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又火了!
四月有兩部電視劇霸屏。
一是《清平樂》,一是《獵狐》,而二者男一號,均由王凱實力擔當。
面對如此霸屏,網友戲稱是&34;的巔峰對決,甚至網友還調侃道:王凱真是4月的芳心縱火犯,太有魅力了。
有人說,在這個演藝明星速紅速消的時代,王凱能紅一次又一次,運氣真是太好了。
而我想說的是,王凱從踏入演藝圈到適應,再到成為炙手可熱的男一號,他靠的不僅僅是運氣。
01
叛逆辭職,瘋狂追夢
光是入行這條路,王凱就走了很久。
和很多誤打誤撞進入娛樂圈的藝人不一樣,從初中開始,王凱就有了演員夢。直到高中,才第一次體驗當演員的感覺。
當時他組織同學排練課文裡《雷雨》的片段,他自告奮勇演周萍。十幾歲的王凱將周萍的膽小怯懦、自私冷酷演得惟妙惟肖,連老師都驚嘆不已。
&34;
熱情被點燃之後,王凱似乎對演戲&34;。
不過,那個時候他以為演員是天生的,更不知道有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這樣的院校存在,當他得知有專門教表演的學校後,立即打114去查詢。
相對於他的熱情,家人的反應則冷淡得多,父親更是直接潑冷水,&34;
父親的話令王凱沮喪極了,夢想還未付諸努力就這樣夭折了,王凱很是不甘心。
但迫於現實的壓力,高中畢業後,王凱還是去了父親安排的新華書店工作。在20年前,這是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34;
按部就班的工作雖然很枯燥,但很穩。
直到有一天值夜班,那天店裡突然來了一大卡車書,他一個人將一捆捆用牛皮紙紮好的書,一趟趟從車上卸到倉庫裡,等15噸重的書堆滿一面牆時,天已亮。
王凱捏著酸疼的胳膊走出書店,那一瞬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搬運工。這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讓他感到恐慌,心中那個演員的夢想又開始蠢蠢欲動。
這一次,王凱異常堅定。
他毅然決然地辭掉了新華書店的&34;工作,一門心思要學表演。&34;
他開始參加電視選秀,去上海表演進修班學習,尋找各種機會磨礪演技。對於那時的&34;,王凱後來用&34;一詞來形容。
最終,憑著一股橫衝直撞的傻勁兒,他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中央戲劇學院,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但即使走了這麼多路,其實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02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2005年,還在讀大二的王凱拍攝了人生中第一部電視劇《寒秋》。
這讓他對未來充滿了希冀:憑藉自身不錯的外形條件,以及中戲表演系的專業背景,燦爛的星途仿佛是眼前的事。
王凱還是天真了。
現實比想像中要殘酷得多,&34;,是絕大多數中戲畢業生的真實寫照,雖然籤約了華誼兄弟,但王凱同樣沒有躲過這一魔咒。
失業的王凱在北京過得很艱難,不僅要為每天的溫飽發愁,身上還背負著房貸,那時的他過著入不敷出,口袋比臉還乾淨的日子,甚至一度需要靠朋友接濟度日。
在先後演過一些小角色後,王凱遇到了《醜女無敵》中的陳家明。這是個臉譜化的人物,形象是誇張的娘娘腔,與他自身性格大相逕庭。
在看過劇本後,王凱的內心是本能的排斥:&34;
但機會來之不易,他還是豁出去了,在&34;的狀態下,開始認真做功課。
陳家明是廣告公司的導演,王凱仔細觀察這個行業裡的人,揣摩他們說話時的&34;,挖掘這類人的特點:有才、另類、傲嬌、浮誇、矯情。
基於這些了解,王凱為陳家明設計了一些動作:翹蘭花指,扭扭捏捏,說話尖聲尖語。
就這樣,從最初的牴觸到接受,從逃避到深入,王凱演活了陳家明。
用陳家明敲開演藝事業的大門,王凱也因此被貼上了標籤,隨後類似的紛紛找上門來,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思慮再三之後,王凱一一拒絕了,他寧願沒戲拍,也不願被定型。
這樣堅持的後果便是,經歷了出道之後更加漫長的等待。
要想破局,唯有等待。
03
十年蟄伏,一朝爆紅
2009年,幾乎一整年時間,王凱都處於無戲可拍的窘境中。從來不玩網遊的他開始沒日沒夜地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玩遊戲,窗簾一拉,便是一整天。
