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材料的百年坎坷「轉正」路

2021-02-13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半導體是指一種電阻率介於金屬和絕緣體之間,並有負的電阻溫度係數的物質。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新四大發明」之一,也作為二十一世紀集成電路、晶片等名詞的載體,這幾年裡半導體的火熱程度從未退卻。

你以為半導體是最近幾十年才被發現的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半導體的「發家史」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來源:https://image.baidu.com/)

那是遙遠的186年前的大清道光十三年,公曆1833年的一天,英國物理學家、「交流電之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像往常一樣在做實驗,可是突然間,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有種材料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現象很反常。這種材料是硫化銀。

一般情況下,像常見的金屬材料,它們的電阻都會隨著溫度升高而變大,但是硫化銀這種材料卻很反常,隨著溫度的上升,它的電阻越來越低,導電性越來越強。就是說:呈現出負的電阻溫度係數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觀測到了半導體在室溫時電阻率約在10^-5~10^-7(歐·米)之間,隨著溫度升高,電阻率指數會減小。從那之後,這個區別於常見材料的性質就成為了識別這種材料的第一個特徵,不過在那個時候,這種材料還是沒有「半導體」這個名字。

六年後的1839年,年僅19歲的法國物理學家亞歷山大.貝克勒爾(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 1820—1891)在協助父親做實驗時意外地發現:將兩片金屬浸入溶液和電解質接觸構成伏打電池,當這個體系受到陽光照射後產生了一個額外的電壓。

直到1883年,又有學者發現:將硒和金屬兩種固體接觸所形成的結受到光照時,也會產生額外的電勢,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現象稱作光生伏特效應,將能夠產生此效應的器件稱為光伏器件。

光生伏特效應,也叫光生伏打效應,是半導體第二個被發現的特徵。但直到這時候,這種材料還是沒有「半導體」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替半導體焦急了

(來源:http://www.sohu.com/a/130277479_264334)

在1873年,英國科學家威勒畢·史密斯(Willoughby Smith)在進行與水下電纜相關的一項任務時發現,光照會促使硒圓柱的電導增加。這個現象後來被稱為光電導效應

又過了14年,在1887年,德國物理學者海因裡希·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在實驗中真正觀察到了光電效應,後來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這種特質成為了半導體的又一個特有的標籤。

大家都知道,光可以看作是由攜帶一份一份的能量的光子組成的。當有光照射的時候,半導體材料就可能吸收入射光子能量。吸收了能量的電子會「躁動」起來了,獲得動能的增加,當動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力時,它就能在十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飛逸出金屬表面,成為可以導電的光電子。

因為電子和空穴是成對產生的,電子增多,空穴當然也就增加了。而電子和空穴都是載流子,這時候載流子的濃度就能大大增加,使得半導體的導電性也大大增加,電阻也會相應地減小。光敏電阻就是基於光電導效應而製成的光電器件。

1874年,德國航天工程師布勞恩(Ferdinand Braun,1850~1918)觀察到:某些硫化物是否能導電與其所加電場的方向有關。如果在它兩端加一個正向電壓,它就是導體;如果把電壓極性反過來,它就儼然成了絕緣體。

同年,出生在德國的英國物理學家舒斯特(Arthur Schuster,1851—1934)又發現了銅與氧化銅的整流效應。這就是半導體的整流效應,也是半導體所特有的第四種特性。這個性質也促成了半導體的第一個應用——利用整流效應製作的檢波器。

(來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36368/)

雖然,在1880年以前,半導體的這4個效應就先後被發現了,但是「半導體」這個名字的出現大概到了1911年,由考尼白格和維斯首次使用了。當然,總結出半導體的這四個特性的工作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貝爾實驗室完成。

也是在這一年,因為鍺材料電晶體的誕生,讓半導體材料真正走上了歷史舞臺。而直到1954年,第一個矽電晶體才誕生;直到上世紀 60 年代後期,矽材料才逐漸取代了鍺並一直「活躍」至今~~

但讓人驚訝的是:到了這個時候,距離半導體的第一個特性被發現,已經足足120年有餘了~~哦對了,矽(Si),就是組成石頭元素之一,也是地球上第二多的元素(扣題)。


直到現代,不僅矽、鍺等為代表的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還有了以GaAs為代表的第二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以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而且它們也分別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也許你不認識它們,但它們的產品的的確確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來源:https://huaban.com/pins/1242578568/)

半導體材料從發現到發展,從應用到創新,經歷了逾越百年的路程。也許您心生疑問,為什么半導體被認可需要這麼多年呢?相寧猜測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許是當時的材料不純。沒有好的材料,很多與材料相關的問題就難以說清楚了吧。

參考文獻:

[1]  林耀忠,韋清,宋水泉. 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M].中南大學出版社,2018.

