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2020年電視劇的爆點,當屬四、五月份的王凱「霸屏」。
他在《清平樂》和《獵狐》兩部大戲中,同時飾演主角,同時播出,都獲得很好的收視率。
一時間,王凱那副硬朗、俊秀的形象,天天伴隨著觀眾,給剛剛從疫情走出的人們帶來身心的愉悅。熟悉王凱經歷的粉絲還感興趣地琢磨:王凱如何從演「娘娘腔」的小鮮肉歷練成能挑大梁的實力派演員呢?
年輕時的王凱
許多人不會料到,出道前的王凱曾做過書店裡的搬運工。
但是,他那副小鮮肉的模樣和表演天賦沒有被這份工作所遮掩,一位拍廣告的導演從人堆裡發現了這塊金子,請他到北京拍廣告,並在合作中感到王凱是能夠挑大梁的材料,建議他到專業院校深造一番。
年輕時的王凱
王凱聽了他命運中這位貴人的忠告,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
畢業後又與華誼兄弟影業順利籤約。
此時的王凱躊躇滿志,以為很快就可以大施拳腳了。於是,他放心地在北京按揭買房,並向父母誇下自付月供的海口。
沒料到他竟然一年沒戲可拍,別說支付房貸,連基本的溫飽都成了問題。
王凱在電視劇《醜女無敵》中飾演的「娘娘腔」陳家明
2008年,終於有導演來找清爽青澀的王凱,讓他飾演電視劇《醜女無敵》中「太監」陳家明的角色。對惡搞的劇本,王凱有一種本能的厭惡,對這個變態的角色,王凱更是渾身的不自在。按他的性格真想棄演走人。迫於狼狽的生存處境,王凱只有委曲求全了。
王凱在電視劇《醜女無敵》中飾演的陳家明
王凱在劇組痛苦地過了一個月的「太監」生活,播出後的反響更令王凱狼狽不堪。「說話陰陽怪氣,滿臉鬼模鬼樣,走路挺胸扭腰翹屁股」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不佳的印象,也成為王凱一時甩不掉的心理陰影。
這部電視劇在《魯豫有約》的節目中做宣傳時,魯豫問王凱的第一話就是:「唉,你會好好說話嗎?」弄得王凱萬分尷尬……
此後,許多導演都依照「娘娘腔陳家明」的模式找王凱拍戲,他都統統謝絕,寧願承受寂寞和貧窮。當然,也在堅韌地等待屬於他的角色。
電視劇《知青》劇照
2011年,在王凱寂寞地等待了3年後,終於有一個符合他、也給他的形象帶來裂變的角色,降臨到他身上。
這就是由梁曉聲編劇、由張建新執導的電視連續劇《知青》。
知青影視劇頗多,但佳作甚少。始終耕耘於知青題材的梁曉聲花費巨大精力,創作了視野開闊,人物新穎的長篇小說《知青》,曾執導《闖關東》等經典電視劇的著名導演張建新對此十分看好,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將它改編為電視劇,並得到中央電視臺的大力支持。
王凱在電視劇《知青》中飾演的齊勇
能與優秀的編劇和導演合作,是王凱的榮幸;能飾演劇中的角色齊勇,是王凱轉變自己形象的難得機遇。這個外冷內熱,陽剛虎氣的人物似乎就是為王凱定製。為此,王凱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
他剃掉一頭帥氣的黑髮,留下一個幹練的小平頭,用土氣的大汗衫、肥大的棉衣棉褲等那個時代的服裝,把自己小鮮肉的模樣裝扮地窩窩囊囊。並在烈日炎炎和冰天雪地裡,摸打滾爬了7個月,即使不少年輕演員因為撐不住而放棄時,他依然堅持到底。
瓢潑大雨中,王凱背在100斤重的麻袋艱難前行;狂風暴雪裡,王凱駕著馬車,給挨餓的知青兄弟送去「救命糧」.....,等等這一切「煉獄」般的經歷,把王凱嫩白俊秀的臉頰,曬成了黑紅交加的「紅二團」;把王凱修長的手,凍得傷痕累累,也塑造出眾多知青影視形象中最硬氣、最逼真的一個。
王凱後來回憶道:
不誇張地說,拍這部戲,除了地震,什麼自然災害都遇到過,我被曬傷過,也被凍傷過。
《知青》劇照:王凱飾演的齊勇和戀人孫曼玲
