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懟懟
近日,在《55青春選擇之夜》的晚會上,和韓雪等人演唱《紅色高跟鞋》的劉敏濤,因為「沉浸式表演」被網友們送上了熱搜。
因為演唱太過於投入,有網友戲稱:濤姐怕不是喝醉了吧?
網友們給濤姐的表演打了十分:三分譏笑,三分薄情,四分漫不經心。
並為濤姐做了一系列表情包,由此可見濤姐的受歡迎程度。
事後,劉敏濤在微博上也做出了回應,稱:我真的沒喝醉。
談笑風生間,讓人對她的喜愛又增添了幾分。
我們印象裡的劉敏濤,是《琅琊榜》裡隱忍智慧的靜妃,是《偽裝者》裡霸氣幹練的明鏡。
很難想像,眼前這個一襲紅裙,氣場強大略有一些叛逆的女人,曾經也有過很長的一段黑暗時光。
01
蒼白卑微的婚姻
迷失的自我
劉敏濤曾是一個很有靈氣的演員,大學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戲,被老師稱為「小鞏俐」。
一開始的起點就非常高,畢業後的她沒有籤約任何公司,也沒有任何經紀團隊,接戲全憑自己的喜好。
即便如此,劉敏濤還是接連出演了《人鬼情緣》《前門樓子九丈九》《大宋提刑官2》等劇,劇中的角色也廣受好評。
但就是在事業上升期的時候,劉敏濤卻選擇急流勇退,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和丈夫進行了世俗的分工,丈夫負責賺錢養家,而自己安心做一個等丈夫回家,扶持丈夫的賢內助。
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劉敏濤承擔起了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務,家中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丈夫操心。
本以為循規蹈矩的婚姻能夠攜手到白頭,但看似平靜地生活下早已暗流湧動了。
丈夫常年在外出差,劉敏濤則是在家照顧孩子,長時間的缺乏情感交流讓劉敏濤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懷疑中,是不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於是,劉敏濤對丈夫更加上心,甚至參加朋友聚會的時候,穿著也要以丈夫的喜好為標準。
劉敏濤心裡堅定地認為,婚姻就應該像老人們常說的那樣,永遠為了丈夫而退後半步。
而和丈夫在日本旅遊時的一件事,讓劉敏濤一直以來堅定地信念瞬間崩塌。
身為全職主婦的劉敏濤,當時並沒有得到家中的財產管理權,自己也沒什麼收入,想買個抹茶冰淇淋都不好意思開口,開口了又被拒絕的時候才發現,這對自己是個巨大的打擊。
她曾遺憾地說:「循規蹈矩的生活讓我在本該神採飛揚的大好年華裡,活得蒼白而卑微。」
正是在這次打擊後,劉敏濤才深刻地認識到:婚姻並不意味著失去自我。
這一次,她選擇了果斷離婚,讓那個循規蹈矩固步自封的自己留了過去。
這也是她「中年叛逆」的開始。
02
堅定自我是享受「中年叛逆」的前提
37歲重回娛樂圈,對於劉敏濤來說,是個很尷尬的時期。
娛樂圈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了,離開一兩個月可能就會被淘汰,更不要說劉敏濤這一離開,就是7年。
當年每部戲都是女主的她,只能飾演一些姐姐媽媽的角色。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劉敏濤身體力行地證明了這一點。
憑藉著《琅琊榜》《偽裝者》,迅速回到了觀眾的視野裡。
很多人說劉敏濤很幸運,但是卻忽略了劉敏濤開掛人生背後的努力和艱辛。
劉敏濤的迅速翻紅,與其說是運氣加持,不如說靠她對演員這個職業的熱愛和敬畏。
再小的一場戲,再小的一個角色,她都很珍惜:「我要怎麼樣比主角更出彩,但是又不能搶他的戲?你沒有犯錯誤的機會,要是不珍惜的話,鏡頭會出賣你的一切不專業。」
金星曾問過劉敏濤一個問題:「在演戲方面,你認為自己有什麼野心嗎?」
「有。」劉敏濤停頓了一下,眼神透過觀眾飄向遠方。
「我想成為中國的梅麗爾·斯特裡普。」
梅麗爾·斯特裡普是誰?
