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等待終喚「熱潮」,漢服的未來會一帆風順嗎?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葉小安 松果財經 松果財經

"上千年"的等待,漢服終推開了大眾的大門!

文|葉小安

"上千年"的等待,漢服被大家遺忘再到被大家憶起,從小眾審美走向大眾化。

這是一個艱難的歷史演變過程。

如今,街上隨處可見身著漢服的年輕人。且隨著國潮的復興,"漢服熱"這股流行風已刮來。但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它又有著怎樣的商機呢?又如何俘獲年輕人芳心呢?

漢服"上千年"的等待

"上千年"的等待,漢服終推開了大眾的大門!

從小以來,筆者有這樣一些疑惑:為什麼漢族沒有傳統名族服飾呢?日本在傳統節日下都有穿和服的傳統,為何我國卻沒有?而國內其他民族服裝也就是傳統的象徵,作為禮儀服裝保留至今呢?

漢服又被稱之為華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始於黃帝,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但它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種承載漢民族幾千年歷史底蘊的文化。

如今有著上千年文化底蘊的漢服卻被稱之為小眾文化,它一直在等待一個契機——"被大眾拾起的契機。"

如今,漢服迎來了這個契機,逐漸在大眾面前流行起來,從小眾審美走向大眾化。據艾媒諮詢數據,2018年中國漢服愛好者人數已達204.2萬人,同比增長72.9%,2019年漢服愛好者已達356萬人,同比增長74.4%。

為何俘獲年輕人芳心?

於漢服而言,2013年是一個重要節點。在2013年,第一批90後步入社會以來,他們成為了市場消費主力軍,為傳統文化的國潮興起奠基,更為"漢服熱"推波助瀾。

在2016—2019年,漢服經濟是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期,直至今年走向"破圈年",打開了新消費市場。Z世代下的年輕人正大把花錢"剁剁剁",追逐這波"漢服熱"。

據《人民日報》報導,2019年漢服市場交易規模已超20億元,並保持著每年近150%的高速增長。淘寶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就有2000萬消費者通過天貓購買漢服,未來還將持續增長。其中,90後和95後是漢服的主消費人群,女性用戶則佔據80%以上。

那麼,漢服為何一下這麼火了?又是如何俘獲年輕人的芳心呢?

首先,漢服的破圈離不開B站,這裡可算作是漢服愛好者的"集中地"。B站為漢服愛好者提供"基地",它培養出大批國風愛好者,加上90後成消費主力軍,致使傳統文化復興熱;

據了解,B站首頁搜索"漢服"關鍵詞,顯示有近400個精選視頻,視頻播放量累計高達11.1億次。

其次,漢服破圈藉助了數字時代的"東風"。由於國漫、電視劇及古風遊戲等興起及其文化元素的影響,加上國家層面大肆的宣傳,各種線上、線下的漢服文化節接踵而至使漢服成流行,例如西塘漢服文化周、中國絲綢博物館國絲漢服節及洛陽花朝節等等。

漢服又是如何俘獲年輕人芳心呢?

Z世代下的年輕群體,有著個性化與獨特的審美,漢服美麗且特殊又有著傳統文化的屬性及與時俱進特點,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及需求。

"同袍"們(漢服愛好者彼此稱呼)大多都喜歡傳統文化,並主張用漢服作為讓他們最重要的群體認同符號,而在購買漢服及身穿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自我滿足及文化體驗感。

再受社交媒體宣傳、影視古裝熱及古風攝影等推動下,漢服逐漸成為流行元素,這也逐漸演變為Z世代年輕群體的"追風潮"。而她們購買漢服多受古裝劇種草、個性化消費以及漢服流行元素的驅動,或者是單純追求漢服華美的款式。

漢服背後有多大商機?

2020年,漢服在"破圈"道路上越走越遠,亞文化也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的市場潛力。那,亞文化下的漢服又有著何種潛力呢?或者說有著多大的商機?

目前,整個漢服圈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且誕生了一批圈內知名品牌。

近日,知名漢服品牌"十三餘"已完成了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著名天使投資人王剛的覺資本領投。

"十三餘"成立於2016年,創始人小豆蔻兒和CEO路洋是對傳統文化愛好極深的90後,其中小豆蔻兒早期就是網絡紅人,在b站、微博及抖音等平臺累計粉絲超過800萬。

該品牌主要聚焦內容創作和搭建供應鏈,商業模式為網紅效應+電商的模式。其憑藉對小眾領域細分圈層獨特的理解,攜手二次元、遊戲界和影視劇的頭部IP合作推出了聯名款等強勢營銷手段,逐步突破次元壁,在2018年就進入漢服品牌銷量榜單前五,2019年全年銷售額接近3億元。

