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溫言的自媒體平臺分享的第183篇原創文章。
本文作者高琳是有意思教練CEO,《職得》作者,有20餘年就職於500強企業的高管經驗,現在是一個創業者、自媒體人、領導力教練。
本文歡迎轉載,直接聯繫公眾號「有意思教練」(ID:MessageCoach)授權。
兩年前我離開公司打算創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我發誓,不管做什麼,就這兩條標準: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兒,不說自己不想說的話。
我真的做到了!每天來上班都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喜歡的客戶給多少錢我都不接——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啊!
可是,美夢和噩夢之間差得並沒那麼遠。
上個月,我去剪頭髮,髮型師扒拉扒拉我頭髮突然驚叫一聲:「咦!你這頭髮怎麼掉了一塊兒?」
鏡子裡我驚恐的看到一塊1分硬幣那麼大的頭皮!髮型師接著問:「你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了?」
我壓力大嗎?沒覺得啊?我挺開心的啊?可身體很誠實不會撒謊,我就是承諾了太多的事情才把自己搞得這麼慘!
為什麼我早就學會了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說「No」,卻還是「Yes」說的太多把自己的頭髮都說沒了呢?
我之前不還寫過一篇文章說太忙的人沒前途,怎麼就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自己鄙視的樣子呢?
因為我還沒學會對自己喜歡做的事說「No」!
並不是只有我有這毛病,對於很多人來講,說「No" 都很困難。這也難怪了,我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靠著說「Yes" 才混上來的,以至於我們說"No"的肌肉不太發達。
幾歲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要對父母的要求說"Yes",否則就沒好果子吃。
十幾歲的時候,再不喜歡的功課也要說「Yes」 因為有個叫高考的東西。
二十幾歲的時候,再不願意做的工作也要說「Yes」 因為你想成為老闆和同事眼裡的那個不可取代的「大拿」,這樣才能體現你的價值。
三十幾歲的時候,我們開始選擇性的說「Yes」
一來我們有說「No」的資本了,二來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平衡。
所以我們學會了時間管理,懂得了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知道了做事要有緊急/重要優先級。
慢慢的我們學會了對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說」No「 ,但卻還是不會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不」。
我發現很多人尤其是創業者都有這個問題:創業在充分施展和放大一個人的優點同時也充分暴露和放大了一個人的缺點。
我的死穴就是興趣太廣泛,朋友多又熱心腸還什麼都能插上一槓子,尤其無法抵抗話筒和聚光燈的誘惑!
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No", 可比對自己喜歡的食物說「No" 難多了!
除了人性的貪婪,還有習慣性優秀,追求價值感和忙碌的充實感,感覺自己忙起來走路帶風的樣子像馬雲有木有?哎!
▼▼
所以怎麼才能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No」呢?
上周就這個話題我被我的教練教練了一把,我們的雙語音頻節目《5分鐘MBA》正好也分享了哈佛商業評論幾篇經典的如何說「No」的文章,讓我對這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有了新的突破。
聚焦的重要性從道理上來講誰都懂,如果不把精力花在最重要的地方我們可能會一無所成。但為什麼還是那麼難聚焦呢?
賈伯斯說過:聚焦就是要說」不」。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專家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 (Heidi Grant Halvorson) 在她的書「Focus" 裡面將人分成兩類,一類人做事的動機傾向於抓住有可能獲得的機會 (Promotion focused) ,而另一類人的動機則更傾向於規避有可能發生的風險 (Prevention focused)。
可以想像創業者和高管們通常更傾向於前者,對於他們來講,說"No「之所以困難是因為他們總擔心會因此失去好的機會。
而離開體制的創業者就像個突然失去大人監管的小孩走進了糖果店,一時半會兒不知道要吃哪樣,一不小心吃多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就像有時我們需要對擺上桌的美食說」No" 是為了留著肚子吃甜點,對自己喜歡的事情說「No」是為了可以對自己愛的事情說「Yes」!
傾向於抓住機會的人(Promotion focused) 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總是過高估計一件事情可能帶來的機會,過低估計它所需的成本。每次做成承諾的時候總是盯著事情成功以後最閃光,最出彩的部分,卻忽略了最費力,最不討好的那部分,所以對於總承諾成本(total commitment)經常估計不足。
什麼是總承諾成本?就是為了兌現這個承諾所要付出的包含隱藏成本,機會成本和精力成本的所有成本。
比如:去年我一個客戶問我能不能給他們200多人的年會做一個20分鐘的英文主題演講。我一聽腦子裡立刻浮現出聚光燈下,我站在舞臺上,駕馭全場的畫面。想想都雞凍!不就才20分鐘嗎?簡單!
