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佛家八萬四千行門,淨土宗專修念佛。「阿彌陀佛」是萬種功德、四十八大願的結晶,念佛則是乘佛願力的方便法門。念一聲佛號,無量功德便會由彌陀功德海,流注到我們的八識心田。所以印光祖師說:「一聲佛號,成佛有餘。」
漢傳大乘經論中,記載阿彌陀佛及西方淨土的卷宗,不下二百餘部。另外,歷史上「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也說明淨土信仰的深入人心。但這聲佛號,儘管黃口小兒也念得,但八十老翁也未必識得。阿彌陀佛究竟是誰?這聲佛號的含義又是什麼?「阿」字究竟念「a」還是念「e」呢?本文中小編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其一,阿彌陀佛成道因緣。
《無量壽經》雲,過去無量劫前,有佛住世,號世自在王佛。彼時,一位國君見到佛的相好莊嚴,心生敬畏,發心皈依,於是捨棄王位,從佛修行,得名法藏比丘。世自在王佛為其慈悲開示,法藏比丘得以遍觀諸佛淨土,又在五劫之內靜心思慮,宏發普利眾生的四十八大願。
此後,經過累劫的修行,不斷積聚功德,終於在距今十劫時圓滿佛果,得報淨土,佛號即「阿彌陀佛」。根據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阿彌陀佛名號的由來,是因為其「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因此,阿彌陀佛也被稱作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其二,阿彌陀佛的含義。
持名念佛,常在佛號前加上「南無」兩字,它們的正確發音應當是「nā mó」。南無來源於梵語音譯,意思是讚美、頂禮,引申為皈依。「阿」的含義為「無」,彌陀的含義為「量」,佛的含義為「覺者」。「南無阿彌陀佛」的含義,就是皈依無量佛。
正因如此,古德才會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憶念這一尊佛的名號,就等於念誦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名號。
其三,「阿」字究竟如何發音。
佛偈云:「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稱名念佛是因,諸佛菩薩循生救苦是緣,因緣和合自然心佛相應。但是,由於地域的廣大,各地口音、方言的不同,阿彌陀佛的「阿」字究竟如何發音,一直存在不小的爭議。
實際上,「阿」字在華嚴字母表中排首位,發「a」音。它是一切字的種子因,也是一切教法的根本,由「阿」字衍生出了一切陀羅尼,展現了生生不息的德藏。另外,發「a」音氣是上升的,表法向上趨向三善道;發「e」音氣是下降的,表法則是向下趨向三惡道。在深受淨土宗影響的日韓等地,發音都類似「a」,比如在日本佛教叢林中就念作「阿米達」。
念佛法門殊勝無比,三根普被,利鈍鹹收。所謂「不用三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末法眾生善根淺薄,且善知識難遇,這一聲佛號就包藏了八萬四千法門,所以說末法時代修行,念佛最為穩當。老實念佛,口念耳聽,念到一心不亂,即能究竟解脫,不得念佛三昧,也能九品往生。南無阿彌陀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