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瘦的是字,那金是指什麼?

2021-02-23 揚子鑑藏

講宋徽宗,要評價他這個人的藝術文化水準,一定繞不開他的一個創造:瘦金體

 

元朝宰相脫脫說他:「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施耐庵寫《水滸傳》借旁白之口展開來講了講這「諸事皆能」的意思:

 

「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這樣看來,這一大串才是主業似的,當皇帝反而成了興趣愛好。

 

不過在眾多的名頭裡,有皇帝「一席」,那想幹點什麼自然是比較易於施展,這才有了他開創瘦金體的前提。

 

徽宗皇帝的瘦金體,鐵畫銀鉤,久負盛名。不過這是今人的叫法,古時候,這種流派叫做「瘦金書」。

《書史會要》記載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字號瘦金書」。也就是說,瘦金體這個響噹噹的名字,也是趙佶自己取的。

 

有人認為,趙佶之所以用這兩個字來形容自己的這種獨特書法,是來自於先秦時期流行的錯金工藝

 

當時,在銅器表面上鑲嵌金銀絲片的錯金工藝,也經常用以表達文字,加之趙佶一開始仿效的薛稷書法也以瘦聞名,線條雖細瘦,卻鋒芒畢露,在看似簡單的一筆一勢下,難掩書寫者對書法理解的至臻之境。

他的一張小楷千字文,猶如書法史上晶瑩的寶珠,俞千年而不黯,依舊在每一個字間,閃耀著奪目的光彩。說來你可能不信,這張小楷千字文作品,完成於趙佶23歲那年,字裡行間還透露著年少輕狂的感覺,前人說「書法藏鋒」,他偏不,這就是青年趙佶。這種瘦古人忌諱,但徽宗偏要推崇,此時,「副業是皇帝」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有一日,徽宗讓宰相李綱欣賞自己的「瘦金體」。李綱直言字體太瘦。宋徽宗卻道:「朕新創字體,名曰瘦金體,如果推行全國,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除了瘦金體,徽宗趙佶的花押也非常有趣。花押是一種從唐代開始流行的署名習慣,作者用一兩筆劃的字或符號,表明身份。徽宗的花押,被後世學者稱為「絕押」,主要是因為它獨特的造型。乍一看,有點像寫的結構過於鬆散的天字,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個忘了隱去的錯字,但是細看許多徽宗的作品,都有這麼一個符號,那就一定是有意為之。主流觀點認為,這個花押代表的是「天下一人」的意思,身為天子,的確夠的上這個名頭,更有可能,這「天下一人」是他對於自己藝術境界的自信——天下唯我一人。由於他本人精於繪畫,也十分重視繪畫藝術的發展,於崇寧三年(1004)設立了畫學,在中國歷史上首創把繪畫納入科舉考試的科目,以此廣招天下人才。從治國上來說是失敗的,從文藝發展上來說是成功的,不然也不會有王希孟與《千裡江山圖》了。宋徽宗的狂、宋徽宗的才、宋徽宗的特立獨行與霸氣外露,都為他吸引了不少粉絲和模仿者,其中最厲害的一位要數金國皇帝金章宗完顏璟。此人在位期間,大力發展文治,尊崇儒家思想,文化水平走向巔峰,軍事實力卻日益低下,沉湎飲酒作詩,朝政腐朽衰敗……說到這裡,你大概也知道為啥他會是趙佶的「死忠粉」了。與他基本同時代的周密就說:「章宗凡嗜好書劄,悉效宣和,字畫尤為逼真。」甚至,「聞宋徽宗以蘇合油煙為墨,命購得之,墨一兩黃金一觔」。啥都要學趙佶,學得有模有樣,就連徽宗當年用的墨他都不惜花高價去購買,為的就是和自己的偶像完全同步。後世看來他也確實成功了,金章宗的瘦金體達到了足以亂真的程度,歷史上不少他的作品就曾被錯認為是宋徽宗所作。作為一個失敗的皇帝,他交給大宋的是一份苦難的答卷;作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他的創作卻是文藝史上最頂尖的篇章。或許皇帝這個身份,真的是他諸多身份中,最不「合身」的一個。

