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外出、不串門」想必是鼠年春節最令人難忘的回憶。
同時,多地發布緊急通知要求當地餐飲、酒店一律暫停營業,九毛九(09922)、海底撈(06862)、唐宮中國(01181)等眾多連鎖餐飲企業也紛紛響應,陸續作出全國門店暫停營業的決定,這給餐飲行業帶來巨大的打擊。
資本市場方面,各上市餐飲企業自春節假期後開市以來,股價集體開啟連續下跌模式。不過在2月4日,因為康復人數增長明顯,市場開始對衛生事件發展態度由悲觀轉向,港股上市餐飲相關公司也迎來集體底部反彈,九毛九、海底撈、頤海國際(01579)、呷哺呷哺(00520)分別錄得5.1%、4.63%、6.63%、3.71%單日漲幅。
受此影響餐飲板塊2月5日早盤延續衝高態勢,但是截止收盤均出現了回落現象,而這個反覆的現象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有可能在餐飲板塊身上出現。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
行情會反覆,格局在變化
經營顯著受損正被市場消化,資金多在期待餐飲的強力反彈。智通財經了解到,正如2003年那年結束後的市場復甦,此次事件正好趕上春節黃金周,大量遊客春節期間的出遊計劃被擱置,根據大型旅行社調研反饋,大部分遊客並未退費,而是選擇保留產品進行延期,因此市場不少資金看好事件結束之後,餐飲、旅遊行業的復甦力度可能會強於2003年。因此2月4日公共衛生事件數據轉好一定程度超出了市場預期,資金開始低價搶籌餐飲板塊。
多空因素疊加出現,餐飲板塊後續走勢可能伴隨多次震蕩。智通財經了解到,餐飲行業2020年上半年業績實質性影響是已經確定的,即使隨著情緒轉向和估值修復迎來股價上行,待到中期業績公布同樣會有求穩資金暫時離場。因此餐飲板塊行情仍具備較強的反覆性,有興趣的投資者波段參與較為合適,選擇標的還是以龍頭企業為佳。
剩者為王,行業低迷利於龍頭企業發展。智通財經了解到,對於餐飲這個高度依賴現金流的行業而言,影響時間可能長達3個月以上的公共衛生事件,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是致命的。而龍頭企業有望憑藉資金充裕、品牌影響力突出、資源整合能力等優勢,把握時機提升自身市佔率。九毛九、海底撈作為擁有管理模式突出、產業鏈完備、食品安全有保障、產品風味佳、服務質量好等多項競爭壁壘的餐飲企業龍頭,具備較強的關注價值。
太二領頭,九毛九強勢依舊
快速擴張中的九毛九,事件過後將延續增長態勢。智通財經了解到,公司旗下品牌包括九毛九、太二、2顆雞蛋煎餅、慫以及那未大叔是大廚,五大品牌囊括西北菜、川菜、粵菜三大菜系,同時包括煎餅、冷鍋串串等小吃,全面覆蓋了低、中、高端消費群體。目前共運營287家直營餐廳,管理41家加盟餐廳,2018年公司收入規模在中式快時尚餐飲企業中排名第三,其中華南地區位於首位。
太二酸菜魚的高增長強盈利能力,將持續帶動公司整體收入增速及利潤率快速提升。數據顯示,公司公司營收從2016年的11.6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8年的28.9億元,CAGR為27.5%,2019上半年更是同比增長41.5%至12.4億元;淨利潤由2016年的0.5億元增長為2018年的0.7億元,CAGR達20.5%,2019上半年淨利潤達到1.0億元,同比增長87.6%。
分品牌來看,九毛九、太二與2016-2018年營收的CAGR分別為10.5%、182.3%,雖然九毛九穩健發展,但是業績增速強勁動力基本都來自於太二的快速擴張,九毛九營收佔比已經從2016年的93.8%下降到2019上半年的55.2%,而太二的營收佔比從2016年的5.8%增長到2019上半年的43.5%。太二作為新生品牌,人均消費從2016年的65元提高到2019上半年的75元,翻座率由2016年的3.6提高到2019上半年的4.9,其2016-2018年營收CAGR達182.3%,2019上半年依舊保持146.8%的高同比增長。
利潤方面,九毛九在2016、2019上半年分別貢獻了90.2%、51.2%,太二則在2016、2019上半年分別貢獻了10.4%、51.9%,由於太二的經營利潤率高於九毛九,因此公司整體盈利能力還在提升。2016-2018年公司經營利潤率在16.8%左右,2019上半年淨利率增長為8.2%,同比提高4.3個pct,經營利潤率增長為19.5%,同比提高2.7個pct。
截止目前,太二仍具備繼續領漲的動力。智通財經了解到,2014-2018年酸菜魚市場規模由40億元增長至123億元,CAGR達32.3%,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預計2018-2024年將以33.7%更高增速增長,2024年將增至705億元。相比於快時尚餐飲、西北菜16.9%、9.2%的年均增速而言有著明顯優勢。太二目前市佔率位列行業第一,前三大公司市場份額合計11.2%,太二市場份額為4.4%,超出第二名0.5%。隨著此次事件結束,太二回歸高增速以及市佔率繼續上行,屆時九毛九有望迎來業績估值雙回歸。
火鍋市場樂觀,海底撈繼續前行
海底撈目前是火鍋行業當中的絕對龍頭,市佔率還在不斷提升。智通財經了解到,作為火鍋及中式餐飲企業的絕對龍頭,憑藉供應鏈和全產業鏈布局、獨特的管理制度以及強大的品牌及規模效應三大優勢,海底撈已經構建較深的護城河。2015-2017年,海底撈整體ROE水平大幅領先餐飲行業平均水平,2016和2017年ROE水平均超過90%,2018年則因大量新店開業所致導致ROE有所下降。經專業人士測試,海底撈新店開業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回收期約10-11個月,考慮新店開業的一次性成本等因素,新店開業基本可以保證在一年內貢獻淨利潤。投資回收期短,使得海底撈即使在大規模開店的情況下,也能快速實現盈利。
目前公司仍處在高速擴張時期。數據顯示,海底撈2018年全年新開店193間,2019年上半年開店速度更是創下記錄,而下半年開店速度比上半年還要快,全年新開門店可能達到297間,在高速擴張下,海底撈的整體翻臺率仍維持在4.8的超高水平,足見其盈利能力的保障。
就未來發展而言,海底撈的擴張空間仍不需要太擔心。智通財經了解到,隨著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式餐飲的普及程度也在全球範圍內穩步增長。全球中式餐飲市場的總收入由2012年的35361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50221億元,年複合增速為9.2%;預計2017-2022年將繼續以8.3%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其中得益於受歡迎程度及其高度標準化、易異地複製的可擴張性,火鍋在中式餐飲中佔有最大市場份額,按2017年的收入計,火鍋在整體中式餐飲中的市場份額是13.7%。
2013-2017年,火鍋餐廳市場的總收入由2813億元增加至4362億元,年複合增速為11.6%,預期2017-2022年將按10.2%的年複合增速增長,到2022年達7077億元收入規模,為中式餐飲中增長最快的分部;其中中高端火鍋市場2013-2017年年複合增速13.9%,還要超過大眾市場的10.7%及高端市場的11.4%。
海底撈無論是國內低線市場下沉、中高端市場定位還是海外市場擴張,都有充足的發展空間,相信公共衛生事件結束,火鍋巨頭將繼續自己的擴張之路,長期價值將會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