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又一家百年老店扛不住了,比東芝、夏普都牛

2021-02-13 電子工程專輯

↑ 點擊上方「電子工程專輯」輕鬆關注

今年是日本相機品牌尼康成立100周年,但100歲的尼康日子並不好過。尼康兩大主營業務數位相機和光刻機都面臨危險處境,數位相機業務被智慧型手機侵蝕,光刻機業務輸給荷蘭對手ASML公司,業績大跌40%以上,轉而尋求半導體專利訴訟獲利。

相機賣得不好,質量門讓品牌受損

傳統的數位相機早已被手機侵蝕,高端單反成為小眾市場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智慧型手機的衝擊下,所有相機廠商的生意只會越來越難做。傳統相機品牌廠商扎堆日本,多家企業宣布剝離相機業務,知名品牌松下、理光宣布退出相機事業。

來自日本國際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數位相機銷量在2010年達到最高峰,此後就開始逐年下滑,2014年數位相機市場的總體銷量甚至比2000年的水平還要低。2016年前六個月,每個月的相機銷量只有2014年的一半。

根據尼康公布的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2016年4月1日~12月31日)顯示,營業利潤下降了41%,尼康淨利潤虧損0.5億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盈利還高達11億人民幣。公布財報的同一天,由於質量出現問題,尼康映像儀器銷售(中國)有限公司官網宣布停售「致金DL系列」高端數位相機。以至於尼康股價一天蒸發1102億日元,約合66億元人民幣。

尼康的問題或許不止表面那麼簡單。2014年以來,尼康的產品曾多次被曝出現質量問題。2014年,央視「3·15晚會」便曝光尼康單眼相機D600「黑斑門」,隨後D600相機被要求在全國範圍內下架。

2015年7月,尼康發布公告稱,部分在2014年10月~11月期間生產的尼康D750單眼相機的快門無法正常工作,並偶爾會導致圖像部分區域出現陰影。2016年3月,尼康中國官方再次發布公告,追加了可能出現快門組件無法正常運作的D750數碼單眼相機的範圍,稱2014年12月~2015年6月生產的D750相機也會出現上述現象,並表示將對這部分產品進行快門免費檢修服務。

據了解,「致金DL系列」原定於2016年6月預售,但當時發現處理圖片所用晶片有問題,因此尼康在2016年10月對外宣告「跳票」到2017年1月。出了質量問題,尼康的處理方式也受到爭議。據了解,在美國,消費者可以直接免費更換為新機型;歐洲部分用戶把機身內部進灰的D600相機送到服務站除塵後收到了全新的D610相機;在法國,進灰的D600換全新D610的代價也僅需支付很小的一筆費用。但在中國,遭受D600進灰困擾的用戶卻沒能享受到如此待遇。這也導致尼康多年累積的品牌聲譽受損。

2016年11月,尼康宣布為了實現固定費用削減,尼康日本公司的1550名員工將進行重新調配,其中涉及集團總部200人、半導體光刻業務部門約1000人以及影像產品業務約350人。同時,尼康宣布了一個約1000名員工的自願退休計劃,相當於其日本國內員工總數的10%。如果順利,到2017年3月31日,總人數將減少1000人。

有業內人士指出,尼康在微單市場趕不上索尼,在單反上鬥不過佳能,加之公司產品線相對短,導致尼康業績表現一年不如一年。而尼康明知數位相機市場下滑,仍固守原來的相機領域,包括縮減成本以及研發新的DL系列相機等舉動。

ASML通吃EUV光刻機,尼康淪為小角色

傳統相機廠商轉型的重要方向是專業光學領域。比如醫療領域的光學鏡頭、半導體光刻系統等等,但是這種專業領域的競爭比消費領域更加激烈。就拿半導體光刻來說,這是一種極為精密的光學技術,是把晶圓變成布滿線路的半導體元器件。隨著性能的需求不斷提高,這些元器件上的線路要求越來越精密。

