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貨幣的歷史

2020-12-23 紅小巖談古論今

因為每個人擅長的東西不同,所以需要交易。例如「擅長種田的人」如果想吃肉,那他得拿種出來的農作物跟「擅長打獵的人」換肉。

但是因為老是這樣以物易物太麻煩,所以就有群人講好,統一用一個「方便攜帶又不容易壞,而且大家都喜歡」的東西當交易媒介,這可能是貨幣的起源。

這個「方便攜帶又不容易壞,而且大家都喜歡」的東西,一開始可能是貝殼或龜殼。

但是到文字歷史有記載的古代,世界各國普遍都用金屬來當這個「方便攜帶又不容易壞,而且大家都喜歡」的交易媒介。

中國古代黃金貨幣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金幣

但是就算是金幣、銀錠、銅錢,這些人見人愛的小東西,在做大額交易時還是嫌重。而且,有時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超過了該國鑄幣用金屬的產量,會出現貨幣供給量太少的麻煩。

明明物產豐富,但,卻沒有足夠的錢可以買賣這些物產,部分交易只能回到麻煩的以物易物,這樣不僅麻煩,還好笨的樣子!

聰明的中國有錢人,在唐朝中葉,率先想到解決之道。

這個解決之道,叫作「飛錢」。

唐朝飛錢

「飛錢」通常是「地方長官」與「長安大富豪」合作發行的,例如「河南節度使」與「長安某大錢莊老闆」。

這個東西是這樣玩的:長安的商人,如果想到外地做大額的交易,例如到河南買價值10萬銅錢的絲綢,他可以拿10萬銅錢去「河南節度使」在長安的富豪合伙人開的錢莊,將這10萬銅錢存入,錢莊的掌柜會開立給他一張面額10萬銅錢的「飛錢」。

商人只要帶著這張「飛錢」到河南,然後到河南節度使的辦事處,憑這張「飛錢」提領10萬銅錢。

然後,他就可以拿這10萬銅錢去買絲綢了。

有沒有很方便啊?有沒有些佩服先人的智慧啊?

而且這種「飛錢」服務,錢莊通常不向商人收手續費的喔!

因為,與錢莊合作的地方長官,每年要上繳稅金給中央朝廷,地方長官可以拿商人存在長安錢莊裡的錢向朝廷繳稅,這樣,地方長官還可以省下千裡迢迢將稅金運到長安的麻煩了。

然後,更方便的來了:

商人們很快就發現:「咦!既然飛錢可以提領銅錢,那就表示,「飛錢」不就等於「銅錢」嘛!」

之後,商人們也懶得去節度使的辦事處把銅錢領出來了,商人們直接拿「飛錢」當交易媒介。直接把飛錢拿來當現金用!

當越來越多商人使用「飛錢」來交易,市場對「銅錢」的需求就減少了。

貨幣供給不足的問題,就此解決。「飛錢」可以說是「紙幣」的老祖宗。

但,「飛錢」畢竟只對與節度使有合作關係的商人發行,而且不同節度使發行的飛錢無法自由互相兌換,所以在唐朝普及度不高。

嚴格來說,它還不算紙幣,它比較接近「商業匯票」

到了宋朝,宋朝商業經濟比唐朝更加繁榮,金屬貨幣和飛錢根本不夠用。

所以,宋朝由政府出面,發行國家紙幣。但是紙幣本身只是一張紙,紙容易壞,又不漂亮,紙幣毫無價值啊!

所以宋朝政府必須保證紙幣可以兌換成等於面額的金屬貨幣。例如上面寫「一貫銅錢」的紙幣,可以真的拿去跟官府換到一貫銅錢。

會子是南宋時的紙幣,紹興三十年(1160年)於臨安首度發行。

宋朝會子發展史

宋朝會子

紹興三十年(1160年)二月,錢端禮為臨安太守,仿照四川發行的交子,將會子官辦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十六《東南會子》:「當時臨安之民,復私置便錢會子,豪右主之,錢處和為臨安守,始奪其利,以歸於官。」

