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了幾起引人關注的名人自殺事件,讓大眾的目光一次又一次的聚焦到名人的心理問題上,很多人都猜測其可能患有抑鬱症,或相關疾病。
然而,所有自殺的名人,都一定患有精神疾病嗎?
不一定。
電影《時時刻刻》
01
了解名人自殺
自殺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是在名人圈子裡。
這些悲慘的死亡也不受各行各業的限制,從拳擊手、設計師、政治家、作家到演員、音樂家和企業家。
他們在技能、財富和名望方面可能是社會中的佼佼者。
所以大多數人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當他們擁有『一切』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為什麼?
「為什麼」是那些被自殺的人留下或傷害的人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對於熱愛生命的人來說,答案或許永遠都不會有意義。
根據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無數的情況、條件和原因。
自殺的原因不一定總是因為精神健康問題。
如抑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
雖然有一些案例的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患者自殺。
但是,一個沒有臨床精神問題的人可能會自殺,一個抑鬱或精神緊張的人可能也不會自殺。
這份報告聲稱對所有自殺受害者和自殺患者普遍存在的一個因素是,無論這種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其都存在著嚴重的情感痛苦。
研究人員還重申,自殺對這些患者來說是一種有缺陷的極端的「解決問題」策略,一種快速解決的辦法。
許多這樣的病人抑制情緒上的痛苦或壓力,而不是面對或接受它。他們的逃避策略和失控讓他們採取極端的措施來隱藏、管理或抑制這種情緒壓力。
根據這項研究,自殺是這類人的許多「應對」方法之一,其中還包括濫用藥物、酗酒、自殘、上癮和飲食失調。
簡而言之,自殺在有自殺傾向的病人看來是一種合理的「最後手段」——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嘗試和測試過所有其他的解決方案。
這項研究也發現,自殺對於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無休止的、無法逃避的情感痛苦」的極端答案。這甚至是在可能有其他解決方法的情況下,但根據他們的說法,除了自殺其他所有方法都不起作用。
電影《時時刻刻》
02
需求層次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個人的動機需求可以分為五層。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示例圖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人在生活中所具有的這些層次的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會給人以某種方式行動的動力。
這五個層次是:
生存或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情感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
在名人中,如果按照這種等級劃分,大多數人是追求尊重需求,甚至是自我實現需求的。問題是,為什麼在這些成功人士中自殺率很高呢?
難道他們不應該是幸福的人嗎?
03
幸福 vs 不幸福
對許多人來說,幸福是一個主觀的術語,但科學已經試圖弄清楚這種感覺的意義。
幸福可以是短暫的,也可以是永恆的。
但是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呢?
哈佛大學的成人發展研究對724名男性進行了長達75年的跟蹤調查,他們被分為兩組,以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對生活的影響。他們的妻子隨後也被納入研究。
大多數最初的參與者現在已經去世了,現在他們的孩子——超過2000人——是第二代研究的一部分,這個研究是關於什麼造就了良好、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令人驚訝的發現是,我們的人際關係以及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快樂程度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2017年,該研究的負責人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在《哈佛公報》(Harvard Gazette)上發表了這篇文章。
「當我們知道關於他們50歲的一切, 我們可以預測他們會變老的膽固醇水平。但我們更應該知道他們對自己的關係有多滿意。50歲時對感情最滿意的人到了80歲時也是最健康的。」
根據這項研究表明,健康快樂的思想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際關係——馬斯洛理論的第三層。研究表明,婚姻關係和其他形式的陪伴甚至可以減少身體上的疼痛。這意味著,即使是導致自殺的情感痛苦,也可以通過牢固的關鍵關係得到控制。
電影《時時刻刻》
「孤獨非常可怕,它和吸菸或酗酒一樣強大。」瓦爾丁格在2017年的同一個Ted演講中說。
看看今年及之前一些最著名的自殺事件,就會發現孤獨感一直是罪魁禍首,這種現象並沒有因為這個人是誰或者他們一生中積累了多少財富或名望而有所不同。
根據2009年的一項小樣本研究,「處於頂端的人會感覺到自己的孤獨、就像孤立地生活在一個的小島上。在這個孤島上,因為你與眾不同、與他人分離,所以會感到孤獨。」
所有這些並不是說心理健康問題不會對自殺想法產生影響。
抑鬱是自殺是常見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極度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藥物濫用和人格障礙(雙相障礙)是其他可能導致自殺的因素。
名人,在他們的名聲的頂峰,容易焦慮和抑鬱,因為孤立和感覺必須滿足公眾的不合理的期望。
電影《時時刻刻》
04
自殺:對孤獨的絕望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
聽起來很可怕,但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實際數據。
其中只有不到1%成為了頭條新聞。顯然,關於這個全球現象的討論還不夠,畢竟自殺是第17大死亡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稱,「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更多的人試圖自殺。自殺貫穿人的一生,是全球15至29歲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一些名人自殺時,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他們什麼都有——金錢、名譽和財富,那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採取如此極端的措施呢?
