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福利——宋徽宗作品清單
誠意滿滿,先奉上宋徽宗存世的主要書法作品,有對宋徽宗的書法和瘦金體感興趣的,都可以收藏起來,方便以後百度查找。
第一類是單獨的書法墨跡,有《草書千字文》、《草書團扇》、《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帖》、《欲借、風霜二詩帖》、《牡丹詩帖》、《怪石詩帖》、《夏日詩帖》、《閨中秋月帖》、《棣棠花、筍石二詩帖》、《蔡行敕》、《方丘敕》
第二類是圖畫的題詠,有《芙蓉錦雞題詠》、《瑞鶴題詠》、《文會圖題詠》、《五色鸚鵡圖題詠》、《臘梅山禽圖題詠》、《祥龍石圖題詠》、《十八學士圖題詠》等。
第三類是書畫名跡上的題籤,有晉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隋展子虔《遊春圖》、唐韓幹《牧馬圖》、孫位《高逸圖》、周防《蠻夷執貢圖》、孫過庭《書譜》、韓滉《文苑圖》、李白《上陽臺帖》、五代胡環《番騎圖》、宋郭忠饒《雪霧江行圖》、王詵《漁村小雪圖》、梁師閔《蘆汀密雪圖》等。
第四類是拓本,單張拓片有《大觀聖作之碑》、《神霄玉清萬壽宮碑》、《賜項舉之書》、《賜劉既濟書》、《投龍玉簡》。收錄在叢帖中的有《詠鶴五絕六首》、《臨蘭亭序》、《絳霄紫庭帖》、《日落沙明七絕》、《祥龍石圖、徐熙梅竹文禽、御鷹三圖題識》、《保嬰經十五鬼神》、《張九齡荔枝賦》、《皇訓圖題語》等。
瘦金書為何如此與眾不同
言歸正傳,說回今天的主角「瘦金書」。瘦金書的特點很明顯,這裡挑兩個比較明顯的講
特點一:瘦勁奇崛
除了「啟功體」之外,恐怕無有與宋徽宗的「瘦金體」的瘦硬相比肩的了吧。 杜甫曾經說:「書貴瘦硬方通神",在瘦硬這一審美觀下,啟功體和瘦金體二者都是以瘦勁為其基本特徵,張弛有度,神完氣足。
瘦金書,「瘦」是其最主要的審美特色,這順應了整個宋王朝尚意重韻的洪流。在整體上透出「弱小」的審美趨向,藝術朝向精緻細密的方向發展。(相傳這種風格是從薛曜書風和褚遂良書風中汲取的營養)
我們仔細看瘦金書:筆畫瘦直挺舒,橫劃收筆帶鉤,豎下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若切刀,豎鉤細長,個別連筆則如遊絲飛空。送筆的高度緊張急迫之感使筆劃成為纖細而急促的線狀,筆畫收束處往往顯得鋒芒畢露。
但是就總體筆勢而論,其用筆縱橫舒展,楷書兼行書筆意,造型上又顯得字勢開張、豪放。
特點二:以畫入書
關於瘦金書的代表作《穠芳詩帖》,清代陳邦彥跋:「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
大家都在學以書入畫,宋徽宗倒是反過來了。你且看下圖特別是捺法,可以說就是脫胎於畫蘭的筆法。「穠」的反捺,「依」的哪筆,看著就是很明顯!
當然,還有一種更玄乎的說法,宋徽宗在書寫過程中,無不隱現著鶴的肢體、鶴的姿態。其結體的右肩轉角的「腫節」的形態,似有「鶴膝」之意,瘦金書筆畫到處顯現著鶴頸與鶴足的細筋之感。 反正我是當附會之言看的,不當真!
瘦金書有哪些先天的缺陷
瘦硬的字,容易寫得枯稿無神、呆滯生硬,雖然宋徽宗的瘦金書已經表現得瘦而不僵,清瘦中充盈著豐腴。 但是瘦金體還是太薄,太尖利!這種線條缺少內蘊,給人一種人格刻薄的感覺,而且也有悖於中國傳統提倡的敦厚。(天天念叨的中鋒其實就是求一種敦厚的力量感)
另外,宋徽宗本尊應該也已敏銳地意識到「瘦金體」畢竟有程式化的傾向,篇幅很大的情況下,給人的感覺就會很乏味。所以他本人特別是後期,大多用瘦金體書寫小篇幅的作品。比如題跋和題籤。
一碼歸一碼,用瘦金體來為工筆畫題跋,或者用哪個瘦金體題籤,真的能給人一種很精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