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2021-01-09 澎湃新聞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2019-07-28 1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策劃 | 李帥、柏森森

設計 | 阿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讓為數眾多的中國父母們心甘情願一擲千金,送孩子們去海外遊學,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即使費用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家長們依舊趨之若鶩。

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近年來,為了讓孩子增長見聞開闊視野、提高外語語言能力、鍛鍊獨立自主能力、體驗中西文化差異、為留學移民做準備等,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為孩子選擇海外遊學項目。據《2018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發展報告》估算,2020年中國海外遊學用戶規模將達到170萬人次。而《2017-2018年度中國遊學旅行報告》數據顯示,海外遊學產品的客群以中產階層和富裕家庭為主,7成以上家庭年收入超過30萬。

而且,海外遊學孩子的年齡明顯呈低齡化趨勢發展。《2017-2018年度中國遊學旅行報告》數據顯示,2017-2018年用戶初次體驗海外遊學平均年齡為12.1歲,比2015-2016年下降了0.8歲。《2018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發展報告》數據則顯示,海外遊學孩子以初中生最多,佔比38.2%,小學生則已佔12.7%。

而據遊學醬介紹,最受家長青睞的海外遊學產品,主要是全真插班、國際課堂、本土營地、名校探訪、人文行走、戶外挑戰等,遊學目的地則集中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紐西蘭、加拿大、日本等地。同時,調查顯示,孩子們參加完海外遊學後,在開闊視野等方面均有收穫。

當然,這些「收穫」是靠動輒數萬的費用買來的。光明日報《誰來規範海外遊學》稱,「出國夏令營……其中一半的線路目的地都為美洲。價格更是令人咋舌,少則近三萬元,多則六萬多元……同樣是美國東西海岸20日的線路,普通旅行團只需要三萬元左右,而遊學夏令營則需要花費四萬多元。」 《2018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則顯示,海外遊學目前主流價位集中在3-5萬元區間。

走馬觀花,遊而不學

龐大的市場需求之下,眾多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遊學機構乃至個人團體紛紛湧入 「切分蛋糕」,很多海外遊學產品和服務質量得不到根本保障,魚龍混雜,參差不齊,「遊而不學」等問題不時受到詬病。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何女士花了3萬多元為孩子報了一家機構的美國遊學項目,結果「跟當初宣傳的差距很大。正趕上美國學校的假期,培訓機構租了一個中學的會議室,又請了幾個當地的孩子陪讀,感覺就像『演員』演戲。最期待的哈佛、耶魯大學之行,只是到學校參觀了一圈。」經濟日報《海外夏令營 良莠不齊忙「淘金」》一文報導稱,「基本上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啥都不記得。」「住宿差、服務差,就是去看公園、校園,還不如在國內玩。」「每天上聽說讀寫四門課,周圍都是認識的團員,跟平時在國內學校上外教課沒兩樣。」光明日報《誰來規範海外遊學》一文同樣有類似報導,「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大巴上度過的,不僅有的景點是坐在車上匆匆一瞥,更有行程安排他們夜間趕路,當晚就睡在大巴上。」

如上圖所示,為期21天的遊學夏令營,僅有「3」天在學,其餘全部在「遊」。《瞭望》新聞周刊文章指出,一些機構宣稱能為中國孩子提供與外國孩子同吃住同學習的本土夏令營,實際上是把孩子們聚集在一個租來的中學或大學的教室或宿舍中,由一個外教來給孩子們上課,再用少數時間帶孩子在一些學校走馬觀花地參觀一番,或有一兩天的學校插班生活。一些機構把一些科研中心、科技實驗室等面向所有公眾免費開放的資源,宣稱為自己的獨家資源,把在名校租場地找各種人搭建的「草臺班子」,宣稱為名校的本土夏令營。

