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主任告訴你孩子發燒最實用方法
最近,一則名為《德國媽媽把溼毛巾綁在孩子腿上,然後,奇蹟發生了……》的帖子,在金華的媽媽圈裡熱傳。
帖子裡說,在德國,小兒科醫生會免費為家長開設「就醫前的居家護理」,其中一招就是「綁腿退燒法」,就是將兩條毛巾以溫水浸溼,稍微擰乾,將毛巾纏繞在孩子小腿上,20分鐘後解開,用幹毛巾擦乾。原理就是借毛巾冷卻的過程,帶走孩子高溫。
這幾天天氣變化大,小孩感冒發燒的蠻多,媽媽們紛紛討論,這個方法真的有效嗎?通訊員 吳偉嵐 記者 張一諾
綁腿方法退燒不科學
我問了一圈身邊朋友,還真有幾個用過這方法,有三個媽媽直接說「絕對沒用」,一個說「退燒了,不過孩子吃了藥,貼了退熱貼,不知是哪個起的作用。」
昨天,我找到金華市中心醫院兒科門診急診科主任吳綠仙,對此,她表示「這種方法並不科學。」
「帖子我看過,一般孩子發燒39℃以下,我們會建議家長給孩子『溫水擦浴』,帖子裡的方法原理和溫水擦浴類似,但小腿上沒有大血管經過,用溫毛巾綁小腿,退燒效果實在有限。」吳主任說。
「這樣的局部退燒法在中暑、發燒昏迷患者身上會用到,正確方法是:用毛巾包住冰塊放在患者腋下、腹股溝等有大血管流過的地方,可在短時間內通過散熱降低患者體溫。」
孩子發燒一定要送醫院嗎?
那麼,孩子發燒一定要去醫院嗎,哪些情況可以在家觀察?前幾天,吳主任寫了一份給家長的建議。
「現在有蠻多家長,孩子一發燒就送醫院,其實有些情況,並不是必須送醫的。」
「等急診兒科搬進新大樓,我準備把這幾張指南貼在急診兒科診室門口,給家長們參考。」
吳主任和大家分享一些實用小方法
哪些情況可以留在家裡觀察?
1.孩子皮膚、嘴唇和舌顏色正常;
2.反應正常、清醒;
3.正常哭聲或微笑;
4.哭時有淚和黏膜溼潤,眼眶無凹陷。
以上情況下可在家觀察,每4小時評估1次。
注意:交際性微笑是評估患兒的重要指標。
哪些情況下應及時就診?
1.小於3個月的發熱患兒;
2.3~6月發熱患兒,體溫大於39℃;
3.發熱伴有寒戰;
4.皮膚顏色,蒼白或紫紺;
5.對周圍環境無正常反應、長刺激才能清醒、動作減少和無微笑;
6.鼻翼扇動,呼吸急促;
7.黏膜乾燥、餵養困難、尿量減少等;
8.發熱大於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