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內地遊客在香港被圍毆身亡」事件輿情分析

2021-02-15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10月20日,香港文匯網、東網等港媒報導稱,2015年10月19日,一名東北遊客在香港珠寶店疑因未購物與人起爭執,繼而遭圍毆重傷,經搶救近24小時後,20日10時身亡。

  19日,香港警方將案件改列為誤殺案,目前有4人涉案被捕。

  20日下午,香港警方在官網發布通報稱,10月19日,在香港紅磡民樂街一家珠寶店,32歲的旅遊團女領隊和53歲的張姓女遊客疑因購物問題打架,54歲的苗姓男旅客上前調停,其間被人襲擊。10月20日上午10時45分,苗先生不治身亡。

  而自10月19日以來,「內地遊客在香港被圍毆身亡」事件引發香港和內地輿論高度關注和熱議。


10月19日以來「內地遊客在香港被圍毆身亡」事件輿情關注度走勢圖

  據觀察,「內地遊客在香港被圍毆身亡」事件發生後,立刻引發相關輿情大幅升溫。事發當天(10月19日)便引發香港和內地媒體和網民們強烈關注和熱議。當天的相關網絡新聞超過1500篇。

  香港文匯網文章稱,紅磡區內近年開設不少珠寶店、藥坊等「消費點」,以方便內地團集中購物。但「消費點」不時發生導遊與團友爭執事件,更曾引發團友猝死事件。

  10月20日,國家旅遊局和香港政府主管部門的正式表態繼續推動相關輿情熱度繼續大幅攀升,當天的各類輿情數據超過6000條,相關網絡新聞超過2500篇。

  21日,內地遊客在香港被打死事件的更多細節被國內外媒體披露了出來,央視、新華社等主流媒體也加入到對事件的相關報導中,推動相關輿情繼續升溫。當天的相關網絡新聞超過3900篇。

  22日,相關輿情熱度繼續呈現火熱狀態,香港警方將案件改列誤殺案,包括女導遊和兩名襲擊者在內的4人被捕。目前香港警方正在調查涉案男子是否為「影子團友」的一員。有媒體報導稱,香港毆打黑龍江遊客致死嫌疑人疑為「影子團友」引發輿論對「影子團友」現象進行深入探討。

  據媒體報導,「影子團友」是近年來香港旅遊結構變化出現的一種脅迫旅客購物的人群,他們以普通遊客的身份加入到旅行團當中,實際上他們是商家安排在旅行團中的「內鬼」,參與強迫購物等。他們在隨團購物時以引導強迫或者軟硬兼施等手段促使其他團友消費購物。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劉德謙指出,就像是內地的醫託、購物託,促使你向著他指引的方向去選擇的這些人,內地購物託都是臨時遇見的人,「影子團友」是跟隨著你,可能在組團初期就形成,或是在中間加入,讓你感覺是旅行團的成員,但他引導你購買東西。專家分析,一個購物店內可能有多個相互認識的影子團友,一旦發生遊客爭議,他們可以迅速召集數人採取統一行動。

  雖然香港旅遊主管部門並沒有對於影子團友的說法給出明確回應,警方的調查也尚未出爐,不過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姚思榮20號曾表示,隨團團友(如「影子團友」)如果做了「強迫購物」行為,香港旅行社本身也有責任,因為導遊有責任通知公司,「不通知、不管不問,出事之後旅行社作為在香港的組織者要負起責任。」

部分網民觀點摘編:

改變赴港旅遊計劃

  子衿姐姐:原計劃帶著老媽去的,但是據說超過60歲的要另外交1000元,碰巧又發生這樣的事,不去了,國內好玩的地方有的是。

呼籲不去香港旅遊

  丹妮:內陸人不要去香港了,發生的林林總總的問題,應該有教訓了!

  漢釗:其實,面對這樣的強迫購物解決途徑很簡單,那就是拒絕香港遊!

