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中國國家地理BOOK」微信訂閱號授權轉載
特此感謝!
▲ 貢嘎山盛開的康定木蘭,它是川西北山區特有的原始古老孑遺樹種,非常珍貴。攝/董磊
最貼近人間的「眾山之王」
2020年8月的一天,資料顯示所在地為四川省的微博網友一刀cder發布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是在成都拍的,只見晴朗的天空中,綿延不絕的潔白色山峰依次閃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稱為「蜀山之王」的貢嘎。
說起成都,我們的印象大都是天府之國,安逸巴適。而提起雪山,往往感覺都是頗為高冷,很難親近。而且,成都的平均海拔只有500米,而貢嘎海拔7556米,高度差距有七千米之多。從成都真的能看到它嗎?
▲ 從成都遙望貢嘎山。圖/圖蟲·創意
觀察貢嘎的地理位置,會發現它懸掛青藏高原的東緣,緊挨著成都平原。它昂然一駐,便宣告了自然和人間的分野。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山像貢嘎那樣,從平原的邊緣拔地而起,轉瞬間上升到七千米的高度。可以說,它不僅僅是「蜀山之王」,更是青藏高原以東的「眾山之王」。
▲ 貢嘎山是我國最東部的海拔七千米以上山峰。攝/宋天喜
頭頂的潔白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貢嘎是個陌生的名字。但是說到大雪山,可能就熟悉了很多。大雪山是橫斷山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貢嘎山就是大雪山的主峰,也是橫斷山系的最高峰。
▲ 貢嘎山是橫斷山系的最高峰。攝/劉豔暉
藏語中,「貢嘎」意為「潔白無暇的雪峰」。它巍然聳立在45座海拔高度超過6000米的雪峰之上,是四川省的最高峰。所以,「蜀山之王」的稱呼,理所應當地落在它頭上。
貢嘎的一側,是成都平原;而另一側則是青藏高原。兩個相對高度差距極大的地理單元,在它們銜接的縫隙中,兀然突現了貢嘎這座極高山。我們不僅要問了,這座山是怎麼形成的?
▲ 貢嘎山位置圖。製圖/伍攀
貢嘎山的位置如此特殊,和形成它的地質運動是脫不開關係的。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撞擊亞歐板塊後,青藏高原快速地隆升起來。這個過程中,它不斷地向東擠壓,揚子板塊又寸步不讓,巨大的壓力像是一隻手把青藏高原的東緣捏皺了。橫斷山系就此形成,而貢嘎就是其中最高、最引人矚目的一座。
從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頂向下眺望,可以看到,它被四周的雪山冰峰環繞拱衛,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宋代詩人蘇軾形容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貢嘎山更是如此。從不同角度看,貢嘎山或崢嶸或巍峨,風貌迥異。
▲ 貢嘎山的日月同輝。圖/圖蟲·創意
貢嘎山金字塔形的陡峭峰體,不僅源於地質運動,也是因為外力作用。貢嘎這個名字的含義是潔白無瑕,顧名思義,它一定是積雪深厚、冰川發育的雪山。
貢嘎山地處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從印度洋吹來的暖溼氣流和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在這裡相遇。季風帶來充沛的水汽,使貢嘎山的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369毫米。
▲ 貢嘎山雲霧繚繞,溼潤多雨。圖/圖蟲·創意