這就需要光刻機打出的蝕刻光的波長越來越短,精細度越來越高。這方面尼康本來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後來慢慢被一家叫做ASML的荷蘭公司逐漸趕超。上遊企業總共就那麼幾家,很快演變成贏家通吃。日前,日本半導體設備和數位相機製造商尼康宣布,決定在德國、日本、荷蘭地方法院起訴光刻機巨頭ASML和德國光學巨頭蔡司,ASML侵犯該公司11個歐洲專利,要求禁止其銷售相關設備,並請求索賠38億美元。EUV光刻技術讓ASML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高端光刻機市場,ASML去年全年營收約74億美元,銷售了139臺光刻機,創歷史新高。資料顯示,ASML極紫外光刻機去年銷售了四臺,單臺的平均售價達1.1億美元。

兩家公司之間的專利官司曠日持久,於去年談判破裂,相關專利糾紛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12月,當時尼康向美國法院提交對ASML侵權訴訟。在2004年,尼康、ASML和蔡司三家公司達成專利交叉許可交易,其中一些專利是被永久授權的,另外一些專利的授權日期在2009年12月31日截止。雙方同意互不採取法律行動的過渡期也在2014年12月31日結束。期間,ASML不再向尼康交付專利授權費用,ASML認為EUV光刻技術使其擴大了業務。在2010年,尼康試圖重新和ASML、蔡司談判新的專利授權。

隨後,雙方的專利糾纏一直到現在。尼康連同蔡司一起起訴是因為,ASML本質上是一家研發和組裝公司,所有關鍵產品,光源和鏡頭來自蔡司和Cymbal,傳送帶來自VDL。ASML公司產品上的曲線和折角。EUV與193nm光源的多重成像技術(左)相比,保證了產品有更加尖銳的形狀(右)。圖中線的最小寬度為24nm

ASML總裁兼CEO彼得·溫尼克(Peter Wennink)則表示:「尼康的訴訟毫無依據,沒有必要,為半導體市場製造了不確定性。」溫尼克還稱,阿斯麥曾多次試圖與尼康談判,希望能對當前的一份交叉授權協議進行延期,雙方應該在市場上而不是在法庭上展開競爭。

市場專家VLSI Research總裁G. Dan Hutcheson表示,尼康是光刻系統的領導者,在1990年之前佔據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今天,ASML通過公開EUV光刻技術取得大部分高端市場。在競爭失利的情況下,只有8-9%市場的尼康希望通過專利訴訟獲得所有研發投入的資金回報。

查詢歐洲專利相關號碼信息可知,包括1598855;1652003;1881521;2157480;2264531;2624282;2717098;2752714;2765595;2808737;2937734。日本專利號是4604452和5708546。

昔日半導體之王,尼康是如何舉白旗投降的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半導體事業始於日本政府的產業計劃,1970年代由官方與民間合作的結果,建立了從半導體設備到半導體生產線的完整事業。當時名為日本光學工業的尼康,借其光學技術推出先進的曝光裝置,製造精密半導體的線路,是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980~1990年代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主因。

但是,1984年從荷蘭電機大廠飛利浦(Philips)獨立的ASML,由於積極與外界學校及廠商合作,並積極對合作單位公開技術,逐漸抓到市場契機,後來居上;而尼康堅持自我主義,對外合作與技術開放不夠積極,市佔率逐漸下滑。特別重要的是2000年代初期,ASML因應市場需求,率先推出12吋晶圓曝光機,尼康與佳能(Canon)在此時的落後,導致市佔率持續下滑。1993年尼康在曝光機市場的市佔率曾接近50%,日廠總合近75%;2015年ASML的市佔率已達81%,尼康與佳能合計不到19%,可說徹底失利。

雖然在2000年代失敗的日本半導體大廠,並不只有尼康,日立製作所(Hitachi)、Sony、Panasonic等廠,也都面臨問題,必須切割或縮小半導體事業部門,但這些公司在組織改造後,不管是放棄半導體事業的日立,還是專注單一產品的Sony或東芝(Toshiba),經營都有起色。