  天若:2006年去香港遭遇過強迫購物,再也不去了,也勸說周圍人不去。

建議不跟團個人直接去香港旅遊

  廣州宏揚建築裝飾:不要跟團去,哪有便宜撿,雖說表面錢少,把命都丟了值嗎??還是自己的國家呢!

  serena:自己去,去之前做好攻略、定酒店、定迪士尼和海洋公園的門票。到香港後,買張八達通,酒店有香港的地鐵圖,進出都很方便的。

應反思為何香港發生此事件原因

  嘉狼:香港,曾經的購物天堂為何變成這樣?其實事物都有其聯繫。誰在這個事件中獲利?最重要的是管理機構能夠發揮作用,還大家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嚴厲打擊一些不正當的商業行為,時刻警惕一些有心人對大家的輿論偏導!從本身的法律制度、行政職能、行業規範做好,蒼蠅不叮無縫蛋!

  陳老師:實際上一次外出旅遊該花多少錢自己都能算帳,市場經濟誰不想賺錢,鬼才相信零團費,愛小便宜的人終久要吃大虧。

1.香港旅遊業「登記店鋪」網絡差評比較多

  據觀察,本次事件的發生店鋪網絡評價較低。這次悲劇的事發地發生在紅磡民樂街一個叫D2 Jewellery的珠寶店,店名一曝光,不少網友就在微博上講述了在這家店購物時的種種不愉快經歷。翻翻大眾點評網上消費者對這家店鋪的歷史點評——對這家店的全部212個點評中有168個都是1星的最低評價。評價內容幾乎清一色的「專坑內地團」、「不買不讓走」、「價高質次」、「父母被騙」,等等。而從很多人對退款可行性的討論可以分析出,這些點評基本是真實的,而且即便考慮有同業抹黑的因素,這種惡評如潮也是很難想像的。


  但這並不是個別現象,幾乎所有面向內地購物團的「登記店鋪」都很坑。所謂「登記店鋪」在大眾點評網上的評價都很差。這家D2 Jewellery是香港旅遊業議會81家在冊「登記店鋪」之一,所謂「登記店鋪」是對香港旅遊業議會做出了「不會強迫旅客購物」等十餘項承諾,相當於上了「白名單」,被推薦來接待外來遊客的店鋪。這家登記店鋪都這麼坑,那麼別的登記店鋪又如何?我們把這81家登記店鋪中所有面向內地團的珠寶、鐘錶店鋪都列出來,然後放到大眾點評網上檢索,情況真是讓人大感意外,幾乎所有能檢索得到的珠寶、鐘錶店,包括謝瑞麟、Deluxe Jewellry、皇冠珠寶等十餘家都是滿屏的差評,理由與D2 Jewellery一致,一家叫Kaiser Jewellery的店16個點評居然全部是1星。


換句話說,這些被香港旅遊業議會認證的「登記店鋪」基本上都相當坑。而且仔細看地點可以發現,很多都是集中在紅磡地區,尤其是民樂街、崇安街一帶。

2.香港本地市民也對此感到痛心疾首

  據觀察,對於這樣的現象,不少理性的香港市民已經感到痛心疾首。一位香港網友在香港本地論壇上點評遊客死亡事件時斥責一些激進網友「是非不分」,痛陳「紅磡這些所謂珠寶店,全是騙遊客的,已開了」「其實香港這些店鋪和旅行社合起來騙內地客,已是很多年的事了!」「這是香港商業道德和旅遊界的墮落!」

3.「旅遊天堂」香港為何同時出現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

  今日,騰網訊今日話題欄目以《內地遊客身亡,香港旅遊業難辭其咎》為題分析此事件稱,19日內地遊客在香港不幸身亡雖然具體情況還未有正式說法,但已引發兩地熱議。這起悲劇主要反映的是香港和內地旅遊業的問題,沒有必要把個案上升到陸港矛盾高度。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這起悲劇與大陸人熟知的「零負團費」引發的強迫購物有重大關聯,但就這一現象在香港發生的普遍性和嚴重程度而言——香港旅遊業難辭其咎。面向內地購物團的香港旅遊業「登記店鋪」中,幾乎所有珠寶類店鋪都有強迫購物的現象。

  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座發達的城市,是享譽世界的商業模範和旅遊、購物天堂,為什麼還會發生如此嚴重的「零負團費」和強迫購物現象?

