祭臺,為國家公祭鼎揭幕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夏淑琴老人今年88歲,達觀堅強、身體硬朗,她和她的「忘年交」——國際友人約翰·馬吉之孫克裡斯·馬吉在這個冬季相遇。

1937 年12月13日,夏淑琴一家祖孫9口人中7人慘遭日軍殺害,時年8歲的夏淑琴在身中3刀後,因昏死過去而與4歲的妹妹倖免於難。當時南京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影機秘密拍攝下日軍的殘酷暴行,夏家的悲慘經歷被用攝影機記錄下來,並載入有關文獻。80年後,約翰·馬吉之孫克裡斯·馬吉追尋祖父足跡拍攝今日南京。

南京淪陷前,約翰·馬吉與兒子在中山陵前合影,今年10月,在中山陵前的同一地點,約翰·馬吉之孫克裡斯·馬吉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外孫女夏媛及其兒子拍照。

拍攝中,他「看見」祖父,當年祖父冒著生命危險,用無私的愛戰勝恐懼。他也「看見」並致敬和祖父一樣伸出國際援助之手的人士,國際人道主義光芒照亮黑暗的人類浩劫;

拍攝中,他「看見」巨變的南京、巨變的中國。克裡斯·馬吉不僅感喟於城市的發展活力,更溫暖於人民的善良與感恩。這個城市保留著歷史的遺存給後人參觀:拉貝故居、南京安全區總部舊址……南京人對國際友人曾在黑暗歷史中伸出的正義援手感念至今。「一座城市只有不忘歷史,才能發展得更好。」

南京,曾是殉難之城。

人們無法忘記,80年前那個冬天,除了刺骨的寒冷,南京城上空籠罩的是無處不在的死亡與恐怖的氣息。

如果把之後一周的南京拍成紀錄片,每一幀畫面都慘絕人寰——1937年12月15日(日軍佔領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國軍警人員3000餘人被集體解赴漢中門外屠殺。解往魚雷營的中國平民及已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9000餘人被屠殺。又在寶塔橋一帶屠殺3萬餘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槍殺200人;16日,位於南京安全區內的華僑招待所中躲避的難民5000餘人被日軍集體押往中山碼頭,機槍射殺後棄屍長江。又在四條巷屠殺400餘人,在陰陽營屠殺100多人;17日,中國平民3000餘人被日軍押至煤炭港下遊江邊集體射殺。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難的400餘中國難民被集體射殺;18日夜,日軍將拘囚於幕府山的男女老幼共57418人驅集到下關草鞋峽,用機槍掃射,以亂刀砍戮,事後將所有屍骸澆以煤油焚屍滅跡。大方巷難民區內日軍射殺4000餘人……

一個個突破想像的獸行,一場人類的浩劫。1937年12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報導兩名日本軍官的「殺人競賽」——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彼此相約「殺人競賽」,商定在佔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他們從句容殺到湯山,因皆未滿百,「競賽」繼續進行。12月10日中午,兩人在紫金山下相遇,野田謂殺了105人,向井謂殺了106人,又重新比賽誰先殺滿150名中國人。「百人斬」白紙黑字,永遠釘在人類文明的恥辱柱上。

暴行令人髮指,罪行罄竹難書。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萬人。華裔作家張純如在《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書中寫道:「如果南京的死難者能手牽手,那麼這隊行列可以從南京一直排到杭州,空間距離約為200英裡;他們流出的血液重達1200噸;他們的屍體可以裝滿2500節火車車皮;如果將這些屍體一一疊起,可以達到74層樓房之高。」

時間洗不去永存人們腦中的黑色記憶——

「(日本兵)用機槍掃了兩個鐘頭,又用汽油一澆放起火來。五六百人大都燒死,我的衣裳也著了火,趕緊脫去,站到屋裡一水缸裡。我趁天黑,從水缸裡爬出來,藏到一戶沒人住的閣樓上,躲了三天。」倖存者袁世豐的口述證言,寫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站的「歷史真相」欄目上。

「親愛的母親:最後一次見到您的情形我到現在都無法忘卻,您被日軍的槍彈擊中,後來便離我們而去。有時我在夢裡還能依稀看到您的樣子,醒來卻發現枕邊與被角早已溼透。」12月4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仇秀英又一次泣血家祭、泣訴暴行。

何止12·13,又何止南京!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區都經歷了一場場浩劫。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侵華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傷亡2100多萬人,其中1000萬人死亡,日軍在中國大地上製造的屠殺慘案不勝其數。中央黨史研究室歷時11年,編成《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12冊。以「一次性平民傷亡800人以上為限」收錄的慘案,就多達173個!