但尼康不同,當先進國家的半導體業開始轉向水平分工,尼康依然堅持從頭到尾自力而為的垂直整合,事業一直無法好轉。

據一位曾在半導體晶圓廠工作過的人員表示, 從其進入半導體行業起,尼康的晶片光刻機就在逐漸衰落,而荷蘭ASML則一步步佔據市場統治地位,尼康光刻機唯一剩下的優勢就是同類機型價格不到ASML的一半。但英特爾在新製程中停止採購尼康的光刻機給了尼康致命一擊。據了解,所有主流半導體產線中只有少數低階老機齡的光刻機還是尼康或者佳能,其他基本都是ASML的天下。

據這位行業人士透露,Intel新CEO上臺後,不再延續與尼康的620D合同,尼康推出了630D後,Intel也無動於衷,尼康投標失敗。尼康光刻機的小問題不少,trace 判定能力不行,經常出錯。troubleshooting時非要有特定經驗的人才能憑第六感覺判斷問題。而且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scan和etching同步,這與ASML的dual scan差太遠,還有一系列小問題時而在不同的尼康機型上發生,作業系統上設計的架構有缺陷,這些雖然是原因之一,但都不是尼康的致命問題。最致命的就是尼康620D在黃光之後做不下去。overlay實際效果和尼康官方的specification 差了一大截。這個是process engineer們不能容忍的,先進位程本來就是燒錢的,成本不在邊際考慮因素中,鑑於現狀,technical support團隊是不能容忍採購團隊為了省成本而去採購尼康光刻機。

在其工作的FAB,兩臺尼康620D都是這個情況,這還是他們尼康銷售人員低價打進來的兩臺設備,晶圓廠自然不滿意,也就沒有再嘗試買尼康的ArF浸潤光刻機,直到現在,高精度etching和scan環節仍然都是ASML光刻機。而在低階的KrF光刻機上採購上偶爾會選擇佳能,因為超級便宜,並且這個DRAM的第一步etching環節根本沒有太高技術要求。

被ASML壓得沒辦法,在2009年,尼康表示將重組半導體相關組件業務,以便在未來三年內節約180億日元固定成本。作為成本節約計劃的一部分,尼康曾將4座半導體相關設備工廠整合為2座,同時將縮減新加坡分公司規模,並將部分部門轉移至中國臺灣地區。

尼康副社長兼財務長岡昌志,在記者會上面對半導體設備事業的未來,甚至曾經脫口說出,該公司甚至有考慮半導體設備事業的清算出售事項,不過中短期內還不會拋棄這項事業,而是減少研發費用,轉向還有營利機會的利基市場,力求2017會計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轉虧為盈。

但減少研發投資,實質上意味著退出利潤最高的最尖端曝光裝置市場,也等於是宣告尼康在半導體設備事業舉白旗投降。

尼康現在之所以還算一家半導體設備供應商,那是因為尼康的屏幕面板光刻機業務還在正常運營,而尼康最新的Ar-F immersion 630賣價還不到ASML Ar-F immersion 1980D平均售價的一半。為了追趕ASML,尼康嘗試改進了ArF浸潤裝置的18寸晶圓技術,加速納米壓印技術發展,不過,18寸晶圓廠建設計劃已經被無限期延後。目前市場上提供量產商用的光刻機廠商有三家:阿斯麥(ASML),尼康(Nikon),佳能(Canon)。以銷售額計算,2010年阿斯麥公司高端曝光機市佔率已達到將近90%。2011年阿斯麥公司於半導體設備商已超過美廠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成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商,從此開啟了ASML EUV光刻技術時代。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Q1的ASML銷售額中,有35%銷往中國,除了三星在西安的超大型3D 10納米級NAND晶片廠擴產外 和intel在大連的晶片廠升級外,中國本土廠商也買到了ASML的光刻機(不過由於北約的瓦森納協議限制,中國只能買到中低端ASML光刻機),這是中國外交的一大突破。