結果呢?準備一個20分鐘的付費演講比一個一天的培訓還要難!
因為一天的培訓你有足夠的時間說明白一個觀點,而20分鐘的演講裡一個句子都不能是廢話。只有反覆打磨才能把要說的觀點削的像一把尖刀一樣鋒利,達到直入人心的效果。
最後包含跟客戶的溝通和自己的排練前前後後花的時間比準備一個培訓多了好幾倍,這就是隱藏成本。
再比如,早些時候一個全球女律師協會想讓我講講女性進入董事會是個啥感受,這話題我喜歡!看那天反正也沒什麼其它安排,就一口答應下來了。
後來才發現那天是清明節,難怪日程是空的!老外不過清明,可我本來可以帶兒子上哪兒玩玩的,這下完全沒可能了,這就是機會成本。
所以現在我在做出承諾之前會仔細衡量一下那些隱藏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機會成本,別忘了還有最重要的~精力成本。
「 如果你能學會對喜歡做的事情說不,除了你以外,誰還會因此受益?」
我的教練那天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讓我豁然開朗。
我突然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其實並不僅僅屬於我自己,也屬於我的家庭,員工和客戶。如果我能學會對喜歡做的事情說「不」,我的團隊不會因為我四處承諾而手忙腳亂,應接不暇。我會把已經承諾的事情做的更有質量,我的客戶也會因此受益,我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而當我不能對喜歡的事情說「No」,我揮霍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精力更是別人的財產。所以我從此決心給自己帶了個緊箍咒,在承諾我的時間之前都要經過團隊同意才行。
當我們成為一個領導,一個創業者,我們需要學會適時對我們有激情,喜歡做還擅長做的事情說「不」。
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斷舍離的智慧。
只有學會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No」才能對自己愛的事情說「Yes」!因此,有時候,對事情說」No",就是對幸福說「Yes"
END
「溫言的朋友圈」 是一個欄目,我會不定期邀請我熟悉的親朋好友、牛人大咖們, 分享他們擅長領域內的心得、經驗和技能。開源我的朋友圈,和大家分享最有價值的個人成長方法論。
本期分享者:
今天的分享來自高琳,我很崇敬的一位女性:
高琳姐有20餘年就職於500強企業的高管經驗,曾任摩託羅拉系統公司全球政府事務部高級總監及亞太區首席信息官(CIO)。擁有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管理學博士(DBA)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MBA學位。
但在2年前,她選擇從外企高管的光環中華麗轉身,放棄百萬年薪,投入了創業大潮,創立「有意思教練」,成為一個自媒體人、領導力教練、培訓師。她還是TED演講者,領英籤約作者,吳曉波頻道、張德芬空間、趁早等平臺的特邀講師。
我最早認識高琳姐也是通過她的公眾號:有意思教練。公眾號ID:MessageCoach
這個號是她和先生Hubert一起創立的。
身為一個職場人「過來人」,她深知職場成長的不易。多年的高管經驗讓她看過太多勤奮努力,業務過關,卻死於缺乏戰略思維、溝通能力、領導力和情商的「職場老黃牛」。而這個公眾號的目的是為老黃牛們提供一個「成長加油站」。
關注了高琳姐後,我發現她的先生也曾就職於埃森哲諮詢公司,算是我的前輩了,雖然我倆從未謀面,但經常看到他的文章覺得非常有收穫。
然後我又發現了和高琳姐之間更多的淵源:她也在在行做行家,我的閨蜜是她ToastMaster俱樂部的會員…
接著就要說到高琳姐的新書《職得——成為自己故事裡的英雄》了。這本書我自己在第一時間買了,在以前公號裡也做過推薦,她將自己多年來修煉的職場心得傾囊相授,用爽利的話語寫出來,深入淺出又親切溫暖。
值得一提的是,高琳姐曾經連續四年成功競選為中國美國商會董事並成為第一位中國籍女性副主席,還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國內外多家公益組織籌款。她對女性領導力、情商、在職場及生活中面臨的獨特挑戰有深刻洞見。
而同時她還是一個12歲孩子的母親,如同眾多職場媽媽一樣,面臨並穿越過諸多困難,也曾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而苦惱不已。她的10萬+文章《別再跟我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
我覺得高琳姐最吸引我的一點是她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所以她的公號叫「有意思教練」,拋開乾貨勵志什麼的不提,光是有意思就很難得啦。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高琳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