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側面——《我,哈姆雷特》劇本與簡述

2021-03-02 雲擁三峰

這是我與崑曲表演藝術家張軍、導演李小平繼《春江花月夜》後的二度合作。

雖然只是一個中型作品,可構思與撰寫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尤其是技術性的問題:當崑曲與莎士比亞尤其是與《哈姆雷特》發生關聯時,我們應該使用怎樣的語言?

最初,我寫了個完全進入「崑曲」文辭領域的版本,將之純中國化,但主創們覺得這看上去太「古老」,《哈姆雷特》裡的眾多鋒芒,亦被文字本身磨去了稜角;

然後,我儘量尊重原著地寫了一版「西式」的,因張軍告訴我他甚至能用崑腔來念英文,可成稿之後,擔憂果然來了:他表示還是無法上口,無法使用韻白;

第三稿,我取了二者之折中,將四句定場詩發給張軍時,他表示:對,就這樣!

開到荼蘼恨春去,

蕭蕭落葉惱秋來。

憑誰看破春秋事,

不過歌臺與泉臺。

還沒完哩,劇本交到唱腔設計顧兆琳老師手裡時,他說:我覺得用另一套曲牌更好。我稍微堅持了一下,也就放棄了……這意味著,我需要將全劇曲牌重新填一遍!還好,這個工作,大約做了三天。

演出時,張軍一人飾演王子(生)、情人(旦)、亡魂(淨)與掘墓人(醜),該劇實驗性之明顯,於此亦可見一斑。他的完成度相當之高,真是值得被點讚的。

以下,是場刊裡《編劇的話》:
《我,哈姆雷特》中,與其說是演員在扮演著哈姆雷特、掘墳人、奧菲利亞與亡魂等眾多角色,不若說張軍演繹的是一個靈魂的若干側面。

(註:劇中亡魂是向死之力,奧菲利亞是向生之力,兩種力量在哈姆雷特內心產生劇烈拉扯,掘墓人則超凌於死生之上)

我們常有猶豫之時、有彷徨之時、有疑慮或者痛苦之時,常常站在人生的岔口,迷惑於該何去何從。本劇並不是想以崑曲形式來重演《哈姆雷特》之跌宕情節,而是試圖發掘、展呈寄寓在經典之中的人性、情感的共通處。暫置外部的車水馬龍,傾聽可能存在於每一個人生命深處的喧囂。

雖然我們中的大多數,不消在生死之間、花園與墳場之間、仇恨與愛戀之間做抉擇,然而,歡愉的躲閃、悲哀的勇氣,或多或少,總須直面。不,我想,無所謂對錯,只是,請珍視與寬容這抉擇。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話少說,直接上全劇。

點開可看大圖。


再放個《我,哈姆雷特》的宣傳片:)




