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1500公裡之外的成都「遙望」景德鎮,憑粗淺的印象,那是一個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瓷都。
據記載,景德鎮的制瓷歷史已經超過1700年,足夠老,足夠深厚,但似乎並不年邁式微。近些年來,不斷有年輕的藝術家、手藝人、創業者從世界各地來到景德鎮——學藝、創作、創業、生活.生生不息。
2020年5月,馬雲來到景德鎮與當地年輕手藝人交流,並通過直播讓無數人看到這座古老瓷都的「年輕態」。當傳統手工藝面臨著「守藝難」的現狀,景德鎮為何能不斷吸引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又在這裡尋找什麼?實現什麼?
撰稿人楊兩隻為我們帶來了景德鎮樂天陶社的故事,在她看來,這個35歲的陶藝機構,記錄著瓷都的變遷與更新,凝合成景德鎮的縮影。
今年,樂天陶社35歲了。
它是一家陶藝機構,於1985年創立於香港,現在由陶藝家鄭禕統領。目前,在上海、大理、景德鎮均設立了分社。其中,景德鎮的這處是唯獨有市集的分社,也是部門最完善的分社。
樂天陶社在2005年來到景德鎮,擇址於景德鎮的雕塑瓷廠內。雕塑瓷廠建立於1956年,原是景德鎮十大國營瓷廠之一,現在已經成為景德鎮最活躍的文化創意聚集地之一。
時間退回到1995年,彼時的雕塑瓷廠正陷入頹態。國企改制,幾乎所有的國營瓷廠全部關閉,大量瓷業人員失業,曾經的「正規軍」倒退回小作坊。
從陶瓷院校畢業的學生在景德鎮找不到工作,被迫離開或改行,古老的瓷都在那個時代變得失落而無所適從。
2005年,當樂天陶社剛進駐到雕塑瓷廠時,整個瓷廠死氣沉沉。工作人員回憶道:「當時雕塑廠的倉庫都是空蕩蕩的,即便是不收租金讓人來使用,也沒人願意來」*。
*資料來自:《那些被樂天陶社留下的年輕人,正在改變景德鎮》
樂天陶社進駐雕塑瓷廠後,慢慢發展成如今這個集陶藝課程、工具和藝術作品售賣、展覽、咖啡館、藝術家駐場和創意市集一體的綜合性機構。
2008年,國內第一批創意市集在這裡萌芽。「最初有陶藝人問能不能在樂天咖啡廳門口擺攤,那就擺」,社長鄭禕回憶著,慢慢地有了市集的雛形,從擺地攤兒到有帳篷,以偶然為始,不斷聚合著人的力量。
創作者帶著自己的陶器作品擺攤販售,後來遊客來逛的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了景德鎮的景點之一。它就是如今廣為人知的樂天陶社創意市集。
而樂天陶社也早已成為景德鎮的一個符號,吸引著五湖四海對手工藝感興趣的人,創作者們在這裡駐場制陶,或是參加市集與課程,愛好者們來這旅行,帶著喜歡的器物回家。
不論是逛市集還是擺攤,都是相對自由的體驗。幾百平米的場地,人來人往,交易也許不是這裡最有魅力的地方,但交流肯定是。
樂天市集有一條約定俗成的規定 —— 擺攤方不可以隨便僱人,可以請假也可以不來,但必須來的是工作室的主要負責人。
這很大程度上使得樂天市集就像一個小世界,在這個環境裡,來逛的人和擺攤的人,基於對手工藝的共同興趣,互相認識互相了解,成為朋友,成為夫妻,成為員工,或者離開,不斷有各種事情發生著。
「樂天陶社主要的力量便是這些年輕人,不斷有年輕人來注入新的力量」,樂天的媒體負責人思勉說道。他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後做了一段時間攤主,後來選擇留在樂天工作。
市集遵循社長鄭禕的選擇,每個月月初10日左右,陶藝人在網絡上提交作品介紹與圖片。月末,鄭禕會從報名的攤主中篩選出70-120個左右,成為市集的攤主。
思勉說道:「樂天市集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就是老大(鄭禕),不管你有沒有申請到,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去找老大,她會給你一些指導建議。」
其實幾年前,樂天市集的攤主由樂天員工來決定,而見識多的社長某次一眼看出一件作品來自網絡,根本不是原創。從那之後,作品篩選便由社長親自把控。
阿貓之前在杭州從事銷售工作,因為愛好在來到景德鎮後便留了下來,「我很喜歡樂天營造的文化氛圍,我只是因為樂天留在這,在這裡生活使我達到了很想要的狀態,精神層面的滿足。」
·每年秋天,樂天陶社還會舉辦秋季陶瓷節,包括了市集、展覽、音樂節等各種現場活動。圖為「窯滾音樂節」現場。圖片來自樂天陶社
今年是樂天陶社的35周年,景德鎮之外,它也存在於香港、上海和大理。
「最初我們想有個地方接待國外來的陶藝家」,社長鄭禕說著曾經創立的原因。而談到自己與陶藝的結緣,鄭禕說:「那時候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獸醫學校,另一個是學藝術,獸醫沒有要我,那我就去讀藝術咯。」
