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們剩下的最後武器,就是真實

2021-02-08 97韓劇迷

距離韓國前一部轉型正義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택시운전사)上映還不到半年,這部《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又再度喚回韓國人30年前的集體回憶。

1980年代爭民主爭權益的聲音言猶在耳,那些動蕩時刻的確成為現今南韓發展的重要養分,而一部又一部反思歷史的電影佳作,也讓我們看見韓國藝文界在推動轉型正義上的爆發力有多麼豐沛。


此片背景為1987年的「六月民主運動」,或許臺灣人對於這個歷史事件不甚熟悉,不過你還記得《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中勇敢的光州人嗎?「光州事件」發生於1980年5月,雖然當時造成許多無辜平民遭軍人無情鎮壓,但因為當局消息封鎖以及呼應者有限,並沒有完全撼動全鬥煥的政權城池,一直到了7年後,南韓人民對於軍事獨裁、軍人幹政愈發無法忍受,才發生起初由學生登高一呼,後續蔓延至全國的政治示威運動,而這部電影的故事也就由此說起。

「六月民主運動」串連韓國上百萬人的支持,市民上街吶喊、車輛司機聯合按喇叭抗議等團結的展現即使現在看來也相當不容易。我們都明了民主價值得來不易,往往是由前人拋頭顱灑熱血所換來,而幾個意外又點燃了韓國人的憤怒,包含首爾大學生樸鍾哲(박종철)在南營洞(韓國獨裁時期專門刑求犯人的區域)遭水刑刑求致死,當局卻試圖隱瞞事實,再加上遊行中,延世大學生李韓烈(이한열)不幸遭催淚彈擊中昏迷,在一個月後死亡――這些年輕的生命逝去不但沒有被政府如願掩蓋,反而激起人民更加高漲的不滿情緒。

這個運動最後結局是成功的,然而它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一部分也歸功於當年的歷史背景,當時南韓於隔年(1988年)將舉辦奧運,因此美國不能再任由時任總統全鬥煥以武力鎮壓平定,且若輕易動武很可能會損害韓國的國際形象,一個如此在乎面子的國家,好不容易申辦到了奧運,當然要展現最完美、最有現代化的形象給國際社會看,自然對於動亂無法再如過往般恣意妄為。而國際奧委會對南韓政府處理動亂能力的質疑與施壓,使得全鬥煥不得不認清其喪失民心難以挽回,最終於該年12月舉辦南韓實質上第一次總統直選,盧泰愚也在隔年成為首位民選總統。1980年代踽踽走來,南韓人的血汗淚可說是沒有白流。

這部電影可配合《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一同欣賞,兩部皆強調對於真相鍥而不捨地追逐,與「即便你是普通人,也絕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感人信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橋段,片中女大學生對飾演積極參與示威的男大學生(原型即為李韓烈)說:「你們以為這樣做就會改變這個世界嗎?不會有黎明到來的那一天的。」恐懼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身為一個對抗政治強權的百姓,所作所為渺小地像是以卵擊石,但如同那位男大生所回:「我也很想這麼相信,但我做不到。」就是因為這樣一份外人看來的愚蠢和天真,才真正推翻社會上種種不公不義,沒有人知道這麼做能不能活著回來,但卻深知這條唯一的路只能走上。

罕見地,儘管集結金倫奭、河正宇和柳海真等堅強演員陣容,這卻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數個主要演員中沒有哪一位角色的戲份明顯較多,而起初一連好幾個人物登場也可能讓觀眾有些混淆,不過或許也呼應了那個年代——沒有哪個人是主角,每一位躋身抗爭的人都是成就一個時代的英雄。此外電影更令人驚嘆的是,歷史上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名字都真實出現在片中,這也顯示韓國清算歷史教訓絲毫不避諱,力道拳拳到肉。這部片動人但不過度煽情,理性描繪事件過程卻不枯燥,反而讓人在看完後產生對這段歷史深入挖掘的好奇心。只不過可能受限於影片長度,由失敗到成功的轉折細節並未呈現太多,我認為若電影能多交代點轉寰過程,可能會為其帶來更大的教育意義。