文章來源:收藏馬未都

相關焦點

  • 瘦金探秘‖ 邱金生:怎樣寫瘦金(26)瘦金體正楷體
    ;另一種風格較圓潤柔和,頗多行書筆意,我們叫它瘦金行楷體,題籤體或變體字。此書體為趙佶突破前人藩籬,革故鼎新,獨創風格的自家本色,也是瘦金體行楷行草大楷大草的基礎,欲學瘦金體者若從此正楷體諸貼入手,則易得瘦金體之淵源與精髓,方不失為循序漸進的明智之舉。作者曾對照古往今來各家書法字體後,總結出它具有在它誕生前的任何書體所不具備的十四大特色,如哪位朋友想知道自己寫的瘦金體正宗不正宗,對照這十四條特色之筆看看就知道了:
  • 瘦金硬筆,別樣的美!
    瘦金體書法大講堂《瘦金硬筆班》將通過15課基本筆畫,50課偏旁部首,50課字體結構,9課字體研習快速解決學員的字體學習,達到瘦金體硬筆字體規範、秀麗的目的。瘦金體書法家、理論家、教育家邱金生先生主講《瘦金體書法大講堂》,讓人們學習、掌握迷人的瘦金體書法藝術!  瘦金體將成為中國書法藝術中繼王羲之中和之美集大成,顏真卿肥勁之美集大成之後的瘦硬之美集大成者,這樣,中國書法的版圖才是最完整的。
  • 極致「瘦金體」,為何入不了「宋四家」?
    宋朝文化高度發達,大家燦若繁星,在書法方面,有蘇黃米蔡四大家,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
  • 「瘦金體」真是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宋徽宗曾經在22歲的時候,就已經將「瘦金體」寫得爐火純青,這一年他寫過一卷楷書《瘦金體千字文》,字字精妙,能夠在20多歲的年紀,有如此功力,實在難能可貴。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館之寶」,此作通篇總計40個字,每一個字有15公分大小,在宋代這種大字極為罕見,這40個字皆是以典型的「瘦金體」寫成,字字屈金斷鐵,如同鐵畫銀鉤,足以稱得上是「瘦金體」的巔峰之作!
  • 「瘦金體」為何擠不進「宋四家」?
    宋徽宗廋金體書法欣賞宋朝文化高度發達,大家燦若繁星,在書法方面,有蘇黃米蔡四大家,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襄蘊藉,各具儀態,堪稱精品。宋四家廣汲晉唐遺蘊,銳意革新,各具所長。然而,大家中還有一位,就是宋徽宗,他獨創了廋金體書體,堪稱一絕。
  • 美女寫《瘦金體》,練習10年寫出創意美!網友:字和人一樣好看!
    要問歷史中最有個性的字體那應該就是瘦金體了吧?瘦金體是宋朝的一位皇帝叫宋徽宗所創,這種字體非常的個性,所以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那肯定也對宋徽宗的瘦金體非常的熟悉吧,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正是出自宋徽宗趙佶之手,這種字非常的個性,筆畫纖細,而且八面出鋒,因此這種字體也贏得了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流傳到現在也是非常的受歡迎,雖然這種字體對於書寫者的毛筆功底要求非常的高,但是也阻擋不了書法愛好者的練習,比如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福建電工美女叫胡歡
  • 頗負盛名的瘦金體
    瘦金二字由何而來?為何如此命名?瘦金書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 「瘦金體」獨樹一幟,為什麼沒能成為「宋四家」之一?
    宋徽宗廋金體書法欣賞宋朝文化高度發達,大家燦若繁星,在書法方面,有蘇黃米蔡四大家,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襄蘊藉,各具儀態,堪稱精品。宋四家廣汲晉唐遺蘊,銳意革新,各具所長。然而,大家中還有一位,就是宋徽宗,他獨創了廋金體書體,堪稱一絕。
  • 宋徽宗瘦金體字帖真跡,值得收藏!
    ,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宋徽宗《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
  • 宋徽宗瘦金體欣賞,字體八面出鋒,寫出了書法藝術美!
    但是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大家肯定知道宋徽宗的書法也是非常的漂亮,特別是他所創的瘦金體,這種字體非常的個性,八面出鋒,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們都知道宋徽宗的「 瘦金體」非常的難寫,但是也阻擋不了書法愛好者的臨摹,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種字體到底有多美。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種字體以後是不是體會到了這種字體的個性呢?