工匠精神害死尼康:堡壘失守,王國淪陷

中科大胡不歸認為,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拖累了尼康。

對你沒有看錯,就是被工匠精神害了,工匠精神就是被媒體炒得情懷滿滿、逼格高,實則是日本失落20年的罪魁禍首。日本除了少數小眾領域可以吃老本,其他領域都明顯衰敗。被情懷媒體炒作的所謂 「工匠精神」恰恰是日本殭屍經濟的病因之一。

工匠精神會形成企業的自我路線束縛,與日本社會分工固化 相輔相成,互為副產物。日本的社會分工固化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企業的工匠道德綁架 無形中把 日本產業鏈的路線逼到了非主流。(因為主流技術路線一直都在被 美利堅 和 以色列顛覆,不應變就會淪為非主流)當技術路線和企業戰略走錯方向,技術聯盟站錯隊時,後果可想而知,再多努力都是徒勞,再多的精雕細琢都是浪費資源、徒增債務,有些日企甚至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某些日本的失敗技術路線如等離子體面板、交叉射頻、藍光等撞了南牆後想回頭也沒機會了,太晚了。

工匠精神是「果」,那麼「因」就是如今這個固化的日本高度成熟封建社會,子承父業,孫承祖業,漁民的後代永遠是漁民,刀匠的後代永遠是刀匠,和尚的後代永遠是和尚(日本特色,滑稽),紋身師的後代永遠是紋身師。至少也是必須有一個長子繼承家業。這個因果關係要是在歷史中溯流而上推導,只能說沒有科舉制度的古代日本史把日本塑造成沒有階級流動的社會(明治維新這種特殊歷史時期除外),武士的後代永遠是武士,匠人的後代永遠是匠人,漁民的後代永遠是漁民,獵人的後代永遠是獵人,總之資源配置毫無流動性。

在工藝品時代也許這套社會體系能給日本帶來他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輝煌,但是從網際網路時代開始,以美國、以色列推動的無序產業變革逐漸打碎這一切,仿佛曆史底蘊的積累在蠻荒者面前顯得弱不禁風。事情不僅僅是工匠社會的日本無緣網際網路技術潮流那麼簡單,網際網路革命意味著一系列經濟模式革命、商業策略創新和勞動分工流轉,新興商業概念如專利流氓律師團、產業鏈一波流、山寨推塔流、技術標準合縱連橫、訂單卡位等等層出不窮。不隨機應變則必死無疑。

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使得全球的開放經濟體的idea更容易傳播共享,思想顛覆更頻繁,產業變革會以分布式的方式加速進行。工匠精神不僅難以受益,而且被工匠精神固化的經濟體會受到更高頻率的變革衝擊。

而日本社會的補救方法反而是進一步加強對這種固化體制的保護,簡直是逆潮流,「大而不能倒」已經是讓很多國家的經濟界煩惱的一件事了,日本不僅有「大而不能倒」,還有「老而不能倒」,日本社會的百年老店怎麼能倒?即使是三井三菱財團以外沒爹沒娘的老字號或者百年小作坊,就算負債超過200%還是得硬撐,申請破產難於上青天,且上遊供應商的工匠圈和下遊採購商的工匠圈都不希望失去一個高度匹配的熟悉事物。一但某個產業衰落,整條泛產業鏈的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就越發低下;而且產業上下遊互相拖後腿,匠人精神往往造成產品線在上遊對本土特定供應商過度依賴,在下遊對特定採購商過度依賴,說的直白點,某些工匠換個產品設備線或商業規則就不會做了。

打敗尼康,從此ASML壟斷了全球光刻機中高端市場,結果卻導致整個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都潰敗了,破壞範圍超過華爾街的最初預期,事後總結的原因之一就是匠人精神導致日本產業供應鏈固化,一個堡壘失守,整個王國淪陷。