「臺灣為什麼拍不出這種電影?」如此自問近年來不斷出現,隨著南韓《華麗的假期》、《正義辯護人》和最近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等電影持續出現,不但顧及歷史反思價值,同時又平衡商業與娛樂性,票房表現皆亮眼。相對地,臺灣轉型正義作品卻寥寥可數,原因之一可能是部分人不希望藝術牽涉政治,尚未成熟的歷史意識反而又會讓作品失焦,而且相較南韓今年超過2億人次進電影院看國片,臺灣人對自己作品都不太支持了,電影創作者又怎麼敢觸碰這種「不會賣」的嚴肅題材?或許我們不應再無理地要求「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在看見別人是怎麼反省過去所犯的錯誤同時,我們有沒有那份勇氣與理性回首檢討,而非一再淪於被政黨分化社會的政治工具,否則未來恐怕只會有更多的文青與小清新,無止盡地複製再複製。

相關焦點

  •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我寫這篇文的時候,還沒人知道我看了一部怎樣了不得的電影,心裏面自然是竊喜的。《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史實改編而成,反映因一個小人物的不正常死亡而引發的民主運動,主線就是大學生樸鍾哲被拷問致死事件,運動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多名高官入獄、總統下臺。
  • 電影資源丨韓國高分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簡介】《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以1987年刑訊逼供致死事件引發的6月民主抗爭為背景,講述韓國現代史上最風起雲湧壯懷激烈的一頁
  • 影評 1987: 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令人心痛且難過的歷史真相!
    、「光州事件」、「六月民主運動」為韓國近幾年爆發的全國性範圍的三大民主運動去年上映的《計程車司機》便是以光州事件為背景《1987年: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則是以六月民主運動為主題且當時執政的全鬥煥總統至今仍在世上當時參與民主事件的學生民眾們也有許多仍健在且努力地活下去著
  • 每周電影推薦 | 第三期《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該電影於2017年上映,由韓國導演張俊煥執導拍攝,內容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以全鬥煥獨裁統治下發生的六月民主抗爭運動為背景,講述了人民聯合起來反抗獨裁、反抗暴力壓迫、追求真相與民主的血腥歷史。如果,你的同伴無辜犧牲,你是甘願沉默,還是站起來追求真相?如果,你遭遇暴力脅迫,你是妥協,還是堅定說「不」?如果,周圍一片黑暗,不要停留。
  •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丨文在寅夫婦看了也落淚!
    ,這部新片叫做《1987 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作為一部政治題材電影,從電影角度去詮釋當時的事件,細節或多做了改編,背景大致在框架內。真實背景:1979年,樸正熙被韓國情報部部長金載圭開槍刺殺後,全鬥煥奪權,1980年5月,他下令鎮壓光州的民主運動,打死207個學生和市民,釀成了震驚世界的「光州慘案」。
  • 「推薦」韓國必看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1987> (1987: 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上映於2017年12月,改編自韓國六月民主運動時的真實事件.從1980年光州事件開始, 韓國人民已經對政府各種獨裁行為感到失望及反感.接著在1987年1月爆發一位首爾大學語言治療學系的學生樸鍾哲(呂珍九飾), 在首爾南營洞偵訊過程中遭受水刑因此身亡的消息, 直接促成了這場國家民主改革的運動.使韓國由軍人獨裁的政權慢慢轉變成民主的國家.<1987> 這部電影的節奏真的是非常的緊湊.
  • 【志願者專欄】百想藝術大賞: 我們剩下的最後一件武器就是真實
    這就是此次在百想勇奪視後的金南珠所發表的獲獎感言。其作品《迷霧》展現了被誤認為是殺人事件嫌疑人的新聞主播高惠蘭和其律師丈夫姜泰旭發生的一系列懸疑事件,整部劇情節跌宕起伏,女主身上特有的宣揚社會正義、公開透明的主播氣質充分展現了新型女性的氣場,在重重迷霧之下尋找真實情感的金南珠讓觀眾更加深入了解了劇中要表達的人性。
  •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讓我情不自禁想起最愛的韓片《計程車司機》,《辯護人》、《愛的色放》等,好多電影都會反映1987年的韓國那次「光州事件」。1980年5月18日至27日,發生在韓國光州,是一次由市民自發的要求民主運動。當時掌握軍權的全鬥煥將軍下令武力鎮壓這次運動,造成大量平民和學生死亡和受傷。
  •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揭露韓國黑歷史:拍一下桌子,孩子就死了