南宋正式成立行在會子務。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說紹興三十一年「置行在會子務,後隸都茶場」。

會子務發行會子,分一貫、二貫、三貫,在東南各路流通,又稱「東南會子」。由戶部侍郎錢端禮主持該事,會紙取於徽、池,續造於成都、臨安,「仍賜左帑錢十萬緡為本。」

宋朝發行會子後,經反覆嘗試,最後訂立「錢會中半制」,即政府開支以一半銅錢、一半會子支付。實行「錢會中半制」是為了維持會子信譽,防止貶值。部分地區,如兩浙東西路、江南東西路、湖南等,亦發行會子,逐漸流行,成為主要貨幣,銅錢開始消失,人們也用會子標價。

孝宗時軍費膨脹,朝廷進一步增發紙幣。增發的紙幣無法全部在臨安兌換銅錢,朝廷下令「都督府會子」(又叫「淮南交子」)和「湖北會子」分別在建康和鄂州兌錢,以免加深臨安錢荒,防止其他地方的會子流入京城。

孝宗一度下令江北不可使用東南會子,但此舉妨礙商人貿易,後來江北亦可使用東南會子,但不可兌換銅錢。

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又造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會。

洪适在《戶部乞免發見錢札子》中說:「小郡在山谷之間,無積鏹之家,富商大賈足跡不到,貨泉之流通於鄘肆者甚少,民間皆是出會子往來兌使。」(出自《盤洲文集》拾遺)

南宋紙幣還可以向政府兌換黃金、白銀、度牒(和尚身份證,因為當和尚稅比較低,所以和尚身份證可以拿來賣錢),以加強民眾對紙幣的接受度。

並且,南宋每三年會把舊紙幣回收焚毀,重新印製新鈔,以免假鈔泛濫。

但後來的宋金戰爭期間,金海陵王完顏亮率領大軍南下,鈔票不斷印製,發生貶值現象。

到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十四日為止,共發行一千五百六十幾萬道(貫)。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下詔出內庫銀二百萬兩以500萬新會收換舊會,收舊會子焚棄。隔年定三年為一界,每界以一千萬貫為限。

南宋起初盡力維持「錢會中半制」,不輕易改變比率,但銅錢騰貴,朝廷先在收入方面於棄「錢會中半制」,提高會子比率,甚至全由會子繳納。

由於銅錢收入減少,開支方面無法維持中半制,唯有全用會子。

會子價值雖跌,卻逐步取代銅錢成為主要貨幣。會子可用作繳納兩稅、折帛錢,故農民也使用會子,紙幣發展迅速。

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杭州會子庫設置監官。

開禧三年(1207),南宋發行會子的金額平均相當於其賦稅收入金額的82%。(劉光臨:《市場、戰爭和財政國家——對南宋賦稅問題的再思考》)

嘉定二年(1209年),會子的流通額度是一億一千五六百萬貫,已經高達乾道四年的11倍。嘉定十一年(1218年)又增印五百萬道作抗金軍費。

隨著會子發行量的逐漸增多,為防止偽鈔的流通,會子的發行有分界之說,分界即期限。乾道四年始有分界,會子分界發行後,三年為一界,舊會子收回,但未嚴格執行。

淳佑七年(1247年)甚至規定第17、18界會子更不立限,取消了分界發行辦法,最後造成了通貨膨脹,十八界會子二百貫甚至買不到一雙草鞋。

最後:由於南宋後期戰爭開銷過大,稅收根本不夠用,朝廷只好繼續大量印紙幣來支應戰爭開銷,印到最後市場上流通的紙幣遠超過朝廷庫房裡的金屬貨幣量,然後朝廷還取消了每三年把舊紙幣回收焚毀的制度,市場上的紙幣數量連年爆增,當越來越多老百姓換不到他們所要的金屬時,大恐慌就發生了。貨幣失去信用,物價就開始飆漲,人民民不聊生,這就是惡性通膨。

