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10時許,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現場視頻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湘伴君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
12月1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負責運輸「神十」返回艙的平板運輸車上,工作人員用防雨布、防護網進行安全措施防護,以確保安全運到韶山市。當天中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啟運,向湖南韶山出發。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返回艙看上去呈灰黑色,上面有高溫灼燒後的痕跡。湊近看可以發現,外層是細密的蜂窩狀結構。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產生劇烈的摩擦,這個時候,返回艙的防熱結構必須經受住數千攝氏度高溫的嚴酷考驗。「採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防熱材料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質量主管禹頌耕向記者介紹。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外層是細密的蜂窩狀結構,呈灰黑色且有高溫灼燒後的痕跡。因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高速飛行的返回艙與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高溫燃燒而成。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情況介紹標牌。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隨後,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交會對接的完成,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的完美收官,並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製階段。
禹頌耕介紹,神舟飛船共有3個艙,分別是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其中只有返回艙能返回到地面。在飛船發射和返回時,航天員都在返回艙中。
返回艙側面的圓形小窗是舷窗,航天員可透過舷窗觀看宇宙景色、拍攝太空畫面。頂上是艙門,航天員進出都是通過艙門。在返回艙的上部,還有兩個較大的圓形開口,則是傘艙,降落時,降落傘會從傘艙中彈出、打開。
在「神十」返回艙的上部,有兩個較大的圓形開口,是傘艙,降落時,降落傘會從傘艙中彈出、打開。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出發前,返回艙在做好固定的基礎上,還加上了防雨布、防護網兩層安全措施,確保順利安全地運到韶山。
12月18日中午,載有「神十」返回艙的運輸車緩緩駛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向湖南韶山出發。
承載著中國載人航天精神的「神十」返回艙,不久後將陳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可滿足返回艙展存溫度、溼度要求。」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館長陽國利介紹,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範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年參觀量達500萬人次,韶山景區年接待遊客2000萬人次,居同類紀念館之最,其中,中小學生年均參觀人數佔全年遊客數量45%以上。
陽國利說,從受眾面來講,將返回艙放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受眾面廣,價值和作用大,可將航天精神與偉人故裡紅色文化深度融入,使「九天攬月」成果與偉人豪情互相烘託,達到「紅色文化」與「航天成就」相得益彰的效果。這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殷殷囑託的具體行動,有利於充分發揮紀念館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作用,更好地推動韶山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
珍貴「月壤」也將落戶韶山
除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外,中國探索浩瀚宇宙的另一成果——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也將落戶湖南。
12月17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珍貴的月球樣品,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容災備份。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月球樣品異地容災備份地為何選擇韶山?
時光回到1965年5月。72歲的毛主席乘車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感懷神州大地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撫今追昔,豪情滿懷,奮筆寫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詞作一展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達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
隨著科技的發展,「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在今天的中國已全部變為現實。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被列為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工程之一。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規劃於2020年前完成任務。
2009年,國家啟動探月工程三期論證工作時,決定將探月工程三期採回的樣品在北京以外進行異地存儲備份。
湖南省國防科工局負責人透露,月球樣品容災備份地意義特殊,很多省市參與了選址競爭。2010年,省國防科工局會同湖南大學、湘潭市政府,提出了月球土壤及其他深空探測樣品存儲基地選址湖南韶山的初步論證方案。
2010年12月,當時的省委主要領導專程赴國家國防科工局就月球樣品異地存儲基地落戶湖南韶山的問題進行會商並達成共識。次年,國家國防科工局復函,同意在韶山設立月球樣品和其他深空探測樣品異地存儲基地。
「除了北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作為異地容災備份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當天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省國防科工局負責人介紹,月球樣品異地存儲基地建在韶山,既有重大的政治意義,也有利於結合探月工程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當時,韶山建設了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號工程」,若能與月球樣品異地存儲基地相結合,可以提升探月工程品牌價值,同時促進韶山、湘潭及湖南經濟社會發展。
九天攬月的湖南力量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嶽麓書院門前掛著的這幅對聯,名揚中外。
續寫「惟楚有材」的輝煌勝景,敢於「九天攬月」的湖南人,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名字,功不可沒。
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原湖南省政協主席、遼寧省委書記陳求發,都曾擔任國家航天局局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和探月工程總指揮。
中國第一代航天專家、雷達與空間電子技術專家張履謙,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嫦娥工程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謝更新、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鄧一兵……「群星閃耀」的湘籍航天領軍人物,展現了湖南人「胸懷天下、敢為人先」的浩然風採。
國防科技大學北鬥科研團隊。來源國防科大
憑藉強大的科研力量支撐,多年來,湖南承擔了國家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北鬥衛星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一系列國家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工程。九霄雲上,「湖南元素」熠熠生輝——
中南大學、湖南中創空天承擔了我國大型運載火箭燃料貯箱、環筒、薄壁等超大型鋁合金結構件研製任務。
長沙湘計海盾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顯示和人機互動信息設備研製單位,實現了飛船液晶顯示設備的國產化,結束了我國飛船用顯示設備依賴進口的歷史。
湖南航天環宇、湖南頂立科技是我國太空飛行器數傳天線、手法信號饋源和熱工裝備等研製企業。
華菱線纜、湘潭特種線纜、衡陽恆飛線纜承擔了長徵系列火箭點火線纜、特控線纜和航天員「臍帶」線纜等研製任務。
中電四十八所、景嘉微電子、株洲時代橡塑、衡陽凌雲特材、衡陽星鑫絕緣承擔了長徵系列火箭相關電子傳感器、圖形處理晶片、結構材料、絕緣材料研製任務。湖南航天遠望承擔了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工程長沙分中心建設和運營任務。 讓「回地球」變得更安全。江南工業集團承擔了我國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航天座椅緩衝器研製任務,保障了歷次載人航天任務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讓「放衛星」變得更容易。長沙天儀研究院、湖南航升衛星是我國商業航天的重要參與者,已累計發射各類衛星近20顆。
而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此次「奔月之旅」是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
國防科技大學作為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國家隊,深度參與大量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在這次嫦娥五號的奔月挖土之旅中,國防科大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貢獻了多項關鍵技術。
我國順利完成了首次機械臂表層月壤自主採樣,和國防科技大學於起峰院士課題組的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方案分不開。他們設計出了基於視覺引導的月面採樣位姿測量方案,相當於給執行任務的機械臂裝上一雙「慧眼」。
國防科大還承擔了載人航天任務規劃與系統仿真課題組針對上升器與軌道器(含返回器)的環月交會對接任務,並且展開科研攻關,研製了相關模型和軟體。國防科大張青斌團隊建立「嫦娥五號」降落傘回收系統不確定性條件下的快速分析模型。
從西昌到文昌,從酒泉到太原,祖國大地上的航天發射場裡,一位又一位湖南人默默奉獻著青春、智慧和汗水,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湘伴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