    而同樣改編自真人實事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暫譯),以大學生樸鍾哲拷問致死事件為背景,由河正宇擔任追查真相的檢察官,金倫奭(金允錫)飾演力圖掩蓋事實的警察局長,兩人再度角力對峙。電影預告日前在韓國SNS社群上曝光後,已破115萬次瀏覽數!《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共演卡司還有以《下女的誘惑》一炮而紅的金泰梨、最強配角柳海真、李熙俊、樸喜洵、票房實力男星姜棟元等。
  • 1987,韓國電影的終章
    ,通過電影為國人上了一堂近代史課。這就是韓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賊筆禍事件」,這件事也被看成是韓國民主化運動的開端,而當時以「反共」之名在朝鮮半島南部實行「威權主義」統治的,就是樸槿惠之父樸正熙。七年後,樸正熙遇刺身亡,全鬥煥通過「雙十二政變」上臺,開始了其八年的獨裁統治,而當今韓國部分紀實電影都是以這期間的事件為依託,還原當時韓國民眾對抗獨裁的血淚史。
  • 只是拍了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揭開韓國黑歷史《1987》
    等網站拿下韓國電影最高評分的《1987: 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去年12月,《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韓國上映後,票房除了迅速累計達到2,132萬美元,更打敗了之前的話題電影《與神同行》成為韓國當周票房冠軍。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非常有興趣,那今晚,趕緊一起訂票觀賞。  揭露一段韓國黑歷史
  • 《1987年·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個體人物的歷史選擇
    以河正宇飾演的檢察官為例,作為體制內的一員,為什麼一開始就要拒絕配合,這個和我們常識中的體制內人員的認知不符,但其實這個行為動機是有三方面鋪墊的,一來他說有嶽父作為靠山的紅二代,就像姜文、王朔、葉京和崔健那批部隊大院子弟,他們是有背景的紈絝子弟,天不怕地不怕,其二體制內部各部門的勢力角逐,還有最後的責任分配問題,最後就是時代環境下人類的良知,這種看起來心靈雞湯的設定其實是人類最無可辯駁的前進動力
  • 揭河正宇演《與神同行》與《1987》最大差異
    它就是未播先轟動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光看片名其實你大概能猜到,這部電影跟男神」孔劉」主演的電影《熔爐》一樣,在描述韓國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不過是哪一件事?答案是1987年的」6月民主運動」。「只是拍了桌子一下,那孩子就死了」原來當年韓國上百萬人民因不滿總統」全鬥煥」的獨裁政權,於是不斷以示威遊行抗議。
  • 劉在錫節目找到《1987》女主角原型!親口還原單只運動鞋真相
    韓國紀錄南韓1987年波瀾壯闊「六月抗爭」的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除了為人熟悉的兩條主線任務—「樸鍾哲」(呂珍九飾演)與「李韓烈」(姜棟元飾演)都是根據真實人物編寫以外,其實其他大部分的角色,都是有其實際人物作參考。
  • 只有我們醒著的時候,黎明才會到來
    1、醒待黎明    王浩臣黎明升起,無數人為之心動;黎明到來,陽光照耀世界。「只有我們醒著的時候,黎明才會到來」,這樣的黎明,可能就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中鳥兒所能看到的畫面;這樣的黎明,來自每一個願意「等待」的人眼裡,於心中綻放。
  • 假如地球毀滅的那一天真的到來,那會是什麼模樣?
    假如地球毀滅的那一天真的到來,那會是什麼模樣?
  • 這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豆瓣永遠無法收錄
    比方說半年的那部《計程車司機》,比方說現在這一部《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和之前的一樣,這一部電影同樣是豆瓣無法收錄的電影)(不信去搜)。距離韓國前一部轉型正義電影《計程車司機》上映還不到半年,這部《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又再度喚回韓國人30年前的集體回憶。
  • 青龍電影獎頒發趣味獎:頭獎、煙氣獎、洗臉獎、單身狗精神被掏空獎...?
    昨晚青龍電影獎的獲獎者們同樣實至名歸啊!
  • 青龍電影獎頒發趣味獎:頭獎、煙氣獎、洗臉獎、單身狗精神被掏空獎?
    23日在慶熙大學平和殿堂舉辦了第39屆青龍電影獎頒獎典禮,柳演錫和金惠秀擔任MC。青龍電影獎頒發了搞笑的「咦!特別獎獎獎」。
  • 黎明到來,正大光明
    (百度百科)合在一起,叫「黎明」,黎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í míng,意思指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又指光明或勝利。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百度百科)取名「黎明」,是為了大眾的幸福來考慮的,想必這是黎明的父母取名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