然後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就把南宋打爆了。

忽必烈

紙幣因為本身沒有價值,所以發行紙幣的人必需要持有足夠的貴金屬當擔保,這樣紙幣的價值才會被人民信任。元朝建立後,元朝的紙幣除了用貴金屬當擔保外,還可以用絲綢當擔保。並且忽必烈在各地設有可以讓老百姓把紙幣換成貴金屬或絲綢的「平準庫」。但是兌換要收3%的手續費。

這樣,「平準庫」不只讓人民信任紙幣,也增加國庫收入。

至元寶鈔

元朝紙幣的發展史

統一以前

蒙古滅金後,大量徵收銀,起初並用銀支付華北一帶的開支。當時蒙古人也發行紙幣,但只是暫時性的,流通領域有局限,發行量也很少,反而是地方割據勢力多發行紙幣。

忽必烈即位後,力求填補財政空缺,統一貨幣。他認為銀是與西亞貿易所用的貨幣,不宜用於華北。彷效歷代王朝,使用銅錢本是最佳方案,但當時華北銅錢數目稀少,銅礦不足,戰爭狀態下也難以鑄錢。而紙幣則印造容易,經費低廉,並已在金朝行之有效,忽必烈於是決定發行紙幣中統鈔,以金、銀、絹為儲備金。

忽必烈原意是,初時只發行紙幣,日後則彷效歷朝鑄造銅錢,與中統鈔並用。但在李儃之亂後,漢人財務官員被革退,色目人官員受起用,他們並不固執於使用銅錢。中統鈔管理良好,信譽很高,流通各地,因此忽必烈一朝沒有鑄造銅錢。

統一以後

元朝滅宋時,在東南地區、四川和湖南,紙幣已是主要貨幣,用於財政收支和交易。在福建、兩廣,紙幣的使用也漸增。忽必烈以中統鈔取代南宋會子,下令南宋紙幣要與中統鈔交換。元朝在昔日會子流行的地區成立了平準庫,匯集金銀以備兌換,又設立行用庫,加強回收金銀。

但和華北不同,元朝無法使整個南方都改用紙鈔,因部分地區仍慣用銅錢,數目較多。故滅宋後,對金、銀、銅錢都解除禁令。雖然有地域差異,但紙幣在元末至正後半期以前,一直信譽良好。

元朝紙幣的發行量和發行地域均大大超過前代。元朝廷先後在首都大都和各行省設置了負責管理紙幣印造、發行、兌換、檢驗偽鈔、回收昏鈔等之機構,其中中央的印鈔機構稱印造局,負責印造交鈔庫和定鈔庫等。

元朝原則上禁止使用銅錢,銅錢不少被熔鑄或流出國外。但元朝並非徹底禁止使用銅錢,在至大(1308-1311)及至正年間,為了阻止紙幣貶值,曾解禁鑄造銅錢,作為輔助性貨幣。

但是元朝末年,還是一樣,元朝廷開始亂印紙幣,並且撤掉平準庫,讓人民對紙幣失去信心,惡性通膨爆發。

然後明朝就把元朝推翻了。

整理一下中國古代的紙幣經驗:1.人們天生並沒有那麼喜歡紙,所以發行紙幣的政府必須要承諾紙幣可以換成貴金屬或絲綢之類的「大家都喜歡的東西」。2.不要亂印。印太多,讓人民發現你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大家都喜歡的東西」,你就慘了。

到了近代,各國都由該國的「中央銀行」來印製紙幣。

這些中央銀行就必需在庫房裡放擔保用的貴金屬,來給大家換。用黃金當擔保的紙幣叫「金本位貨幣」,用白銀當擔保的紙幣叫「銀本位貨幣」。

同時用兩種以上的東西當擔保的紙幣叫「複本位貨幣」,例如早年的美國,一美元可以換1個1.6公克的金幣或15個銀幣。

但是複本位很麻煩,因為金和銀的相對價格會波動,所以得常常調整標準金幣和銀幣的相對重量。比較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怎麼這段重點完全放在紙幣上啊?硬幣呢?硬幣不用擔保嗎?沒錯,硬幣不用擔保。

硬幣因為它的金屬本來就有價值,而且一般來說硬幣面額都很小,所以它不需要擔保,它自己的金屬價值就是自己的擔保。硬幣不用擔保,一直到現在都是國際慣例。

但是哪來那麼多的貴金屬來擔保紙幣啊?