尼康晶片光刻機失利,日本失去一家巨頭

如今ASML的晶片光刻機已經把日本的晶片光刻機廠商尼康和佳能都踩爛了,晶片光刻機進入EUV時代,ASML從此奠定壟斷地位,佳能直接退出晶片光刻機領域了,僅保留低端半導體的i-line和Kr-F光刻機。尼康還在垂死掙扎。半導體先進位程壟斷三巨頭(臺積電,三星,intel)就是ASML的股東,擁有ASML的EUV光刻機的優先供貨權。

20年前的Intel、三星、臺積電的工程師們也許只能和尼康佳能的光刻機打交道,被迫接受著日本工匠式的教條灌輸和培訓,但他們一直想著換花樣。光刻機從immersion革新到dual scan這種異想天開的方案,當時面臨很多風險,背後的市場需求支撐就是Intel、臺積電、三星工程師的各種天馬行空般嘗試,擾亂利益關聯產業鏈的代價是必須的。被日本工匠們鄙視為不踏實的浮躁韓國、美國、臺灣工程師和ASML那些異想天開的天才們一同埋葬了日本的半導體產業。

不知道尼康的步步落後是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策略,還是跟不上時勢,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ASML已經牢牢把握了光刻機,尤其是下一代7nm光刻的入口,屆時尼康和佳能將無任何挑戰其地位的武器。和日本很多其他半導體產業一樣,他們又失去了一個曾經引以為傲的資本。

面對困境,尼康也在做跨界嘗試。2015年尼康收購英國視網膜成像診斷儀器生產商Optos,計劃將自身的圖像處理技術與Optos的產品及技術整合,開發高精度診斷設備。從去年推出的新品也可以看到,除了單眼相機的更新外,尼康正嘗試著進入全景VR領域、極限運動相機領域,並推出全景相機KeyMission 360。

1917年,東京計器製作所的光學計量儀器部門和巖城玻璃製作所的反射鏡部門合併,成為一家更完善的光學企業,並命名為Nippon Kogaku K.K,這是尼康最初的公司,從此開啟百年尼康發展之路。對於百年尼康來說,如今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平衡新老業務發展成為關鍵,否則很有可能重蹈夏普被收購的覆轍。

尼康轉型是否能夠成功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ASML已經牢牢把握了光刻機,尤其是下一代7nm光刻的入口,屆時尼康和佳能將無任何挑戰其地位的武器。和日本很多其他半導體產業一樣,他們又失去了一個曾經引以為傲的資本。

看完本文有收穫?請分享給更多人
關注「電子工程專輯」,做優秀工程師!

回復關鍵詞有乾貨:電路設計丨電容丨三極體丨PCB丨接地‧‧‧‧‧‧

加入「模電數電」「嵌入式」微信群請加微信13264108376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閱讀原文可一鍵關注+歷史信息