「國家公祭對死難者的對象和範圍進行了確定: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館長、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朱成山說,「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事例之一。」

南京亦是和平之城。2016年,重點智庫——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成立;2017年,南京成為全國首座、全球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

「我們不斷打撈,打撈著歷史真相,打撈著歷史認知的良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軍說,「為建立記憶共同體,為人類永久的和平而努力。」

這些年來,世界範圍內愛好和平的人士,為推動歷史真相的傳播不斷奔走耕耘,甚至付出畢生的心血。

1997年,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寫的《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書在北美地區出版,這是第一本以美國大眾為讀者的有關日軍二戰中暴行的英文書籍。2004年11月9日,她被路人發現用手槍在加州洛斯蓋多自殺於汽車內,年僅36歲。張純如用一本《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打破了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長達60年的沉默。在母親張盈盈心中,「她不僅是一名作家,更是一名人權鬥士。」

今年10月2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經過辯論和投票,通過了華裔省議員黃素梅提出的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今年12月13日當天將在學校、社區與省議會等不同場所舉辦多場紀念活動,讓當地民眾了解這一歷史事件。這是西方國家中首個省議會通過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動議的地區。

日本友人松岡環從1988年至今,奔波於中日兩國之間,她走訪300多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250多名侵華日軍老兵。每年,她都會組織日本市民到南京來進行歷史尋訪,還通過召開證言會、和平集會等方式,向日本民眾展示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連紅通過對《拉貝日記》的研究,發掘出奧地利友人魯佩特·哈茨救助南京難民的史實,並在奧地利、德國的檔案機構搜集到珍貴史料。

2016年10月22日,法國岡城,一場名為《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展在這裡的和平紀念館揭幕,並持續到12月13日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後。展覽用270餘幅歷史照片、50多件展品和視頻資料向法國和歐洲觀眾講述了南京大屠殺這場歷史浩劫,推動歐洲社會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南京大屠殺史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京與岡城,一個慘遭侵略者屠戮,一個被戰火夷為平地,遠隔萬裡的兩座城市有著共通的記憶連接。這也使得展覽受到法國當地民眾的高度關注,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風華正茂的青年,前來參觀的當地民眾在觀展後紛紛表示「震驚」。

法國岡城和平紀念館館長格裡馬爾迪說:「南京大屠殺的史實不容否認。岡城和平紀念館就是交給觀眾一把鑰匙,讓他們走進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以史為鑑,對二戰中發生的暴行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誌不忘。」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公祭儀式上,77名中學生齊聲誦讀《和平宣言》。這座經歷人類浩劫的古城,發出新時代的呼喚。

「如果說一年中可以有一天給予一個城市,我要說:12月13日屬於南京!」《和平宣言》作者、南京市著名詩人馮亦同說,創作中最想表達的是中國民眾對戰爭的痛惡,對亡者的哀痛和對和平的期待。採用傳統詩經體,就是要「展現東方智慧,祈福世界和平」。如果要把整篇宣言歸於一個字,那就是「愛」:愛南京、愛中華、愛世界、愛和平。

但是,愛從來不是「送人以桃李、報之以瓊瑤」的簡單交換。世人看到,1970年12月,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訪問波蘭,在華沙猶太人隔離區紀念碑前下跪默哀。勃蘭特的「華沙之跪」已過去近半個世紀,我們仍在等待——時至今日,日本右翼仍試圖否認南京大屠殺的罪惡歷史,鬧劇頻演。