此外,也有大批90後愛好者也同樣追逐著"漢服創業夢"。

據淘寶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有超過2000家淘寶店鋪孵化成年入過千萬且擁有品牌屬性的淘品牌;其中漢服領域,就湧現出十三餘、花朝記、漢尚華蓮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淘品牌。

在漢服品牌商獲得資本加碼的之前,就有巨頭瞄準該領域率先布局。例如,阿里與虎牙曾都上線過針對漢服用戶社交平臺古桃App與花夏App。以上種種讓大家意識到,"亞文化"已變為了擁有上億規模的"大生意",未來潛在市場規模同樣巨大。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服飾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預計,中國將有4.15億人成為漢服的潛在消費者。

總而言之,漢服經濟本質就是以文化賦能商業變現的可能,其背後推手正是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與追夢者,她們都有著一個夢想就是為漢服發揚光大努力。"十三餘"CEO路洋就曾表示,公司一直致力於"讓更多人穿上人生第一套華服",鼓勵更多女孩第一次穿上傳統服飾。

當然,資本與巨頭的加持與駛入,註定讓該條賽道未來戰況不簡單。

漢服未來發展會是一帆風順嗎?

漢服正從小眾時期過渡到大眾時期,但對比於整個服裝產業而言,該品類服裝仍舊是小眾產品。

從漢服市場來看,對比整個服裝產業而言其市場受眾範圍較小,生產鏈並未形成規模效益等弊端,導致漢服商家通常採取"預售+尾款"的銷售模式。但是,這也預示著漢服量產道路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且由於漢服逐步大眾化,平價款已開始量產。

據漢服資訊的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購買價位在100-300元之間的消費者佔大多數,相較於骨灰級愛好者,普通消費人群更願意以適中價格來消費漢服。

這意味著,漢服不再算作奢侈品類服飾,對於更多年輕愛好者消費水平來講,他們有能力接受。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漢服經濟或將繼續走俏,它在衍生周邊產業的同時,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但是,漢服未來發展道路還是坎坷不平的。

首先,漢服大眾化就意味著其可能過度商業化,這勢必會與傳統文化產生衝突與裂痕,影響漢服破圈進程。此外,漢服形制內的"原創黨"與"形制黨"之爭也將不利於行業良性發展。

漢服形制意思為它的形貌和制式,分為周制、秦漢制及唐制等等。原創黨注重現代人的審美及潮流進行改造漢服形制,而形制黨則為嚴格依據傳統形制生產漢服。在漢服消費者越來越多之際,用戶審美間的差距將給商家帶來不小壓力,生產何種形制,也就是平衡傳統設計與潮流設計之間的那條線很難把控。

其次,行業內缺乏統一定價標準,利潤較低、成本高昂且難以規模量產等弊端都將影響行業長期發展。

目前市面上的漢服商家雖然很多,但由於品牌、原創性等,使得漢服的價格也參差不齊行業內缺乏統一定價標準。

因為,漢服通常都要求成品精良所採取的製作工藝較高,導致製作周期較長、成本也高,加上漢服體量上的劣勢,許多工廠都不願加工生產導致漢服商家運營成本提升,致使行業利潤較低。

且由於漢服商家一般都採用自產自銷的原生態模式,同質化競爭嚴重,未來漢服想要走向更大的消費市場都要越過這些阻礙。

最後,就是大眾依舊缺乏對漢服認知,接受度還待市場進一步考究。目前大眾對於漢服了解大多是通過網絡資訊,其銷售渠道也大多是通過電商平臺,缺乏專業的市場運作品牌讓其進行大規模推廣。

所以,對於漢服而言,需要的是"破圈",但目前不止於二次元、小眾類的"破圈",更在於銷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的"破圈"。未來,才可能讓漢服實體店成為可能,進一步規模化,為拓展更多新用戶助力。

總結而言,在新消費時代下,只要有適宜的生長環境再小眾、冷門的行業也會有翻身的一天。而在各方力量推動下,漢服確實成為了新的經濟亮點,但未來的路依舊很長。只有當大家推開衣櫥,就有漢服和襯衣服飾可供選擇時,才是其真正融入大眾、融入生活的時候。

而現在擺在它面前的難題,仍然需要逐一攻克,其引入資本的市場同時需得解決供需匹配難題,縮短量產周期,以提升銷售利潤及制定完善的行業標準,為行業良性發展持續賦能。

本文來源:松果財經,如需轉載松果財經原創文章,請點擊公眾號菜單聯繫我們!