降水在高海拔處化作冰雪,這些積雪被壓實,就形成了大量海洋性冰川。它們積累和消融都很快,流動性強,對山體的侵蝕、搬運能力強,山頂周圍的巖石往往被「刨」走,只剩一個非常尖的山峰;冰川也常顯得「切」進山裡,磨蝕出U型谷,兩壁十分陡峭。可以說,貢嘎山的金字塔形山體,是地質的隆起作用,也是海洋性冰川的鬼斧神工。
▲ 貢嘎山體呈金字塔形,威嚴聳立。攝/熊可
從山頂到海拔5000米的現代雪線,貢嘎山最頂端的兩千多米海拔之間,都是是冰雪的國度。山頂終年積雪皚皚,更有74條冰川圍繞著貢嘎主峰,面積大約有255平方千米,是青藏高原東部最大的冰川群。它們呈羽毛狀向下擴散,像是給貢嘎披上了一層潔白的紗衣。
▲ 貢嘎山山體高聳,峽谷深切,形成了約6466米的垂直高差。攝/姜曦
貢嘎山的東西坡都有著大量的冰川。東坡有冰川33條,其中燕子溝冰川面積最大,磨子溝冰川次之。西坡有冰川41條,其中大貢巴冰川最大,長度就有11千米。
這裡的冰川,大都是海洋性冰川。海洋性冰川是離人類最近的冰川。海洋性冰川的末端往往海拔較低,讓普通人也能來到這奇妙的冰之世界。
▲ 月亮之下,蜀山之王貢嘎山蒙上了一層清輝。攝/姜曦
若遇巨大的高差,海洋性冰川還能形成壯觀的冰瀑布,海螺溝大冰瀑布的規模也是亞洲之最。大冰瀑布並非真的瀑布,而是因冰川末端的山體坡度極陡,巨量的冰雪從高處傾瀉下來形成的類似瀑布的景觀。站在冰瀑布下面,長度和寬度均超過1000米的冰壁仿佛從天而降,宛如琉璃之壁,是世界級的冰川奇觀。
▲ 海螺溝冰瀑布。攝/丁嘉一
腰間的綠意
貢嘎山潔白神聖,但卻不單調。冰雪之下,是濃濃綠意的生機國度。
▲ 因為相對高度大,貢嘎山的植被異常地茂盛豐富。攝/楊曉朋
從五千米的雪線高度往下走,一路的植被變化,能夠看出這裡的植被垂直帶譜豐富又完整。可以說,貢嘎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這是因為貢嘎地區擁有著四川高差最懸殊的高山峽谷地貌,相對高差非常大,從大渡河畔海拔高度1090米的得妥河口,到海拔高度7556米的峰頂,直線距離僅30公裡,相對高差卻達到6466米。即使是珠峰,相對高差也不過三四千米。
而且,貢嘎山迎接著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溼氣流,溼潤多雨,雲霧繚繞。暖溼氣流帶來的冰川提供了純淨的水源,田灣河、磨西河、折多河、灣東河等大小河流將貢嘎山豐富的泉水、雨水和冰川融水注入雅礱江和大渡河,木格錯、伍須海、仁宗海、巴王海等高原湖泊也鋪展在冰川下的森林中,清澈秀麗。
▲ 從貢嘎山發源的河流,源於純淨的冰雪融水。圖/圖蟲·創意
貢嘎山的東西兩側相差比較大,是一座「兩面山」。這是因為它東坡面向四川盆地,相對高度極大,而且直面太平洋暖溼氣流,被山雨滋潤著。相比起來,西坡則朝向青藏高原,地形起伏沒那麼大,而且比較乾燥。
不同的高差和降水,帶來了不同的植物在兩坡紮根生長。如此,東西兩坡的垂直自然帶差異便非常明晰了。
如今,在貢嘎的東坡,雪線在4900~5000米的位置。在此之上,是冰雪的國度。若是來到雪線附近,可以看到高山流石灘的稀疏植被,鳳毛菊、紅景天等植物在這裡頑強地探頭。
▲ 貢嘎山的植被茂盛,多種杜鵑花屬的植物在這片土地生長。圖/視覺中國
海拔為下降到4600米,更為醒目的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出現了。貢嘎山的野生杜鵑超過40種,是中國杜鵑花最集中的分布地之一。這裡的高山灌叢,是毛喉杜鵑、凝毛金褐杜鵑等杜鵑和各種柳的家園。
▲ 圖1、2為杜鵑花屬。圖1攝/劉豔暉,圖2/視覺中國。圖3為全緣葉綠絨蒿。攝/董磊
到了海拔3600米,森林現身了。這裡的針葉林,基本由麥吊雲杉林等杉樹組成。海拔2500米之下,則是針闊混交林的天下,鐵杉、雲南鐵杉、多種槭樹等組成的針葉、闊葉混交林遍布在這裡。貢嘎山東坡的基帶,是常綠闊葉林,青岡、曼青岡等常綠樹種在這裡生根,也有連香樹、水青樹、康定木蘭等落葉樹種,垂直降落到亞熱帶的地界。
