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最不喜歡的事就是看書,因為我覺得看書很枯燥,每當媽媽把那些名著交給我看時,我都逃之夭夭。但有一本書,讓我的看法出現了轉折。它,是我的良師益友。它,將一個個發人深省的道理傳授給我。這本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誡世人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
在書中,海倫·凱勒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疾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7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到了知識的神奇。
海倫·凱勒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明。
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像未來的世界,終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這本書,就像一座燈塔,指引我這艘船駛向成功的彼岸;就像沙漠中的甘霖,讓我重拾信心;就像寒冬裡的一團爐火,帶給我心靈的慰藉;就像夏日裡的一陣輕風,使我無比暢快……
海倫·凱勒的一生也證明了我們課本中的一個道理:海倫·凱勒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珍愛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不因為生來的殘缺而碌碌終生,反而成了她生活的動力,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並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
大慈巖初中七(1)班 葉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