  • 宋徽宗這40個字,被臺北故宮奉為至寶,瘦金體果然名不虛傳!
    而書法往往是根植於文化當中的,沒有深厚的文化底子,你的書法也不會好在哪裡去,若是有深厚的學問作為支撐,寫一筆好字往往能工妙。宋徽宗的楷書「瘦金體」更是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一門書體。宋徽宗生平有兩件瘦金體作品最為經典,一件是他在22歲的時候所寫的一件《千字文》,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一件乃是藏於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芳詩帖》。
  • 宋徽宗飄逸遒勁的「瘦金書」(附宋徽宗書法作品清單)
    宋徽宗 跋《上陽臺帖》瘦金書為何如此與眾不同言歸正傳,說回今天的主角「瘦金書」。瘦金書的特點很明顯,這裡挑兩個比較明顯的講特點一:瘦勁奇崛除了「啟功體」之外,恐怕無有與宋徽宗的「瘦金體」的瘦硬相比肩的了吧。 杜甫曾經說:「書貴瘦硬方通神",在瘦硬這一審美觀下,啟功體和瘦金體二者都是以瘦勁為其基本特徵,張弛有度,神完氣足。
  • 歌手鄭智化的硬筆「瘦金體」是書壇一股「清流」,痩勁挺拔,味足
    一提到「瘦金體」,我們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宋徽宗趙佶,的確如此,他的「瘦金體」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廣泛關注,雖然歷史以「瘦金體」成名的書法家寥寥無幾,但是到了當代,愛好「瘦金體」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受到這股清新之風的影響,娛樂界也有不少擅長「瘦金體」的大咖,諸如我們熟悉的「女神」韓雪,一手精湛的
  • 馮小剛揮毫大秀書法,圈內追捧獨具瘦金體神韻,網友卻說:差的遠
    對於馮小剛的書法,網友們的爭議較大還是集中在是不是瘦金體。大家也知道瘦金體是宋徽宗一手創立的,以纖細瘦勁為主要特點,這種書體看似只是線條上的變化,其實是錯綜複雜的,它嫁接黃庭堅和薛稷的書法風格,在此基礎上改變其法度的結果。
  • 宋徽宗:這瘦金體誰寫的?!金章宗:老師,是我……
    卷首有乾隆帝「彤管芳」引首,卷尾有「宋徽宗瘦金體跋」、乾隆帝跋。金章宗瘦金體跋唐摹本《女史箴圖》學書法的人,一眼就看出來,這段金章宗的瘦金體跋,力度和勁道,完全不如宋徽宗。但最主要的原因還不在這。最實錘的證據是什麼呢?「避諱」。「避諱」,也是古人對文字虔誠的一種衍生。主要是指,臣民對皇帝、晚輩對長輩、學生對老師的一種基於尊敬,凡遇到皇帝、長輩的名字讀音相同、文字相同的字時,都要缺幾筆,或換個字。
  • 論「瘦金體」,我只服兩個人,絕對不服第三個!
    「瘦金體」對我們來說絕對不陌生,都一點點書法的人都聽過這種書法體。他就是宋徽宗趙潔創造的一種楷書字體。從他開始,書法界也形成了一股學習「瘦金體」的潮流。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寫「瘦金體」的書法家,也有成就不錯的,但是在這麼多人當中,我只欣賞兩個人,第一個就是宋徽宗本人。
  • 宋徽宗趙佶:後宮1萬佳麗與13件瘦金體真跡
    瘦金體宋徽宗瘦金體筆墨風格總體一致但略有差異。分稚嫩婉約和剛勁強健兩類,前者似是他早期風格,後者應是他後期的成熟書風,瘦勁尤為鋒利,有形容為「屈鐵斷金」。——與宋徽宗有過直接來往的蔡絛在《鐵圍山叢談》裡云:「(趙)大年善黃庭堅,故裕陵(徽宗)作庭堅書體,後自成一法也。
  • 高冷「女神」韓雪的「瘦金體」不錯,用筆細勁,結體疏朗,佩服!
    隨著《人民的名義》第二部《巡迴檢查組》的熱播,「女神」韓雪再一次成為焦點人物,在劇中精彩的表現,不但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而且讚譽聲一片,這位美女加才女,其實,一直都是觀眾關注的焦點,她不但演技精湛,而且還多才多藝,尤其是在書法上,更是有驚人的表現,她擅長書法諸體,而且諸體皆精,楷書寫得端莊秀麗,隸書工穩,行書灑脫飄逸,行雲流水,最重要,也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瘦金體
  • 長安雅士:十二年瘦金體《千字文》,《廣陵散》,煎茶道,隔火薰香研習
    瘦金體《千字文》,為宋徽宗趙佶於崇寧三年(1104年)二十三歲時書賜童貫。整卷朱絲界欄,素箋本,縱三十點九釐米,橫三百二十二點一釐米,楷書,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後百行。此卷原為清宮舊藏,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現藏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