  騰訊《今日話題》欄目分析指出,這種現象的實質是市場失靈,內地遊客經驗欠缺是重要一環。根本原因還是這種做法最有賺頭,充分利用了香港本地旅行社、導遊、商鋪相對於內地遊客的信息優勢,使得他們可以利益最大化。這就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市場失靈。

  為什麼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呢?首先是中國內地遊客缺乏經驗。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近年的一份報告,缺乏經驗是指旅遊經驗少於三年並在過去一年內旅遊次數少於三次的遊客,而這樣的遊客佔所有國內過夜旅遊者的70%以及出境旅遊者的77%。旅客缺乏經驗導致容易被牽著走,往往旅行社、導遊說什麼就是什麼,配合一些話術和威脅往往能夠迫使旅客進行一些計劃外的消費。而且對於首次赴港遊客往往還有價格優惠,這就更具有欺騙性了。

  另外,內地旅客對香港大部分了解有限,很多又是信息相對閉塞的長者,對低價團的警惕非常有限,因此往往是被帶到店裡了才發覺被坑了,要麼老老實實消費,不願意的就得面臨導遊的責罵甚至是人身威脅。

  事實上,對於旅客的這種脅迫消費最近又有新的高級形式,就是新聞裡提到的「影子團友」,即兩地旅行社勾結起來,由內地旅行社安排「自己人」向團友遊說、施壓購物。按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的說法,影子團友會利用「羊群心理」誘導其他客人買東西,這種結合身份、話術、心理學的高級騙術,自然更讓人防不勝防。

4.香港旅遊業監管不力,自律機制並未起到作用

  《今日話題》分析指出,由於四成訪港旅客都是首次來港,總是會有人源源不斷被坑的。雖然長遠來講對香港旅遊業肯定有害,但既然這種做法能提高地接、導遊、店鋪等所有旅遊業從業者的收入,整個香港旅遊業打擊這個現象的決心並不大。

  目前,香港旅遊業主要依靠的是自律監管,由「香港旅遊業議會」來統籌負責,這個議會就相當於旅遊業的行業協會,對旅行社、導遊、店鋪進行認證。事實上香港旅遊業議會至少在2006年前就開始反思針對內地團「零負團費」、強迫購物的現象,認為這種現象長期來看會打擊香港旅遊業的形象。這些年也出臺了一些做法,尤其是2010年出了桌球國手身亡和導遊阿珍威嚇遊客的重大負面後,還專門提出十項規管措施,包括導遊、旅行社記分制及「一團一導遊」,規定港旅社與導遊籤約,確保導遊每天收取每名團員最少25元的接待費、遊客權益保障、定期巡查暗訪等等。

  打開香港旅遊業議會的相關頁面就會發現,很多所謂的管理措施根本執行不到位或者說毫無意義——議會有近7000名註冊導遊,目前只有1名被撤銷資格;旅行社違規個案僅僅在網站上刊登一個月,滿一月撤下;所謂「登記店鋪」記分只有寥寥數家被扣分,而且沒有一次是因為「強迫購物」,沒有一家被吊銷過資格。這比起我們在大眾點評看到的消費者留言,可謂是天壤之別。2010年以來,被取消資格的「登記店鋪」資料一直都沒有更新,一直都是零記錄。

  所以,無怪乎一些香港網友直稱旅遊業「多年來不認真解決問題」,甚至早在2007年就有輿論稱這個問題交給旅遊業自律是「賊喊捉賊」。而且到現在為止,香港也始終沒有「獨立的旅遊業監管局」來以政府監管來替代行業自律。不管「政府失靈」問題是出在旅遊界遊說勢力太大還是香港政府有什麼別的考慮,事實就是,內地遊客「零負團費」和被強迫購物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大大損害了香港作為「旅遊天堂」的名譽。

  19日,香港警方將案件改列為誤殺案,目前有4人涉案被捕。

  20日下午,香港警方在官網發布通報稱,10月19日,在香港紅磡民樂街一家珠寶店,32歲的旅遊團女領隊和53歲的張姓女遊客疑因購物問題打架,54歲的苗姓男旅客上前調停,其間被人襲擊。10月20日上午10時45分,苗先生不治身亡。