[2]  科技日報. 半導體內載荷子特徵參數增至7個[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10/15/c_1125104654.htm.

[3]  Robert W. Cahn. 走進材料科學(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中譯本)[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4] 王宏. 簡述半導體材料發展的現狀及前景[J].南方農機,2019,50(15):231.    

[5] 唐婧婧. 半導體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其應用[J].科技風,2019(21):169.   

[6] 閔俊傑. 半導體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其應用[J].科技傳播,2019,11(04):199-200.    

1.量子論中狄拉克符號積分的意義 | 範洪義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被寫入「十四五」!中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發展戰略...
    本文在分析全球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研發與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尋找差距,結合我國現實情況,提出了構建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體系化發展、上下遊協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制定了面向2025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
  • 韓國被日本制裁半導體材料,為我們敲響警鐘
    韓國被日本制裁半導體材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雖然,對於半導體材料的投入和發展需要很多年的技術積累,道阻且長,但也是我們不得不要走的路。文︱蘇嵐還記得2019年6月,日本宣布對韓國進行制裁,對用於智慧型手機及電視機的半導體等製造過程中需要的三種材料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
  • 復工復產推進超硬材料產品優化 豫金剛石潛行第三代半導體
    由於搭上了「第三代半導體「的概念,公司股價短短12個交易日上漲了153%,而同期創業板指數漲幅僅為4%。豫金剛石表示經自查,公司不存在違反公平信息披露規定的情形,不存在導致股票交易嚴重異常波動的未披露事項,不存在其他可能導致股票交易嚴重異常波動的事項。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電子氣體投資寶典
    半導體材料市場空間廣泛2.1. 中國半導體材料市場穩步增長 中國半導體材料市場穩步增長。2018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銷售額達到 519.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7%。其中中國銷 售額為 84.4 億美元。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碳化矽(SiC)
    碳化矽(SiC)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半導體產業的基石是晶片,製作晶片的核心材料按照歷史進程分為: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大部分為目前廣泛使用的高純度矽),第二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砷化鎵、磷化銦),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碳化矽、氮化鎵) 。
  • 寬禁帶半導體材料SiC和GaN 的研究現狀
    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一般是指矽(Si)元素和鍺(Ge)元素,其奠定了20 世紀電子工業的基礎。第二代半導體材料主要指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如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磷化鎵(GaP)、砷化銦(InAs)、砷化鋁(AlAs)及其合金化合物等,其奠定了20 世紀信息光電產業的基礎。
  • 我國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實驗室郭國平研究組與其合作者深入探索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應用於半導體量子晶片的可能性,實驗上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半導體門控量子點作為一種量子電晶體已成為量子晶片的熱門候選體系之一。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體系因其天然的單原子層厚度、優異的電學性能、易於集成等優點,成為柔性電子學、量子電子學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
  • 韓國半導體材料加快擺脫日本,日企業績蒙陰影
    關於半導體和液晶面板生產所必需的氟化氫,韓國企業認為高純度產品的儘早國產化難以實現,將加快改為能在國內採購的低純度產品。韓國企業此前一直因擔心成品率下降而使用高品質的日本產品,其採購戰略的轉變正在給日本原材料廠商的業績投下陰影。世界最大液晶企業LG顯示器自2019年11月前後改變了液晶面板製造工序使用的氟化氫。
  • 半導體氣敏材料:黃色氧化鎢納米線