宋朝和元朝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東西來擔保他們多印的貨幣,才會失敗。除了貴金屬,有沒有什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來擔保紙幣呢?「華爾街之父」亞歷山大漢米爾頓(10塊錢美鈔上面那位)表示:「有!那個東西就叫『國家信用』!」

亞歷山大漢米爾頓

但是『國家信用』如何具體化呢?

具體實施國家信用具體化的還是美國:二戰後,實施金本位的美國說服各國,用美元當各國貨幣擔保。

美帝表示:「因為美元是金本位貨幣,所以你用美元當你們國家的貨幣擔保,跟用黃金是一樣的意思喔!」

各國真的上當了,紛紛採用美元本位。然後國際貿易也逐漸變成以美元為支付貨幣。1950年代開始,美國出現「進口大於出口」的情況,所以美元不斷被其他國家的人賺走,因為美國的金本位是「保證35美元可以換一盎司黃金」,所以這些賺到美元的外國人,就用這些賺到的美元向美國央行兌換黃金。

美國對自己國內的黃金大量流失,覺得不太爽。到了1970年代之後,稱霸世界的美帝,廢除金本位,逐漸改用美國財政部所發行的債券當紙幣的擔保。

「美國財政部所發行的債券」就是具體化的「國家信用」。債券承諾未來會還債券面額上的錢,並且還會給利息。

只要債券能正常還本付息,那這個債券就有信用。(從二戰結束到1970年代這段貨幣歷史的細節,可以查「布雷頓森林協定」、「史密森協定」、「牙買加協定」,這幾個關鍵事件。)

美國央行所持有的主要資產已經不是古代的黃金白銀了,是美國國債。這些是美國財政部和國營企業的抵押債券。所以現在的美元,真的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不是黃金和白銀。

那中國呢?中國央行大約持有1兆美元的「代表美國信用的美國財政部所發行的債券」,另外還持有其他外國的資產,這些東西加起來大約值25兆人民幣。

這些東西就是人民幣的擔保。(2019年12月數據:美國欠日本、中國各1兆美元)

所以人民幣很大一部份也是建立在美國的「國家信用」之上。

但是話說回來,美國政府負債已經超過17兆美元。而且長年來,美國稅收一直都不足。

或許美國哪天錢軋不過來導致信用破產,美國信用一旦崩潰,那建立在「國家信用」之上的美元也必然崩潰。

如果這一天到來,持有實體的黃金白銀,會勝過持有美元。

所以如果你發現美國信用快要破產,那倒可以投機一下實體的黃金和白銀。可是再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有生之年美國信用還是沒有崩潰,那長期投資黃金和白銀可能會哭喔。

注1:「對央行來說,央行所發行的紙幣是央行的負債。 」(如果覺得難懂,就把「負債」兩個字換成「責任」),在會計的語言,「負債」就是欠債的人要負的責任。所以紙幣是央行的責任,就是央行的負債。

央行本身必須持有「資產」來擔保他對他的負債「紙幣」的責任。

所以我們看一個國家是用什麼東西來擔保該國的紙幣,就是看該國央行所持有的「資產」主要是什麼。注2:現代很多交易連「紙幣」都免了,都直接交割戶頭裡的存款數字。所以我們看一個國家央行發行的貨幣量,會看「紙幣」加「大家存在央行戶頭裡的存款數字」。

這些「央行戶頭裡的存款數字」和「紙幣」一樣,是個本身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所以和紙幣一樣,也需要央行持有某個資產來擔保它。

