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曾談到對臺灣的感覺,我覺得恰到好處。他寫道:我看臺灣的感覺,就是一個教養很好的中年婦女,你慢慢品、慢慢看,發現她的優點、責任、家庭,慢慢地看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我到臺灣覺得沒有壓力,很親切。她的端莊,不是張牙舞爪,是什麼事情都比較有次序、有規矩,她的嫻熟、優雅,不是給別人看的,是內心的一種狀態。
2018年,終於去臺灣了!
到達臺灣的第一站,打卡了自由廣場,自由廣場以中正紀念堂為主體,分布中正公園、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公共建築。
紀念堂內有蔣介石銅像,兩邊每天有憲兵持槍站崗,他們腰杆挺拔,紋絲不動。銅像大廳儀隊每日9:00至17:00每整點交接一次。
艋舺龍山寺是臺北第一名剎,位於鬧市街區,進寺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沒有喧譁,只有虔誠。一大批信眾聚集在此,共同吟唱經文,點香的信眾閉著眼睛,嘴裡跟著唱,心裡或許默念了許多願望,臉上滿是虔誠。在龍山寺,我看見了臺灣人的「信仰」。
龍山寺附近是剝皮寮歷史街區,街區內包含了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古建築以及店家,見證了艋舺的發展。
臺北總統府是臺灣當局領導人的辦公場所,或許正值選舉的敏感時期,環總統府半圈,其並未開放參觀,幾個憲兵持槍護衛,靠近拍照者亦會被驅趕。總統府大門正對著的是臺北府城東門,又稱景福門。
去到一個城市,我常常會去打卡當地的博物館,作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臺北故宮博物院自然也是要去的,館藏豐富,逛一圈下來比較耗體力。故宮博物館門票臺幣350,內有幾家咖啡廳、餐飲,有免費行李寄存,雙肩包也是不能帶進去的。
由於長期關注臺灣歌手周杰倫的作品,早早便對淡水有了一種嚮往。淡水老街街景有幾絲浪漫,天氣陰,淡水河畔便稍顯不出她的風情,白鷺在幾艘漁船上來來回回覓食,淡定自若,早起習慣了遊人的圍觀。
淡江中學並未對外開放;真理大學的外牆找到了《不能說的秘密》裡葉湘倫和小雨「一起躲過雨的屋簷」;紅毛城和小白宮還在講述著臺北古老的歷史。
到達漁人碼頭,已是傍晚,天下小雨,沒有原來期望的「淡江夕照」,碼頭遊人稀少,百餘艘漁船停泊在碼頭,頗為壯觀。若是要欣賞傳統漁港的古樸,個人認為,泉州和廈門的幾個碼頭都更勝漁人碼頭。
臺北101大樓,臺北市地標建築,曾獲得多項世界紀錄。
去平溪坐小火車,最驚喜的就是當火車從屋舍旁邊穿行而過,街道和遊人就在窗外,伸出手可以和路邊的小樹握手。當火車在不遠處鳴笛的時候,軌道上放天燈的遊人們便要注意迴避。
放天燈是平溪的一大民俗活動,遊人們去到平溪,自然也不能免俗地要放一盞天燈。賣天燈的店家已經掌握了一手幫遊人攝影的好訣竅,買燈送免費手機拍照服務。平溪線火車1小時一趟,建議遊玩時間安排多點。
九份老街依山勢而建,街道狹窄,高高低低,給人精緻之感。夜晚人家的燈光星星點點,溫馨美麗。
阿里山並不是一座山脈的名稱,其共由18座高山組成。阿里山鐵路是世界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乘坐阿里山小火車,晃晃悠悠,直達奮起湖站。奮起湖車站軌道邊開滿了粉紅色的小花,很是詩意。
去阿里山,最大的看點便是巨木群,樹種都是紅檜,樹齡高的達到兩千多年。在這片巨大的森林裡,流傳著日本人在此砍伐的傳說故事。
約下午三點多,雲霧開始漫過來,千山萬壑全部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濃霧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時間充足,逛逛山裡的老街也是不錯的選擇,山民們會帶上自家的農產品在路邊售賣,賣樹番茄的阿伯可能會拉著你,向你科普熟番茄的生長和功效。
臺南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赤坎樓也稱紅毛樓,原是荷蘭人所建。如今的赤崁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建築模樣,文昌閣與海神廟兩座紅瓦飛簷的中國中國傳統建築是赤崁樓的標記。文昌閣內有魁星筆,供人擲筊取得,但是要投幣。本人親測,擲筊取得同意後,放了錢,再擲筊,多次不肯讓我得一隻筆。(大概是錢放太少了)
