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也是人體最不知疲倦的器官。不論睡或醒,心臟總是一刻不停地工作著。不論什麼時候,心臟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給健康帶來巨大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治療和搶救刻不容緩。蘇北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就是一個為心臟健康保駕護航的地方,憑藉精湛的醫術和精誠的醫德,科室醫護人員用心去呵護心,一次又一次書寫著生命的奇蹟。
不開刀,更換「心門」
「感謝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不開刀就解除了我的痛苦,太神了!」接受手術的第三天,72歲的陳某已經能夠下地行走,他高興地對醫生表示感謝。陳某是一位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7年。去年底,他反覆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睡覺都無法平躺,甚至無法完成一次完整的血透治療。在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經檢查確診,他患上了心臟瓣膜病,主動脈瓣嚴重狹窄並伴有嚴重心衰。
主動脈瓣膜相當於心臟的大門,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臟瓣膜可能會出現老化,導致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通俗地說,「門」打不開或關不嚴,造成在心臟內的血液無法正常流動,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心臟肥大、心力衰竭,出現胸悶、氣急、頭暈、乏力等,嚴重時甚至暈厥、猝死。如不及時治療,兩年的死亡率超過50%。
瓣膜狹窄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藥物治療。這種方法能夠短期減輕症狀,但「治標不治本」,無法根治。第二種是外科換瓣手術,需要全身麻醉、開胸、體外循環和人為心臟停跳,對病情複雜、年紀較大或者合併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來說,風險比較高。第三種是微創介入手術,即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英文縮寫TAVR)。這種方法不需要開胸,而是在大腿根部血管穿刺,利用輸送系統將人工心臟瓣膜植入體內,給心臟換上一個新「門」。根據陳某的情況,心內科主任何勝虎教授團隊為他實施了微創介入手術。術後第三天,陳某就能夠下地行走,胸悶氣短的症狀也得到了明顯緩解。
TAVR技術有創傷小、痛苦少、不開胸、恢復快等諸多優點,但技術難度也非常大,國內能夠獨立開展此項技術的醫院並不多。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紀軍主任醫師牽頭獲得醫院「特殊重大扶持技術項目」政策扶持,自2018年4月成功開展第一例TAVR手術以來,截止2020年4月已成功實施20多例,不論是數量還是技術水平,都站在了省內前列,給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和伴有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心肌活檢,查找心臟肥大之因
對於醫學而言,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對心內科來說,更是如此。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不僅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壓、心力衰竭、結構性心臟病以及心肌病等方面具有豐富的救治經驗,更有多項診療技術首開省內、市內之先河。
近年來,科室在不明原因心臟肥大的診療中,也取得了關鍵技術上的突破。有一些患者,心臟不明原因肥大,由於不能明確診斷,無法治本,只能對症施治,只能採取治標的辦法,結果是不能根治,患者病情反覆,四處求醫,給正常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困擾。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開展的心內膜心肌活檢術,給這類患者帶來了希望。
心內膜心肌活檢,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心肌活檢鉗插入患者心室,採取心內膜心肌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這種技術可以直接從心臟取樣,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很多不明原因的心臟肥大,特別是澱粉樣變,通過心肌活檢可以確診,為後續的對症施治提供了依據,奠定了基礎。
由於這項技術是直接在心臟上取樣,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能夠常規開展此項檢查的醫院很少,以江蘇省而言,目前省內能夠常規開展的醫院僅有幾家,蘇北人民醫院就是其中之一。在何勝虎主任帶領下,徐冰、紀軍、陳述等骨幹,以及諸多年輕醫生,形成了技術人才梯隊,積極引進新技術,開展新項目,不斷提升治療能力,造福患者。
螺螄殼裡做道場,預防「卒中」
