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戰警的故事告一段落了
但《X戰警》傳遞的自由、平等、不屈
永遠留在心中
據科學統計,《X戰警:黑鳳凰》是近年被罵得最慘的電影(之一)。
導演兼編輯西蒙·金伯格義不容辭地分擔了之前屬於羅素兄弟(《復仇者聯盟4》導演)和戴維·貝尼奧夫、D·B·威斯(《權力的遊戲》編劇)的刀片。
豆瓣評分6.0、爛番茄新鮮度22%,票房連差強人意都算不上。照目前的趨勢,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的《黑鳳凰》大概率是要虧損了。
平心而論,《黑鳳凰》沒那麼爛——作為一部被分類為動作、科幻、冒險的電影,它做到了既有打鬥場景(還很多)、又有科幻因素(外星人又入侵地球啦)、也不缺冒險情節。如果把它單純看作一部視覺感官英雄大片,真沒必要發條朋友圈吐槽。
但它不是,它是《X戰警》系列,而且是最終局。
作為《X戰警》的20年終局戰,《黑鳳凰》最大的黑點就是草率。
光是衡量超級英雄電影的硬性標準「世界觀」,它就是失敗的。
在電影裡,關於琴鳳凰之力的起源、力量描述、作用機制等等,幾乎沒有介紹,只是告訴我們——「她很強」、「她最強」,她吸鐵都比萬磁王強。
琴
再次,作為重要因素的反派,勞模姐飾演的外星人,其身世背景、特殊能力、性格手段,要麼潦草地一筆帶過、要麼毫無介紹,特長無非吸心大法和移花接木。
反派Vuk,有幾個人記住了她的名字?
參考《復仇者聯盟》中塑造的成功反派形象滅霸,有血有肉,再看《權力的遊戲》中的夜王,冷酷神秘。參考網友的吐槽,「就連《小飛象》裡邪惡馬戲團團長都比不上。」
一直以來,《X戰警》系列的核心都是變種人與變種人或變種人與人類的矛盾,這也是《X戰警》能長久地受到喜歡的一大原因。
它體現了關懷與追求。
但在《黑鳳凰》中,激怒琴的是X教授的「欺騙」,且不提這個「欺騙」是否站得住腳,再引入一個沒頭沒尾的天外飛仙外星人,這兩條衝突線:內部X教授和琴,外部外星人搶鳳凰之力,都沒有足夠的立體性和故事性來支撐情節的發展。
琴和Vuk
要知道,把災難和矛盾的起因丟給外星人,是昭和年代奧特曼系列最喜歡做的事情。
在奧特曼系列裡,動輒出現冷血無情、貪得無厭、強大莫測的「宇宙人」,擾亂地球秩序,破壞主角之間的感情或信任,然後在被奧特曼一頓七彩光效打敗後,世界又恢復了往日的祥和。
《奧特曼》是上世紀60年代的作品,當時美蘇爭霸,人類在航天事業上不斷取得突破,同時也對外太空世界有了更多的興趣和對未知空間的恐懼,因此外星人對災難負責是十分受歡迎的表現形式。
沒想到在2019年,一個滅霸和伏地魔都擁有粉絲的年代,還有超級英雄電影信手拈來一群幾乎沒有任何嚴肅的身份背景和性格能力介紹的外星人,來作為影片的外部衝突,而這部電影正是一個跨時近20年的裡程碑式的超級英雄系列的終局作品,試問哪一個觀眾心甘情願為此買帳?
而原本沉穩、睿智、德高望重的X教授在這一集裡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結尾和萬磁王下了一盤棋,稍稍點燃了情懷,讓粉絲強行把一頭問號憋回去。
而大女主琴在這部電影中最多的臺詞竟然是「不」、「安靜」、「啊」、「不是我」,所有的強大全部體現在了如牆皮一般剝落的臉上:也許是才從北境回來不適應南方的氣候?