原標題:《【行業觀察】上千年等待終喚"熱潮",漢服的未來會一帆風順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遇見漢服 夢回千年——一場禮與美的碰撞
    遇見漢服 夢回千年——一場禮與美的碰撞 2020-12-04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漢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抓住民族文化的潮流
    後來這些漢服愛好者在線上建立了一個個的小圈子,甚至還在2013年成立了中國漢服文化推廣協會。正是由於這些漢服愛好者的堅持,以及持續不斷的對漢服文化的推廣,漢服終於有了走出小眾圈子的趨勢。第二,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的助推流行。
  • 未來另一半是你千年等待的人,還是千年守候你的人?
    佛祖:「滿意了嗎?」女孩:「不!為什麼我只是橋的護欄?如果我被鋪在橋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佛祖:「想摸他一下?那你還得修煉五百年!」女孩:「我願意!」佛祖:「很苦,你不後悔?」女孩:「不後悔!」這次女孩變成了一棵大樹,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經過。
  • 漢服之美在風雅 一眼動人醉千年(組圖)
    漢服之美,一醉千年或典雅清新、長風玉立或錦衣華裳、飄逸靈動身著一襲漢服悠遊水鄉小橋流水人家更是別有一種優雅之美沈小姐的店· 漢服體驗館 ·怎樣在水鄉輕鬆拍出美美的水鄉漢服行大片?不用打包繁複的行李,不用擔心髮簪配飾,來「沈小姐的店」漢服體驗館,妥妥地安排上~▲全福路38號(古牌樓內)「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體驗館內的漢服琳琅滿目。交領齊腰襦裙、唐窄袖圓領袍、交領琵琶百迭裙等唐、晉、宋、明各式的漢服形制灑脫瀟灑,滿透著漢服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獨特氣質。「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
  • 絕美漢服體驗,邂逅千年前的自己
    「我做了一個夢夢裡仙袂乍飄,迴風舞雪荷衣欲動,環佩鏗鏘似乎掉進了詩詞話本裡美得不願醒來……」近幾年漢服文化飛速進入大眾視野,常常能在地鐵、商場、公園等地方看到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各大社交平臺上的美圖和創意短視頻更是沒少刷。漢服文化從一個小眾愛好,到成為一種新的流行,是復古,也是文化的復興。
  • 光影碰撞 穿越千年 漢服愛好者打卡《夜上黃鶴樓》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高東起 李輝 通訊員江朝)熙熙攘攘的才子佳人身著錦衣華服,穿越千年繁華,擱筆亭下暢談歡笑……這不是在劇場,而是在《夜上黃鶴樓》演出現場。12月12日晚,《夜上黃鶴樓》古風夜遊季首場「漢服遊園會」正式開啟,400餘位漢服愛好者打卡《夜上黃鶴樓》,體驗著歷史人文與光影演藝的時空碰撞。
  • 漢服活動 | 「千年之約·漢服歸來」發布會——超強陣容震撼來襲!
    2020-09-04 18:10:35 來源: 漢服微資訊 舉報
  • 改良漢服:它會是漢服的創新發展的一個體現嗎?你怎麼看?
    特別聲明:本號除原創文章外,其餘文章為原作者觀點,發布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4月18日,即是昨天,是我們漢族同袍們等待已久的第一個華服日
  • 漢服雜談丨穿漢服會被非議?喜歡美美的漢服,讓別人說去吧
    但是在現在,穿漢服仍然被視為另類,被側目不是因為打扮漂亮,而是來自於對另類人群的新奇注視。說到漢服定義,小夥伴們一定都不陌生,但我們還是要先溫習一下漢服的基本定義。漢服(Hanfu),即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曾稱漢衣冠、漢裝、衣冠、中國衣冠、華服等,是發展、傳承了數千年(清代因剃髮易服而消亡,21世紀初開始復興),遵循一定的形制標準,體現漢族禮儀風俗、審美品格、思想哲學等文化內涵,區別於其他民族,並彰顯中華民族認同精神的服飾體系。
  • 千年西塘古鎮,中國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方文山發起西塘漢服文化周
    西塘古鎮西塘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小鎮,有濃厚的吳越文化底蘊,有吳儂軟語的溫柔和親切,如一個嬌媚的女子,面帶笑容,在那等待著。西塘月夜在西塘住上一晚,走在溫潤的石橋上,感受著江南的樸素、天然、小橋流水、杏花煙雨。