房顫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目前,中國房顫患者超過1000萬,房顫合併冠心病患者人群佔40%。研究顯示,房顫合併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卒中風險明顯高於普通房顫患者。房顫患者形成血栓風險高,需抗凝治療,冠心病患者的血栓需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抗凝聯合抗血小板,其出血風險是臨床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如何在抗凝和抗血小板中找到平衡,如何既能預防心血管事件及卒中發生,又能避免出血事件的發生非常重要。
左心耳是左心房的一個附屬部分,外形似「螺螄殼」,非瓣膜性房顫患者90%的心臟血栓來源於左心耳,左心耳封堵術就是把這個「螺螄殼」的口部封閉起來,不讓血液進出,避免血栓脫落。作為一種新的結構性心臟病治療策略,為解決冠心病合併房顫患者PCI或CABG術後抗凝和抗栓問題帶來了曙光。自2002年國際上推出左心耳封堵技術以來,多項研究充分證明了左心耳封堵術預防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長期有效性。目前,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常規開展左心耳封堵術,預防冠心病合併房顫患者卒中的同時,減少了出血的風險。
爭分奪秒,綠色通道挽救更多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疾病,臨床表現為劇烈胸痛,如診療不及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搶救必須爭分奪秒。但出現胸痛症狀的患者,並不都是以上幾類疾病,帶狀皰疹、胃炎、腸炎等患者,也可能出現胸痛症狀,為更好地搶救重症患者,需要迅速準確地將這類高危患者篩查出來,為他們開闢綠色通道。2016年,蘇北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成為國家級胸痛中心,為危重症心梗患者搭建起一條專屬的急救通道。何勝虎主任舉例:「以前一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從進入醫院到搶救成功可能需要兩個小時,胸痛中心成立以後,現在最快不到40分鐘就能夠完成。」在需要爭分奪秒的危重症搶救中,一下子贏得一個多小時的寶貴時間,極大地提高了搶救成功率。這背後,是胸痛中心的有效運作和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的結果。
去年 7月31日,河北來揚務工的26歲小夥突發胸痛,並出現心力衰竭症狀,120將患者送至蘇北人民醫院。心電圖檢查提示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有生命危險,需要立即進行急診冠脈造影手術。當時患者父母遠在河北老家,陪同前來就診的只有一個朋友,隨身帶的錢也不多,為搶救患者生命,當天醫院醫療總值班、心內科何勝虎主任當即決定,啟用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在徵得患者和家屬同意後,立即將患者送至心導管室,由心內科瓣膜組主任徐冰為患者手術。經造影證實,患者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冠狀動脈-前降支近段完全閉塞,病情非常嚴重,手術中,患者幾度出現變化,劇烈胸痛,急性左心衰,冠脈無複流……徐冰一邊安撫患者,一邊冷靜處理各種問題,克服一道道艱難險阻,終於在32分鐘內完全開通梗死血管,成功地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拽了回來。
2018年10月,揚州市胸痛中心聯盟成立,聯盟由包括蘇北人民醫院在內的52家醫療機構共同參與,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何勝虎主任任執行主任委員。聯盟的成立,意味著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的醫療資源可以更快更好地覆蓋揚州地區,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對心臟健康的關注與呵護,並不只有搶救,隨著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實施,國家對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心臟康復作為心血管疾病閉環管理非常重要的環節,越來越受到醫院的重視。2019年12月,蘇北人民醫院心臟康復中心通過認證,成為首批中國心臟康復中心單位,這對於推動區域內心血管疾病從預防、救治、康復到健康促進的一體化管理,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六十年傳承,不忘初心
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建科於1960年,六十年光陰流過,「樹高尚醫德,攀技術高峰」的精神薪火相傳,技術不斷精進的同時,科室文化積澱愈加深厚,結出豐碩的成果。在科室精神的薰陶下,醫護人員用行動踐行從醫初心,不斷譜寫著感人的故事。
陳述:疏通血脈援北疆
2017至2018年,心內科主任醫師陳述援疆,任新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陳述曾在北京阜外醫院和南京市第一醫院進修,主攻介入心臟病學,擅長冠心病的介入診治及臨床工作。新源縣醫護資源相對不足,且當地飲食習慣以肉食為主,心梗發病率較高,尤其缺少像陳述這樣的心血管專家。援疆期間,他門診接診1500餘人次,完成冠狀動脈造影300多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150多例、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40多例、臨時起搏器植入術1例,科內講座40次,會診400餘次,下鄉巡迴義診10餘次。一連串數字背後,是他飽滿的熱情和高強度的工作。