魚龍混雜,如何甄選

目前,市場上的海外遊學產品,內容上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到國外知名高校的遊覽和交流;二是插班式純學習類遊學;三是半研學半旅遊的體驗式遊學;四是夏令營和冬令營式特色遊學。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因此,遊學的組織者應主要是教育部門和學校。但教育培訓機構、旅行社、專職遊學機構、網絡電商平臺乃至個人團體等也紛紛湧入該領域,家長們必須慎重選擇。

一方面是國內的組織方,另一方面則是國外負責接待的機構。據遊學醬介紹,以英國遊學為例,英國對遊學項目承接的夏校課程有一套完整的認證體系,夏校課程只有通過了這些權威認證體系,才可信賴。

此外,如去英國遊學,家長們還可以重點關注籤證類型。一般情況下,如果主辦方的產品內容均為正規課程,則會給遊學的孩子辦理6-12個月的短期學習籤證(Short-term Study Visa),而非普通旅遊籤證(Standard Visitor Visa)。

關鍵詞 >> 教育,海外遊學,課外班,遊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37)

相關焦點

  • 海外遊學火暴升溫 遊而不學亟待規範
    孩子年紀太小,現在出去也沒什麼意義,還挺讓人不放心的,等以後大些再說吧。最終,李棟決定不給孩子報名。  和李棟不同,陳菲蓉選擇在這個暑假讓自己的女兒出國遊學,看著回來興高採烈的孩子,陳菲蓉心情複雜。她向記者坦言,實在地說,現在很多的遊學活動,都是砸錢浪費時間,基本就是遊而不學、互相攀比的購物之旅。
  • 「遊」大於「學」 扒一扒海外遊學夏令營的那些坑
    而事實上,孩子去了趟美國,「遊」大於「學」,連拉斯維加斯賭場都玩了一趟,實際參與課程的時間可能還不到24小時。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遊學,往往流於「只遊不學」。很多家長省吃儉用花幾萬送孩子參加所謂的「精英夏令營」,除了短短的上課時間外,剩下每天都是參觀斯坦福、伯克利、UCLA、金門大橋、星光大道、矽谷公司這些全部免費的項目。
  • 記者調查:是遊還是學——英國遊學火爆現象調查
    新華社倫敦8月15日電  記者調查:是遊還是學——英國遊學火爆現象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暑期海外遊學正熱,但怎麼遊,學什麼,可能是多數中國家長和學生正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不難看出,這些中國遊學團質量良莠不齊。「含金量」高的團有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和課程安排;「含金量」低的由不具備教育資質的旅行社組織,名為遊學,實則只遊無學。
  • 海外遊學產品避雷指南
    一個海外遊學項目值不值得,不應該單從價格上來判斷,而應該從價值上進行考量。在選擇海外遊學項目時,需要理性判斷,到底有哪些「雷」是可以避開的呢?01、海外遊學品牌國際知名度選擇海外遊學產品時,第一個標準是品牌。重信譽的資訊時代,品牌就是保證。這和買化妝品是一樣道理,不管什麼檔次,我們都會選擇品牌產品,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會選擇品牌悠久的產品。
  • 莫忘海外遊學的「初心與遠方」
    透過喧囂和熱鬧,如何充分體現遊學價值,在追尋遠方的同時找回教育的初心,帶給孩子真正的成長,值得深思。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些項目遊而不學,只在普通旅遊產品上打上「遊學」標籤,價格立即水漲船高;一些項目走「奢華路線」,吃大餐,住豪華酒店,甚至安排奢侈購物,完全複製成人遊「套路」;一些項目以體驗名校、提高語言為幌子,實際上就是帶孩子轉轉校園、跟外國人聊聊天;一些組織機構資質堪憂,項目設計粗糙,隱含安全風險……各種項目良莠不齊,遊學亂象令人擔憂。而家長即便感覺「被坑」,也很難維權。
  • 75%的受訪者認為海外遊學對孩子的成長有意義
