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把這本書獻給這個大人從前當過的那個孩子,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但這很少有人記得。」
——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這部電視劇改編於裡則林的網絡小說《瘋犬少年的天空》。
豆瓣是這樣描述這部電視劇——千禧年間,故事發生在一所位於重慶市中心的高中。在清新單純的校園裡與周遭林立的高樓下,兩種截然不同的青春氣息交匯於此,他們從相互對立到彼此融合,一起經歷又燃又二又暖的少年故事。這裡既有少年面對成人世界的第一聲吶喊,也是互相扶持共同成長的溫暖旅途。在這一路上幾位出身不同、性格各異的少年們,將直面純真校園與社會現實的衝突,在親情、友情、懵懂戀情的交織中向陽奔跑,酷得像風野得像狗,從而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我總認為電影、電視劇、小說都是很主觀的東西,每個人眼裡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我不想去評判它們到底是好是壞,所以今天來聊一聊青春。
最近印象中的一部算得上青春片的片子還是《如此可愛的我們》,就是那部在武漢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拍的片子。但是,現在跟《風犬》比起來,又顯得過於沉溺於兒女情長了。
我一度也以為《風犬》會和中國普遍青春片一樣用疼痛文學的方式寫寫沒有結果的愛情,看過之後,才發現這部劇在用老狗、大力嬌、嘴哥、咪咪、安然、馬田還有劉聞欽的口吻講述每個人都略微相似的青春。
「應該說是我近期看到的『風味最獨特』的一部國產青春劇。它是如此 坦然、坦率、不擰巴、不糾結 。」
豆瓣用戶@無恥不混蛋
很多人說看著這部劇感覺腳趾在地上摳出了一座故宮,倒不如說這些人可能真的真的離青春太遠了。
比起狗哥在開頭穿的那件土掉渣的花襯衣,多少人曾經也自以為是的趕過潮流,女生學韓國女團T恤和外套一定要Oversize遮住屁股,男生在寬大的校褲下倔強地穿著三葉草、AJ。現在想起來那個畫面就著實尷尬,和時尚隔著十萬八千裡,但是當時就是覺得自己是最好看的。青春就是相信自己離完美的距離沒有那麼大。
那種不顧一切的孤傲,那種全世界我必然是墜吊的。
問一問自己吧,是不是已經很久沒有想穿什麼就穿什麼了,是不是剪頭髮、買衣服前總會先去想一想身邊人的眼光。我也曾經告訴自己絕不做為別人改變自己的人,但是因為工作,我已經很久沒穿過V領的衣服,很久沒穿過小裙子了。
記得電視劇裡有一幕,嬌嬌說馬田比狗哥帥,馬田露出一臉憨笑,拿粵語說:「我也這麼覺得。」突然就想起初中、高中時,那些「XX中學吳彥祖」「XX區陳冠希」「文科沈佳宜」「XX中裴珠泫」,還有在籃球場上學NBA球星走位的男生們,甚至會覺得他們都不是在開玩笑,他們是真的覺得自己很厲害。
不論是喜劇效果拉滿的玩笑也好,甚至說他就是盲目自信也好,當一個人走進成人社會,就會連這種玩笑都不敢開了。
過去我們總在給自己找自信,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會在心裡把德智體美勞都拿出來比較,然後跟自己說「看到沒我比他語文好」,如果學習比不過,就比長相,長相比不過,就比身高,身高比不過,就比人緣,人緣比不過,還能把穿的鞋、用的杯子、髮型都拿來比一比。然後,得出結論「我就是比他好」,開開心心的繼續一天的生活。喜歡的人或者其他事情亦然,總能給自己找到一些自信、驕傲的事情。
後來,我們一路跑著長大,一路丟掉自信,一路丟掉驕傲。不敢大方收下別人的誇獎,更不用說自己誇獎自己,那句「他有什麼好的」變成了「我覺得我不好」。但是,人們都忘了,我們始終都是我們。
看著這部劇裡造作而又莫名自信的他們,仿佛在看一群存在於十六七歲記憶裡的老朋友。