更嚴峻的挑戰是,因為角色需要,王凱必須演好一個內心痛苦,外表大度的形象。
同隊知青孫敬文的哥哥在文革中害死了王凱飾演的齊勇的弟弟,齊勇自然心懷深仇大恨,共同的命運又迫使他必須與「仇人」和平共處,相依為命。孫敬文的姐姐、也是知青的孫曼玲還偏偏喜歡上了齊勇。王凱用他醇熟的演技,用一系列到位的表情,演好了這個性格矛盾、乃至分裂的人物,最終與「仇人」成為患難戰友,與孫曼玲結成風雨同舟的戀人。火車上,王凱飾演的齊勇命令孫曼玲把凍僵的腳塞進自己軍大衣那場戲,演得既可愛又可親,感動了多少當年知青,也讓今天的年輕人為之激動。
王凱在《知青》中飾演的齊勇
正是這種全身心的歷練,使王凱在觀眾心目中徹底擺脫了「娘娘腔」的印象,樹立起陽剛正氣的硬漢形象,不僅贏得當年知青的廣泛認可,也使廣大觀眾對他刮目相看:
王凱的表現太讓人驚訝了,他把齊勇演活了。很難想像的到,「娘娘腔」的陳家明和豪氣沖天的齊勇都是王凱演的。
我們雖然不了解那個年代,但依然為王凱的表演哭的稀裡譁啦......
王凱在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飾演的方孟韋
2013年,王凱又遇到了提升他演技的難得好運。
他與陳寶國、倪大紅、王慶祥、劉燁等七大影帝和諸多老戲骨共同出演電視劇《北平無戰事》。
王凱出眾的鮮亮形象不言而喻,他的演技在大牌雲集中也不遜色。劇中王凱飾演的警察局副局長方孟韋大鬧五人組、持槍闖警局、為愛任性走天涯等等橋段,都用張力十足的表現徵服了觀眾。
《北平無戰事》劇照:王凱飾演的方孟韋和陳寶國飾演的徐鐵英
尤其是在與陳寶國飾演的徐鐵英那場對手戲中,王凱沒有被陳寶國巨大的氣場所遮掩,他舉槍對著徐鐵英的英姿,緊緊地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令人血脈噴張,十分過癮,成為全劇的最大亮點。
王凱在談到演這部劇的感受時說:
我一生最難忘的就是出演《北平無戰事》,影帝雲集的劇組就像一個大學校,諸位老戲骨都是我的老師,我學到了許多書本裡學不到的東西。
電視劇《琅琊榜》劇照
2015年,以把正劇與商業完美結合而著稱的正午影業,推出了大型古裝電視劇《琅琊榜》。
此劇不同於一般的宮鬥和戲說劇,它以懸念十足的故事步步推進,以高密度的情節引人入勝,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
顯然,它需要實力派演員擔此大任。
恰好,王凱與這家公司製作的電視劇《知青》有過成功的合作,自然成為《琅琊榜》演員的不二人選。同時,與這家公司合作過的胡歌、靳東、劉濤、王鷗等實力派演員也加盟進來。
這是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少有的豪華陣營,也是一次相互促進的強強聯手。王凱有幸介入,是他再上臺階的大好機遇。
王凱在《琅琊榜》中飾演的靖王蕭景琰
《琅琊榜》是一部詩情畫意的文戲。胡歌飾演的主角梅長蘇容顏靈秀,氣質清雅,靳東飾演的藺晨飄逸俊朗,藏而不露,他們的形象都貼近文戲的要求。
唯有王凱飾演的靖王蕭景琰是一位武將。
如何符合文戲的大局,又能把武將的氣質演出來,對王凱是一道難題。
王凱在《琅琊榜》中飾演的靖王蕭景琰
王凱儘可能控制他最擅長的肢體語言,使其幅度不大卻挺拔有力,更多地用眼神表現,從細微處傳情。如靖王見梅長蘇那場重頭戲,王凱雖然興奮地大步流星,但表情平靜,眼裡蘊含著無限地心疼和懊悔。把靖王對梅長蘇父輩蒙受冤屈的孤憤難平,外表又泰然自若的人物形象演繹得淋漓致盡。
果然,王凱飾演的這一角色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使他在與胡歌、劉濤、靳東等明星的合作中,依然閃耀出自己的亮色,獲得2015年國劇盛典最具人氣內地演員和年度演技飛躍演員雙獎。