有趣的是,貢嘎山的冰川跟森林往往相互交錯,它們的冰舌末端常常能夠伸入森林帶中,和森林共存。貢嘎山的海洋性冰川不但運動速度快、消融強烈,而且溫度相對比較高,被稱為」溫冰川「。一般來說,這裡的冰川冰內溫度為0攝氏度,冰面流水溫度0.3攝氏度左右,植物種子可以在這裡生長。比起大陸性冰川動輒零下十幾二十度的低溫,海洋性冰川可以說是相當溫暖。
▲ 海螺溝冰川較為溫暖,能夠插進森林。圖1/圖蟲·創意 圖2攝/宋天喜
海螺溝冰川作為亞洲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最低處海拔只有2850米。長長的冰舌伸入峨眉冷杉林長達6千米,形成森林與冰川交錯的奇觀。
若是從貢嘎山的西坡向下進發,海拔5200米的地方就能看到雪線,比東坡要高些。再往下走可以看到,在雪線到海拔4600米的地段,出現了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帶。繼續來到4600米以下,則是高山灌叢草甸的地帶。這裡依舊有很多杜鵑,還有鬼箭錦雞兒、高山繡線菊等其他植物。
▲ 雪線附近,頑強地生活著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圖/視覺中國
走到海拔4000米,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泉華灘的鈣華景觀。鈣華是含碳酸氫鈣的地熱水露出地表時,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鈣的化學沉澱物,鐘乳石就屬於鈣華的一種。在貢嘎山西坡,冰雪融水和地表水融入大量碳酸鈣物質,天長日久,就形成了泉華灘的典型鈣華地貌。
▲ 泉華灘的顏色五彩繽紛,是典型的鈣華地貌。攝/姜曦
從海拔4000米來到3000米,可以看到,期間是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天下,川西雲杉、川滇冷杉等雲、冷杉屬植物構成了這裡的森林。這些植物比起東坡更加耐寒耐旱,是自然的選擇。西坡的自然帶到此為止,因為它面向青藏高原,谷地基面的海拔也有3000米。所以,它的自然帶沒有那麼豐富。
西坡的冰川也深入森林。貢巴冰川最低處海拔為3700米左右,有4公裡長的冰舌與黃背櫟等組成的高山硬葉常綠闊葉林互相映襯。冰川與森林植物交相輝映,是貢嘎山的一大特色。
▲ 貢嘎山山麓地帶。圖/圖蟲·創意
貢嘎山的獨特生境,庇佑著相當多的生命。獸類在大自然中活動時,通常會選擇一些固定的路線行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獸道」。
在貢嘎山獸道附近裝的紅外相機,陸續拍攝到了雪豹、狼、巖羊和旱獺等動物,這裡的動物生機勃勃,萬類霜天競自由。
大雪山裡最早重現雪豹的地方,就在貢嘎山。雪豹基本棲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上,有著白色的濃密長毛和毛茸茸的大尾巴,有種說法稱它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貓科動物。
▲ 雪豹和巖羊。完整的食物鏈維持著生態的平衡。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貢嘎山用它的胸懷,佑護著很多基本只生活在這裡的動植物,比如垂莖異黃精、五小葉槭、九龍貓眼蟾、三尾褐鳳蝶等。
垂莖異黃精又叫飄拂黃精,附生在樹上,野外種群非常少,只有60株左右。五小葉槭被當地人稱為「小鵝兒葉樹」,它與「鴿子樹」珙桐一樣,在西方園林界地位很高。目前發現的五小葉槭,只存在於貢嘎山西南麓的九龍縣。
腳下的人間
說起名山,我們的認知往往是東部地區的文化名山,比如泰山、衡山,它們的海拔還不到兩千米。但論起景觀的壯美和對生態的影響力,我們更應該把目光放在西部海拔七八千米的雪山。
▲ 貢嘎山出現日照金山的美景。攝/羅斌
貢嘎是我國七千米以上山峰中最靠東的一座,它連接著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甚至在成都就能看到。可以說,它是最貼近人間煙火氣的7000米以上山峰。
