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派「密使」與「港獨」分子秘密會面的消息,17日在島內引發關注。
香港《大公報》16日稱,鼓吹「港獨」的「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等人本周在臺灣密集活動,15日在臺「總統府」旁的「國史館」與一名神秘男子會面長達一個半小時。會面結束後,「神秘男」到「總統府」停車場駕車離開。
《大公報》報導截圖
有熟悉臺灣政治的當地記者表示,該車很可能是官員公務車。而在臺當局的組織架構中,「國史館」與「中研院」直屬「總統府」,地位超然,成員全是蔡英文幕僚,其中「中研院」不少「臺獨」分子與「港獨」關係密切。17日,《大公報》進一步披露稱,「神秘男」正是綠營喉舌《自由時報》的「資深黨政記者」蘇永耀。他近年絕大部分文章都是圍繞蔡英文和民進黨,對內地及香港充滿偏見。
來源:香港《大公報》
17日,《自由時報》聲稱,香港「學生動源」3名成員在臺遭到陸港情治人員全程跟蹤。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稱,香港媒體報導是「一則假新聞」,所謂的「密使」是臺灣記者。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17日稱,經查,香港《大公報》記者並未申請駐點,已知一人是以自由行名義來臺,涉嫌違法,當局將展開調查。
黃重諺(資料圖)
民進黨善於利用旗下非政府人士充當「中間人」,以學術交流名義與香港反對派勾結。《大公報》17日披露稱,另一備受民進黨重用的「臺獨學者」曾建元,去年11月曾接待鄭宇碩等亂港分子。該報刊登的評論稱,臺當局近年來不僅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還把「獨」手伸進香港,企圖破壞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
臺「總統府」恐嚇查辦港媒大公報過去一周跟進「港獨」組織學生動源赴臺勾連「臺獨」的事實,讓「臺獨」勢力雞飛狗跳,出動「總統府」發言人高調恐嚇,說要讓「國安局」查辦記者云云。一向標榜民主自由的這些人,原來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打壓新聞自由,莫非我們的報導真的戳到了他們的痛處?
蘇永耀屢被批寫假新聞
《自由時報》資深政治記者蘇永耀是何許人也?蘇永耀從事記者至少15年,行走江湖,但為人低調神秘,在網絡上竟然難以找到他任何個人資料和照片,確實是「非一般記者」。昨晚臺灣電視節目上,蘇的好友形容他是跑兩岸新聞的專家,早年跑陸委會、「立法院」。不過,這名「資深黨政記者」蘇永耀,為民進黨服務多年,在臺灣倒是鬧出過不少假新聞。
馬政府曾轟顛倒黑白
2009年12月9日,《自由時報》一篇名為「兩岸標準協議 官員脫口:為一中市場」的報導,署名蘇永耀和羅添斌報導,內容關於第四次江陳會在臺中舉行,提到臺灣主談代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長陳介山坦言,臺灣將是這項標準的「首籤者」,以對抗美歐日規;報導又稱,陳在答覆記者詢問時更當場脫口證實,這就是為了「一中市場」。
當時馬英九政府的陸委會此後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自由時報》自說自話、汙衊政府推動臺灣標準國際化的政策與用心。」陸委會又稱,「自由時報頭版標題:『官員脫口:為一中市場』,其手法完全是自說自話、顛倒黑白。」
當然,蘇永耀被陸委會批評也不是第一次。2010年9月12日,一篇名為「賴曾因美國演說 向府方道歉」的報導,蘇永耀提到,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早前在歐洲比利時布魯塞爾「亞太區域安全論壇」演講強調「九二共識」,內容較在美國演說「保守」許多。「據確知,賴幸媛曾因美國演說向『總統府』方面道歉,才有此轉折。」當時的馬英九政府「陸委會」亦發表聲明,嚴正駁斥《自由時報》的這一報導「內容扭曲、錯謬,沒有向『陸委會』求證,與事實嚴重不符。」
美國「主子」直斥報導錯誤
2008年,蘇永耀撰寫一篇有關「美國在臺協會向臺灣傳達兩不訊息」報導,甚至連他們的美國「主子」也看不過眼,當時的美國在臺協會發言人何志更直斥相關報導是錯誤,強調「美國對臺政策維持不變。」
戳中要害 氣急敗壞屈記者
受民進黨庇護的「臺獨」分子,近年多次派遣「密使」訪港或接待竄臺的「港獨」分子,《自由時報》資深記者蘇永耀以「蔡密使」身份向香港三廢青密授「獨」計之後,臺灣當局昨日首次開腔,如同驚弓之鳥一般,聲稱記者「非法跟監」,要求「國安局」出手查辦。可見,蘇永耀這個「記者」對臺當局的確非常重要!
臺當局辯稱記者不是「密使」。其實「密使」從來都未必是政府中人。相比之下,以往曝光的多名「密使」,包括以學者身份來港見香港反對派政客鄭宇碩的民進黨成員許建榮、接待鄭宇碩竄臺的曾建元等,就沒有此待遇。民進黨政府今次一反常態的舉動,無非是被擊中要害,作賊心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