王凱與靳東、胡歌在電視劇《偽裝者》中
正午影業趁熱打鐵,緊接著又推出諜戰大劇《偽裝者》,依然請王凱等實力派演員出演。
全劇的重頭戲是在抗戰複雜的局勢下,地下工作者多重身份的「偽裝」,這給演員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擔當配角的王凱挑戰更大。
王凱飾演的管家阿成,既不能搶擔當主角的胡歌與靳東的戲,又要表現出角色的精明強悍來。王凱憑藉他對人物的清醒把握,憑藉歷練後更為嫻熟的演技,在限定的夾縫裡把人物演繹得恰如其分,幾乎使配角的戲蓋過了主角。
當年,王凱榮獲2016年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年度最具人氣男演員。
王凱在《大江大河》中飾演主人公宋運輝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為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節點,各大影視公司都推出重磅作品。正午影業從青年創業這一具有可視性的角度,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大江大河》。
王凱憑藉實力飾演這部劇的主角,這也是他出演的第一個主角,其意義非凡。
劇中主人公宋運輝是從農村起步、並成功創業的一代青年的代表,與王凱此前飾演的帥氣男神不同,具有濃重的鄉土氣和時代烙印,這對王凱又是一次嚴峻的挑戰。
王凱在《大江大河》中飾演的宋運輝
王凱為此下足了苦功夫。
他用盡一切苦役般的辦法減肥,讓自己發福的中年身體瘦成正抽條長個子的少年模樣。
他下狠心排除成人世界的一切浮躁和雜念,還原到那個時代少年人的單純和清靜。
於是,從《大江大河》走出來王凱就是那個時代的農村青年宋運輝,而不是王凱此前所飾演的玉樹臨風的英俊小生了。給觀眾一種新鮮和驚喜。
王凱在《大江大河》中飾演的主人公宋運輝
緊接著,家庭成分不好的宋運輝為爭取大學名額,站在烈日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誦《人民日報》上的文章,那種脆弱、那種堅定、那種改變命運的渴望與執著,引起同命運人們的強烈共鳴,也極大地震撼了觀眾的心。
有了這一經典的場面,觀眾就願意跟著宋運河的腳步走下去,重溫改革開放的歷史,品味自己在這40年中的命運,即使不了解這段歷史的青年人也受到勵志的啟發與激勵。
正因為如此,《大江大河》就能在眾多同類電視劇中拔得頭籌,榮獲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年度最受期待作品,王凱獎首屆中加電視節最佳男演員獎。
王凱在《清平樂》中飾演的宋仁宗
從2013年開始,王凱沿著四部經典作品堅韌地走來,猶如沿著四個臺階,一步步擺脫小鮮肉的稚嫩,走向實力派的成熟;一步步走向自己演藝生涯的高山,也走向中國演藝界的峰巔。
所以,王凱在2020年所形成的霸屏之勢,就是水到渠成和順理成章。他主演的《清平樂》和《獵狐》,其劇情和反響大家已經熟知,恕作者不再贅述。但對王凱從小鮮肉到實力派演員成長的意義,它對中國影視業發展的效應及啟示,還容作者囉嗦幾句。
王凱、靳東、胡歌三位實力派演員
顏值對演員自然重要,觀眾也需要賞心悅目的形象。但是,僅憑顏值,或者滿足於顏值,只能曇花一現。唯有如王凱、靳東、胡歌等這樣的演員,經過艱苦的歷練,承受巨大的挑戰,才能成為既有顏值,又具備過硬演技的實力派演員,才能綻放成熟的美和富有內涵的魅力。
這樣的演員,藝術生命就能綠樹長青,就能為中國影視業做出更多的貢獻,就能贏得觀眾的尊重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