愛一旦缺位,惡之果招搖。2017年8月12日,第5個全球「慰安婦」紀念日前兩天,中國大陸最後一個起訴日本政府的「慰安婦」、90歲的黃有良去世。14歲遭日軍強暴,15歲被抓去慰安所,17歲以父親去世名義回家後逃亡。抗戰勝利後,她又遭受村民議論,丈夫打罵,孩子不理解……「這不是我的錯啊,我是苦命的人!」等不來道歉,老人只能哭訴。

和黃有良一樣,在抗戰期間被欺凌的中國婦女,共計20萬左右。80年過去,倖存者的數字不斷減少。如今,登記在冊的大陸「慰安婦」,倖存者僅14人。「慰安婦」受害者訴訟日本政府,近20年至少九例訴訟,迄今無一勝訴。一位媒體人這樣描述「慰安婦」的風燭殘年:「她們老了。身體飽受摧殘,世俗的嘲諷伴隨左右,屈辱又通過子宮蔓延至兒孫兩代,從未間斷。」

生靈塗炭,哀哉國殤;亙古浩劫,文明罹難;警鐘長鳴,世人共勉。

今天,我們在此紀念,是為了民族警醒。國家公祭就像高懸在中華民族頭頂上的長鳴警鐘,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與人性本善並存的還有人性之惡。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判斷,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傳統安全威脅和不確定性因素有增無減,戰爭威脅還未根本消除。

今天,我們在此紀念,是為了尋找光明。因為即便回顧人類最黑暗的那段歷史,我們也看到,冰冷的奧斯維辛有一份溫暖的辛德勒的名單,南京浩劫中有約翰·拉貝,還有歐內斯特·福斯特、普盧默·米爾斯、劉易斯·斯邁斯、愛德華·施佩林、喬治·菲奇……我們銘記這些外國友人的名字,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創建了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拯救數十萬中國難民免遭屠殺的命運。他們的勇敢,源於人類的良知、大愛與道義,良知在,光明在。

今天,我們在此紀念,更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南京的痛苦是人類的痛苦,南京記憶就是世界記憶。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我們深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我們更知,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唯有正視歷史,消弭仇恨,放下包袱,攜手前行,才能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南京大屠殺,曾經的苦難沒有擊垮中國人民,反而使偉大的中華民族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更加堅定地站了起來。在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國家綜合實力跨越式提升的今天,中國人民並沒有耽於現有成就的甜蜜,而是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將歷史鐫刻於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間。因為,我們深知關於苦難的歷史記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沉痛,更是一種振奮和激勵,它將喚醒我們對於和平的珍惜,激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偉力。

「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3年前,首個國家公祭日儀式上,白鴿放飛,翱翔藍天,習近平總書記這番堅定鏗鏘的話語如冬日暖陽,寄託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願景。

