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0月15日晚,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在寶雞大劇院開幕。當晚,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在開幕式上作了《在寶雞,感知8000年的華夏文明》致辭,熱情洋溢地向省內外來賓介紹了寶雞,引起了大家陣陣共鳴。
在寶雞
感知8000年的華夏文明
寶雞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耕耘桑田、啟迪文明的肇始之地。從結繩記事、刀耕火種伊始,880多處人類史前文化遺址,8000多年前的關桃園遺址、7000多年前的北首嶺遺址出土的網紋船形彩陶壺,都見證了寶雞歷史的悠遠和文明的燦爛。
這裡是周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2770多年建城史,「中國」二字最早見於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這裡誕生的國學經典----《周易》《周禮》《詩經》,影響了中華文化3000多年,「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雖舊邦、其命惟新」等眾多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裡,「十面石鼓」的傳奇、「天下第一楷書」----《九成宮醴泉銘碑》所蘊含的文化真諦、張載「民胞物與」思想,無不展示著中華文明源頭厚重的歷史積澱。
在寶雞 領略詩意棲居的綠水青山
地理經緯的大開大合,成就了這方熱土獨一無二的生態天賦,也激活了心靈對大自然的無限神往。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指出,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
這裡有青藏高原以東最高峰——太白山,「冬夏積雪,望之皓然」;這裡有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奔流向海,生生不息;這裡是長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的源頭,「行看芳草故鄉遠,坐對落花春日長」;這裡有膴膴周原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意畫卷。心靈不負瑰麗山水的神奇,描摹寶雞,就是描摹大自然賦予這座城市獨具魅力的底色。
這片神奇的土地,是一部凝聚自然萬物精華、濃縮青山綠水精粹、涵養自然底色的「生態百科全書」,寶雞值得您來!
在寶雞 探尋藝術瑰寶的獨特魅力
無須曲高和寡,生命的天籟就會穿越雲霄。這裡既是文學的殿堂,也是藝術的故鄉。
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脈理、流光溢彩的生態文化脈象、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脈博,涵養著陳倉故郡頂天立地的人文氣質。馬融「遍注群經、設帳授徒」;班彪、班固、班昭一門幾代接續奮鬥,編纂《漢書》;蘇軾在鳳翔東湖寫下千古名篇《喜雨亭記》。
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寶雞誕生和創造了很多有特色、接地氣的藝術門類,成為代代相傳的藝術瑰寶和文化遺產。西府秦腔深沉高亢,吼出了赫赫宗周、赳赳秦人的不朽長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泥塑神形兼備,木版年畫構思精巧,刻畫的是一代代寶雞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隴州社火傳承上古遺風、質樸粗獷,馬勺臉譜造型誇張,剪紙、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這裡,處處記錄著西府兒女傳承千年的文化密碼,講述著陳倉大地高山流水的動人故事,演繹著周風秦韻、禮樂文明的精彩大戲。
寶雞,就是這樣一座你來了就想停一停,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秦川渭水好行程,不問長亭及短亭。寶雞之美,需要用心感悟、細細品味。在寶雞多走一走、看一看,就能感受古陳倉的詩禮文脈,發現新寶雞的時尚音畫!
推薦閱讀
來源:寶雞新聞網
原標題:《這篇致辭很寶雞,傳火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