陳述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在工作中,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先進的、科學的治療方法傳授給當地的醫務工作者,還注重在科室病房查房、專家門診等日常工作中,加強與同事的交流,帶領他們共同處理病人病情,講解診斷治療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隨時糾正他們工作中的錯誤理念及方法,不斷提高當地醫務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在他的指導下,新源縣人民醫院心內科已經能夠獨立完成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的常規及急診手術。
陳述援疆的事跡,感動了當地的患者,也感動了文藝工作者,援疆題材話劇《那拉提戀歌》中主人公援疆醫生心內科劉主任,就是以陳述為原型的。
張娟:像前輩那樣救死扶傷
去年10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和《共同關注》兩個欄目不約而同把鏡頭對準了蘇北人民醫院的兩位護士。10月6日,一位男子在騎電動車是不慎摔倒,導致顱內出血,心臟驟停,兩名蘇北人民醫院的護士先後經過,毫不猶豫當街跪地搶救,為該男子進行心臟復甦和人工呼吸,10多分鐘的搶救,使該男子恢復了心跳,為後續的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跪地救人的護士中,有一位就是來自心內科的張娟。
在接受採訪時,張娟表示:「在新入職護士儀式上宣讀南丁格爾誓言的時候,在加入心內科團隊宣誓希波克拉底宣言的時候,我就決心在我能力所及範圍內竭誠為病人謀福利;在參加護理部崗前培訓的時候,在科室裡老師帶教的時候,我耳濡目染就決意努力提升業務水平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所以當時我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抓緊一切時間搶救生命!」張娟還表示自己之所以有這麼深的感悟,一是選擇學醫的初衷引導,二是深受醫院和科室歷史文化、前輩精神的傳承薰陶。
紀軍:延續二十一年的傳奇醫患情
2019年12月18日,來自江都區大橋鎮的孫俊龍、郭粉琴夫婦來到蘇北人民醫院,向心內科紀軍醫生致謝,並送上錦旗。錦旗上寫著「熱血救人 情滿人間 德醫雙馨 妙手回春」,這背後,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感人故事。
去年11月,孫俊龍因突發心梗送往蘇北人民醫院緊急救治,進入手術室,他一眼認出給他做手術的紀軍醫生,是他兒子的救命恩人。21年前,孫俊龍的兒子才9個月大,因患敗血症,需要緊急輸血,當時沒有O型血源,正當大家焦急萬分時,一位實習醫生自告奮勇,為孩子獻血。當時孫、郭夫婦忙著照顧兒子,忘了感謝救命恩人。一轉眼二十一年過去,當年不滿一周歲的孩子,如今已經上了大學,這份遺憾一直縈繞在夫婦二人心頭。沒想到,紀軍醫生再次在手術臺上救了孫俊龍。手術成功後,孫、郭夫婦為紀軍醫生送上錦旗,送上彌補了二十一年前的遺憾,延續這一段傳奇的醫患情。
汪靜:一封信,給患者無窮力量
「這封信我一直珍藏,這是在我高燒39.5度,連續四天不退燒,最困難的時候寫給我們,真的是給了我力量!」3月17日,揚州援鄂醫療隊在武漢第一醫院負責的重症病區正式清零。最後一位出院的,是52歲的王先生。王先生是2月15日揚州醫療隊第一天接管病區時住進來的。入院後,王先生多日不見退燒,整個人越來越煩躁不安。就在這時候,一名護士來到他床邊,遞給他一封信。信中溫暖的話語給了他力量。王先生說:「這麼多素不相識的人,為了救我們,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大家都在為我鼓勁,都在幫我啊,我有什麼理由自己去放棄呢?」王先生說,這封信將他心裡的的陰霾輕輕拂去,讓他逐漸振作起來。
出院之際,王先生終於找到信的作者,來自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的護士汪靜。汪靜表示,當時看到王先生狀態不好,不知道怎麼用語言去安慰他,便寫下那封信,希望他能夠振作起來。出院之際,王先生終於通過視頻通話見到了汪靜,在視頻中,他鄭重地向汪靜鞠躬致謝。感人的事跡得到央視的關注,通過央視的傳播,感動了更多觀眾。在這次抗「疫」戰鬥中,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所有醫生護士均主動報名,接受組織挑選,其中梅宏斌、孟潔、汪靜、杜靜芝等四位同志,光榮地被組織選派到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前線,圓滿完成任務並勝利凱旋,他(她)們是心內科團隊年輕人的傑出代表。
病人的生命高於一切,是蘇北人民醫院心內科的傳統。傳統一旦形成,就有著成風化人的力量。何勝虎主任頗有感觸地說,當他還是一位年輕醫生時,心內科的前輩就是這麼做的;在多年從醫過程中,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現在,科室年輕醫護人員這樣做,就是在用行動傳承科室文化。在建科六十年之際,何勝虎主任表示,他們將在「樹高尚醫德,攀技術高峰」的科室精神感召下,不斷砥礪前行。
來源:名城揚州網 高笑天
編輯:蔣瀟瀟
審核:湯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