  據新京報報導,10月20日下午,國家旅遊局表示,要求該局駐港機構了解相關情況,與香港旅遊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協助和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並希望香港方面儘快查明原因,妥善處理後續事宜,採取有效措施切實維護內地遊客合法權益。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20日發布消息稱,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此事。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案件已交由警方重案組調查及跟進,對於有旅客死亡,感到難過,並向其家屬致以深切慰問。

  該局已要求香港旅遊業議會仔細覆核接待有關旅行團的香港旅行社,是否符合打擊內地零負團費而實施的十項規定,亦已要求旅議會接觸深圳市文體旅遊局,搜集更多有關內地的資料以便跟進。

  據澎湃新聞報導,10月22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當天進行的香港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稱,香港的經濟結構必須調整,近期訪港遊客人數減少趨勢令人擔憂。上月(9月)訪港旅客數字比上一年同期下跌4%,為香港旅遊業及零售業響起警號。

  梁振英曾在9月1日對媒體表示,訪港人數和零售業銷售額數據的下降有多種因素,並強調「趕客容易請客難」。

  據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據,2015年國慶黃金周假期,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上升1.5%,其中內地遊客共約11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微增2.3%。儘管訪港的旅客人數有上升,但香港的零售業銷售額卻大幅下降。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2015年10月6日發布的調查結果,十一黃金周期間,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大跌近40%,為香港2003年開放自由行以來首次在此期間出現下跌。

  香港特區政府將成立旅遊監管局

  人民網香港10月23日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22日出席特區立法會答問會時表示,高度關注近日紅磡珠寶店內地遊客遇襲後死亡的案件,特區政府會儘快成立旅遊監管局,加強對香港旅遊業界的監管。

  梁振英表示,旅遊監管局主要負責監管處理香港旅遊業議會、旅行代理商註冊局的規管及發牌工作,監管對象包括旅行社、領隊及導遊。目前特區政府正加緊進行文件草擬工作,由於有關新法例將取代現行旅行代理商條例,因此所需草擬的內容比較繁多、準備時間較長,完成草擬法例後會儘快提交立法會審議。

  梁振英強調,旅遊業除了對香港GDP發展有重大貢獻,也為市民提供了大量職位。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發生了諸多旅遊問題,他希望旅遊業界一定要高度自律,維護好香港作為「好客之都」的聲譽。

  香港警方通報稱,10月19日,在香港紅磡民樂街一家珠寶店,32歲的旅遊團女領隊和53歲的張姓女遊客疑因購物問題打架,54歲的苗姓男旅客上前調停,其間被人襲擊。10月20日上午10時45分,苗先生不治身亡。對於「內地遊客在香港被圍毆身亡」事件,網民們議論紛紛,一些本來打算赴港旅遊的內地網友改變了出行計劃,有網友號召不去香港旅遊。還有網友建議最好不跟團,個人直接去香港旅遊才更踏實些。與此同時也有網友指出,市場經濟環境下,赴港旅遊肯定是有一定的成本的,在此情況下,一些旅行社打著「零團費」的口號召集出來的旅行團本身就存在很多隱患和問題。

  眾多媒體紛紛開始分析,近年來一直被外界譽為「旅遊天堂」的香港旅遊業的「暴戾之氣」從何而來。《環球時報》10月23日轉載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題為「在中國,霸蠻導遊正逼迫遊客購物」的文章指出,近年來,與日俱增的可支配收入助推中國國內遊和出境遊迅猛增長,為迎合中國遊客的購物狂歡,從巴黎到紐約乃至比弗利山莊的零售商們都在增添說漢語普通話的店員。去年中國已成為洛杉磯旅遊業最大的外國遊客來源地。