景德鎮的樂天陶社是空間及規模最大的一間,也是駐場來往的藝術家最多的一間。這裡,不管是工序還是師傅,都是最完善的,同時這兒也是唯獨設立有市集的地方。
而且自設立之初,樂天市集便不只有陶瓷,而是涵蓋多元的手工藝,如今陶瓷佔據市集大半,也多出很多其他的手工藝攤主,像是藍染、皮具等。
·樂天陶社活動上的藍染、木偶、竹藝。圖片來自樂天陶社
疫情期間,市集也暫停了3個月,於是在這時團隊乾脆做起去年就想做的直播,將線下的工作暫時放到線上,每周會拜訪一間陶藝工作室,分享主理人的故事,以及販售其陶藝作品。
而教育中心,也在這期間開展了一周三次的直播(如今線下恢復後,直播改為一周一次),內容主要是陶藝知識的分享。「 這幾個月的直播累積了很好的口碑,使得教育中心從五月開課來,門門滿員,對我們來說也是意外收穫。」
而對思勉來說,樂天市集的直播更是雙贏的一個項目,「 對每個工作室與品牌有宣傳,我覺得這是除了直播以外最大的意義。它帶動了市集與攤主之間的互動,以及公司各部門之間的聯合。」
正如阿貓所說 :「 樂天是做文化IP的平臺,讓喜歡陶瓷的人來這裡購買,做陶瓷的人可以來這裡宣傳自己。」
在景德鎮以擺攤為起點,開始創業,和其他城市同等難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思勉也說道:「如果你要決定從擺攤開始創業,需要規劃至少3-5年時間。」
而阿貓則建議道:「 我觀察了那些成功的陶藝人,他們有著共性,首先是勤奮,不能太隨性。其次不停地精進自己,即便做了十幾年的攤主,也會來教育中心上課。」
·樂天陶社教育中心可以根據不同團體的具體需要安排課程和行程。圖片來自樂天陶社
教育中心是樂天陶社很重要的一個版塊,「以前堆著很多一箱箱的貨,外面都是垃圾。我們就問可不可以拿下來,搞教育用,除了景德鎮的傳統陶瓷外,還想教一些陶藝相關的知識,所以就做了」,鄭禕說道。
如今,教育中心每周都會舉辦講座(由於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周五講座更改為線上直播形式)。各地院校學生來景德鎮,除了有規範的工作室做東西,也可以在這上課,從陶藝的基礎到怎麼管理自己的工作室的課程都有設置。
鄭禕在採訪尾聲說:「 從我第一天看見景德鎮,就看見它的內涵,不論是陶藝師傅還是其它,當時雖然硬體很差,但這些軟體很吸引我。」
💡
彩蛋
5個景德鎮必逛去處
-來自思勉和阿貓的推薦-
01 / 陶藝街
「街道兩邊是各種關於陶藝的店鋪,有家居的、服裝的,還有酒吧。」
by 思勉
02 / 陶溪川
「新發展起來的文化街區。」
by 思勉
03 / 鬼市
「對陶瓷製作和歷史感興趣的話,推薦去鬼市。凌晨3點開始。景德鎮的鬼市年頭很久了,可以淘到真正的古董,有點像北京的潘家園。」
by 阿貓
04 / 光明瓷廠
「它是國有制的大陶瓷廠,不過更特別的是,這裡掌握著特殊的工藝——玲瓏瓷,如今瓷廠已被收購,很有可能這個區域、這種形式將不復存在,趁早來逛。」
by 阿貓
05 / 老鴨灘
「這裡專門做大的瓷板,十幾個人擀一個瓷板的那種,全世界範圍也只有這裡在做大尺寸的瓷板,且是這麼多人共同完成的。」
by 阿貓
關於「Mini Cities Tour · 不大計劃」
一直以來,我們持續關注著中小城市的變遷,比如用一篇《MONOCLE Forecast 2020 到底預測了什麼?》,將我們觀察到的中小城市發展趨勢分享給更多讀者;或通過一場建築競賽,推動千年古城邛崍的城市有機更新;或是用一份《樂山小店地圖》,讓大家看到這座小城注入的「新鮮血液」和潛移默化改變著的生活方式.
「Mini Cities Tour · 不大計劃」,未來將聚焦一線及新一線以下的中小城市,深入城市的街區、建築、空間,通過科技、商業、設計、時尚、生活方式、城市規劃等方方面面的議題,觀察中小城市的發展進程和趨勢,探討更多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小城市潛力被看見,而那些沒有選擇「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年輕人,也能在小一點的城市找到更理想的生活狀態。
「不大的城市,裝得下很大的生活。」
湖南人在上海工作,喜歡藝術、設計和Wabi-sabi。可以在個人公眾號「知覺Sense」、小紅書「楊兩隻」找到我,分享生活美學與設計,歡迎同好關注!
作為專注「建築與生活方式」的內容平臺,一築一事開啟內容共建與多元化的「籤約撰稿人」計劃,期待藉此連結深耕於不同領域、擁有獨到見解的撰稿人,為他們提供自由的創作空間、優質的傳播平臺、專業的編輯指導和活躍的社群交流,並為讀者呈現更有趣有料的優質內容。
* 合作聯繫:hh@zsstudio.net
主編 | 牧之、鶴鶴
編輯 | hh
撰稿 | 楊兩隻
攝影 | 詳見圖注
校對 | 粒粒
設計 | 明月
拿著這張《樂山小店地圖》,去「嘉利福尼亞」過個佛系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