    ­  暑期,海外遊學市場火爆。以前,初三、高中學生是遊學的主力軍,但近年來,遊學低齡化趨勢明顯,很多小學生加入了假期海外遊學的大軍。有些家長認為此舉可以從小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開闊視野,但也有家長感覺小小年紀就出國遊學容易「遊而不學」,沒什麼意義。
  • 海外遊學逛名校學英語,境內遊學練毅力培養獨立能力
    從各大在線旅遊平臺的預訂數據來看,7月底、8月初將迎來兩波遊學高峰。人均花費境內2300元海外15000元遊學的孩子年齡最小才5歲這個暑假,杭州的劉女士給兒子報名了學校組織的英國遊學,兩周左右的時間,費用超過三萬元。上周,兒子結束遊學回到家中,「每天都要和我說在當地學校的見聞,怎麼和英國小朋友學英語,怎麼教他們寫毛筆字,很開心很興奮。」
  • 假期海外遊學現狀調查
    行業規範和部門監管都處於空白狀態,遊學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還得不到根本保障,「性價比低」「遊而不學」「安全隱患」等問題不時受到詬病  ◆ 有隱患並不代表要因噎廢食,只有推動遊學行業的健康發展,才能保障學生享受合格的產品和服務  ◆ 一個專業的國際遊學機構,應該具備四個關鍵「組件」,即全球教育資源體系、課程體系、導師體系、安全保障體系  今年暑期,一條「全班只有兒子沒出過國
  • 海外遊學「名校熱」:三刷雅思難入牛津,豪擲8萬「不眨眼」
    -IC photo陳浩(化名)是廣東一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的英語「大神」,他今年的海外遊學「牛津夢」,折戟於雅思考試的不如意。「其實已經很努力了。」陳浩談起這件事仍然黯然神傷,「我考了三次,其他三項都達到了雅思考試7分的要求,但就是寫作差了0.5分。」最終,他選擇了一所美國大學,進行了為期20天的海外遊學。牛津大學。
  • 港媒:疫情將使46億美元海外遊學市場中斷
    香港《南華早報》3月22日文章,原題:新冠病毒造成中國價值46億美元的海外遊學市場中斷通常在每年這個時候,上海的凱莉·程(音)都在為10歲女兒的海外遊學之旅做最後的準備。「在前幾年的話,我們現在應該已經預定好了學校,交了費用,訂好了機票」,程說,「但今年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所以我們沒法訂任何計劃。」近年來,國際遊學已經成為了中國富裕家庭的「必備品」。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教育旅遊市場價值330億元人民幣(約46億美元),約130萬青少年利用暑假的一部分時間到海外遊學。
  • 海外學子原創歌曲講述自己遊學成長故事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近日,《2019泛遊學與營地教育白皮書》在京發布。中國營地教育聯盟(CCEA)執行理事長劉婷指出,泛遊學與營地教育是一個觸點,在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讓孩子用自己眼睛去看世界,觀察世界和認知世界。
  • 學費好幾萬 出國遊學含金量有多高?
    我覺得這次遊學對孩子的觸動真的很大,雖然花了好幾萬元,但這錢花得值。」  B 學也沒學好 玩也不痛快  「遊學」,望文生義,「遊」與「學」並舉。近年來,隨著居民家庭收入穩步增長以及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旅遊+教育」雙結合的遊學受到不少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利用寒假、暑期遊學甚至已經成為一些城市學生的「必修課」。
  • 規範遊學,畫好課業延長線(人民時評)
    除了補習功課、學習文藝、旅遊觀光外,近年來,短期海外遊學營逐漸火爆起來。除學校牽頭的公益遊學、學生申請的留學交換之外,由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組織的商業性遊學成了很多家長為孩子定製的假期項目。一份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2017年參與國際遊學超過86萬人,年市場規模達200億元。圓夢頂尖名校、歐洲文化探秘、國際學生領導力峰會……各色名目賺足了家長的眼球。