  有評論指出,「零團費」和「購物團」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市場和業界的現實需要:如今中國遊客的「腿越來越長」,遠至歐美,近至韓日,都成為他們全新的旅遊、購物熱點。與之相比,曾經的「購物天堂」香港顯得物不廉、價不美,且由於地域上的「先天不足」,無論自然景觀或人工遊樂設施都很難具備吸引回頭客的持久競爭力。不靠這些「零團費」、「購物團」,香港遊的「食物鏈」就可能崩斷。今天的香港仍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如老牌自由港的硬體、軟體,和成熟法制社會的口碑等,但這些都必須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來玩的理由」,才能打動越來越挑剔的遊客。

  儘管有評論稱,而在眾多媒體的討論中,香港旅遊業的公共形象明顯受到了損害。人們發現很多赴港購物團的醜惡現象的確需要香港相關部門解決,而這也同樣值得內地旅遊業反思。

  香港特首梁振英22日表態將成立旅遊監管局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香港旅遊業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而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國內外主流輿論也希望香港政府從根源上治理旅遊業的亂象。與此同時,內地對於有此類業務的旅遊機構也應加強監管和處罰。

  輿論期待,在兩地政府與民眾的共同關注之下,被外界稱為東方明珠的香港將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各方來客,成為名副其實的真正的購物天堂。