存此一心,我們站在南京大屠殺發生地、在國家公祭日發出告願:願人類遠離災禍,願家園安全溫暖,願世界和平永續。

暴行·一九三八還在延續

2月11日  日軍突襲河北省定縣溝裡村,118人遭屠殺,8戶被殺絕。

2月20日  日軍在河北省唐縣淑閭村屠殺農民161人。

2月21日  日機轟炸山西省陽城城關,270餘人當場喪命,傷殘者不計其數。

2月23日  侵佔河南省博愛縣之日軍在東金城村屠殺無辜群眾143人,在柏山村縱火燒房1700餘間。

2月25日  日軍沿連接杭州與太湖的龍溪兩岸殺人放火,150個村莊被焚,據德清一縣統計,就有585人被殺。

2月26日  日軍在河北省完縣常莊屠殺農民103人。

2月27日  日軍侵入河北省高陽縣莘橋鎮,130餘人被殺,40多人受重傷,1600餘間房屋被燒毀。

3月4日  日軍進佔山西省交口縣雙池鎮,屠殺平民400餘人,圍襲山西省方山縣大武鎮,殘殺無辜百姓340餘人。

3月12日  日軍侵犯太湖馬跡山島,兩天屠殺漁民和群眾1500餘人。

3月31日  日軍血洗河北省安新縣三臺鎮,屠殺居民210人,燒毀民房近2000間。

4月4日  日軍「掃蕩」山西省武鄉縣馬家莊,全莊87口人只有一人倖存逃脫。

4月10日  日軍圍襲河北省涉縣中原、南原兩村,兩村男女老幼179人全部遇難。

4月11日 日軍在河北省沙縣左村、孔莊、峪裡集體屠殺290餘人。

4月13日  日軍在廣東省珠海三灶島的魚弄、上表等殘酷屠殺我同胞386人,大部為集體屠殺。

4月14日  日軍進犯山西省陽城,一天一夜被殺群眾達700餘人。

4月21日  山東省臨沂城失守,日軍進城十餘日屠殺群眾2840餘人。

4月22日  日軍圍襲江蘇省茅山,屠殺農民412人,製造了「茅山大血案」。

5月28日起  日機對廣州進行長達13天的狂轟濫炸,市民被炸死者近萬人。

6月15日  日軍圍襲山西省山陰縣老窪溝,屠殺青年學生100餘人。

6月20日  侵佔徐州日軍向呂梁一帶「掃蕩」,一天之內在10多個村莊屠殺231人,9戶被殺絕。

6月21日  日軍圍襲河南省尉氏縣蘆墓張村,半天內屠殺該村男女老幼126人,有20具女屍無法辨認。

9月29日  日機200多架次濫炸河南信陽,無辜百姓死傷近1000人。

10月19日  日機對長沙大轟炸,毀房500間,屠殺無辜平民500人以上。

10月30日  日軍圍襲山西沁水縣西河、固鎮、陳梁溝等村,一天內屠殺240餘人,燒房1700餘間。

11月15日  日軍圍襲山東威海葫蘆山下的李家疃,殺死全村男人,房屋全部燒毀。

11月19日  日軍在河北臨西縣尖莊村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九二八尖莊慘案」。一個上午殺害群眾367人,燒毀房屋2100間。

11月23日  日軍在河北省故城縣鄭家口屠殺村民170人,燒毀民房2000間。

……

(根據相關紀念館信息及《侵華日軍大屠殺實錄》《侵華日軍大屠殺暴行》等綜合整理)


慘痛·遍及江蘇南北各地

蘇州慘案

1937年8月16日-11月

死亡7456人,傷殘和失蹤2094人。

常熟慘案

1937年8月17日-11月20日

死亡7379人,傷殘739人,失蹤213人。

無錫慘案

1937年9月28日-12月28日

殺害民眾14150人,僅城區就有4500餘人。

常州慘案

1937年10月12日-12月

僅在縣城就殺害4732人。

鎮江慘案

1937年10月-12月

僅鎮江城區就死傷平民5300餘人。

江陰慘案

1937年11月16日-12月31日

2365人被殺害。

溧水慘案

1937年11月29日

被日機炸死的至少有1200人以上。

揚州慘案

1937年12月14日-17日

日軍入侵揚州製造了「天寧寺慘案」「萬福橋慘案」和「仙女廟慘案」,被殺害的無辜百姓至少在1000人以上。

盱眙慘案

1938年1月2日-14日 城區有近2000人被日軍屠殺。 無錫馬山慘案 1938年3月12日-13日 僅僅兩天時間日軍在馬山島就殺害1500餘人。

銅山漢王慘案

1938年5月20日 殺害平民2000多人。 宿遷慘案 1938年11月22日-1939年2月 遇難者屍體有4000餘具。

高郵慘案

1939年10月2日-12月31日 殺害無辜百姓計1200多人。

吳江慘案

1942年2月21日-3月14日

被殺害的民眾不少於1700人。

……

(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員胡卓然整理並提供資料)