大力嬌雖然一直都被當個男孩對待,無論在家還是在朋友裡,但她仍然有一個想當超女的小夢想。鼓起勇氣的她,卻在全國人民面前出了洋相。對我們而言,出錯從來都不是壓倒駱駝的稻草,但輿論是。我們不害怕出醜,我們害怕輿論與眼光。
狗哥、咪咪、嘴哥、馬田在大力嬌上學前,一個班一個班去求同學們不要嘲笑她,就當作什麼都沒發生。
臺下的同學們當即並沒有一些俗套影片裡誇張的、感人的回應,但當他們看見大力嬌時,就像從未看過那段尷尬而搞笑的節目一樣。這一段,讓我覺得無比真實。那些陌生而冷漠的臉是學生時代面對別人求自己時的高冷和小驕傲,是表面上不願意被別人說做作的偽裝。但當每個人知道自己被寄予希望時,都願意去包容、去接納。
學校裡的一如往常,社會裡排山倒海的嘲笑,鄰裡親人的引以為豪。彈幕上有這樣一句「學校、社會、家」。
在學校的象牙塔裡,與其說是校園保護每個人的夢想,不如說是彼此保護著彼此的夢想。學校是一個無限包容多樣性的地方,每一個人都像是隱藏在人類模樣裡的天使。不管我是否認識你,我是否喜歡你,我是否討厭你,如果這一刻被理解、被包容、被支持,對你而言非常重要,會願意去做包裹你的一朵浪花。
「同性戀」一個仍然很敏感的話題。
雖然我不是,但是神奇的是我遇到過很多。我經歷過很狗血的一件事,我的朋友(姑且叫她Mary)喜歡一個男生(那必然要叫Tom了),很巧Tom也是我朋友。這不僅是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因為有一天Tom跟我說他其實喜歡的是男生,不知道怎麼面對Mary,讓我幫幫他。
我問他「為什麼不自己去說啊」
他說「因為害怕」
事實上,Mary只是覺得單純的被拒絕了而已,我一直記得她說「沒什麼別的感覺,也沒有覺得他奇怪,就好像他說他不能接受我是因為喜歡另一個女生一樣。」
為什麼說這個故事呢,就是因為在「性取向」的問題上,網絡上一些言論有多刻薄,象牙塔裡就有多柔軟。這或許就是活在青春裡的人們的特殊屬性吧。
有一個詞叫做「容錯率」,就好比組隊打遊戲,隊裡裝備越好、能力越強,容錯率就越高。可能正是因為年少的人相信這些外在的東西不會影響這個世界,相信每個人都會越來越好,所以願意接納一切。
其實,想一想,接納不完美、不一樣的東西,也正是接納自己。
劇裡的劉聞欽欽哥是一個高光角色,他又痞又帥,帶著重慶人特有的江湖氣,家境不好卻喜歡上一個真正的小公主,他也掙扎過,也曾經滿腔熱血,最終還是敗給了生活。甚至,在他出意外臨死前,他都想知道為什麼自己滿懷凌雲之志,卻無法成為「第一流」。
這部劇有青春最熱鬧的樣子,也有最現實最赤裸的人生無常。真正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青梅竹馬,也沒有那麼多逆風翻盤,有的是奮力一躍卻只達到別人的起點,有的是終不得志,有的是懷疑、破滅、跌落。
但是,我仍然會因為他們的熱血而感動,哪怕站在天台上喊話有多老土,也會在露出姨母笑,感慨「啊,這就是青春啊!」仍然會覺得那奮力一躍也很重要,萬一,萬一實現了呢,如果劉聞欽當初堅持下來也許會有一樣好的人生吧。
所以當控分王者嘴哥悄悄在高考志願裡填「清華大學」,最後拿著錄取通知書在街坊裡狂奔,兄弟們跟每一個路過的人說「我最好的兄弟考上清華了」的時候,屏幕這邊的我好像就是路人裡的一位,想要為他鼓掌,想要告訴他雖然很多夢想都只是夢想,但是也總有幾個幸運的夢想不會被辜負。
木心說:
從前的那個我,如果來找現在的我,
會得到很好的款待。
「很喜歡的一點是,沒有一個角色是標籤化的,各有各的秘密和故事, 你可能不是其中的某個人,不過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豆瓣用戶@二月早春
那個時候
我們崇拜太陽
愛慕黃昏
鍾情星辰
在無盡的書本裡
幻想成年後的時光
總覺得自己天生我材
總有一天會在最熱鬧的商圈旁邊
買一間自己的小房子
會穿著最筆挺的西裝
端著咖啡穿梭在市中心的高樓大廈
是有用不完的希望
是有最大的野心
是有對一切最大限度的熱愛
最後
我們都會全力以赴
然後知道自己早已把凌雲志許給人生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