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抱著試探的態度看了一部既沒有豆瓣評分,沒有相關頁面,在百度也找不到相關詞條的韓國電影,看完後整個人熱血沸騰,一個人對著電腦激動莫名。發了一條朋友圈表達情緒,說看了一部了不得的電影,在相關感受還未落筆成文字的時候,連片名也不想透露,就像發現盜墓人發現了寶藏一樣,生怕別人知道,這樣的情況從我開始看電影到現在還是破天荒一次,我覺得我對電影的認知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想起《歌手》節目(那個時候還叫《我是歌手》),當徐佳瑩上場後,網絡上好多人捶胸頓足表示悲傷,他們覺得自己喜歡的、並不為多數人所熟悉的小眾歌手突然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大眾面前,就像隱藏在心中的秘密被人大白於天下一樣,感到痛苦。我寫這篇文的時候,還沒人知道我看了一部怎樣了不得的電影,心裏面自然是竊喜的。
《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史實改編而成,反映因一個小人物的不正常死亡而引發的民主運動,主線就是大學生樸鍾哲被拷問致死事件,運動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多名高官入獄、總統下臺。接下來發生的所有明爭暗鬥均圍繞這一不正常死亡事件所展開,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影片在開始不到一分鐘左右就掀起了高潮。作為觀眾來說,這樣的敘事結構是極其引人入勝的。
影片中有幾條主線,基本都以金允石扮演的治安本部對共搜查處治安監樸處源為核心焦點圓心鋪陳開來,圍繞他的,向上有總統全鬥煥、近臣安企部長張部長等一眾高官,向下有河正宇扮演的首爾地方檢察廳負責各種局勢事件的公安部長兼檢察官崔恆、公安第四科檢察官李鍾奎、中央日報記者申晟昊等人(好辛苦的截屏找這些重要人物的名字,因為連百度百科都找不到演員表了)。隨著劇情的發展,這個圓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被牽扯進來,形成雪球滾動之勢。又因為民主運動的不可逆推進,這個圓慢慢縮小,形成收網之勢。最後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在整個觀影過程中,高潮一波接著一波,讓人慾罷不能。
如果說國產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僅僅因為揭露了幾個高官的腐敗就成爆款了,那韓國電影對政壇黑暗面的揭露幾乎是不留餘地的。批判尺度之大,也是超越常人想像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又一部的韓國電影推動法律的完善,推動社會的進步。相比之下,《人民的名義》實在算不得什麼,僅僅是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粒小石頭,引起一波漣漪。漣漪過後,一切又復歸平靜。
我很想搞到《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部電影的演員表,熟悉的角色太多了,除了金允石、河正宇這對黃金搭檔之外,還有無數熟悉卻又叫不出來名字的演員(吳達洙、崔景求還是記得的)。有的演員在其他電影中挑大梁擔當主角,在這部電影中可能就是一閃而過。想起當初看《建國大業》的時候基本就沒怎麼認真看,從頭到尾數明星,而這部電影數明星只能算是若干福利中的一項了。
韓國電影因為制度成熟,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爆款出現。像前段時間的《計程車司機》、《鐵雨》等。其中《計程車司機》因為最大尺度的還原了光州事件,竟然引起了鄰國的恐慌,繼而被禁播,想想其實是挺可笑的。而像《鐵雨》那樣敏感題材的影片能在韓國上映並引發諸多關注,從另一個角度也反證了電影市場的成熟。
電影對不受控制的權力的批判是不遺餘力的,金允石扮演的樸部長就代表這一類人。他們既是政府高官也是黑社會,從不把司法、監察、公安放在眼裡,爪牙遍布各個區域。對上,他們是鷹犬,對下,他們是虎狼。但同時,這樣的人下場也是悲慘的,比如樸惡事做了一籮筐,最後東窗事發,鋃鐺入獄。比如對樸鍾哲實施暴虐手段的幾個警察最後自食其果。
影片最大的特點是對緊張氛圍的渲染做到了極致,尤其在展現樸鍾哲事件真相通過牢獄記者、獄警、愛國人士、教會、媒體層層向外傳遞的時候,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是讓人窒息的,生怕一不注意就錯過最為精彩的環節。
除此之外,該片還引入了大學生民主運動,夾槍帶棒的通過展現光州事件真相的隻言片語讓人們看到隱藏在太平生活下的潛流浮動,這又把電影《計程車司機》的部分劇情有機結合了起來。
眾多影星加盟的《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在韓國是作為跨年影片上映的,總統也觀看了此片。反觀國內逢節假日上映的影片,十有八九無聊搞怪的居多,而參演明星的數量和影片質量也形成了反比。從票房情況來看,多數情況下都被娛樂片所覆蓋,一些質量好的影片反而遇冷,這也是值得人思考的地方。
很多韓國觀眾在看了這樣一部電影之後淚流滿面,我一個中國觀眾看了也熱淚盈眶,腦海中一直浮現出民主進程舉步維艱八個大字。影片中吳達洙所飾演的獄警一直替獄中被冤枉關押的記者向外傳達信息,一開始遭到了侄女的冷遇和不理解,但當她自己也遭受到暴力對待,這才幡然醒悟。導演通過小人物思想的前後轉變,刻畫了民主發展進程的艱難,也展現了民眾的覺醒和覺悟。
我們常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部影片雖然發生在韓國,但任誰都可以看出不同政體下所發生的類似的政治事件。這部電影所傳達出的能量無疑是巨大的,而通過觀看類似這樣的電影,可以順勢將自己的審美水平提升,也順勢摒棄掉一些不值得觀看的影片。
娛樂大眾終究被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