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李健在《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第二季》裡跟偶像譚詠麟合唱了陳百強的名曲《一生何求》。
他們這一唱,則和已逝世27年的陳百強(1958.9.7—1993.10.25)聯繫到了一塊兒。
陳百強19歲參加了「香港山葉電子琴」比賽,憑藉個人創作的英文歌《崎嶇之路》一舉成名。21歲發行第一張唱片,其中《眼淚為你流》獲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獎,也讓他成為了香港樂壇不可多得的閃亮新星。
1983年,繼《今宵多珍重》後,陳百強再發粵語專輯《偏偏喜歡你》,銷量是白金級別的,這首同名主打歌也成了他最廣為傳唱的代表作。
眼看他的事業發展越來越好,跟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並稱香港的「三王一後」,但他們四人當中,顯然還是「譚張爭霸」更引人關注。
譚詠麟1950年生人,是個玩樂隊的文青,23歲組了溫拿樂隊出道,陳百強和張國榮都得叫他一聲「前輩」。
1984年,譚詠麟發了音樂專輯《愛的根源》。這是一張寫入香港樂壇史的經典作品,獲得了前無古人的40萬銷量。而且,同年的「十大中文金曲榜」中,有3首出自譚詠麟,「金曲獎」和「最受歡迎男歌星獎」也都是他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同樣榜單裡還有張國榮的代表作之一《Monica》,它與《風繼續吹》的抒情風格不同,為當時的香港樂壇注入了一股勁歌熱舞的活力。次年,張國榮在香港紅館連開了10場個人演唱會,打破了香港歌手初次開演唱會的場數紀錄。
譚詠麟也沒閒著,繼續在「浪漫情歌」的路上越走越堅定,發表專輯《愛情陷阱》,並在香港紅館連開了20場「譚詠麟超白金演唱會」。
譚張的爭霸局面逐漸成型,但陳百強卻不好過。
1985年的紅館也有陳百強的身影,在演唱會中,他選擇借鑑了美國著名歌手Prince的造型,頭戴水晶面具,身著閃亮的夾克衫在舞臺上又唱又跳,卻因造型過於前衛而飽受質疑。
媒體不留情面地抨擊他「妖裡妖氣」,還傳他得了愛滋病、在家中自殺之類的謠言,一個比一個可怕。陳百強很難過,面對突然的惡意中傷不知該如何是好。他不懂偽裝也不會反擊,一時間陷入了迷茫的低潮。
在1986年的「勁歌金曲」第二季獲獎現場,陳百強像是變了個人。「去年可以說是我自己一生中最多事的一年,想不到在這麼複雜的心情下錄的《偶像》能有這麼多人支持我,多謝。」
他說這話時,沒了從前調皮開朗的模樣,取而代之的是「營業式」的標準笑臉。
那首獲獎的《偶像》是這麼唱的:「今天的他不錯,是偶像。每一分姿採為萬眾仰望。可知他的心卻是兩樣,有幾多悲傷,有幾多驚慌,天天心中都背負重量。」
這唱的不正是他自己麼?
這邊陳百強受著打擊,那邊「譚張爭霸」愈演愈烈。他們的歌迷互相不服氣,經常鬧矛盾,搞得原本關係不錯的兩人見面很是尷尬。
1988年,香港紅館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的現場,就在歌迷們都卯足了勁為自家偶像助威的時候,譚詠麟說了段震驚整個樂壇的話:「我特別珍惜這次的獎項,因為這個獎將會是我在樂壇的最後一次。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再參加任何有音樂及歌曲比賽的節目。」
這個決定在當年那個爭名逐利的香港樂壇沒人敢想,譚詠麟卻偏偏這麼做了。他不是要退休,他那麼愛音樂也退不了休,並且還一口氣唱到了70歲。他只是不想再看到「爭霸」「廝殺」的場面了。
後來譚詠麟雖不再領獎卻仍然活躍於樂壇,專輯保質保量,還嘗試著不同的音樂風格,絲毫沒有懈怠。時間一久,人們也漸漸發現,什麼「頒獎」、什麼「排名」不過只是遊戲一場,不至於老死不相往來,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歌迷也就一笑泯了恩仇。
陳百強那邊的心結就沒那麼容易解開了。
他頂著外界的壓力繼續做音樂。粵語專輯《無聲勝有聲》《煙雨悽迷》都達到了白金銷量,不僅在香港紅館、廣州連開13場演唱會,還前往漢城擔任奧運會開幕禮的表演嘉賓。