相關焦點

  • 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
    這一天,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矢志復興的堅強意志。北京日報客戶端「京直播」聯動央視新聞在國家公祭日當天推出特別直播節目《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觀看直播,為遇難同胞默哀,向抗日英烈致敬!
  • 不忘歷史 矢志復興|80年南京城今昔對比影像 祭悼死難同胞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新貌▼如今的中山東路不僅是繁華的商業街區,而且分布著70多處歷史文化遺址,多數為民國遺存。曾是南京繁華市井的下關大馬路遭到日軍狂轟濫炸,化為一片瓦礫。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新貌▼
  • 不忘歷史 矢志復興 | 南京80年祭:三個弱女子,讓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大白於全世界
    這段慘痛的歷史,曾經很長時間被忽略。一直到1957年,中國的歷史課本裡才零星的出現過「南京大屠殺」的描述,1978年後,我們才開始詳細了解到這段歷史。張純如26歲的時候,在加州看了一個關於二戰期間亞洲戰區歷史的展覽,第一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的史料照片。
  • 銘記歷史,砥礪復興之志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銘記歷史,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積蓄砥礪前行的力量。
  • 《八佰》真實還原歷史,演員硬漢指數爆表,銘記歷史不忘英雄
    《八佰》的歷史背景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疫,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在電影中,每位演員無不全情投入,仿佛將自身的血肉與歷史融合,帶著掘人眼淚的悲愴和催人奮進的決心逐一登場。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在電影裡的堅持與頑強,感受到的是歷史的腥風血雨和切膚之痛。軍人,中國軍人,是執行命令,服從指揮的戰士;是守護家國,抵禦外敵的鬥士;是捨生忘死,無懼無畏的英雄。
  •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
  • 勿忘歷史、珍愛和平!上海多地舉行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但歷史無法忘記那個至暗時刻。「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我們以國之名,悼死撫傷。不為延續仇恨,只為警醒:吾輩自強!
  • 不忘歷史,銘記先恩——六盤水市外國語學校第十九周升旗儀式剪影
    我們是來自高一(10)班的付楊洋和黃秋雪,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不忘歷史,銘記先恩》。Distinguished teachers and dear students,Good morning! We are Fu Yangyang and Huang qiuxue from class 10 of senior one.
  • 瑞金吃水不忘挖井人(少兒雙語)
    現金紅井,是蘇區時期,毛澤東親自帶領幹部群眾一起開挖的,它是當時黨和蘇維埃政府密切聯繫群眾、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歷史見證。 1950年,瑞金人民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據地慰問團的到來,維修了這口井並取名為「紅井」,同時,在井旁立了一塊木牌,書寫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人民對毛主席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 陳寅恪三個女兒取名,流求、小彭與美延,不忘國恥與祖父
    「流求」、「小彭」,顯而易見地表達出陳寅恪不忘國恥之心。而小女兒的「美延」二字,時刻提醒自己或是兒女要認祖歸宗。現如今三姐妹已年屆耄耋,在《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篔》講述了與父母的點滴往事。這本書,將家事國事寫到驚心處,卻哀而不怨。深深體現出了陳寅恪在時局動蕩面前的不忘國恥,不忘初心。
  • 不忘歷史:日軍轟炸秀山
    每天在花燈廣場跳著廣場舞、在十字街喝著辣茶,都在為生活而奔波,都在為工作而感慨,潮來潮往,芸芸眾生的我們,豆嗆小油同學說的,這些秀山歷史「不該被遺忘」。
  • 不忘歷史,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先烈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用執血和生命換來了世界和平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功績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上。志願者們和心連心服務隊員紛紛表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崇高風尚以及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傳承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共同維護世界和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進。
  • 不忘歷史!《安妮的日記》將推出VR版短片
    這部電影將會重建歷史, 帶大家回到1940年, 讓觀眾可以體驗到安妮躲避納粹的追殺時所在的秘密藏身店。 Abrahms撰寫了劇本並且會執導這部電影, 他說:「這部電影將會讓觀眾沉浸到故事之中。 觀眾可以在房間內移動, 並且感受安妮當時的精神狀態。 」下面這幅圖片是電影設計圖, 展示安妮的藏身點。 我們可以看到細節做得十分細膩。
  • 貴港市革命歷史舞臺劇《景仰》精彩上演
    王晴月攝&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貴港10月28日電 (王晴月)10月26日晚,貴港市革命歷史舞臺劇《景仰》在廣西貴港市精彩上演。同時也呼籲貴港人民要飲水思源,不忘革命先烈,不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忘革命理想、革命宗旨,發揚新時代敢幹、實幹、苦幹、善幹的貴港「四幹」新作風,接續奮鬥,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