答案也許就在20世紀50年代的精神分析學家弗裡達·弗萊姆·賴克曼關於情感孤立,或者簡單地說,孤獨的開創性研究中。
這並不是什麼浪漫的孤獨,而是一種尖叫,渴望與他人聯繫,渴望被他人理解,即使身邊有人。
電影《時時刻刻》
另一個原因是,科學家發現那些來自破裂家庭、受父母虐待和擁有糟糕的家庭關係的人更傾向於自殺或有自殺想法。
我們常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這確實是進化的真理。
電影《時時刻刻》
今天,Fromm-Reichmann的工作已經擴展成為社會神經科學的領域,尤其是已故教授John Cacioppo,他研究了20多年的孤獨。他是芝加哥大學認知和社會神經科學中心的主任,撰寫了影響深遠的著作《孤獨:人性與社會聯繫的需要》。
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他說:「客觀孤獨和感知孤獨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我們可以很快學會感知孤獨就是真正的孤獨。」
「典型的例子是,億萬富翁看到每個人都想成為他們的朋友,但在億萬富翁的眼中,這些都是虛情假意的,因為他們被視為被物質利益所驅使。」
「事實上,我認為孤獨有點像痛苦、飢餓和乾渴,除了無痛苦、不餓不渴之外,它們也沒有對立面。」
在今天的世界上,尤其是隨著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它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病。
人們總是在搬家——為了工作、教育、家庭原因,或者僅僅是為了尋找。雖然這使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但對許多人來說,這也增加了他們的孤立感。
不要把它和獨處混為一談,而是一種相互連接減少的感覺。需要吸收新的文化、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孤獨的人只要有身邊人的支持就會被「治癒」。
這也不是答案。
因為擺脫孤獨需要的是相互的聯繫,而不是單向的。
如果它只是關於支持,人們在醫院不會感到孤獨,因為他們被包圍著。但我們知道,住院的人經常感到非常孤獨。」
人們似乎在適應,但在表面之下,可能是焦慮和無法以必要的社會節奏實現親近感。這促使它們向內翻,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就像烏龜縮進殼裡一樣。
他們看起來很合群,但孤獨感卻像一種疾病一樣蔓延,侵入並侵擾著每個人的思想。
電影《時時刻刻》
慢性孤獨會破壞身心。
還有一些智力較低的人,很容易受到影響和操縱。
但是,有些人並不屬於這些類別。有時候,最堅強、最聰明的人會發現堅持下去是最困難的。
許多人認為,自殺是一種衝動行為,但對於一個在任何迫在眉睫的危險或痛苦感下「戰鬥或逃跑」的物種來說,自願實施致命的自我傷害的決定掩蓋了這一假設。它極有可能來自一個極度孤獨和最黑暗絕望的地方。
也許,我所說的對一些人來說聽起來很浪漫,但是沒有什麼比事實更真實的了,在這個事實中,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生活似乎不可能繼續下去。
2014年,作家Andrew Solomon在The New Yorker上發表評論稱,這也適用於成功人士。他們設定了高得難以置信的標準——基準,這只會把他們推得越來越遠,使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感到力不從心。
他寫道:「自殺是一種孤獨的罪行,被吹捧的人可能會孤獨得可怕。在這些情況下,智力是沒有幫助的;輝煌幾乎總是深刻的孤立。」
「…每當有人提醒我們,幸福是無法獲得的,也無法獲得的;我們都是自己有缺陷的大腦的囚徒;最終,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是不可侵犯的。」
這是否意味著什麼都做不了?