活到老演到老的好萊塢巨星,17次奧斯卡提名,獲得過諸多電影的終身成就獎。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能把角色的本身魅力和個人的獨特個性融合的淋漓盡致,讓人回味無窮。
有人說,這麼大的目標,能實現嗎?
不試試怎麼知道?
這樣的野心,是過去三十多年的劉敏濤從來不敢想的。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從活在世俗標準裡的賢妻良母,到想要成為中國的梅麗爾·斯特裡普,劉敏濤的「中年叛逆」走到了一個新階段。
那就是享受叛逆帶給自己的挑戰,接受生活帶給自己的所有不確定性。
從而找到那個迷失了很久的自己,堅定自我是這一切的前提。
這裡涉及到一個概念,什麼才是自我?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於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識。
所以,所謂的堅定自我,就是要擁有堅定的自我意識。
03
叛逆之後
路在何方?
2017年,劉敏濤登上了《演員的誕生》的舞臺。之後,她又加盟了《聲臨其境》,聲情並茂地為《陌生女人的來信》做配音,利用獨白、眼神、情緒和氣息,把觀眾成功帶入情景裡,讓人血脈僨張。
不得不說,重新歸來的她,很成功。
44歲的她,並不相信麻木和疲憊就是中年人獨有的底色。
劉敏濤曾說:
「真正為自己活了,才發現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聽計從無需過腦;而我行我素,卻需要判斷能力和勇氣的雙重加持。」
這是因為,選擇本身意味著面對衝突和分離,叛逆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伴隨著痛苦。
為什麼這麼說?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選擇和決定,其實根本不是我們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像劉敏濤,按照世俗的標準,努力學習、考中戲、結婚生子,一直走著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預期的人生軌跡。
這種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意識乃至社會環境影響下所做的選擇決定,說到底只是我們「誤以為我們可以選擇」的狀態而已。
而要擁有真正的自我,前提就是:與父母分離。
一個人在生命早期,原始本能的需要在某些沒有被父母滿足的時候,便催生了痛苦。
這便是我們痛苦的來源。
同時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不能與父母分離,而是像早期的劉敏濤一樣,受到父母和社會環境影響的時候,我們便不存在也更不需要選擇,剩下的僅僅只是被動接受,我們的自我也就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但是,我們的原始本能需求就是滿足自己的願望。
所以當一個人能夠面對痛苦而不逃避時,就要面臨選擇,做出決定,從而不斷地形成、鞏固自我。
如果說,中年叛逆是找回對自己人生的掌控,那當掌控權重新回到自己手中的時候,腳下的路又該走向何方?
自我的維持,需要不斷地對欲望進行追逐。
如何理解這句話?
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中獲得高度的自我價值感,從而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
正如重回演藝圈經歷尷尬的劉敏濤,面對這樣的現實規則,換做任何人都會心有矛盾,也會不斷地進行思考,自我撕扯。
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要進一步叛逆:在現實規則外,尋找更大的滿足和自由。
這世上有絕對的自由嗎?
事實上,所謂的絕對自由,只存在於幻想之中。
這個時候,規則帶來的約束和痛苦,會讓人難受到極致。
該如何接受呢?
這大概就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一種境界:隨心所欲而不越矩。
這種境界對於我們來說,很難。
但是劉敏濤讓我們看到了追逐這一境界的可能性。
「我想聽親愛的觀眾們說,你看,劉敏濤她真的很棒。」
叛逆之後重獲自由的感覺大概是:尊重生命的規律的同時,也尊重世界帶給我們的規則。
而這一切,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實現自由,更好的享受叛逆帶給我們自我意識覺醒的刺激和快感。
生命不息,叛逆不止。
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擁有叛逆的勇氣。
辛懟懟
多年新媒體文字工作者
見過這個世界的喜怒哀樂
心中有片樂土,你要來看看嗎?
微信公眾平臺:
辛懟懟的成長筆記(ID:luyouqi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