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讓「遊」與「學」齊飛

2021-01-13 澎湃新聞
研學旅行,讓「遊」與「學」齊飛

2018-10-18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旅行是通過空間移動來豐富時間價值,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活出無限的生命和精彩。研學旅行由於其「遊中有學,學有所得」的特點以及特定的知識和技能導向,更是豐富體驗、提升素質的重要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旅行的意義。

研學旅行的價值在於「學有所得」

通過研學旅行首先可以獲得文化知識。研學旅行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旅行,是根據教育性和目的性來安排和規劃的特色研學線路。從行前的知識儲備,到行中的學習參與,再到行後的思考領悟,每個階段都涉及文化知識的汲取與攝入。二是獲得實踐經驗。古人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其次,通過研學旅行的深度體驗、參與設計和互動交往,可以讓參與主體投身於社會實踐當中,具身體驗和探索自然與社會的「新、奇、異」,獲取社會實踐經驗,提升實操動手能力。第三,通過研學旅行可以獲得戶外技能。研學旅行是一種開放式戶外教育的過程,更加注重參與主體戶外技能的培養和提升。通過接觸豐富多彩的互動項目來挖掘個體潛能並解鎖新技能,以大自然為背景,以旅行為依託,促使參與主體「get新技能」。第四,參與者可以獲得精神享受。傳統應試教育以及激烈的競爭讓社會群體直呼「壓力山大」,一方面是來自自身能力不足的自卑感,另一方面是來自與他人比較的壓迫感。研學旅行通過將「教育」與「旅行」的巧妙結合,使得參與個體能夠在旅行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更能夠放鬆精神、愉悅身心。

研學旅行的發展仍然在路上

隨著研學旅行的快速發展,研學產品的質量與品質難以得到保障、市場的規章制度與監管體制尚未形成等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國內外遊學產品熱度雖高,但是研學旅行實施效果並不顯著。從產品角度來看,研學旅行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很多產品無法兼顧研學旅行中「教育」與「旅遊」的雙重屬性。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研學旅行相關標準的缺乏和對研學旅行的認知還有待深化。

旅行的一個危險是,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錯誤。在研學旅行產品設計時,有沒有讓中小學生做相應的前期準備,甚至包括同學們自己動手設計研學旅行的研究性課題(或生態,或能源,或環保,或文化)?有沒有安排合適的研學導師?有沒有利用專業機構推動目的地專項資源甚至一些「隱性研學資源」進入研學旅行視野?如果沒有這些細緻的準備,研學旅行中所接觸的各種信息很可能就是雜亂的信息,對學生們來說可能毫無意義。這顯然不是真正的研學旅行所希望的。

研學旅行的市場需求旺盛,但目前尚沒有形成嚴格的準入制度,管理與服務規範、研學課程與導師要求等方面的標準不夠完善。雖然研學旅行產品跟其他產品一樣,需要給予市場主體足夠的創新空間,但國家相關標準和資質審核的缺乏,容易造成泥沙俱下,魚目混珠的不合格機構進入市場,擾亂研學旅行市場秩序和社會形象,不利於研學旅行長期發展。

研學旅行的發展需要多方行動

研學旅行是深化我國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是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教學方式的有效路徑。為了促使研學旅行更好更持久的發展,需要旅遊部門與教育部門的協同合作,避免「只遊不學」「只學不遊」的極端現象出現,嚴格把關研學旅行市場產品與服務質量,共同打造清新、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以國家政策的制定為引導,從宏觀背景對研學旅行市場進行監督與管理,以研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為核心,從供給端對研學旅行產品與服務質量進行規範與創新,以理性消費觀念的樹立為手段,從需求端對研學旅行發展進行約束與治理。通過「頂層設計」淨化市場環境,通過「摸著石頭過河」完善規章政策,妥善處理好「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以「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有力結合,為研學旅行的發展營造美好未來,具體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從產品和服務方面,既要百花齊放,激發創新,又要統一標準,保障基礎,做到有標準、有資質、有品牌、有品質。首先,要對課堂教學形成有效補充,以培養各種興趣、提升戶外技能為目標,研發生動有趣的研學產品;其次,傳統被動觀光式的夏令營、冬令營產品需要創新優化升級,轉化為主動參與式的遊學體驗;再次,要對研學旅行的營地或基地進行相應的規定和評估,保障研學旅行「原材料」符合要求,保證研學旅行產品的質量;最後,要對參與研學旅行的學生或家庭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或稅收減免處理,鼓勵學生參與到研學旅行中,在遊學中增長知識、建立自信、培養創新。

