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1:15,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重磅上映!在這部紀錄片中會有哪些精彩內容呢?小編選取了一部分,讓大家先睹為快!
在今天英國倫敦的金融城,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英格蘭銀行,為了紀念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自己的後花園,種植了兩棵桑樹。一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宋朝的中國人用桑樹皮和葉子,製作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
為了便捷地完成物資交易,人們在絲綢之路上,創造著各種商品交易載體,這種包含著信用約定的載體,演化到今天,就是我們熟知的貨幣。
今天,承載著東方大國所倡導的絲路精神,古老商道上的金融力量,不僅擔負著幾十億歐亞大陸民眾的福祉,更是對世界經濟振興做出的一份約定。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亞里斯多德最著名的學生——馬其頓帝國國王亞歷山大率領35000人的大軍和160艘戰艦,開始了遠徵東方的行動。
年輕的亞歷山大徵戰了十年,公元前323年,這個年輕的帝王死於一場瘧疾。戰火退卻之後的絲綢之路,一切都將重新開始,但希臘城邦通用的銀幣,卻在絲綢之路沿線各國被繼續使用,並沒有消失。
這枚鑄造著國王頭像的希臘式銀幣,從小亞細亞到中亞的絲綢之路上,被廣泛地流通。軍事上的徵服,並不是希臘式銀幣流通的主要原因,體量小、便於攜帶和結算,這種貴金屬材質的貨幣,本身的價值得到了各地的承認,從此金銀幣登上了絲綢之路的舞臺,成為了跨越國家、地域和文化的貿易通用貨幣之一。
在人類最早、也是最大的這個金融試驗場裡,絲綢之路最終創造性地將信用和價值凝聚成了貨幣。當歐洲的金銀貨幣沿著絲綢之路向東方行進的時候,公元前126年,西漢的張騫也完成了絲綢之路東段的開拓之旅,中原王朝歷代沿用的錢幣,也開始從東方出發,展開了在絲綢之路上的金融旅程。
漢王朝強大的絲綢生產能力,穩定的政權結構,清晰的社會管理制度,讓外圓中方的五銖銅錢,也成為絲路上的重要國際貨幣,被中亞地區民眾廣泛接受。
打開這卷絲綢之路貨幣的演變地圖,人類在歐亞大陸上的金融歷史,更深層次的意義,其實更代表著不同國家,在不同區域範圍內,不斷更迭國家影響力的一個過程。
公元1世紀之後,在中亞地區崛起的貴霜帝國,融合了希臘、中亞、印度的風格,推出了貴霜幣,一度成為絲路貨幣的主流;
公元3世紀到7世紀,橫跨歐亞非的薩珊波斯王朝,鑄造的銀幣,擔當起了絲路貿易的重任;
公元7世紀到公元10世紀,絲綢之路上隨處可見的主流貨幣,是東方大唐王朝發行的開元通寶;
而到了公元13世紀之後,一種既不含金也不含銀的貨幣開始在絲綢之路上出現。
這種毫不起眼的貨幣,給以黃金白銀為本位的絲綢之路金融體系,帶來了更全面的信用保證,也由此奠定了今天現代金融的紙幣雛形。而這種紙幣雛形最早起源於公元1023年中國宋朝創造的交子。
這個令中國人驕傲的金融創舉,是現代金融紙質貨幣的雛形。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5月6日-13日21:15重磅上映,每一幀都震撼心靈!
今晚21:15,鎖定CCTV2!《絲綢之路經濟帶》第一集《絲路·命運》將精彩呈現!
▶【探秘】絲綢之路的來歷:竟因兩位帝王的一次"偶遇"!看完驚嘆不已…
▶央視大片探秘:萬裡絲路的前世今生,每一幀都震撼靈魂!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本文編輯:李天路
重磅探秘!↓↓↓歡迎分享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