  • 公主不惜化為皮俑,只為等待千年未來的心上人
    人麵皮俑在水裡已經浸泡了千年,原本一切都是寂靜的時刻,可隨著一群人的到來,突然變得不平靜了。這個千年皮俑不知何處匯聚了靈性,一直都跟在吳邪的身邊,非常的詭異,最後甚至差點把等待千年的心上人給吞掉。 人麵皮俑就是如此與吳邪相遇的,她順著水飄過來,替吳邪找到了主墓室的入口,這不就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嗎?
  • 穿越千年、遊園驚夢、光影碰撞……漢服愛好者打卡《夜上黃鶴樓》
    楚天都市報12月12日訊(記者高東起 李輝 通訊員江朝)熙熙攘攘的才子佳人身著錦衣華服,穿越千年繁華,擱筆亭下暢談歡笑……這不是在劇場,而是在《夜上黃鶴樓》演出現場。12月12日晚,《夜上黃鶴樓》古風夜遊季首場「漢服遊園會」正式開啟,400餘位漢服愛好者打卡《夜上黃鶴樓》,體驗著歷史人文與光影演藝的時空碰撞。「原來漢服這麼好看,尤其是整個園區遊客換裝之後,立馬就感覺穿越了,我也忍不住在現場租了一套。」正在排隊等候入場的簡女士說道。
  • 創造營女孩節目穿漢服,漢服上綜藝已經是家常便飯,你們支持嗎?
    有一種巾幗不讓鬚眉的感覺~女孩子穿上比較中性或者偏男性風的漢服,也能夠帥你一臉,要小哥哥幹嘛!有個這樣的閨蜜也不錯!~第一次是被齊鼓文化—林嘉慧安利體驗後,估計是愛上了漢服或者節目需要又穿上了,再一次驚豔大家~而齊鼓文化—林嘉慧小姐姐更是化身漢服推廣小達人
  • 漢服之美謂之華|漢衣如水 一夢千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尋失落的漢服之美服章之美 - 漢服-一夢千年漢衣如水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了解漢服之後,才發現"清風吹我襟",不正是褒衣博帶\解衣當風的魏晉士人風範嗎?這種灑脫和飄逸,以及不經意的風雅不正是後世人們所望塵莫及的人生境界嗎?
  • 大波漢服閨蜜裝來襲,趕快拉上你的閨蜜,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夢吧
    有的女生可能沒有男朋友,沒有關係,閨蜜你總是有的吧,這幾套閨蜜裝已經準備好了,趕快拉上你的閨蜜來一場跨越千年的旅行吧。現在這個季節最適合穿的就是各種款式的明制漢服了,明制漢服的款式其實非常豐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交領琵琶袖短襖和馬面裙的搭配,琵琶袖短襖是明制漢服最先流行起來的上衣款式,在早些年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明制上衣都是交領琵琶袖款式。
  • 「漢服熱」的冷思考
    近年來,大江南北掀起一股漢服熱潮。據媒體報導,2019年全球漢服文化社團已超過2000家,漢服商家遍布我國多地,以成都、廣州、杭州、南京分布最為集中,漢服「同袍」(愛好者互稱「同袍」)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
  • 中國最適合拍漢服的4座城市,3個都在南方,漢服隨處可見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光輝燦爛的文化和濃厚的歷史韻味,造就了如今多多彩的華夏文明。而到了當代社會,體現中華文明的除了有各種旅遊景點、美食,最直接的就是服裝。華夏這一名字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從三皇五帝開始,漢服文化就一直延續至今,是一個非常成熟且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
  • 他在漢服圈丨從攝影師到漢服KOL 風瘋:漢服越來越「熱」 希望未來...
    出人意外的是反饋很好,「那是我第一次穿上漢服,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這麼美麗、端莊和文雅。」此後,便有不少漢服商家找上來,請他做自家衣服的模特,也有一些漢服活動,開始邀請他做走秀嘉賓。「鮮衣怒馬少年郎」,他在西塘漢服文化周上數次扮演「蘭陵王」,被不少漢服愛好者稱為「最帥蘭陵王」。
  • 11.22漢服出行「千年頌歌」華服大秀——走進博物館
    隨著傳統文化新浪潮的掀起,11.22漢服出行日活動早已在全國各地揭開了序幕。  11月21日下午14:00,由大唐西市博物館、西安鎮撫司儀仗執禮團隊主辦,西安昏義國學禮樂團隊、綴甲堂聯合協辦的「千年頌歌華服秀——走進博物館」華服大秀在大唐西市博物館一樓大廳盛大舉行。
  • 漢服髮帶合集,這是點睛之筆
    漢服的熱潮真的是一浪高過一浪,現在已經是引發了全民熱潮。這種現象是極好的,我們總是說漢服應該被傳承和發揚,因為它最具有代表作用的中華古典文明。關於漢服的穿搭其實是非常講究的,需要各種附加元素來配合,比如說髮帶。