從行業自律方面,形成研學旅行的自律組織或行業聯盟,以共商、共建、共促、共生為原則,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一方面需要加強對研學旅行從業者的相關培訓,提高從業者的研發能力,為需求端提供高品質的研學旅行產品;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研學旅行虛假宣傳的監管力度,引導需求端提高對研學旅行產品的甄別能力,儘量選擇研學旅行領域知名品牌或企業提供的服務。

從行業促進方面,發布研學旅行發展報告,摸清家底、了解政策、把準問題、提出建議、推動發展。第一,用大數據記錄研學旅行發展的具體現狀,通過現代數據分析技術與手段摸清研學旅行發展的問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二,形成權威的、系統的發展報告,從時空維度掌握研學旅行發展的特徵,補齊短板,發揮優勢。第三,建立研學企業美譽度評價機制,聆聽社會群眾的「聲音」,定期發布研學企業美譽度排名,促進研學產品的品牌化。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研學旅行是什麼?孩子在研學中真的能學到東西麼?看後獲益匪淺!
    研學旅行,顧名思義有「遊」有「學」,通俗點說,研學旅行就是把課堂搬到校外,用親身體驗的方式代替傳統的看書聽講,同樣是以豐富知識為目的。但研學旅行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加深與自然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提高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前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是:研學旅行到底是什麼?
  • 文旅融合 磐安打造研學遊新風尚
    文旅融合 磐安打造研學遊新風尚
  • 研學旅行的意義
    現今的研學旅行樹立學、思、遊相互促進的觀念,走出從學校到學校、從課堂到課堂的封閉圈,不斷地拓展教育的邊界,引領學生走出學校的教室,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在真實的情境之中體驗、合作
  • 青少年「遊學夏令營」如何進階為「研學旅行」
    改名容易符實難,脫胎於文化旅遊的「遊學夏令營」如何進階為「研學旅行」呢?  1.文化遊不能與研學畫等號  在某旅行社遊學項目宣傳頁上,「研學旅行成必修課程」「傳統文化考核在中高考中比例上升」等字眼非常醒目。
  • 研學旅行如何發展?2020浙江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在杭舉行
    > 2月15日,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暨浙江省中小學新勞動教育實踐研討會在杭州蘭裡研學大本營正式舉行。浙江省內專家學者以及省內百餘位名師、名校長出席了本次會議,共話研學生態發展。研學旅行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與教育性旅行的融合,更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最好載體。
  • 全國研學旅行,目的地活動產品手冊《研學黃頁》
    研學旅行目的地營地推薦(排名不分先後):麥魯小城年卡、廣東廣州白雲六就好研學基地、大吾川研學基地、開承研學基地、廈門字善紙美研學基地、蒲公英少年研學、陽光少年夏令營、多彩研學夏令營、冰城少年、天下學紙、華銀研學基地、青青麓營地、石家莊趣味研學基地、巾幗力量、青蔥匯邯鄲運營中心、青蔥匯貴陽市運營中心等等全國範圍內熱門研學旅行目的地圖文信息匯聚於一本圖冊
  • 研學旅行如何承載新時代美育教育|研學導師技能提升
    02博物館是文化和歷史、審美和探究結合的地方,將博物館資源與自然資源納入研學旅行課程開發和建設之中,開展研究性、體驗性的研學旅行課程,並形成系列課程資源,既能使地方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又鍛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既讓學生了解博物館豐富的藝術文化底蘊,又幫助學生學習課本上沒有的人文藝術知識,同時收穫旅行帶來的快樂,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 讓詩和遠方走在一起 開封市全力打造研學旅行基地
    縣街小學36名小學生在研學教員的指導下,或手持小刻刀在原木上盡情雕刻,或將一顆顆算珠放在直柱上,親手體驗木雕技藝和算盤製作……研學過程中,上手操作的技能體驗使學生在歷史古蹟中找到了非遺的樂趣,傳承了非遺文化,提升了綜合素質。在行走中學習,在活動中研究,是研學旅行的主要形式。大力發展研學旅行,對加強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走進從化首批研學旅行基地,數百車主直播帶貨
    同時,車主網紅在全區的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特色小鎮和旅遊景區等地現場直播進行「四貨」推廣。  其中一名汽車俱樂部的車主表示,本次活動安排的線路的遊玩點都有鮮明的研學旅行主題,又能品嘗地道的從化佳果美食,遊玩體驗非常好。
  • 霍邱縣研學旅行走出一片新天地
    近年來,霍邱縣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截止目前,全縣擁有市級研學基地3家,縣級研學基地8家,全年參與研學旅行的中小學生近20萬人次。特別是上海復旦大學每年都組織500多名師生到臨淮崗景區研學,社會評價和滿意度都很高。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工作組織。
  • 行業觀察|以研學旅行推動鄉村振興