貢嘎雖然貼近人間,但是,當你真的想要用攀爬的方式來親近它,這座山的面容卻威嚴險峻了起來。爬珠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而貢嘎比珠峰還難爬得多。它曾被美國探險家洛克認作世界最高峰,雖然數據是錯誤的,但足以見得貢嘎橫亙在平原之側給人帶來的震撼。
1932年,美國人摩爾與波薩爾首次登頂貢嘎山。摩爾後來在自己的書中說:「貢嘎山屹立在那裡,清晰可見,仿佛觸手可及,巨大的山體像一座高聳的白色金字塔,在鈷藍色天空的映襯下格外壯觀。」
▲ 貢嘎山在湖水中的倒影,清澈秀麗。圖/圖蟲·創意
此後,無數登山者向貢嘎發起衝鋒,卻大多鎩羽而歸。
中國對貢嘎的攀登始於1957年。這是中國第一次獨自登上七千米以上的高峰。然而,攀登貢嘎難度極高,訓練途中就遇到雪崩,一名氣象員犧牲了。經過艱難地努力,1957年6月13日,六名隊員終於登上了貢嘎山頂。這次登山為中國的登山隊伍積累了攀登極高山的經驗,其中的劉連滿等人,就是後來中國登山隊首登珠峰的主力。但是,在下撤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雪崩,三名隊員不幸遇難。
▲ 貢嘎山上的瑪尼堆和經幡。圖1,2攝/胡澍 圖3攝/宋天喜
1981年,日本12名登山隊員企圖開闢貢嘎山的新路線,遇到慘烈的雪崩,八人遇難,這也是貢嘎死亡人數最多的山難。
▲ 暖溼氣流使貢嘎山常年多雲多霧。攝/胡澍
2018年,中國登山者李宗利、童海軍再度登頂貢嘎。這是61年以來,中國人第二次登上貢嘎頂峰。
▲ 貢嘎山常年雲霧繚繞,大風席捲,很難登頂。圖/圖蟲·創意
可以說,貢嘎是一位獨孤求敗的王,不讓人輕易登頂。但它卻樂於讓人一睹面容,偉岸的身軀貼近人間,是最具煙火氣的一位王者。
貢嘎山不是空有神山之名。貢嘎山不僅庇佑著山中的諸多生靈,也翼護著古往今來的人世間。攝影師呂玲瓏曾評論道:「蜀山之王不僅是一個稱謂,它用身軀調節風雨滋潤大地。」
高山是天然的屏障和險阻,卻阻擋不了人們的交流。茶馬古道曾從貢嘎之側穿身而過,如今,這裡生活著藏、彝、漢等多個民族。
▲ 藏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生活著貢嘎山腳下。圖1攝/羅斌 圖2攝/劉豔暉
海拔4000米處,是貢嘎寺等藏傳佛教寺廟也圍繞在它身旁。登山者往往把貢嘎寺作為大本營,向山頂發起衝鋒的號角。
▲ 貢嘎寺。圖1,2/圖蟲·創意 圖3/視覺中國
走到海拔1500米的地方,貢嘎腳下的磨西鎮兀然顯現。近年來它因為海螺溝冰川而為人熟知,當年,紅軍長徵進入甘孜藏區的第一站,就是磨西鎮,貢嘎山是紅軍仰望過的地方。正是在這裡召開的磨西會議做出了飛奪瀘定橋的決定,也決定不再往康定方向行軍。可以說,這次會議改變了紅軍的前進方向。
毛澤東來到磨西鎮的天主教堂,與神父有過一番長談。隨後,神父把自己的住所讓給了毛澤東。不同信仰的人,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能發展出惺惺相惜的友誼。
▲ 磨西鎮坐落在貢嘎山腳下。圖/圖蟲·創意
海拔下降到500米,山巔的冰雪,已然化作繁華都市的氤氳霓虹。天氣晴朗能見度高時,從成都往西面遙望,一排雪山露出臉來,可以清晰地看見貢嘎偉峻的面容。潔白的群山中,唯有它傲然聳立於眾山之巔。
難以想像,在成都這樣安逸閒適又現代化程度非常高的特大城市中,極高山就在不遠處守望,幾乎觸手可及。
▲ 從成都遙望雪山。圖/視覺中國
貢嘎的冰雪和綠意,到山腳處,化為紅塵滾滾的人世間。它聳立在雲間,卻也貼近著它守護的一方土地,與整個世界息息相關,休戚與共。
參考資料
《自然之賜》
《多彩中國》
《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
《中國國家地理·大橫斷專輯》
《貢嘎山保護區簡介》
《貢嘎山本底科考總報告-20101002》
《貢嘎山保護區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