人被逼到絕境,往往會峰迴路轉。
就在他以為演藝道路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朋友介紹他去見電視劇《知青》的導演張新建,聊了幾分鐘後,導演便丟下一句話&34;,然後他就成了該劇的男二號。
這是王凱想演的角色,但拍攝環境太艱苦。
在拍攝地黑河,從零上四十度到零下四十度,除了地震什麼自然災害都發生過。
拍攝的七個月裡,王凱曬傷過也凍傷過,為製造暴風雪的效果,劇組搬來一臺鼓風機對著他頭吹,剛躺下,臉上就被蓋上了一層冰霜。手指凍得失去血色,慢慢回血那一瞬間,&34;
這對身體和精神都是極大的折磨,不少年輕演員沒撐住,走了。
堅持到最後的王凱被製片人侯鴻亮記住了:&34;
如果說《知青》是他演藝事業的轉折點,那麼《北平無戰事》便是他的爆發點。
這部劇裡匯聚了一群如陳寶國、倪大紅、廖凡、王勁松等等這樣的老戲骨,可謂是&34;,王凱是其中名氣最小、出道時間最短的演員,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結果沒想到一路表演下來酣暢淋漓,從臺詞到人物情緒的把握,張弛有度。
這部戲讓王凱脫穎而出,也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機會,此後他成為了正午陽光御用男主,事業似乎開了掛,劇本紛至沓來。
2015年,33歲的王凱迎來了第一個事業高峰。
從《偽裝者》到《琅琊榜》再到《他來了請閉眼》,王凱幾乎承包了電視熒幕的半壁江山。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不僅打動了觀眾,也等來了自己的春天。
出道10年,拍了19部電視劇,王凱終於紅了。
一時間,他霸屏熱搜榜,鹿眼、美手、低音炮,成為熱搜關鍵詞。
有媒體用&34;來形容他的成名。
然而,他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卻說&34;
這個世界上各行各業都有一條共通的真理:天賦和運氣不會眷顧所有的人,沒有人會一夜&34;,所有的結果都是一個又一個積累的疊加。
04
牢記職責,堅守初心
被推到一個萬眾矚目的高度,有人在鮮花和掌聲中迷失了自己,有人趁著熱度一部接一部的趕戲,也有人在經歷興奮和慌亂後,很快調整好狀態,繼續該幹嘛幹嘛。
王凱,屬於後者。
在盛名面前,他保持了難得的清醒,&34;
在這條路上摸爬滾打了10多年,他知道,對於一個演員來說,&34;和&34;才是最好的標籤,他只想做一個踏實勤勉的演員。
劇本,只有自己認可的才接。
雖然產量不高,但無論飾演怎樣的角色,他都用專業的態度全情投入,在鏡頭前一遍遍地打磨,力圖用精準的表演去詮釋生動的人物。
《如果蝸牛有愛情》中有多場打鬥戲。
為了達到要求,王凱在吊威亞時,鋼絲繩不能完全放在後腰,只能吊在側後腰。這樣拉起來後,他的手臂內側與鋼絲繩就會一直摩擦,&34;
拍電影《英雄本色2018》時,有一場跳海的戲。
氣溫零下的青島,海水冰冷刺骨,王凱進入水中後,腳便開始抽筋,裡三層外三層的衣服,吸了水之後越發厚重,拖著他一直下沉,但&34;
撐不住時,王凱就給自己灌雞湯,&34;
《大江大河》播放時,有網友說:&34;
其實,他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詮釋人物的技巧,那就是在生活中觀察別人的眼神、腔調、小動作,&34;
有媒體評價他,如果非得給王凱一個定位,相信還是&34;更合適。
的確,當下的娛樂圈,不缺明星,缺的是踏踏實實演戲,一心一意琢磨演技的演員。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很多人為了流量,弄點緋聞、熱衷綜藝、出盡風頭與洋相。殊不知,唯有演技與技能,才是一個演員走下去的底氣。
在王凱的身上,我們依稀可以看到自己的樣子:我們多數人,同樣成長於普通家庭,不是大貴,不是大富,我們只能依靠自己,堅持自己的選擇。選擇了銷售,我們就用心鑽研銷售的心理;選擇了護士,我們就好好總結護理的經驗;選擇了老師,我們就認真本份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
每一條路都非坦途,每一條路都有機遇,有了潛心沉澱的積累,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實現王凱一般,從小角色到男主的華麗逆襲。
所以,許多人喜歡王凱,真的不是僅僅因為顏值,還有他盛世美顏後的勵志發光,更準確地說,我們喜歡王凱,是因為我們喜歡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