相關焦點

  • 比特幣與數字人民幣的根本區別是什麼?正確認識貨幣本質,你的錢才...
    最早的貨幣居然是「草」,「錢」原來還是一種工具,後來變成了錢,還變成了稱重的單位;聽說過香菸是監獄貨幣,但方便麵居然也可以取而代之;一個大錢居然有25斤重,直接顛覆我對錢的認識,比特幣和數字人民幣究竟是什麼鬼,那麼多「錢」……
  • 貨幣基金到底是是個啥?純乾貨!
    大家好,我是小漲 這兩天有個新來的同事問我 「小漲,我剛畢業我家人給了我5w元,讓我自己留著備用,你說我把錢存銀行還是存入支付寶裡的餘額寶呢?」
  • 人類貨幣發展史上的四個階段
    貨幣,通俗地名稱就是錢。老百姓有句話說:「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生動而簡練地說明了貨幣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重要地位。關於貨幣的話題很多,我們在此僅簡述一下人類貨幣發展的四個階段。人類的貨幣發展,從開始到目前,已經有四個發展階段。
  • 與錢共舞「思密達」!玩轉韓國銀行貨幣金融博物館
    如今,銀行業務早已轉至新辦公樓辦理,在紀念韓國銀行成立50周年之際,舊址便作為收藏世界珍奇貨幣的貨幣金融博物館對外開放。這裡不單單有韓國錢幣的歷史,多少也融合了世界錢幣的歷史。博物館免費入場,在那裡可以輕鬆愉快地學習各種貨幣知識。雖然是免費的博物館,但各項設施齊備,咖啡館、資料室、母嬰室等一應俱全。
  • 古代貨幣到底有多重,可能令現在的人難以想像
    我們現代已經發展到了電子貨幣時代,不管多少錢,卡或者手機一掃,就到手了。而在之前不久的紙幣時代呢,假如全用百元大鈔,一億元大概是一噸多,一千萬大概是100多公斤,一百萬就輕鬆很多了,10公斤左右,大一點的手提包就可以拎著走。那麼古代貨幣到底有多重呢?可能令我們現在的人難以想像。
  • 錢幣的歷史:古代貨幣多種多樣,那古人出國怎麼兌換
    在當今這個物質橫流的世界裡,我們除了最愛我們的家人以外,我想絕大多數的人和大白一樣都是個俗人,對那個紅板板的鈔票的誘惑力是抵擋不住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我們國家的錢幣是如何而來,還有如何發展的。按照錢的體積和造型可分為以下幾種:弧襠方足布、銳角方足布(異形平首布)、聳肩尖足布、圓肩圓足布、圓足三孔布、平襠方足布。看到刀幣我們就能知道這是一種類似於刀的造型的貨幣。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圓環,面、背有文字或飾紋。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很多電視劇尤其可笑,描寫古人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現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銀票這些荒唐的情節,顯示了創作人無知以及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包括金庸這樣的大師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這些錯誤荒唐嚴重到什麼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紀錄片:《貨幣》全集
    研究和分析貨幣,既是對財富的探討,也是對人性的探討。面對既熟悉又陌生的貨幣,這部紀錄片將帶領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進歷史,進入貨幣的世界……第1集 有價星球國際舞臺,匯率之爭已經成為各種國際會議的主題;而對於普通民眾,通貨膨脹、流動性過剩等生僻的詞彙開始攪動日常生活——這一切都與「貨幣」相關。
  • 商品貨幣和法定貨幣有什麼區別
    商品貨幣我們最熟悉的商品貨幣就是黃金白銀,以前直接用銀兩就可以買到我們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因為銀兩能被所有人接受,所以稱為一般等價物,這個一般等價物我們稱之為貨幣。黃金白銀就算脫離貨幣屬性,不再用來買賣貨物,它本身的價值也不會改變,因為它還有做首飾等用途,該值多少錢一克就值多少錢一克,這種將本身講究具有一定價值的東西用來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交換的,我們稱之為商品貨幣。 法定貨幣如果規定鈔票不再用於流通,那錢還值錢嗎?
  • 什麼是零錢通?錢存在微信零錢通裡面,到底安全嗎?