  • 花大錢讓孩子出國遊學值不值?當留學前站不靠譜
    暑假,是中小學生海外「遊學」的旺季。據估算,有的大型遊學機構一個暑假就能送出一萬多人。隨著出國留學越來越便利,遊學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從目前來看,由於遊學一趟並不便宜,於是一些家長便把遊學當做留學的前站,或者把遊學當成了提高外語水平的捷徑。但是,遊學帶給孩子的功能往往是「認識世界」,並不能滿足家長的這些需求。
  • 寧波大學生海外遊學逐年紅火 火爆背後的冷思考
    採訪中,多位大學生表示,「視野開闊了、語言提升了」是他們海外遊學歸來最大的感受。  去年,顧偉和同學一道去紐西蘭進行了為期14周的遊學。雖說是英語專業學生,但全英文授課還是讓他有點懵,上午專業課,下午選修課,晚上還要繼續查漏補缺,感覺很累;小班化教學裡常有的討論,總是插不上話。兩個月後,他基本適應了這種教學模式,也交上了新朋友,節假日大家一起租車出遊。
  • 暑期遊學夏令營,到底有多少坑?
    因此今年給孩子報了個美國遊學營,來回行程14天,7月底出發,說是可以近距離體驗美式生活與家庭文化,鍛鍊交際能力與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等,各種費用加一起3萬多。據了解,像李女士這樣想送孩子到歐美等發達國家遊學的家長不在少數。不過兩周的夏令營就能夠深刻感受美國的文化,提高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對於一名小學生來說或許並非那麼容易。  低齡孩子海外遊學到底能學到什麼?可能每個孩子要因人而異。
  • 逛逛「名校」,刷刷景點,濟南高中生「遊學」15天花近5萬
    隨著各類暑期培訓班陸續結束,8月中旬是繼7月畢業季後暑期另一出遊小高峰,其中出境遊學產品更屬「爆款」。那麼,費用動輒幾萬元的遊學值不值?報名參加遊學到底圖的啥?面對目前遊學安全與監管等諸多問題,家長如何選擇才能讓孩子真正「遊出去、學回來」呢?
  • 為什麼選擇讓孩子寒假參加新東方海外遊學?
    海外遊學對孩子來說便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孩子切身實地的在另一種教育環境裡,學習別人的優點,總結自己的缺點,更好地進步。從思維、習慣、情感等方面觸動孩子固有的觀念, 用親身經歷去改變孩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國際教育的環境裡迅速成長, 為未來增加更多的發展空間。一次精英中學的最真實插班體驗
  • 英孚海外遊學留學尋星記|綜藝旅行Vlog?喊話周杰倫出新專輯!
    好羨慕你哦,有喝不完的奶茶和表演不完的魔術,就連節目的BGM也全都是你的歌,又帥又可愛是怎麼回事?可是老大,欠我們的新專輯,你拿什麼來還?——英孚海外遊學留學布裡斯班校友JewelEF東京裡有明亮摩登的教室,可將東京都內的風光和富士山的雄偉盡收眼底,幾乎每一天,EF東京都能提供實踐活動或觀光遊覽的行程。「最喜歡EF東京校區的文化課,會介紹日本的文化,怎麼參拜,怎麼過新年。我們在短短的半個小時裡學了一首日語歌,然後大家像日本過年的紅白歌會一樣小組比賽,選出冠軍,非常的有意思。」
  • 暑期遊:12天英國遊學僅1天參觀劍橋 價格比跟團遊貴50%
    而在所有類型的旅遊中,「旅遊+教育」雙結合的遊學產品日益受到歡迎。記者走訪滬上旅行社了解到,目前,暑期遊學的價格水漲船高,歐美線路平均售價已達到3.5萬至4萬元。市場異常火爆,但坑也不少。其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只遊不學、價格虛高、缺乏監管等問題最為突出。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家長應分辨課程實際含金量,別被所謂「名校」衝昏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