主 編|盧永春

相關焦點

  • 內地遊客在香港購物被圍毆身亡 男領隊認罪被判刑
    涉案的32歲內地男領隊劉洋3日承認4項普通襲擊罪,5日在港被判3個月即時監禁,其代表律師當庭申請保釋等候上訴獲批。 控方當天在庭上播放事發時的數段監控錄像。錄像顯示,苗春起在事發珠寶店外被多人圍於牆邊,遇襲時曾一度倒地,數秒後自行起身。 裁判官羅德泉指,案件嚴重,但考慮到被告劉洋並非始作俑者,且事後主動回港自首,所以給予減刑。
  • 內地遊客在香港因拒購物被圍毆致身亡,現場太混亂!(附視頻)
    據港媒報導,1名姓苗(54歲)內地男遊客在香港紅磡1間珠寶店疑未有購物與人起爭執,繼而遭圍毆重傷,經留醫搶救近24小時後,10月20日10時許終告不治。案件改列謀殺案。▲被毆打致死遊客環球時報消息,10月19日,香港發生一起內地客被導遊團導遊及「不明人士」圍毆的事件,起因是一名內地客逛珠寶店因「嫌貴不買」起爭執,隨後遭神秘男子拖出店圍毆。
  • 【輿情】臺灣「陸童撒尿」事件輿情延伸解讀
    臺灣"陸童撒尿"事件監測數據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東森新聞網澄清說,臺北101最近發生過兩起男童當眾脫褲事件,一起是山西媽媽所為,一起是臺灣媽媽所為。  香港人誤讀內地:街頭便溺  今年4月15日,一對內地夫妻讓孩子在香港旺角街頭便溺。路過的港人王某拍下小童便溺情景,其父母發現後要求取走拍攝內容遭拒,進而引發肢體衝突。鳳凰衛視視頻網站轉發了網友的視頻,引發香港和內地網友的激烈爭議。一方批評內地遊客的文明素養,一方指責港人有地域歧視。
  • 輿情報告|上海迪士尼遊客毆打辱罵表演者事件
    基於此,本文以研究涉精神病人傷人事件的輿情特徵和應對機制為目的,以「警方通報上海迪士尼遊客毆打演員系精神病人」這一突發案例為具體對象,通過分析該事件的輿情熱度演化、參與主體包括網民輿論和媒體相關報導以及網絡情感傾向性等輿情表徵,進一步總結社會輿論對涉精神病人傷人事件認知缺位的深層次原因,以期為相關部門在法律實踐層面的改善和網絡輿論層面的應對提供一些參考。
  • 2020年8月5大網絡輿情熱點事件分析報告簡報匯總
    2020年8月,發生了不少重大輿情熱點事件,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優訊全媒體輿情監測平臺通過結合輿情事件媒體報導量、網名關注討論量、事情傳播廣度和深度等不同維度,對2020年8月重大輿情熱點事件盤點如下:1、「張玉環再審宣判無罪」事件輿情概述8月4日,26年前「張玉環殺童案」再審宣判無罪
  • 內地遊客喪命的香港珠寶店:操控旅遊購物一條龍
    鄧海燕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稱,當時張、苗二人在珠寶店內吸菸,其兩次勸阻無效,才發生爭執。由於事件原因仍在調查中,該說法並未經香港警方確認。法醫屍檢報告指,初步調查顯示,死者苗春起疑因心臟病致死。這樣一樁偶發事件,卻為積重難返的香港「零負團費」入境遊敲響警鐘,也在大陸遊客和香港旅遊業從業者之間劃出了一道更深的鴻溝。
  • 2019春節旅遊發生的熱點輿情事件分析報告
    春節期間,外出旅遊相關話題在網民群體中持續引起討論,從春節旅遊收入、接待人數、景區超負荷到網傳某度假村食物中毒事件。網絡上熱議的話題往往會對潛在遊客和景區產生影響。2019年春節期間,網上關於旅遊的話題都有哪些呢?一、官方公布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總收入中國旅遊研究院綜合測算,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
  • 輿情的「質變」 突發事件演化中變換階段的意見領袖推演分析
    本文從大數據與網絡輿情的角度,對一些重大輿論事件進行了深入分析,與大家分享。以下為「突發事件發展推演模型」選題優秀作品《輿情的「質變」突發事件演化中變換階段的意見領袖推演分析》,由來自廈門大學的「咬文嚼數隊」精彩呈現。01 引言1.1 突發事件輿情演變的階段模型關於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變的議題,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劃分,包括三階段、四階段以及多階段等演變模型。
  • 香港打死內地遊客兩嫌犯今受審 被控誤殺罪
    有消息稱,此次涉事的44歲男子胡某是香港導遊,出生於浙江,已取得香港身份證。他曾有多次強迫客人購物的前科,根據廣東省旅遊局資料,胡某曾多次被遊客投訴「強制購物」。  關於另一名涉嫌襲擊死者的內地領隊劉某(32歲),來自吉林,現與妻子同住深圳,涉案時受聘於香港沃晨旅行社。
  • 吳春紅、張志超昭雪案輿情事件分析
    自2020年04月01日至2020年04月02日,共有事件相關信息8067條。在傳播媒體中,微博相關信息最多,佔比97.42%。整體來看,負面信息較多,佔比36.04%。詞雲(以上圖片來源:齊魯蛙眼)還記得2020年1月13日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張志超強姦殺人案再審宣判,判決張志超無罪事件嗎?分析張志超昭雪事件?
  • 【危機案例】故宮女模「裸拍」事件輿情分析