相關焦點

  • 「筆記本電腦之父」退出個人電腦市場,東芝相關業務被夏普收購
    8月10日上午,東芝宣布,公司將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而接手其該業務的是此前已經購買了東芝PC業務股份的夏普。兩年前,東芝將其80.1%的PC業務股份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夏普,夏普將該部門更名為Dynabook。夏普在6月份行使了其購買剩餘19.1%股份的權利。
  • 百年東芝不再,連U盤也沒留下
    從雷達到電晶體電視,從微波爐到彩色影像電話,從日文字處理器到DVD、HD DVD,從水輪式發電機到感應電動機,從洗衣機到電冰箱再到電飯煲,東芝都是日本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然而要想駕馭市場,雄厚的實力遠遠不夠,敏捷的「身手」更為重要。但對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巨輪而言,每一個錯誤都可能是致命一擊。如果時光能倒流,東芝或許不會買下那隻吸血不創收的核電業務。
  • 為什麼郭臺銘偏愛收購日本公司?
    郭臺銘對日本公司的鐘愛可能無人能及,在先收購了日本百年老店夏普,投資軟銀亞洲資本之後,他又對日本東芝公司拋出了橄欖枝。
  • 為什麼郭臺銘偏愛收購日本公司
    郭臺銘在先收購了日本百年老店夏普,投資軟銀亞洲資本之後,他又對日本東芝公司拋出了橄欖枝。
  • 透過東芝案,看郭臺銘大戰日本經濟高官
    對此,郭臺銘表示,「東芝我還沒出局,這和夏普很像,之前都說出局出局,就我個人來說,還有5成以上的把握,我還是有機會。日本相關人士指出,日本經產省介入東芝收購案的可能性很高,郭臺銘的憤怒並非憑空而來。 日本政府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之間的「戰爭」,從夏普開始,東芝半導體是第二回合。之前的鴻海股東會,郭臺銘痛批日本經濟產業省。6月27日的記者會上,經產省大臣世耕弘成對此強調,郭臺銘有所「誤解」。「無論是東芝或夏普的案子,都是徹底誤會。
  • 日本東芝宣布退出筆記本電腦市場,夏普接手剩餘股份
    文 | 財聯社美東時間周日報導,曾因衛星系列筆記本電腦而在科技界大受歡迎的日本東芝公司(Toshiba),正式宣布退出筆記本電腦市場,並將其在業務中的剩餘股份轉賣給另一家日本電子電器公司夏普(Sharp Corporation)。
  • 郭臺銘為何非得搶下東芝?3個原因告訴你
    日前鴻海讓日本百年老店夏普由虧轉盈如果夏普是沒落的日本百年貴族,那麼東芝絕對是正宗的日本王室公主,只因王室兄長(核能事業)拖累,以嫁出公主,收取聘金補足。對鴻海而言,過去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卻近在咫尺、伸手可及,令鴻海不僅一見鍾情,更使出混身解數,要獲取芳心。鴻海為何愛東芝?有 3 理由但東芝半導體事業,與鴻海領域相去甚遠,為何郭臺銘搶親東芝?
  • 東芝!
    2016年總資產5兆日元,僱員18萬人,在日本製造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然而,就是這麼一家僱了18萬員工、聲名赫赫的巨無霸公司,如今卻說垮就要垮了。東芝究竟是怎麼混的,居然搞到要倒閉了?這幾年,東芝出的事情並不少,過勞死事件層出不窮。去年電通的東大美女因為過勞而自殺,這種事在東芝並不稀奇,光被認定的就有08年,09年。
  • 東芝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
    驅動中國2020年8月10日消息 據騰訊科技報導,當地時間周一,日本東芝公司發布聲明,正式宣布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並將其個人電腦業務剩餘的少數股權轉讓給夏普,從而結束了在個人電腦領域長達35年的拼搏。東芝在聲明中稱:「東芝特此宣布,已經轉讓了Dynawok公司19.9%的流通股給夏普公司。此次轉讓的結果是,Dynabok成為夏普的全資子公司。」據了解,兩年前,東芝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PC業務的80.1%的股份出售給夏普公司,隨後夏普將該部門更名為Dynabook。6月份,夏普購買了剩餘的19.1%的股份。
  • 始於1985「筆記本之父」東芝終退出筆電業務