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蹟被列為古蹟,為臺灣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跡,及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而目前所能登上的瞭望臺,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但事實上是建於日據時期,不屬於古蹟。
德記洋行原為英國商人所設,經營茶葉出口貿易,並辦理保險及銀行代理。
安平樹屋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日據時期,又為日本鹽業株式會社之倉庫,用以儲存食鹽及工業鹽。二戰後,便任其荒廢,至此形成了樹屋,樹中有屋、屋中有樹,實為罕見。
機車是臺灣精練出行的交通工具,在大街小巷,機車「突突突」的聲音常常在耳邊響起。正因為臺灣機車數量龐大,於是街上就會分布許多機車定檢站。我們曾經偶然進過一家機車定檢站,店主是80歲的葉先生,他開店已有54載,該定檢站獲得市長頒予多個獎項。由於長期關愛和流浪狗,在他的店鋪外牆上張貼著許多關於流浪貓狗報導的報紙,日期甚至有1992年的。店內還有關於店主修身為人的座右銘等的牆貼。大概是因為店主的獨特個性,逢感恩節等,幼兒園老師會帶領小朋友到店進行體驗活動。
正值選舉,街道上到處都是參選人的競選廣告。做得好的是有排版、有設計的平面海報,附上競選人的照片、姓名和口號;廉價點的競選廣告,就是紅紙黑字,除了姓名,還不忘加上一句答謝語。這些廣告有時候出現在房屋建築上,有時候出現在公交車車體,有時候出現在電線桿上。偶爾如果在路邊看到一排花環,那不一定是在辦喪,可能是為了慶賀某某人競選上了某某職位。
在臺灣的許多街巷,都能看到生活美學的存在。我們從臺灣帶回來最多的東西是本土書籍和文創產品。了解臺灣的文創,可以去臺灣美術館、文創園,以及一些文創新村。
臺北誠品書店融合咖啡館、生活用品等,可以說是臺灣人生活方式的一個濃縮。它用20餘年的時光,做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成為行業標杆,其背後所堅守的大概是人文理想的情懷。
臺灣夜市簡直是去臺灣的必修課,要去過臺灣的夜市才知道什麼是真的「美食一條街」。在寧夏夜市的攤販集中在道路兩邊,排列有序,兩側皆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草根美食,性價比較高,逛一圈下來,常常不知從何下手。有的小攤招牌上會出現市長籤名,原來只要攤主提要求,市長一般都會籤。夜市很乾淨,沒有滿地的垃圾紙屑,沒有充斥的油煙味,很適合散步閒逛。
在臺灣,我們還另外逛了嘉義的文化路夜市和嘉義嘉樂福觀光夜市,以及臺南武聖夜市。嘉義文化路夜市,年輕人去的較多,街道除了美食,多是服裝和飾品店,趣味不如嘉義嘉樂福觀光夜市。嘉樂福觀光夜市是嘉義本地人最愛的夜市,品類繁多,從美食到遊戲,還有各類生活用品,運氣好的時候還會見到歌手在賣藝。
臺南武聖夜市同嘉義嘉樂福觀光夜市類似,各式小攤雲集。但相對來說,武聖夜市的管理似乎有所欠缺,環境衛生做得差一點。
據本地人介紹,近來「宰客」現象在某幾個大夜市頻有發生,幸好我們都巧妙地避開,所去的夜市都比較不那麼熱門。
臺灣人真是很會吃,逛臺灣,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吃到很多美味。本人喜歡:火雞飯(嘉義小吃)、火雞面、臺鐵便當、大腸包小腸、牛肉卷、地瓜丸、茶葉蛋、蔥油餅、臺中肉丸、野生愛玉。蚵仔煎也還不錯,不過本人比較喜歡泉州的做法。淡水魚丸個人覺得不如福州魚丸;阿給就是一團豆腐包,裡面塞滿了粉絲,澆上甜辣味的醬汁,味道獨特,但個人不太喜歡。
逛夜市,一定要注意看攤主的工具新舊,如果太新,那可能是剛出來擺攤,其食物味道還沒有經過考驗,只能稱「食物」,不能稱「美食」。
有閒有錢,還會去臺灣很多次!
1、到臺灣,可以辦一張悠遊卡(機場、車站均可辦理或加值),我們辦理的價格是臺幣500,其中有100是卡的費用,400可乘車用。乘坐公交、捷運、有的飲料售賣機、景點售票處、便利店等均可使用。
2、公交費用一般是15或20,多為下車刷卡。
3、臺北交通便捷;臺中乘坐公交10公裡內免費,上車下車均需刷卡(如果沒有刷好,會被扣20);臺南公交沒有乘坐過。
4、計程車起步費用在85或100起步,不同城市起步價不同。
5、臺鐵和高鐵是不同公司,購票和進站都應注意區分。
6、臺北桃園機場較大,臺南機場則小而侷促,像是普通汽車站的規模,並不需要提前很久到達機場。
7、住宿訂房除了查看常用的旅行軟體,還可以看看「愛彼迎」。
8、當地大部分商戶不太習慣使用行動支付,建議臺幣多換一些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