    面對網友的質疑,網名為「WANI-MAL」(王動)的攝影師在其個人微博上公開回應,「拍裸照,完成創作不是什麼新鮮事」,並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王動在微博上自稱是場景設計師,在美國留學也是場景設計專業。「職業本能告訴我應該在環境裡創作。我進行我的創作,沒有影響到任何人。」
  • 【獨家】"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男友家"事件輿情分析
    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私人遭遇,甚至到現在還可能是子虛烏有的虛構事件,但是它跟過去多次發生的、觸動到社會「痛點」的類似話題一樣,已經發酵成為公共輿論事件,在網絡上形成了城鄉青年之間、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對立罵戰。「鳳凰男」「孔雀女」「YP」等詞更是被推上風口浪尖。這起網絡熱點事件,源於2月6日19時28分籬笆網老幹部閒聊板塊一篇題為《有點想分手了…》的帖子。
  • 「樂思輿情」福建泉州指定隔離酒店倒塌事件分析
    該事件引起各媒體及網友的廣泛關注,據樂思輿情觀察發現,該輿情在微博聲量最高,截止3月10日晚,引發微博多個相關話題,其中#泉州坍塌酒店為密切接觸者隔離酒店#引發3.9億人次閱讀,6.3萬人次討論;話題#福建泉州一酒店坍塌#引發3.1億人次閱讀,5.7萬人次討論。本報告圍繞泉州酒店倒塌輿情跟蹤監測了3月7日至3月10日這一時間段的輿情動態,並作簡要分析,僅為輿情研判提供參考。
  • 大陸遊客香港出事真相,以那家珠寶店為代表的香港黑店群終於被人扒出來了
    >內地遊客苗某在紅磡1間珠寶店疑未有購物與人起爭執,繼而遭圍毆重傷,據目擊者稱,有人對苗某進行拳打腳踢,苗某毫無還擊之力。根據蘋果日報報導,該團男導遊透露,該團的19名團友由深圳一間旅行社接收的「散團」,然後交由香港的天馬旅行社接待(內地鄧姓(32歲)女團長持雙程證也隨團來港)安排昨日起一連三天的港澳遊,(所以,是香港導遊+內地領隊)明天到澳門旅遊後就離開,至事發前各團友均相安無事,亦無發生強逼購物問題,
  • "香港律師遭暴徒私了"視頻!律師遭暴徒圍毆!大動脈被刺!懸賞30萬港幣緝兇
    香港律師遭暴徒圍毆頸部大動脈被刺家人擔心被"人肉"希望低調24日,大批香港暴徒進行堵路、縱火、襲擊市民和破壞社區等違法暴力活動,罔顧他人生命安全。截至晚上9時半,警方已逮捕逾180人。過程中,一名香港律師會會員陳子遷遭圍毆,被暴徒拿雨傘刺頸部大動脈。從港媒公開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身穿白色T恤的陳子遷在第一次被襲擊後,曾嘗試離開,卻遭到手持雨傘的暴徒連續追打。過程中,至少5名暴徒曾打開雨傘,企圖遮掩襲擊事件。本文圖均自港媒
  • 大陸遊客出事的那家珠寶店被人扒出來了,而香港的黑店還不止這一家!
    >內地遊客苗某在紅磡1間珠寶店疑未有購物與人起爭執,繼而遭圍毆重傷,據目擊者稱,有人對苗某進行拳打腳踢,苗某毫無還擊之力。根據蘋果日報報導,該團男導遊透露,該團的19名團友由深圳一間旅行社接收的「散團」,然後交由香港的天馬旅行社接待(內地鄧姓(32歲)女團長持雙程證也隨團來港)安排昨日起一連三天的港澳遊,(所以,是香港導遊+內地領隊)明天到澳門旅遊後就離開,至事發前各團友均相安無事,亦無發生強逼購物問題,
  • 2020中國家居TOP品牌輿情報告將發布,多維度解讀行業變革
    新京報訊(記者 張潔)新京報商業消費新聞部聯合千龍智庫將於12月23日重磅發布《2020中國家居TOP品牌輿情報告》。報告以目前中國現有的71家家居上市企業為研究目標,依託千龍智庫大數據,對家居企業的品牌傳播、價值影響、口碑評價、消費訴求等進行深入分析,並解讀後疫情時代家居行業的新特點、新趨勢,以期為家居行業的發展提供借鑑與參考。
  • 小微熱點事件是如何引爆輿情的?
    其實,這些討論都是由於一個小小的概念裹挾進群體情緒從而成為社會上熱議的輿論事件。其中,重慶保時捷女司機掌摑事件及後續當事人丈夫被免職處理一案具有代表性。2019年7月30日,一段秒拍視頻在網絡熱傳,重慶一駕駛保時捷的女司機與一名男司機發生爭執,女司機先動手扇了對方一耳光,被男司機回擊。
  • 高校熱點事件中的涉法輿情風險及應對建議
    編者按:近年來,高校輿情頻頻引發輿論聚焦,部分事件還發酵成為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公共輿情。一些熱點輿情事件包含涉法話題,往往需要政法機關特別是公安機關介入處置,而政法機關一旦應對失當,很可能誘發負面輿情,折損自身權威。
  • 失去內地遊客的莎莎備受煎熬
    2019年香港地區的社會事件,持續的中美貿易戰,以及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中國內地旅客赴港澳個人遊計劃暫停,這些外部問題,讓莎莎國際在去年至今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煎熬。為了減少損失,莎莎國際採取一系列來「續命」,包括爭取減租、關閉標誌性門店在內的十多家門店、減薪裁員降低員工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