    錢存在微信零錢通裡面是絕對的安全,零錢通是保本保息的,可以放心大膽的存。什麼是零錢通?其實零錢通就是一個理財平臺,而這個平臺主要是由騰訊理財通和微眾銀行共同提供的。而零錢通裡面其實類似餘額寶這樣的一個理財平臺,在平臺裡面默認都是購買貨幣基金,只要存入貨幣資金都是按天結算利息的。零錢通提供什麼理財產品?零錢通只是一個理財,而這個理財平臺提供的主要是「貨幣貶值」。
  • 袁大頭為何能成為,近代最受人喜歡的貨幣,一塊大洋能買些啥東西
    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民國時期我國的貨幣,主要就是「袁大頭」,也就是銀元,因為這種貨幣,是袁世凱發行的
  • 「銀子」其實是高額貨幣,明朝終身職的絕色ㄚ鬟賣幾兩?
    從高價貴金屬變成貨幣首先,我們得先搞清楚一件事,古代一直都是以青銅(明代中期以後改用黃銅)製作的銅錢(孔方兄,方孔圓錢)為交易貨幣;黃金與白銀雖然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金銀並不是法定貨幣,所以無法拿來當作交易的媒介,它的地位就像是珍珠玉石這樣的珍貴物品,可以拿來炫富但卻無法直接使用。
  • 漲姿勢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包括金庸這樣的大師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這些錯誤荒唐嚴重到什麼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主要為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 婚姻到底是什麼東西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李湘老公的工作是什麼?他導了些什麼呢?鼴鼠君在腦中思考很久,也沒有找到答案。算了,可能「李湘的老公」就是李湘老公王嶽倫的工作吧。有點繞,但很有道理,不信你仔細想想。一句「老公相信你」附帶三個感嘆號,李湘夫婦坐穩2020
  • 李朝早期貨幣形態之十錢通寶
    李朝早期貨幣形態之朝鮮通寶十錢通寶,李氏王朝唯一行用的折十錢,多方考證出處不得定論。《韓國貨幣價格圖錄》定義在孝宗二年。 孝宗二年(1651),常平廳為積極鼓勵貨幣流通的政策,制定了行錢事目制度,規定各邑的百姓在旅行或外出時必須隨身攜帶50文錢幣。 為此,向各地派遣了名為『行錢別將』的監督官。
  • 美國的貨幣叫美元,日本的貨幣叫日元,那中國的貨幣叫什麼呢?
    事實上,並非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能獨立印刷貨幣。 在世界上200多個國家中,只有50個國家可以獨立印刷貨幣。眾所周知,美國的貨幣通常被稱為美元,日本貨幣是日元,泰國貨幣是泰銖,韓國貨幣是韓元。 在中國,我們的貨幣叫做人民幣。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許多外國人工作、生活和旅行的不二之選。
  • 古人用金幣銀幣買賣過東西嗎(《透過幣孔看歷史》之系列)
    咱們都看過無數的古裝戲,遠到春秋戰國,近到清朝辮子戲,大家不妨回憶一下,有誰觀察過,咱們的古人,在哪朝哪代,買東西時用的錢是金幣或是銀幣呢?
  • 《貨幣背後的秘密》你真正的財富是你的時間和自由
    總之是個通俗易懂的紀錄片,深入淺出,未翻譯的會更有味道,看看還是挺好的。為什麼要說這個秘密呢?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時期,在這個十年將要發生的財富轉移將會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轉移。財富從來不會被銷毀,只是被轉移。如果你想把這次危機轉變成一次機會,你所要做的就是對自己的教育進行投資。
  • FBEC2020|何亦凡:虛擬貨幣促使各國央行研究法定數字貨幣
    剛才提到虛擬貨幣是基於一種共識,因為貨幣是法律名詞,目前沒有一個國家把他作為貨幣屬性的東西,虛擬貨幣是投資屬性的東西,無論是買以太坊還是比特幣基本上都是為了投資,不是為了買東西,所以虛擬貨幣是投資屬性的東西。第二,我們認為虛擬貨幣是目前基於廣播式傳輸形成分布式的共識帳本最簡單的應用。
  • 貨幣運作規則,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分析了貨幣的五個定律:無價值,稀缺性,普遍性,穩定性和特質易於分割。這五個特質的特質是平衡的平等的,但是這五個特質也決定了賺錢就不可思維直線性。任何一個直截了當地思考並奔向金錢的人都將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