可是這些歌都沒達到此前《偏偏喜歡你》《今宵多珍重》的傳唱度,在樂壇的風頭似乎還是「譚張」更勝一籌。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百強在計程車上聽見了這首王傑演唱的國語版的《惦記這一些》。
他太喜歡這首歌了,回到香港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拿到了這首歌的版權,並邀請潘偉源填詞,改編成了粵語版的《一生何求》。之後,這首歌不僅拿到了金曲獎和最佳填詞獎,還成了TVB經典劇集《義不容情》的主題曲,久經傳唱。
《一生何求》這首歌,就好像是陳百強提前為自己寫好的註腳。
對陳百強來說,唱歌永遠是最重要的事,絲毫的差池都是不被允許的。然而他的起點太高了,這讓他對自己的要求也跟著高了起來。
他眼看著「譚張爭霸」和「四大天王」越來越火,原本送給自己的掌聲卻逐漸被質疑取代,也能明顯感覺到大眾對他作品的關注度不如從前。
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陳百強很難接受這樣的變化。他獨自承受了太多卻沒了說心裡話的人,在退出歌壇後只能以酒為伴,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睡著 。
有一次陳百強喝多了,特意打電話給好友查小欣說:「如果我死了,你送我一車白玫瑰,我愛白玫瑰。」
沒想到最後一語成讖。在告別樂壇的第107天,陳百強因以酒送服安眠藥當場昏迷,被送往瑪麗醫院救治。
張國榮買了一束白玫瑰低調去探望,沒通知任何媒體,不允許拍照;知己何超瓊幾乎每日都到醫院去陪他,還在他去世後為他扶殯,抱著他的母親哭成了淚人;譚詠麟更是在他離世多年後還在思念他,每每唱起《一生何求》眼神都溼潤又複雜。
「一生何求,迷惘裡永遠看不透,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每個人唱《一生何求》的時候,都揣著個故事。 陳百強去世後,華納群星為紀念他出了張專輯《紫色的回憶》,其中就有合唱版的《一生何求》,葉倩文、劉德華、郭富城、黎姿、呂方、張衛健、吳奇隆等人都有參與。
譚詠麟也曾好幾次翻唱過《一生何求》,還將它收錄在了自己1997年發行的專輯中。20年後,譚詠麟邀請「粵語第一人」許冠傑來到紅館做自己演唱會的嘉賓。《一生何求》的前奏聲響起,69歲的許冠傑、67歲的譚詠麟和永遠35歲的陳百強,三位天王級人物好像又站在一起了。
最讓人心疼的翻唱要數王傑2010年的live版本。 王傑的嗓子受過傷,而且當天有感冒,現場的觀眾臨時要他演唱粵語版本的《一生何求》。他怕詞記不住還拿了小紙條照著唱,歌聲磕磕絆絆的,卻還是引得一直歡呼掌聲。
這讓人不禁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意氣風發的王傑和高音王子呂方一起同陳百強合唱的那段《一生何求》。陳百強唱粵語,王傑跟呂方唱國語。彼時王傑嗓音清亮,陳百強更是帶著少年般的笑,看起來像是沒有煩惱一樣。
誰能想到那之後幾年一切都變了。
陳百強最後一次唱起《一生何求》,是在1992年4月的上海,公開宣布退出香港歌壇之後。聚光燈下的他略顯憔悴,因為胸骨撕裂上下臺都得靠人攙扶,但他執意要去參加這場慈善晚會,並帶著溫柔的笑意唱完了整首歌。
什麼都掩蓋不住他絕佳的唱功和率真如玉的氣質。
表演結束,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卻因為受傷而顯得有些僵硬。僅一個月後,他便陷入深度昏迷,歷經17個月的徘徊最終與世長辭。
今年,譚詠麟和李健在《我們的歌》裡,再次唱起了《一生何求》,並在開頭和結尾加入了《浪子心聲》的片段。
「人比海裡沙,毋用多牽掛。君可見漫天落霞,名利息間似霧化。」 也許《浪子心聲》就是《一生何求》的答案。
臺上,李健因為實現了年少的夢想跟偶像合唱而難掩笑意。譚詠麟70歲深情依舊,不知道想起了誰。而陳百強留在了永遠的35歲。
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數。
文|淘漉音樂(ID:taolumusic)
編輯|黃色潛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