飾演琴的演員蘇菲·特納在《權力的遊戲》中飾演珊莎,在第八季結尾成為北境之王
1982年,《X戰警》的漫畫作者克裡斯·克萊爾蒙特寫道,「X戰警遭受著全人類的仇恨、恐懼和鄙夷,只因他們是變種人。所以,不管最初有意與否,現在這就是一個關於種族主義、盲從與偏見的故事。」
在北京的《黑鳳凰》首映禮上,飾演青年X教授的詹姆斯·麥卡沃伊宣讀了一份澤維爾天才青少年學校的畢業贈言——
「在這裡,你學會了如何變強,如何控制並運用自己的能力,這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是你學會了接納真實的自己,勇敢地擁抱了你的天賦和不同。你來這裡的時候是孤身一人,但你離開的時候擁有了大家庭。無論面臨怎樣的壓力和困境,永遠記住,作為變種人,我很驕傲。」
中國首映禮
和很多超級英雄電影裡的英雄不同,X戰警並不是生而為英雄,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經歷了「人人喊打」的痛苦階段。
變種人因為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和能力,被普通人視為異類。「排除異己」大概是人的天賦,在舊時間線裡,X戰警被哨兵四處追殺,直到《逆轉未來》,X戰警們拼盡全力才為自己這一群體謀得了一片天地。
《X戰警》之所以意義非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於它直接討論了社會歧視問題。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時代的主題在變、發展的重心在變、興趣愛好在變,不變的是人類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聲音。
弱勢群體一直真實存在,諸如黑人、殘障人士、LGBTQ...他們中間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活在被歧視、被欺辱的環境裡。《X戰警》就是在對抗這個幾十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幾十年都沒有衰落的話題。
X戰警的故事告一段落,觀眾或滿意或失望,但值得高興的是,這種不屈、自由與平等的信念正在現實世界蔓延,弱勢群體在崛起,越來越多的「常人」認識到了生而平等,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無限接近這四個字——生而平等。
X戰警的精神領袖Charles Xavier,也就是X教授,出身優渥,極度聰敏,具有強大的精神力。因為總能聽到別人的心聲,所以被永遠地禁錮在全世界所有人的情緒中。
X教授
這也讓他有了一種頑固的、美利堅式的悲天憫人的特質:他不是在幫助人,就是在幫助人的路上。
這種形象不算單一,廣為人知的還有《哈利波特》系列裡的鄧布利多、二戰後普世形象中的羅斯福。
有大愛、有智慧、給人底氣,所以才有了澤維爾天才青少年學校。
《X戰警》裡另一個絕對主角,萬磁王,相比被詬病「聖母」的X教授,亦正亦邪(所以和X教授亦敵亦友),更有「個性」。
萬磁王
X教授是住城堡的富二代,而萬磁王是猶太人,是從二戰時期的納粹集中營裡爬出來的小可憐。
他飽受世界對猶太人以及對變種人的雙重迫害,所以有著無比積極的超前防禦意識和強烈的反擊意願。
他對非變種人的感情混合著仇恨、恐懼和鄙夷。一旦涉及這個問題,他和大愛無疆的X教授總是站在對立面。
兩人對弈是《X戰警》中的經典橋段
但萬磁王也有底線和原則,他對變種人(普遍)非常友好,危急關頭對X教授的X戰警團隊也經常出手相助。他們有共同的事業,當面臨真正大敵的時候,萬磁王是變種人無法離開的強大力量。
雖然萬磁王經常以反派形象出現在該系列電影中,但他不是一心就要搞破壞的無腦反派,他深思熟慮、有很強的執行力,很多時候的攻擊都是出於反擊。
左起:金剛狼、萬磁王、X教授、快銀
不過和X教授「聖母」的毛病一樣,萬磁王也有一個缺點——這個人,他立場不太堅定,經常反水。
因為漫長的時間線,X教授和萬磁王分別由兩名演員扮演,分別是青年版X教授詹姆斯·麥卡沃伊、青年版萬磁王麥可·法斯賓德,老年版X教授派屈克·斯圖爾特以及老年版萬磁王伊恩·麥克萊恩。
不得不說的是,派屈克·斯圖爾特和伊恩·麥克萊恩實在是功底深厚,兩人作為資深莎士比亞戲劇演員,在電影中時時表現出的莎劇式的臺詞朗誦功底和表情細節,使這兩個角色獲得了幾乎超越原著的全新意義。
在版權從二十世紀福克斯轉移到迪士尼之後,雖然很有可能迎來復仇者聯盟和X戰警的合體,但我相信以後再難找到比這四位更適合X教授和萬磁王的演員了。
感謝X戰警這20年的傾情奉獻,退休之後請盡情下棋吧!
文 / siri110
圖片來自官方及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推廣
微信:thebundwx
郵箱:withus@bundpic.com
電話:021-52993166
手機:15221044797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