社會神經科學有一些答案,John Cacioppo說這方面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了解孤獨的流行,並且沒有千篇一律的解決方案。
唯一能做的就是尋求或不斷提供幫助。
電影《時時刻刻》
以下是你可以做的改變:
天空沒有失去色彩,花朵也沒有失去魅力。只是這已經不重要了。
沉重的四肢和沉重的身體。一個不會停止消極自言自語的頭腦。內疚,空虛,持續的需要/想要/渴望停止。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就花點時間來評估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
你可能會感到沮喪。
和你信任的人交談,並考慮去找專業人士——在處理抑鬱症時,沒有什麼可以替代沒有偏見和可以客觀判斷的聽眾。
雖然通往正常生活的道路看起來像是永無止境的過山車,但你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儘量減少停頓,最大限度地恢復。
電影《時時刻刻》
悲傷有哪些症狀?
在情緒方面,生活心理諮詢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Mrabet Jihene博士解釋說:「人們會感到無助、持續悲傷和焦慮。有時候,你會遇到一些人說他們感覺很空虛。這些人也會經歷一些易怒。總是認為他是問題所在。」
在認知行為方面,人們可能會意識到注意力和記憶力逐漸變差。
「許多患有抑鬱症的兒童被誤診為多動症,」德國神經科學中心的Daniela Graf博士表示。
多動症是什麼?
它指的是一種以抽搐為特徵的大腦紊亂、注意力缺失/過度活躍。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解釋說,是一種持續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動——衝動,會干擾身體功能或發育。
抑鬱症的其他症狀包括對曾經給你帶來快樂的事物失去興趣。
「遠離朋友和家人。我們還會感到能量減少,飲食和睡眠模式的改變。頭痛、消化問題或痙攣。」在這一點上,一個人可能會涉足藥物濫用。當消費模式發生改變時,特別是當他們轉向不健康的消費模式時,身體會產生反彈,有時是痛苦的。
你知道嗎?「肚子痛是抑鬱症兒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他們經常被誤診為食物不耐受或腸易激綜合症。」
情緒低落?
萊克恩博士和格拉夫博士給我們開了一些對付黑暗的方法。
鍛鍊
「你可以去散步——這不僅僅是劇烈運動。例如,每天步行30分鐘。它將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氧氣……當我們的大腦含氧良好時,我們可以更好地思考。」
飲食
「平衡你的食物攝入量。多吃抗氧化劑,它們能對抗體內的自由基。比如鷹嘴豆,豌豆,扁豆,混合堅果,魚,雞蛋等,這將給你的身體帶來平衡,幫助增加血清素。補充富含維生素B12的豆奶和豆製品。
推薦每天進行日光浴來增加維生素D的產生。
擁有一隻寵物
對於喜愛動物的人來說,照顧寵物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
冥想
哪怕只有15分鐘。
「冥想將幫助我們減少焦慮,然後它將幫助我們或許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上——保持冷靜,獨處,思考我必須做什麼才能讓事情對我更好。」
減少屏幕時間
「屏幕對我們的眼睛和大腦都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屏幕上充滿了信息,我們不能處理所有的信息,所以也許可以把屏幕放下一會兒,繼續聽能讓你放鬆的音樂。
「或者可以嘗試閱讀。」
永遠不要使自己與朋友隔絕
「即使你真的不想出去,你也必須強迫自己出去,因為這是保持社交的唯一方式。」
電影《時時刻刻》
晚安,記得世界和我愛著你。
如果你暫時無法開心,那我就祝你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