    黃色氧化鎢納米線被認為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半導體氣敏材料,可以用於製備NO2氣敏傳感器。眾所周知,大氣汙染是環境汙染的一個重要方面,空氣中的NO2氣體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因此,製備出能夠在室溫下工作,並且具有低能耗、高靈敏度的氣敏傳感器吸引了眾多科研人員的注意力。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半導體材料巨頭信越化學市值突破6萬億日元
    據國外媒體報導,受投資者追捧,半導體材料巨頭信越化學股價漲勢如虹,市值突破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20億元)。據外媒統計,信越化學市值在東證主板排在第13位,遠遠高於旭化成、三菱化學控股等大型化工企業。
  • 2020年全球半導體材料行業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分析 臺灣地區穩居...
    半導體材料是製作電晶體、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的重要材料。半導體材料市場可以分為前端晶圓製造材料和後端封裝材料市場。2019年受全球半導體行業下行的影響,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小幅下降,與此同時,臺灣地區憑藉其在晶圓製造及封裝的龐大生產能力,已經連續十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消費市場。
  • 半導體材料之二~掩膜版,光罩
    光掩膜主要分兩個組成部分,即基板和不透光材料,不同掩模版的不透光材料有所不同。基板通常是高純 度,低反射率,低熱膨脹係數的石英玻璃。不同種類光掩膜使用的不透光材料不同。石英掩膜版使用 石英玻璃作為基板材料,光學透過率高,熱膨脹率低,相比蘇打玻璃更為平整耐磨,使用壽命長,主要用於高 精度掩膜版;蘇打掩膜版則使用蘇打玻璃作為基板材料,光學透過率較高,熱膨脹率相對高於石英玻璃,平整 度和耐磨性相對弱於石英玻璃,主要用於中低精度掩膜版;而凸版使用不飽和聚丁二烯樹脂作為基板材料,主 要用於液晶顯示器(LCD)製造過程中的定向材料移印;菲林使用 PET 作為基板材料,主要用於電路板掩膜
  •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概念股全梳理,龍頭已出爐...
    「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而碳基半導體則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我們的碳基半導體研究是代表世界領先水平的。」彭練矛院士說。
  • 日本半導體又一家百年老店扛不住了,比東芝、夏普都牛
    昔日半導體之王,尼康是如何舉白旗投降的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半導體事業始於日本政府的產業計劃,1970年代由官方與民間合作的結果,建立了從半導體設備到半導體生產線的完整事業。當時名為日本光學工業的尼康,借其光學技術推出先進的曝光裝置,製造精密半導體的線路,是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980~1990年代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主因。
  • 集有機、無機材料優點於一體,我國學者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
    集微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消息顯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史迅與陳立東等開創性地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在具有優異電學性能的無機半導體中實現良好可加工和變形能力,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優點合二為一
  • 安泰科技:與光刻機和半導體相關的材料和產品有光刻機鎢合金...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安泰科技提問, 公司在光刻機材料和半導體材料,已經有多項技術和產品實現了世界領先,既然是世界領先了,就不妨讓世界知道,讓投資者知道,請具體說說有哪些技術或者產品或者應用,謝謝!
  • 碳化矽(SiC)緣何成為第三代半導體最重要的材料?一文為你揭秘
    SIC材料的微管缺陷密度基本達到要求,僅對成品率還有一定影響。高壓大功率器件用SIC材料大約還要二年的時間,進一步改善材料缺陷密度。總之不論現在存在什麼困難,半導體如何發展,SIC無疑是新世紀一種充滿希望的材料。
  • 東北證券有色新材料二季度策略:關注黃金及半導體靶材國產替代
    新材料:半導體靶材:進口替代空間達千億級別。靶材是是半導體、顯示面板等的關鍵核心材料,2019年全球靶材市場預計在160億美元左右,國內總需求佔比超30%,但可自主生產的市場規模不足2%,伴隨高端製造業向國內轉移趨勢,國產替代空間明顯,建議關注隆華科技。
  • 大尺寸半導體矽單晶材料卡脖子難題重大突破 首臺設備一次試產成功
    據悉,大尺寸半導體矽單晶材料是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在該領域實現突破,對滿足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意義重大。2018年起,西安理工大學劉丁教授團隊與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緊密協作,開展技術攻關,成功研製出直徑300毫米、長度2100毫米的高品質矽單晶材料。實現了採用自主研發國產裝備拉製成功大尺寸、高品質集成電路級矽單晶材料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