相關焦點

  • 劇本分享:話劇《哈姆雷特》劇本(編劇收藏)
    波羅涅斯啊,陛下,在他一再的請求之下,我已經勉強同意了。請陛下還是放他去吧。 國王好好利用大好時機,雷歐提斯。時間是屬於你的,但願你能如願以償地發揮你的才智。哈姆雷特,我的侄兒,不,我的兒子。 (哈姆雷特上) 哈姆雷特他,比親戚更近,比陌生人還要遠。 國王為什麼愁雲總是籠罩著你呢? 哈姆雷特沒有,陛下,我只是在太陽底下曬得太久了。
  • 李健鳴丨27年後,我為什麼這樣翻譯《哈姆雷特》劇本
    時間上的旅行是從1990年開始的,1998年年底我開始為林兆華導演準備《哈姆雷特》的演出本。 那時,我剛從德國回來,滿腦子想的是如何為中國話劇舞臺做點事。莎士比亞雖然不是我研究的對象,但從小《哈姆雷特》這部劇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奧菲利亞這個角色的無助總像是心上的一個梗,揮之而不去。希望中國舞臺上能呈現「哈姆雷特」似乎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 《哈姆雷特》劇本朗讀會邀你來參加,獻聲的可全是大咖
    為紀念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空間戲劇聯合北鬥企鵝工作室共同舉辦「致敬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劇本朗讀會
  • 第五人格:國服「哈姆雷特」已失去靈魂?國際服才是原汁原味!
    大家好,我是貓尋!「哈姆雷特」作為入殮師卡爾的第一款常駐商城的紫皮無疑是受到大家強烈關注的,這款皮膚細節刻畫頗為的精緻,而且還是常駐商城的緣故讓人感覺這款皮膚特別的良心,總之入手兌換絕對不虧。01「哈姆雷特」展示動作亮相伴隨著「哈姆雷特」持續高漲的人氣越來越多的玩家也希望可以看到關於它更多的內容爆料,而昨日網易官方也正式爆料了哈姆雷特皮膚的展示動作以及在遊戲當中的實際表現
  • 周末閱讀——《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的寫作事業大約從1588年起開始,他先是加工、潤色舊的劇本,繼而改編劇本,最後開始自己的獨立創作。在大約1590年到1612年的20多年間,莎士比亞一共撰寫了37部戲劇,創作了154首十四行詩和2首長詩。在所有的這些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大悲劇)和《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四大喜劇)。
  •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談及《哈姆雷特》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他不止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永恆。他是時代的靈魂,是我們舞臺上的掌聲,歡愉和奇觀。——本·瓊森它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 哈姆雷特:一個永恆的孤獨者
    資料圖片  「有一千個讀者(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照這句話,我們都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千分之一個「哈姆雷特」。這非常好理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看到躲藏在靈魂深處的自己。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哈姆雷特。
  • 哈姆雷特死了,然後呢?
    「不,你先回答我;站住,告訴我,你是什麼人。」兩個夜間巡邏的軍官相遇在城堡外的露臺上,談起昨晚看到的那位身著盔甲、不發一言的幽靈,就此拉開了「王子復仇記」的帷幕。Lyndsey Turner版本《哈姆雷特》
  • 配音界大咖獻聲《哈姆雷特》劇本朗讀會,聲音一出觀眾給跪了
    4月23日晚19:30,為紀念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海馬爸爸陳喆策劃,北鬥企鵝工作室與空間戲劇聯合舉辦「致敬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劇本朗讀會」,熊貓TV同步直播。本次劇本朗讀還邀請了非常優秀的擬音師,王超老師。現場擬音的出現,讓劇本朗讀更生動。甚至有觀眾私聊小空說:「雖然只是在讀劇本,但是感覺就像已經演出來一樣,太精彩了!」
  • 表演 哈姆雷特獨白
    此時的哈姆雷特在一片荒謬中,找不到一個立足點!  可是,當他在露臺上遇見自己父親的靈魂時,得知自己的父親並非如眾人所說死於毒蛇的之口,而是自己的叔叔用毒藥灌入父親的耳朵致死時。哈姆雷特有些不敢相信,「我的全身的筋骨,不要一下子就變成衰老,支持著我的身體呀!」
  • 哈姆雷特的悲劇:從二元對立的文化心理結構到時代的悲劇文化性格
    兩種相互矛盾的社會思想意識,共同鑄就了「哈姆雷特」的文化心理結構,哈姆雷特的悲劇,則象徵了兩種對立的文化之間深層次的衝突。01 哈姆雷特的中世紀騎士精神與人文主義精神的二元對立《哈姆雷特》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展示了更多關於哈姆雷特悲劇的內容。
  • 哥本哈根 { 哈姆雷特的克倫堡
    就算你對莎士比亞不怎麼熟悉,也沒看過他的劇作,但你也一定聽說過《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國內曾經改編還越劇),是莎士比亞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是他最負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劇本。
  • 一刻鐘讀完《哈姆雷特》& 邂逅「選擇的困境」To be or not to be
    之後,哈姆雷特對他的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念出了整個莎士比亞劇本中最著名的一段獨白:To be, or not to be。請原諒我再次把原文摘抄下來。如果只能從莎士比亞所有劇本選一段話,這段話都是我的不二之選。
  • 哈姆雷特——一個丑角的鏡中之死(二)
    那是誇張;不是在向觀眾解釋:『這只不過是一齣戲』;不僅僅是對生活的摹仿。這裡根本沒有什麼『近似生活』的東西。一齣戲不應該被認為是生活。」在「寰球劇院」這個世界裡,「生活被驅逐出去了。」無論對於哈姆雷特的戲劇觀,還是對於戲中戲,我個人的關注則集中在兩個主要問題上:呈現與再現(模仿與摹仿、真相與鏡像)的異質性共存;演出(實踐、「行動」)服從劇本(理論、「字句」)的戲劇文本化趨勢。
  • 哈姆雷特機器 | 羊角
    編者註:劇本《哈姆雷特機器》(Die Hamletmaschine)由德國劇作家海納·穆勒(Heiner Müller
  • 遇見史上最硬漢的哈姆雷特
    劇本翻譯李健鳴老師將一句:「在,或者不在」,輕描淡寫般打開了《哈姆雷特》的篇章,頗有四兩撥千斤的意味。不可否認,《哈姆雷特》是人生和心理的悲劇性代表。經典絕不能被毫無理由的結構,話劇《哈姆雷特》整個主創團隊在做有態度的戲劇,在尊重經典的同時挖掘經典,向現代的觀眾表現「你們的哈姆雷特」。呈現給觀眾十分西方化劇本,萬分本土化演繹的《哈姆雷特》。
  • 哈姆雷特到底有多少種可能性?
    伊桑·霍克主演的《哈姆雷特》是現代版的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從丹麥王子搖身一變成了紐約大公司的富二代。那句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在錄影帶出租店被念出,試探殺父真兇的「戲中戲」也變成了他拍攝的一段電影。《獅子王》絕對算得上是動物世界版的《哈姆雷特》,不過辛巴的命運沒有哈姆雷特那麼悲慘,它不但成功復仇,還收穫了友情和愛情,當上了新一代獅子王,繼續守護生生不息的家園。嗯,陽光美好的結局,這很迪士尼。
  • 《哈姆雷特》最經典的18句名言,句句深刻,精彩絕倫!
    《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世界著名悲劇之一,歐洲四大名著之一。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1.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 蘇中學子原創改編《哈姆雷特》震撼重演!
    「我的靈魂上負著一個原始以來最初的詛咒!」「彩排的時候我還在想宣傳標語是不是有點誇張,表演後我看到觀眾的反響,比我想得還要誇張。」劇本的改編過程,陳海豔、方潔老師給予很多建議與指導,幾經修改與刪減,一直到表演前一周,還有細微的改動。不停的改動,有導演的要求,也有演員自己的想法。反覆琢磨,也在反覆磨合,蘇中人追求的,永遠是極致的效果。
  • 【書籍推薦】《哈姆雷特》
    在他認為哈姆雷特不知道真相之前,他沒有打算將哈姆雷特殺害,他只是想通過哈姆雷特父親死亡和母親改嫁的打擊使哈姆雷特變得消沉,使他離人們越來越遠,失去他的影響,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然後在他知道了哈姆雷特得到自己父親死亡的真相後,他便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殺害哈姆雷特,一計不成便再來一計,惡人有惡報,他最後還是被哈姆雷特刺死。克勞狄斯的陰謀是一環接著一環的,他行事十分小心,生怕出現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