    政策紅利下的市場也意味著巨大機遇,利用鄉村人文和自然資源開展研學課程、中小學研學旅行受持續的政策影響,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教育反應,本文就從鄉村研學的內容市場出發,對鄉村研學的主題選擇和操作等方面做了相關闡釋,以期將課堂延伸至鄉村,激發鄉村活力,提高研學旅行活動的互動性、實踐性和教育性,避免「只學不旅」「只旅不學」現象,促進研學旅行和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
  • 「取長補短」日本「修學旅行」對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的啟示
    同時,修學旅行活動具有經濟帶動作用,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使政府為下一輪修學旅行活動提供更有力的財政支持,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日本人很少有人會說自己「沒有參加過修學旅行」。正如巖瀨正司所說,修學旅行能讓學生體會和平的尊嚴,感知勞動的喜悅,感受大自然的威脅與溫暖,這些都是修學旅行的終極目標。日本修學旅行的學段內容安排過去修學旅行一般安排在各學段的最後一年,近年來,由於畢業生負擔加重,許多學校將修學旅行提前一年舉行。
  • 研學旅行的意義,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研學旅行,又名研學實踐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生提升核心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集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文化體驗、資料搜集、專家點評、集體活動、同伴互助、文字總結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 「走出校園 放飛夢想」公益研學旅行完美結營
    此次試點研學活動旨在加強對鹿邑老子故裡中小學專項性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是針對本地中小學校的一次公益性研學活動。同時也是對鹿邑老子故裡研學旅遊產品的宣傳,增進研學旅遊項目與校方的合作,建立良好校企合作關係,拓展鹿邑縣研學旅遊線路,使研學旅遊線路更充實,內容更豐富,從而全面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推動我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 「中國研學旅行目的地合作者大會」在深圳圓滿舉辦
    大會由研學旅行(省/市)協會聯席會議主辦,廣東省研學旅行協會、深圳市毅鵬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承辦,廣西中小學研學旅行學會、貴州省研學旅行協會、江西省研學旅行研究會、海南省研學旅行協會、河北省紅色旅遊協會紅色文化研學中心、包頭市研學旅行協會、廈門市旅遊協會親子研學夏令營教育旅遊分會、陝西省旅遊協會研學旅行分會共同協辦。
  • 湖北省研學旅行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學旅行發展論壇在漢舉行
    湖北省研學旅行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學旅行發展論壇在漢舉行2020-12-22 18:10:00來源: 新華網  20日,湖北研學旅行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學旅行發展論壇在漢舉行,會議邀請了一批實戰派和理論派研學旅行專家學者
  • 2020年兩會|政協委員怎麼看研學旅行,市場需規範
    研學旅行爆發式增長態勢,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3個問題:一是市場準入門檻低,管理規則缺失;二是評價機制缺乏標準,研學產品重形式、輕內容;三是監督體系不完善,責任不清導致效果難顯。教育、文旅、交通、衛生等相關部門的監管合力不強,導致課程設計質量不高、安全隱患多。
  • 「葛佬杯」研學旅行美文大賽在橫峰啟動
    來自上饒市第五中學等中小學校760名學生來到橫峰葛佬產業園,參加了一場生動的研學活動,開啟了一場精彩的葛文化之旅。當日,本報人員向江西觀山月葛業開發有限公司葛佬產業園授「上饒晚報小記者研學基地」銅牌。同學們饒有興趣先後參觀了科技館、「葛 」文化長廊等地,切身體驗橫峰葛文化,近距離觀察了傳統葛粉的製作工藝,體驗下地揮鋤,親身參與葛的種植過程。
  • 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暨浙江省中小學新勞動教育...
    研學旅行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與教育性旅行的融合,更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最好載體。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圍繞「共建研學生態,助力教育發展」的主題,進行9場主題演講,眾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出發,演講內容囊括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三大體系。高峰論壇上,蘭裡研學大本營與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杭州13所學校率先掛牌校企共建基地,共同打造蘭裡特色研學教材。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