    IT之家8月8日消息本周四,東芝(Toshiba)正式確認將其僅剩的 19.9% 股份出售給夏普,宣示東芝已正式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IT之家了解到,東芝創立於 1875 年 7 月,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以及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在 1985 年開發出了 Mbit 的 CMOS 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從此進軍筆記本電腦業務。東芝號稱是全球第一家量產上市膝上翻蓋型個人電腦 Thorn EMI Liberator 的企業。
  • 東芝正式宣布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將剩餘PC股份賣給夏普
    8月10日,當地時間周一,日本東芝公司正式宣布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並將其個人電腦業務剩餘的少數股權轉讓給夏普,從而結束了在個人電腦領域長達35年的拼搏。 兩年前,東芝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個人電腦業務——東芝客戶解決方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S)80.1%的股份出售給夏普,夏普隨後將該部門更名為Dynabok。
  • 東芝把大財主鴻海懟了,稱「郭臺銘就是個騙子!」
    因物業繳納欠費將禁止樂視員工進樓1.26億元收購一家印度公司股權,阿里影業是怎麼想的?▼一、東芝把大財主鴻海懟了,稱「郭臺銘就是個騙子!」同時,因為鴻海主經營範圍不包含半導體,所以鴻海還有望規避這起半導體界大咖「分屍」案所帶來的反壟斷審查。但是鴻海仍有劣勢,目前中國半導體界已然遭到世界抵制,我國一系列挖角、收購等行為引起了世界半導體界的反對。因此,日媒稱日本方面不願意讓半導體技術外流到中國。更為重要的一點,東芝高層認為鴻海 2016 年收購夏普時,在雙方敲定協議後、卻發生鴻海大砍收購額的事情。
  • 東芝半導體業務首招鴻海豪砸3萬億?
    報導指出,Western Digital(WD)、SK Hynix、美國投資基金KKR等陣營出示的收購額皆在1萬億日元以上(不到2萬億日元),且參與競標的企業幾乎都是以100%收購東芝半導體事業股權為前提。
  • 日本為啥不想讓郭臺銘買夏普?
    準確地說,是「準丈人」日本政府方面未必允許郭臺銘買下夏普。上周六,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赴日本再次向夏普下6590億日元重金「提親」。幾天前郭臺銘為收購夏普給出的價格還是5000億日元。要知道,最早傳出這一消息時,鴻海的報價數字還停留在2500億日元--已經是溢價50%了。然而,郎有情,妾未必有意。準確地說,是「準丈人」日本政府方面未必允許郭臺銘買下夏普。
  • 威騰電子確定拿下東芝半導體?中國當局或不同意!
    關於東芝(Toshiba)半導體事業子公司「東芝記憶體」(TMC)出售案,東芝與合作夥伴Western Digital(WD)之間的協商進入最終調整階段,雙方高層於28 日展開會談,針對出售條件等細節進行磋商。
  • 公司環球日本就是不想讓郭臺銘買夏普,為啥?
    (微信號:bigson)上周六,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赴日本再次向夏普下6590億日元重金「提親」。幾天前郭臺銘為收購夏普給出的價格還是5000億日元。要知道,最早傳出這一消息時,鴻海的報價數字還停留在2500億日元--已經是溢價50%了。然而,郎有情,妾未必有意。準確地說,是「準丈人」日本政府方面未必允許郭臺銘買下夏普。
  • 日本百年家電品牌,年營收5264億,力壓美的、格力、海爾
    不過,如果將時間往前推20餘年,那時候國人更青睞日本品牌。因為當時市面上基本是日本家電品牌,比如東芝、夏普、大金、松下等。今天給大家介紹下松下電器。資料顯示,松下電器(Panasonic)創辦於1918年,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是一家全球性的電子廠商,從事各種電器產品的生產、銷售等。目前,在全球擁有529家公司,員工接近26萬人。
  • 除了炮轟日本政府、手撕報刊,郭臺銘還曝出了一件大事
    日前,全球最大組裝代工集團鴻海召開股東大會,郭臺銘邀請李開復親自坐鎮主持,期間手撕報紙,直言東芝半導體出售事件還未結束,鴻海還有過半機會;指責日本政府在背後暗箱操作
  • 日本家電銷售轉戰線上 海信東芝逞強熱銷榜
    商場、活動中心、飲食店等都接連做出應對措施,從減少開店時間到閉店,這也對日本家電市場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三是雖然用戶不能外出,但需求並未抑制,這是大件家電線上消費升溫的根本。由於線下實體店暫時關閉,而網購則成為主要消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